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谚语: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阅读延伸】
腊八节顺口溜: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节的传说: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一)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
(二)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擂大鼓,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街上走。
(三)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四)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那年味多浓啊
(五)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六)有一首旧北平的歌谣十分有趣
地道出了当时北京腊月的习俗: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宵„„
(七)天津年俗文化(年前、年后的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八)“小寒大寒,打春过年。”民谚如是,童谣也如是: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
盼春节作文600字 篇1
你要问我一年中最喜欢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过年!
年的气息,从腊月时就飘来了。
腊月旬家家户户赶集买年货买祭品。祭谁呢?当然是我们伟大的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就是祭灶的日子,馋嘴的的我早就对那祭品眼红了,我死死盯着,口水滴呀滴,心中就一个念头,快点结束拜灶,快点!这时,妈妈开口了:“若洪,把那旧灶王爷画撕了,把桌上那张贴上。”
我极不情愿,但母命不可违,我只好把念念不舍地把视线移开,工作去了!
难熬,实在难熬,终于到最后一步,只见妈妈把旧灶画烧掉,然后放一通炮,转身对我说:“好了,你可以吃了!”“妈,你刚才为什么烧画啊?”我把刚才的疑惑抛给妈妈,妈妈没有回答我,我只好转移视线,放在了食物上,左一把,右一把,生怕别人抢了似的。妈妈也没骂我,只是笑笑。
小孩子家家过年没有炮是不行的。我一有空,就找把椅子坐在那,第爸妈有空。
等啊等,为了它们必须要有耐心。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闲下来了,我马上冲过去,拉着爸爸,叫他买烟花,花炮……
除夕临近,大人们更忙了,贴春联,贴倒福,买年货,大扫除……
除夕终于到了,今天,是年三十晚,是农历全年最后一天,也是使人最留恋难忘的一天。
一大早,小村里就飘起了缕缕轻烟。我家也不例外。炸鸡翅,卤鸡腿……丰盛的年菜摆上桌。大人忙活,我们小孩也忙,换新衣,戴新帽,穿新鞋,然后帮大人跑腿去,半路碰熟人,一声‘新年好’红红的包儿就怀中放。
直到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时,大人们就会叫我们去买饮料,然后开始吃丰盛的年夜饭。这顿饭吃得长了,三四个小时呢;吃饱喝足后还得放鞭炮然后上楼看晚会。
直到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轰,砰砰……各种鞭炮的声音就开始了,我连忙跳下床,跟着爸爸下楼放炮,上天台放烟花,精彩极了!
大年初一,所有店铺都关门了。我虽然是个女生,但和男生一样喜欢炮,一大早,就出门捡余炮玩去了。大年下午,我会去拜年,然后随父母去拜佛。
年复一年,年年都是这样的,每次过年,我只有一个字:棒!
盼春节作文600字 篇2
盼啊,盼啊,盼了三百六十五天,终于盼来了过年。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过年?
理由一:春节可以购物。
理由二:春节有许多令我百看不厌的节目:“春节联欢晚会”、“快乐星球”、“齐天大圣”、“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等。虽然妈妈只让我看到8点就睡觉,我仍然很开心。因为总算是过了把瘾。看的时间短总比没看好。
理由三:春节可以睡懒觉。前一天看电视看到8点,然后又以睡不着为借口坐在床上看书,一直到十点也不肯睡,直到妈妈催我把灯关掉,我才罢休。这样,早上早起就是不可能的事儿了。想起上学时6点30就被那烦人的小闹钟给叫起来了,现在躺在暖暖的被窝里简直是生活在天堂里啊!
理由四:春节有许多压岁钱。我把我以前过年亲戚给的压岁钱全都存在银行里了。现在银行里已经有20xx多元了。长大以后,我要拿这笔钱来当老师,领这一个个幼小的孩子去打开他们未来的大门。我现在要将亲戚给的压岁钱都一点一点积攒起来。这样,我才能实现我的愿望。
理由五:春节可以到图书馆去看书。平时上学没有时间去看书,没有时间去品味书的味道。到了春节,我怎能不利用时间去看书呢?我爱看书,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是书,带我走进了精彩的世界;是书,给了我乐趣;是书,给了我自信……在书中,我知道了许多名人
啊,我喜欢过春节,春节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
盼春节作文600字 篇3
每年春节我都会在家里。脚步把距离在时间里面拉近到眼前。灰蒙蒙的城市在过年喧闹的灯光下也显得格外喜庆。除夕夜刺鼻的爆竹声随着电视上不谋而合的倒数声在每年的年夜饭里的回忆里反复出没,提醒着自己曾经在有院落有竹林的乡下过年的岁月。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和一些个表兄妹在一起,乖乖地站在长辈们的面前,等着即将摸到我手的红色的压岁钱。
年是一种法力无边的神物,能够使全球四分之一的人群都在同一时间段在超市挤成活动的烙饼。今年春节,简直跟仲夏一样热得不像话。阳光粗暴地刺进瞳孔,使我隐隐约约好像见着了那个令人广为流传的令人胆颤的“年”。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慵懒的.声音逐渐隐去,提早打燃的鞭炮发出的声音代替了这个以烘托热闹场面为中心的故事的讲述声。
一群人聊天才算热闹,夜夜笙歌过年太棒!小伙伴们点燃宋朝就开始制作流传至今的火药鞭炮,鞭炮跟火柴棒被火烫着后发出的歇斯底里与那浓重的烟雾如出一辙。闪着乱坠的荧光和火星,我真的有那么一霎时认为会有小孩捏着耳垂大哭大闹地丢下鞭炮哭爹喊娘。
跑到厨房,咕嘟咕嘟地喝水。那暧昧的色彩泼洒地肆虐,仿佛已经烧到了喉咙。才急着用凉开水解决喉咙里面不为人知的嚣张的干涸。
躺在床上的时候,脑子里面斑驳地重现出荧幕里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节目。我或许是个奇怪的人。觉得魔术师的大眼睛好美,相声演员的腿好短,歌手的头发有点怪……可这并不算什么。毕竟在这二零一四年的开始,有谁会去怪一个延续中华民族多人的传统的小姑娘,在看春晚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