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在于以定风波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一共选入两首苏轼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教学侧重也各不相同,我考虑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这是孟子有关知人论世的名言。在必修二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曾经向学生较详细的介绍过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因此,第一课是着重于走进苏轼本人。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复习苏轼生平、作品风格,并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运用对比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从风格入手分析《念奴娇》与《定风波》,体会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旨趣与情景交融的妙处。第三课时以定风波为出发点,探究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今天注重就第三课时进行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采取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由在于对诗词这一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蕴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其内蕴。其次,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与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在学法上我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三)教学程序设计
定风波
预习要求: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文化心态探究更加有效,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需背诵该词,并对本词写作背景做一个了解。同时,按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读过学过的诗词中积累一些类似题材和风格的作品。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而不同风格作品的寻找,可以检验学生对词人心理的理解程度。
一、导入新课。
古典诗词大家已经接触了许多,往往说到古诗,古文。我们就经常说到一个词——贬谪,大家想一想,我们读过学过见过的诗中有那些与这个字有关呢?(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之初就让学生活动起来,注重创设品味词的情境,并对的知识有一个横向的联系。对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的要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问,为何诗人在倒霉的时候往往能写出经典的诗篇?通过这一设问将诗词的欣赏引向文化心理的层面,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不求学生回答正确,作为一个问题贯穿课堂,引起学生思考。)
那么,我们就从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中寻找答案吧。
二、诵读体会。
1、学生背诵《定风波》。
在学生课后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齐背。藉此检查口头作业完成情况。
2、阅读在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借助文字载体,共同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感知文字符号信息只是阅读手段,思考才是阅读实质。因此,要明白苏轼笔下好词的由来,就要带领学生去还原词人的心态。提问:大家从我们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这是苏东坡贬到黄州后的作品,大凡做一件事,写一首诗,作者都会有一个心理动机,大家能不能结合这首词的文本与上节课的讲解,用两个字说明苏轼创作时的心态?
经过上一节课的分析,学生讨论后,回答。一般学生可能出现几种答案:一、悲伤。源自最简单的因果推理应——被贬谪自然伤心。说明没有认真理解词句。二、快乐。由被贬谪而得到闲适的生活,由小序得知生活快乐。说明偏差理解文意。三、平静。“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中可看出他对人生的态度,较合理。教师可让同学相互评判,教师总结。最后教师提供自己的理解:淡定。由此,诗歌的情感特征突显而出,需要解读的标本出现,教学难点呼之欲出。
三、解读心理。
《定风波》中苏轼的情感态度全在“淡定”二字。但这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问题的开始。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实象世界和虚象世界二重世界。而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必须透过词所描写的表层,深入到其内核。也就是去体会这种“淡定”的态度。探究它的产生原因,探究它的产生背景。这也就使语文教学由工具性的层面上升到人文性的层面。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在探究苏轼这种“淡定”心态时,我考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迁移与联想来探究。
我设问:被贬谪绝对不是一件令人高兴难过的事情,大家在自己的十六年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许多的不高兴,那么,在失望、无奈之中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般会说自己心情不好时所作的事,找人说话、运动、听歌、唱歌、大喊等等。教师点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说出是为了排遣不快、倾诉不快。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排遣、倾诉位移到苏轼的身上。提问:苏轼会怎么排遣这种失意呢?又将这种郁闷向谁倾诉呢?一般学生会从诗文本身以及注解中找到答案,会回答诸如“他会写诗填词”、“买田终老”等答案。应该肯定学生的细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提问:为什么苏东坡不和大家一样选择运动、大喊或是唱歌来排遣抑郁?问题提出后,应点拨学生结合我们了解过的苏轼的生平、他的学习背景、性格等来思考。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同样的,性格也决定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而决定性格的正是一个人的人生体验与教育背景。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资料以及第一课时的学习会找到一些关键性的因素:如苏轼生性旷达;他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他作为文人的一种习惯。这样,学生就自主的进入到一个文化思考的层面上。由此,进一步提问:大家在不开心时,会找人倾诉,而这个人一定是大家所信任的、依赖的`。而苏轼在深处人生低谷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灵向文字敞开,向自然田园敞开。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文人与文字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苏轼面对贬谪生活,淡定处之的心理原因。学生通过讨论,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一般能够说出,文字是作为文人的苏轼所信赖的,以及苏轼可以在自然的美景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他的知识结构中道家、佛家的思想为他提供了面对低潮的一种方案。对学生的有见解的回答给予表扬。教师对这一段的讨论进行总结:作为文人的苏轼,在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宦海生活后,看透人生,作为文人,他重视内心的精神寄托,而这种内心的精神便根源于他对道教与佛教的认同。于是在他看来,一切的生活场景都成为一个生命过程,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发生,不必探究其意义。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寄托,苏轼走出了抑郁,淡化了生命的悲剧意识。只要生命个体走向内心,何必考虑尘世琐碎之事,因为心中已经有了一切。通过这一段的讨论与点拨,就回答了导入中所提出的问题。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对苏轼的创作心理进行揣摩,就体会到了苏轼“淡定”的人生态度的由来。
