1.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为名利而出者,保举稍迟则怨,稍不如意则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故又次之。身体赢弱者,过劳则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则散。故又次之。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万不可带兵。故吾谓带兵之人,须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数月以来,梦想以求之,焚香以祷之,盖无须臾或忘诸怀。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2.带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3.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
4.天下强兵在将。上将之道,严明果断,以浩气举事,一片肫诚。其次者,刚而无虚,朴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义。要未可误于矜骄虚浮之辈,使得以巧饰取容。真意不存,则成败利钝之间,顾忌太多,而趋避逾熟,必至败乃公事。
5.将材难得。上驷之选,未易猝求,但得朴勇之士,相与讲明大义,不为虚骄之气、夸大之词所中伤,而缓急即云可恃。
6.兵易募而将难求。求勇敢之将易,而求廉正之将难。盖勇敢倡先,是将帅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则粮饷不欺,赏罚不滥,乃可固结士心,历久常胜。
7.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专尚驯谨之人,则久而必惰;专求悍鸷之士,则久而必骄。兵事毕竟归于豪杰一流,气不盛者,遇事而气先慑,而目先逃,而心先摇。平时一一禀承,奉命惟谨,临大难而中无主,其识力既钝,其胆力必减,固可忧之大矣。
8.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世将弁,专恃粮饷重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9.军中须得好统领、营官,统领、营官须得好真心实肠,是第一义。算路程之远近,算粮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强弱,是第二义。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虽多,调度虽善,有效有不效,尽人事以听天而已。
10.璞山之志,久不乐为吾用。且观其过自矜许,亦似宜于剿土匪,而不宜于当大敌。
11.拣选将材,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
12.李忠武公续宾,统兵巨万,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无不争思倚重。其临阵安闲肃穆,厚重强固。凡遇事之难为而他人所畏怯者,无不毅然引为己任。其驻营处所,百姓欢忭,耕种不辍,万幕无哗,一尘不惊。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诸军,实其明足以察情伪。一本至诚,勇冠三军,屡救弁兵于危难。处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13.乌将军兰泰遇兵甚厚。雨不张盖,谓众兵均无盖也。囊无余钱,得饷尽以赏兵。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将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无奇,遇险而覆;有奇无正,势极即阻。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而其要,以得人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设五百人之营,无一谋略之士,英达之材,必不成军。千人之营,无六七英达谋略之士,亦不成军。
15.统将须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领外,必须智勇足以知兵,器识足以服众,乃可胜任。总须智勇二字相兼。有智无勇,能说而不能行;有勇无智,则兵弱而败,兵强亦败。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审势,不能审机,即千万人终必败也。
16.贪功者,决非大器。
17.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贪小功而误大局。
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 微子》
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 军争》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 权修》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大禹谟》
1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小雅》
1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子罕》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乾 象》
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1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 鄘风》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2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2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23、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离骚》
2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 上川南道彭山县》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 系辞上》
3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 劝学》
33、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8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
8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8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
8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身之养重于义》
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蜀书 先住传》
9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告子下》
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9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
9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元景安列传》
9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 性恶》
9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
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9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9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 荣辱》
9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修身》
10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告子上》
10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10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3、操第一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6、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177、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7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7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8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8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8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18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8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87、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18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9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9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9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9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4、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19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0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0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7、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20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1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1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14、将欲取之,必先之。
215、多行不义必自毙。
2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1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22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2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2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
1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2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2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7、学不可以已。《荀子》
2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9、天淡风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3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4、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3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3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好学而不贰。《左传》
39、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4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4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4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4、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45、知耻近乎勇。《中庸》
4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4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9、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50、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5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5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7、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呻吟语卷上》
5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6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6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6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6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6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7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7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7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7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7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7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7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78、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7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8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8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8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8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8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8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9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9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9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9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9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5、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9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9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98、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