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太平御览名言一百句 正文

太平御览名言一百句

时间:2024-11-18 09:35:03

1、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古代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

5、八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6、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7、五大奇书

《儒林外史》,《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

8、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9、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0、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1、书法四体

正、草、隶、篆

12、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5、三书

《魏书》《蜀书》《吴书》

16、乐府双璧

《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17、史学双璧

《史记》《资治通鉴》

18、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

《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

19、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0、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1、左思《三都赋》

《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

22、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安、谢

2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4、李清照三名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26、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28、清代词家三绝

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

29、扬州八怪

汪士慎、 李鳝 、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

30、北宋四大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1、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

32、南宋诗坛四大家

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33、大李杜

李白、杜甫

34、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35、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36、竹林七贤

37、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

38、唐宋散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9、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

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 《墙头马上》 《拜月亭》 《倩女离魂》

42、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

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

4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

《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

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

班婕妤、 蔡

46、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47、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48、《诗经》

我国第一部

49、《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50、《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大事。

51、《吕氏春秋》

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

52、《战国策》

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33篇。

53、《楚辞》

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

54、贾谊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55、《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史。

56、《汉书》

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

57、《孔雀东南飞》

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58、曹操

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59、诸葛亮

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为其代表作。

60、曹植

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代表作为《七步诗》。

61、《搜神记》

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

62、陶渊明

东晋诗人,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都是其代表作。

63、《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

64、《后汉书》

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65、《木兰诗》

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66、王之涣

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

67、王维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代表作有《山居秋暝》《送别》《使至塞上》。

68、孟浩然

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

69、王昌龄

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

70、李白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

71、杜甫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许多诗流传千古。

72、白居易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代表作有《长恨歌》《忆江南》《卖炭翁》。

73、韩愈

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

74、柳宗元

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捕蛇者说》。

75、杜牧

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等为其代表作。

76、岑参

写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7、刘禹锡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乌衣巷》《陋室铭》。

78、范仲淹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79、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80、苏轼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均有极高成就。

81、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代表作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82、李清照

北宋女词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

83、陆游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存诗9300多首。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

84、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85、文天祥

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代表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86、柳永

北宋婉约派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代表作有《雨霖铃》《少年游》。

87、周敦颐

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代表作有《爱莲说》。

88、姜

南宋词人,代表作有《扬州慢》。

89、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

90、施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水浒传》。

91、罗贯中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92、吴承恩

在民间传说、杂剧和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创作《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93、冯梦龙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通俗小说作家。作品以所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最著名。

94、蒲松龄

字留仙、剑臣,号柳泉,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

95、方苞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

96、吴敬梓

所著《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

97、曹雪芹

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98、龚自珍

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

99、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改良主义思想家、宣传家。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

100、顾炎武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1

阅读《谈读书》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共5分,每小题2分)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请选出对文段分析有错的一项( )(2分)

A.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这句话指出了粗读、泛读、精读三种不同读书方法。

B.文段采用了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使说理更透彻、更充分、更令人信服。

C.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从正面指出,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小题2:以上选段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论点论据一致即可。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2

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沧海一粟。我们没有义务用宝贵而有限的生命去陪伴那些平庸、通俗的文字。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比如在文学领域,当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他就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②读书要忌杂。即使是一流的好书,也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③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④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⑤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⑥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⑦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⑧(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1、文中是怎样论证“读书要忌杂”的?

2、分析下列句中括号内词语的比喻义,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3、赏析文中带括号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文中是这样论证“读书要忌杂”的:“即使是一流的好书,也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2、句中的“同构关系”的比喻义指“你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与一些书“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并且在某一段彼此之间契合度最高的波段“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其表达效果:形象生动的将每个人能够找到与自己相适合的书,并阅读将其中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比喻成”星座“(即“同构关系”),让读者能够比较容易理解。

3、将我们”读一本好的书“比作”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将”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比作”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让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读一本书,读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书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或精神或一种信仰;后又连用”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这两个问句,不仅仅是作者的自问,同时也是问读者,我们读书究竟是否可以把它拆开来读,分开来读?答案明显呼之欲出——”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所以,读书要记得一定要统领全篇,领会其真正的“神韵”。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3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③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④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⑤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1.针对“读书”这个话题,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

2.选文第①段列举孔子“韦编三绝”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依据选文,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证明他勤于读书,从书中获得不少治国之道。( )

(2)作者认为,作为中国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读些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书。( )

(3)“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是在说中国人长相丑陋、语言粗俗的人很多。( )

参考答案:

1.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②读书要有抉择。③读什么书要看个人的兴趣和需要。

2.作为事实论据意在说明孔子时代读书是多么吃力,从而强调了分论点“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1)√(2)√(3)×(解析:这里指因读书少,没有书卷气而让人感觉丑陋,而非长得丑陋。)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4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20xx年4月《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2.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C.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参考答案:

4.C(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5.B(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6.D(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干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5

漫谈读书

梁实秋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一千六百余种,分为五十五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③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④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⑤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坼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⑥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1.第①段说“(在古代),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其理由是:。(2分)

2.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畅销未必内容好,价廉未必货色差。

B. 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

C. 价廉未必货色差 ,畅销未必内容好。

D. 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

3.第④段加点词“书卷气”的含义是:(2分)

4.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写有关“移情”、“顿悟”的内容?()。(4分)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确实下了一番苦功。

B.所谓“开卷有益”,就是只要读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C.不读书的人,一定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D.作者对“线装书”的偏爱,正是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

6.关于读书,本文的主要观点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2分)(古人)读书难,成书难;(1分)唯难而稀罕珍贵。(1分)

2.(3分)C

3.(2分)因读书而汲取的清醇爽朗之气,(1分)其表现为境界高,胸襟广,谈吐不俗。(1分)

4.(4分)“移情”、“顿悟”是针对天赋禀异的人而言的,非常人所能及;(2分)就一般人来说,读书还是最好的修养途径。(1分)这样写,也体现了“漫谈”的特征。(1分)

5.(2分)D

6.(4分)⑴现代人读书是幸福的 ⑵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 ⑶读书要有选择,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4)作为中国人,一定要读经书、史书 (5)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对1点得1分)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6

谈读书

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沧海一栗。我们没有义务用宝贵而有限的生命去陪伴那些平庸、通俗的文字。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比如在文学领域,当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他就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②读书要忌杂。( )是一流的好书,( )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③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④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⑤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⑥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⑦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⑧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1、第①段加点词“沧海一栗”中的错别字是栗 ,正确的写法是 粟 。

2、请在第②段画线句的括号内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语 。

( 哪怕 )是一流的好书,( 也 )切忌杂乱无章地读。

或者( 即使)是一流的好书,( 也 )切忌杂乱无章地读。

3、作者在第④中例举“如何读诗”主要是想告诉人们:( D )(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A、切忌杂乱无章地读书。

B、好书需要形成系统。

C、读书不在多,在于一个“精”字。

D、读书要有存在良好逻辑联系的系统和计划。

4、作者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依次是:

(1)读书一定要读好书。

(2)读书忌杂。

(3)读书不可强求。

(4)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5、请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你对第⑥段加点词“同构关系”的理解。

我向来钦佩那种不惮一切阻碍的勇气和才智,所以读《西游记》的时候,特别喜欢孙悟空上天入地,斗妖降魔的故事,故而那部小说,我已读过三四遍了,《西游记》与我可以说是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评分标准:举出一例课外阅读的例子1分;关于“同构关系”的理解:阐述自己与作品的共鸣2分;语言1分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谈读书方法(节选)

胡维革

科学的读书方法是达到读书彼岸的桥梁。无论古今中外,大凡学有所成者,都有一套得心应手的方法。在当代学者中,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的方法是“三真”:真情实感,真积日久,真知灼见;山东大学牟世金教授的方法是“三为”:以书为友,以书为敌,以书为师;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教授的方法是“三通”:纵向之通,横向之通,逐类贯通。这些方法是攀登的足迹,求索的记录,汗水的结晶,成功的途径,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借鉴这些方法,我觉得,就是要有“三心”。一是恒心。“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在求知问学的征途上,困难与挫折,弯路与失败,总是难免的。但只要我们拿出耐心,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二是专心。“飞瀑之下必有深潭”。飞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把力量集中到一点。在读书生活中,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心不它骛,耳不旁闻,专它十年八年,必能闯出一条五彩缤纷的路。三是留心。面对知识的海洋,且不可马马虎虎,不求甚解,而要有心留心,做到勤读勤学勤记,多疑多思多问,弄懂弄通弄精,集腋为裘,必成饱学之士。

1、文章开篇提出“科学的读书方法是达到读书彼岸的桥梁”的观点,接着又列了举了大量事例来加以证明,很有说服力。可贵的是作者还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加以补充,其中不仅谈到了读书要有“三心”,还谈到读书要“三到”。请仿照文中“三心”的写法,对“三到”作点具体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五柳先生》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本文也出现了“不求甚解”一词,两文中的“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否相同,请回答并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三到”:一是要口到。通过诵读感受文章之美,领悟文章之理。二是要心到。读书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下番分析思考揣摩的功夫。三是要手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圈点评划写心得,长期坚持必有收获。(意思对即可)