四、平面拓展。
苏轼只是一个个案,要让学生由苏轼的人生态度,扩展到普遍文人的人生态度,需要一个平面的拓展。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人脑总是不断的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得到结论。所以,在归纳了苏轼的“淡定”态度的内心原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谈一谈他们所熟悉的古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或自觉选择。根据对苏轼的分析,学生一般能再距离李白、杜甫、韩愈等熟悉的诗人。以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作品为例,分析它们的内心精神寄托。由此,教师通过归纳,可以总结出:不论文人们的人生经历如何,有什么样的处世思想,重视内心的精神寄托与自觉的付诸文字是共同的。这也就是千年以来,我国文人一以贯之的心理因素。(通过具体诗人的普遍探究,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绝非凭空而作。而是作者人生经历、文化传承、心境情感的集成。通过这一探究,明确文人这一群体的共同心里指向,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五、总结。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古典诗词的积累是提高文学素养汤的有效途径。)
2、周记一篇,我所了解的中国文人。(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与延伸,深化对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心理因素的认识。)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明确: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这首诗写于公元752年,据此推算,李白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着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也经常生出这样一种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远大宏伟志向的人,当他们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这种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到楚辞,到古诗十九首,再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这个“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明确: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③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运用了夸张之外,我们看看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先来看一下古人对于“流水”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总结: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反衬。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恒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起兴。
⑤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
明确:(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4、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5、这种欢乐,欢快是发自李白内心的吗?不是。
明确: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
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长安。在这之前李白是进过长安的,因为遇见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没有机会得到重用。这次李白到达长安之后,玄宗也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是临时、候补的身份。李白有没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携杨贵妃在骊山温泉宫,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兴,赞赏有加。)就是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在长安呆了两三年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词臣,后来玄宗还客客气气的让他卷铺盖回家,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打发出来之后呢。我们要知道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在东鲁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并且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里,在诗里他把长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我们看看这首《将进酒》写于哪一年呢?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被用无望。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是燃烧着那样的一团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没有得到重用。这实际上是李白在对酒当歌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气愤。这也足以说明这个欢乐不是发自李白内心深处的。
6、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①翻译这六句话: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贤都以饮酒排谴苦闷,他们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李白的真心话吗?怎么理解?
明确: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李白是要借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在不满当中,他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话“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在他眼里面都无所谓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到古今,这是他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的总结。其实李白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贤的。因为圣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内心是尊敬圣贤的。在这个时候,他内心确确实实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明确: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何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出换美酒”?
明确:借酒浇愁
李白这个人是傲岸不屈的,对不对。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他不愿受到统治者的那种束缚,统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去”。他是这样一种要追求个性解放人。所以说,李白的这种感情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一种狂傲的精神就出来了。这是李白的一个性格特点的表现。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你做东的元丹丘为啥说钱不够,经须沽取对君酌,待会儿用我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与你们一起忘却那亘古不尽的忧愁。
8、《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从这一点来说呢,这首诗就是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能流传千古呢?
明确:通看全诗,本诗紧紧围绕着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什么字?
