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李玫瑾犯罪心理学名言 正文

李玫瑾犯罪心理学名言

时间:2024-11-18 09:39:09

1、《犯罪心理学》

[美] 巴特尔

简介

这本书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它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本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书评

luxiaotian:犯罪心理学应该算心理学中不太成熟的一门分支吧,作者在其中深知这一点,反复强调不要断章取义,很多提供的论点是没有定论的,就跟心理学本质一样,需要多方面考察,不要陷入本本主义。

2、《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

[中] 张明

简介

本书旨在解决人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犯罪行为的产生于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形成,发展、变化等因素有关,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来判断各种犯罪行为和作案人员,而是要了解罪犯人心理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本书针对现代社会常见的青少年犯罪,吸毒、抢劫、性犯罪等各种行为的原因和对策进行相应的分析,帮助读者及早洞察犯罪发生的可能性,保护生命财产免受损失,同时还有助于挽救失足者。

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对于心理咨询人员以及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书评

编者推荐:本书阐释了人生酸、甜、苦、涩的源泉,可以在心灵的征途上,点燃一盏明亮的灯,从而使生命的路越走越宽广。阅读本书,可使读者在欣赏一幅幅简洁风趣的图表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使人渐渐地学会在这些知识中有所领悟,帮助你摆脱忧愁,享受快乐的人生。

3、《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美] 特维

简介

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时,能十分清晰和形象地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此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刑事物证、行为证据和犯罪心理画像之间联系的牢固基础。

书评

编者推荐:犯罪心理画像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一种经过专业训练后对案件及犯罪人进行的推断或推测,他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在于缩小犯罪嫌疑人范围,串联合并案件的侦察以及在某些“悬案”中提供侦察线索和方法。

4、《辨读凶手: 一位犯罪心理学大师现场推理实录》

[英] 布里顿·李斯

简介

保罗·布里顿,1961年出生于英国,长期从事心理学临床研究和犯罪心理学的实证工作,在犯罪推理界有近乎神话的地位。与普通侦探不同,犯罪心理学家保罗 ·布里顿在犯罪现场搜集的不是指纹、血迹,而是作案者留下的“思维痕迹”,以此帮助警方识别罪犯的心理特征。

本书是作者对过去十多年里他主持调查的一些骇 人听闻案件的一手叙述。是对罪犯心理分析和案件判断的突破性著作。书中充满侦探故事中令人屏息的悬念,以及作者对人性黑暗面的独特和深刻的理解。

书评

编者推荐:与普通侦探不同,犯罪心理学家保罗·布里顿在犯罪现声搜集的不是指纹或血迹,而是作案者留下来的“思维痕迹”以此帮助警方识别罪犯的心理特征。

本书是作者对过去十多年里他主持调查的一些骇人听闻案件的一手叙述。是对罪犯心理心理夫妇析和处理的突破性著作。充满侦探故事中令人屏息的悬念,以及作者对人性黑暗面的独特和深刻的理解。

5、《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

[英] Ronald Blackburn

简介

这本书综合了西方(尤其是英美)几乎整个20世纪有关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有操作实践的介绍,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论述了刑事司法和犯罪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后半部分集中讨论了临床工作者特别关心的话题,如精神障碍与犯罪等。

书评

编者推荐:本书回顾了心理学在对犯罪行为的解释和犯罪人的治疗及矫正中的贡献。本书的前半部分论述了刑事司法和犯罪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从社会学、精神病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犯罪的本质;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医师特别关注的有关犯罪人心理矫正的内容。本书几乎涉及犯罪人心理矫正工作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主要的基础理论。因此,本书可作为心理医师、公检法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及有关专业大学生的必备读物。

犯罪心理学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心理学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几十年来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在国际上也屈指可数。

犯罪心理学具有很长远的社会意义,但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的人还是不要去接触啦!

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犯人的作案动机、实施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犯罪心理因素包含多个方面:性格、气质、意志、情感、理想、动机、需求、兴趣、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等。犯罪的心理因素及其复杂,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造就了一个人的犯罪心理,这也就是一个人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外部的有内部的,有个体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人的大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有一部分反映在心理上,个人的心理水平是其社会认知、科学文化认知、观念的反映,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水平。客观现实对一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实施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当前,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成为了连接万物的桥梁,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休闲等,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给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1 网络技术发展影响犯罪心理形成

简单来讲犯罪心理就是个体在一定生理素质的支持下,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心理在逐渐内化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到社会、情景、自然以及个体等各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归根结底来讲,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人在受到社会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后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不良思维。由此可见对犯罪心理的研究离不开对其形成外界因素的分析。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21世纪以来的重要新生事物,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犯罪心理的产生。具体来讲,网络技术发展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信息时代促使个人的私欲逐渐膨胀,再加上文化差异以及社会不同阶层的影响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成为了如今最为宝贵的财富,这就导致了以窃取他人信息来谋取利益的骇客的产生。

2 犯罪心理学跨入网络技术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的变化、人际间的复杂化以及全球化的加深,人们的心理也随着时代在变化,西方价值的侵入、传统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错综复杂,日趋多元化。当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更加追求个体的价值,却又跟西方的利己主义不太相同;他们对社会上的时事满腔热血,却又不赞同完全的利他主义;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却又愿意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融合;他们追求个人的自由、平等、民主,却又对西方的社会价值不完全认同。他们在社会和学校中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在其中加入浓重的个人特征,使得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互补,总之,当代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在整体上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还呈现出多元化个性价值观的特征。