2、本文中是指读书只懂个大概,不求甚解,是贬义;而《五柳先生传》中意思是读书注重领会要领,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过多纠缠,是褒义。(意对即可)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8

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处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意思对即可。)

3.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的证明了论点。(意思对即可)

4.比喻论证。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意思对即可)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9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兴趣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比方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可以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胃口。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此浓厚起来了;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养成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书是读不尽的,就是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无甚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真实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精神和方法。这些书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

你也许要问我中学生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这个题目可是不易回答。你应该去请教你所知的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以内指定三两种青年可读的书。同时,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工夫去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为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1.这篇文章谈到了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问题。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题目。

(1)第②段中,作者说,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要紧,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主张养成读书的习惯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作者认为读课外书有哪些好处?

2. 这篇文章还谈到了应该读什么书的问题。第④段中写道:你应该读的只是这样的书。

(1)这样的书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简要答题。

(1)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为什么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

(2)读书好比探险。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答案:

1.(1)增强抵御恶习惯的能力;长大培养读书习惯很困难(意思正确即可)

(2)扩大研究范围;不受讲义课本拘束(意思正确即可)

2.(1)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立,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2)可以得到真实的知识,可以吸收大学者的治学精神和方法。

3.(1)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的社会心理,无太大价值。(意思正确即可)

(2)读怎样的书对你成才有帮助,这需要去尝试去摸索。(意思正确即可)

《谈读书》的阅读答案10

议论文阅读《谈读书》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小题1:请选出对文段分析有错的一项( )(3分)

A.“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这句话指出了“粗读、泛读、精读”三种不同读书方法。

B.文段采用了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使说理更透彻、更充分、更令人信服。

C.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从正面指出,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小题2:以上选段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没有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论点论据一致即可。

1、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3、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4、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5、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6、可爱的是桅杆。但并非如“东邻”的“支那通”所说,因为它“挺然翘然”,又是什么的象征。乃是因为它高,乌鸦喜鹊,都只能停在它的半途的木盘上。人如果爬到顶,便可以近看狮子山,远眺莫愁湖,——但究竟是否真可以眺得那么远,我现在可委实有点记不清楚了。而且不危险,下面张着网,即使跌下来,也不过如一条小鱼落在网子里;况且自从张网以后,听说也还没有人曾经跌下来。

7、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8、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近来是单是走开也就不容易,“正人君子”者流会说你骂人骂到聘书,或者是发“名士”脾气,给你几句正经的俏皮话。不过那时还不打紧,学生所得的津贴,第一年不过二两银子,最初三个月的试习期内是零用五百文。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路学堂去了,也许是矿路学堂,已经有些记不真,文凭又不在手头,更无从查考。试验并不难,录取的。

9、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10、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11、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2、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13、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14、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15、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16、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17、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孩子对父母撒娇可以看得有趣,若是成人,便未免有些不顺眼。放达的夫妻在人面前的互相爱怜的态度,有时略一跨出有趣的界线,也容易变为肉麻。老莱子的作态的图,正无怪谁也画不好。象这些图画上似的家庭里,我是一天也住不舒服的,你看这样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爷整年假惺惺地玩着一个“摇咕咚”。

18、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19、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现在是连“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百孝图》上也加上了。这大概为因不满于《百美新咏》而教孝的“会稽俞葆真兰浦”先生所不及料的罢。

20、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1、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22、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23、初进去当然只能做三班生,卧室里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只有两块。头二班学生就不同了,二桌二凳或三凳一床,床板多至三块。不但上讲堂时挟着一堆厚而且大的洋书,气昂昂地走着,决非只有一本“泼赖妈”和四本《左传》的三班生所敢正视;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象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能走出他之前。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前四五年,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现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

24、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5、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26、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27、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28、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29、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3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1、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32、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钟爱用男女二字冠首。此刻是连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百孝图》上也加上了。这大概为因不满于《百美新咏》而教孝的会稽俞葆真兰浦先生所不及料的罢。

33、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在现在的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而志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34、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35、日尔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36、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37、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38、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39、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40、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41、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42、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43、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44、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45、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46、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47、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但无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4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49、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50、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51、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2、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53、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54、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有关系过。

55、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56、这些鬼物们,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据传说,鬼王是只用一只脚走路的;但他究竟是乡下人,虽然脸上已经画上些鱼鳞或者别的什么鳞,却仍然只得用了两只脚走路。所以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57、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58、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59、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60、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