明确:“愁”
我们学过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国仇家恨、漂泊之哀融为一体。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传千古。
而李白这个愁仅仅是酒后发牢骚吗?(不是)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愁吗?不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万古什么意思?(古往今来)
那么,古往今来像李白这样的人是个体的还是比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那个年代怀才不遇,壮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李白的这种愁苦把悲、欢、愤、狂融为一体,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9、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里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明确:李白自幼接受儒释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10、李白的诗不仅在当时就非常有名,而且后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对李白的评价。
①饮中八仙歌——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②贺知章:子,谪仙人也。
③“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
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
呼儿将出换美酒()
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千金散尽还复来。
(3),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陈王昔时宴平乐,。
(5)五花马,,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味本诗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2、通过诵读,理清本诗丰富充沛的情感脉络,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狂放不羁实则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愤之情。
3、能够熟练背诵全诗。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三、教学手段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导入到本诗。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有“请、希望”的意思,与《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音义相同。这首诗以饮酒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的愤懑和狂放。
(三)简介写作背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期的李白内心极度苦闷。那一年,李白与岑勋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设宴饮酒,酒到畅快之时,李白对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将进酒》。
(四)诵读感知
李白当时唱歌的音乐曲调,今天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就不唱了,我们通过吟诵朗读来感受一把诗人的情怀。
学生朗读,教师作必要指导,全班同学再齐读。
(五)文本解读
1、李白劝友人怎么喝酒?
明确:乃狂饮。
2、李白为什么劝友人如此狂饮?
明确:为了尽欢、留名和销愁,其中销愁乃最根本的原因。
3、李白“万古愁”从何而来?
明确:有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人生坎坷的悲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丑恶现实的憎恶。
4、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征。
明确:狂放不羁,任性率真,执着追求。
(六)结束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好朋友李白诗歌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用在《将进酒》这首诗上自然是非常恰当。李白的诗歌因为诗人内在情感的充沛,风格手法的多变,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最后全班同学再来齐读一遍结束。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读过的李白诗歌,试以“李白诗歌中的饮者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读书活动总结 篇1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为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效地完成教师阅读书目,我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以下是对我校读书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首先建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确定具体负责的领导。成立有领导牵头的读书学习活动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讨论、交流,并及时足量写出
二、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到位。
学校读书活动,建立了教师读书活动学习制度,提出了读书宣传口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读书活动中,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完成读书任务。领导小组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自学笔记,对教师自学情况作以评定,并且作为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宣传,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校迅速地开展了读书活动的动员工作。召开了读书学习活动主题大会、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多渠道、深层次在全体教师中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
读书活动是校本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机,将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读书与培训的双赢效应。主管校本培训的领导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读书笔记、检查结果与集中学习记录填入校本培训记录中,实现集中学习及学习交流活动与校本培训时间科学统一。
四、我校制定了积极有效可行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1、确立阅读书目。本学期阅读书目包括《给教师的60条法律建议》、《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等25本教师必读书目,另外包括《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等自购数目。
2、深研细读。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到图书室或阅览室借阅规定的书目和刊物,勤学善思,精读细读。
3、读写结合。发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精神,提倡将读书摘要和读书感悟结合起来,也可以对所读内容写出读书心得(1000字/周),确切保证读书活动的质量。
4、交流研讨。领导做好带头,教师和学习小组的领导写出阶段性总结,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报告会,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五、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
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总之,通过本阶段的读书活动,每位教师都能按计划进行读书,写
出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以及读书活动总结。教师通过学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受益非浅。广大教师把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正不断的提升。为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书活动总结 篇2