犯罪心理学是将犯罪学科与心理学科结合到一块的学科,是一种交叉学科。心理活动的产生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然后引起大脑的反射,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犯罪心理学主要是对引起犯罪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进行研究,因为,客观现实对主观因素有指导的作用,因此,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更偏向于客观现实对主观心理的影响。通常所理解的客观现实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科学等各方面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犯罪客观因素的研究更加科学规范,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收集、分析更加便捷。尤其是网络信息的互通互联,使得全球的信息信息传递成为可能,人们不仅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还通过网络制造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种对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更加肆无忌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无国界的互联网络使得有国界的现实产生了大量的网络犯罪,他们有许多人是青少年、是网络骇客、是高科技工作者、是普通大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犯罪目的更加不确定,互联网上信息的多样化促使犯罪内容的多样化,只是出于好奇、好玩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犯罪呈现网络化特点,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一些传统的犯罪行为也紧跟时代发展,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诈骗、洗钱、敲诈等,给别人带来严重的伤害。

3 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3.1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网络化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点、学科性质以及课题研究的方向决定了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是否有效也取决于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在对传统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为:实验法、心理测试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数量统计法、经验总结法和归因法等等,这些方法方式是随着犯罪心理学研究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是犯罪心理学科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研究的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传统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要想打破传统心理学研究在现代社会造成的困扰,就要创新方法,依靠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为现代犯罪心理学研究开创一个新的路径。

3.2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预测、预防的.网络化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犯罪心里预测是为犯罪心理预防提供信息的手段,也是犯罪心理预防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有效的预防。犯罪心理学预测方法多种多样,据统计,目前常用的犯罪心理预测方法就有:心里测试法、谈心法、活动产品分析法、调查访问法、观察法、心理征兆预测法等等。在社会逐步迈进网络社会的过程中,法律法规、道德准绳势必会落后于实际的发展,而网络社会中犯罪方式、犯罪群体变得更加多样化,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变得更加不明确,这就使得传统犯罪心理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变得不再那么适用,心理预测也变的更加困难。而网络技术既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使得信息的发放、收集变得更加便捷准确,使得各类群体的犯罪特征更加易于分析,有利于犯罪心理学研究者及时、准确把握群特特征以及犯罪心理状态,有利于拜我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及时作出调整,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犯罪心理预防主要是采用外部干预的方式消除引发犯罪的外界因素,阻止犯罪心理的产生,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诱发人们的犯罪因素更加多样化,但是,如果能更好的利用网络技术去引导网络群体的心理,给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必定会减少犯罪的发生。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我们应该加强开展网络心理课程培训、网络心理咨询等,使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心理疾病的治疗,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一个网络渠道,进一步达到消除犯罪隐患的目的。

4 网络技术在犯罪心理学发展中的展望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犯罪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定前景光明,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依赖于网络,因此,加强网络技术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是未来大势所趋,我们都无法左右。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更好的促进犯罪心理学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是我今后发展的目标。当然,现在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犯罪心理学研究改革,网络技术肯定会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条广阔的大道。

5 结论

研究犯罪心理是我们完善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犯罪心理的研究有助于犯罪的预防、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有序发展。文章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出发,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犯罪心理学跨入网络时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最后预测网络技术必定在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罗大华.法制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5.

[2]王桂华,吴绍琪. 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3]栗克元,吴国胜,郝斌.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06).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

最近读李玫瑾教授的文章《人性是养出来的》感触颇深。李教授是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的课程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对教育孩子有很大帮助,也为我解开了很多教育中的谜团。

李教授研究的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作为初中老师,我们接触的孩子恰好是青少年。每个班级内都有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每当这时,我总想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听过李教授的课使我豁然开朗,即便不能完美解决,也会找到接近完美的`方法,给自己的班级工作带来福音。

工作中遇到的那些问题学生,我们往往是批评、指责过多,理解、宽容、关爱较少,会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看过文章之后,发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与他相处,使师生关系融洽。怎样才能做到呢?

首先是平等。

做到师生关系融洽要对每一个学生平等,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例如: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同时迟到,老师对待优秀学生会问一下原因,然后原谅;对待问题学生就会说,你怎么又迟到了,不问原因就下结论,甚至对待他们的态度、语气、表情、说话的语调也是不同的。如果两个学生同时站在老师面前,老师可能感觉不到,但学生是感觉得到的,甚至老师这时有可能已经伤害了后者的自尊心。由此看到做到平等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具有极大的耐心和对学上足够的关爱。只有学生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平等的对待,他对老师才会以真诚的对待。

其次是宽容。

毫无疑问,问题孩子总是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例如:本来这月评优秀班级大家势在必得,但是,有一位学生被学校通报批评了,大家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会让你很无奈,也没有成就感。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要找到这位学生,耐心详细的了解问题的原因、经过。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他自己的过错,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什么、给班级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的心理伤害有哪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也认识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宽容。当一个人感到别人的宽容时,我想他也善待自己、会善待他人。宽容是滋养孩子善良的种子,而一个善良的人将来走向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

还有就是关爱。

我一直认为“爱”是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每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暴力和犯罪倾向的人,都是极度缺乏爱的人。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让他感受到被爱的温暖。让他感受到“温柔以待”的感觉。让爱融化他内心的坚冰,滋润干枯的心田。

我想,一个内心具有了爱和宽容的人,是不会给这个社会带来血腥和暴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