为了提升我支部党员的素质,创建良好的支部读书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支部在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了读书月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党员加强提升思想的意识,培养读书的兴趣与热情,学会读书。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文学院党支部的相关要求,我支部制定了读书月的具体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们迅速在支部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的通知工作。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月活动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此次活动涉范围广泛
从活动对象上看,第五支部的所有党员都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且写了读书心得和
从本次读书的范围看,借阅书籍不仅限于党的理论知识,也涉及思想素质类、文学类,以及与专业有关的各种书籍。读思想素质类可以提高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读专业类书籍,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读文学书籍,可以提高思想素质;读专业书籍,修炼自己的内功。
三、活动效果理想
通过读书活动,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生党员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从书本中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分析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自我思想素质。今后,我们会在支部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
从总体上来说,此次活动第五支部的所有党员共同参与,活动目的、宗旨明确,效果良好,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另外,此次活动也对我支部以后其他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读书活动总结 篇3
为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带动全体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习惯,同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达到以环境育人的目的,我校根据市、县局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于本学期开展了读书活动。
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学习型社会”精神为指针,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新课程实验为契机,以新颖活泼、形成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为核心,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活动宗旨
1、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2、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交朋友”的思想,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好习惯,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在深厚文化熏陶中成长、积累,丰富自身的底蕴,提高整体素养。
3、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校园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活动宣言
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四、具体措施
(一)教师读书
1、制定读书计划
为了牢固树立“读书是一种责任”的学习意识,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由教务处负责审查监督,并纳入年终考核。
2、自费订阅报刊
每学期学校均要求所有教师自费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以便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把握时代脉搏。本期全校教师共订阅各类报刊杂志近60种。(订阅名单后附)
3、印发学习笔记
为了落实读书活动,教务处专门设计印制了业务学习笔记,统一下发至每位教师手中,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书籍,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学期末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检查登记,作为校本培训的参考成绩。
(二)学生读书
1、班级成立图书角
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学校要求各班成立图书角,图书来源均为师生自愿捐献,据教务处3月13日检查数据显示,基本达到人手一本的藏量,一定数量的图书储备已初步形成。
2、开展主题班会
学校要求各班不定期开展关于读书活动的主题班会,进行宣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读书,真正做读书的主人。
3、开设阅读指导课
教务处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由
4、组织读书征文活动
四月中旬,教务处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读书与做人”征文暨普通话演讲比赛活动,活动集合当下社会较为关注的能体现新时期高中生整体素养的“读书”、“做人”和“普通话”等三个热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借助文字吐露心声,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展示风采,从而活跃了课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学校教育品位。
五、成果形成
(一)教师:每学期期末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由学校汇编成册。
(二)学生:
1、各班登记学生读书篇目,评选读书先进个人。
2、举办“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
3、各班自行采取展示活动等。
总之,我校结合高中教育的实际,通过创设读书情景,营造读书氛围,使每一位教师从职业道德的高度,提高了对读书的认识;通过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使学生从改善学习效果,丰富高中生活,增强适应能力的高度,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从而使书籍成为师生精神与智慧的海洋,让阅读成为师生连接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今后,学校将在充分研究、积极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建设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读书活动总结 篇4
参加今天庆六一暨“沐浴书香,心怀感恩”的读书教育活动展示,感慨很多。可以说没有一个比我的感受更为真切和特殊。因为,十二年前,我以建校之初十二位教师之一的身份与高桥小学结缘,随后,我们每年与不断充实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几年后,我又荣幸地成为高桥小学的一名学生家长,直到去年女儿小学毕业。作为老师,我由衷地感谢多年来给予学校很多理解和支持的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家长;作为家长,看到女儿在学校引领、教师感召、同伴影响下的变化和成长,我又无比的敬佩这群耕耘三尺讲台、心系孩子终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满怀热诚、富有爱心又充满着教育智慧的老师们。作为分管领导,我又为涌现像倪柏根校长这样敬业执着、追求卓越、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萧山区名校长、为有高桥这样积极探索学校发展固本强基之策,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从而形成学校特色,成就学校品牌的知名小学而感到欣慰。
文源,以书慧心;道源,以德润身。是的,这座落在学校之畔的文源桥和道源路,以其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命名给了高桥人无限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学校就地取材,以“文源”书香为载体,让学生在人生的奠基阶段,就与经典为伍,与好书相伴,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无论是词斟句酌还是泛泛而览,皆有所得。初步地内化儒释道等中华优秀传统多元文化的要义,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长期浸润熏染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实现了“道源”之宏旨,成就了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文源书香品牌。通过校园读书节、图书漂流、“经典诵读”活动、“小小藏书家”、“书香班级”、“书香博客”、“书香家庭”的评选推进书香校园营建。今天又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或演讲、或辩论,或歌咏、或诵读,或文萃、或影像,全面展示了学校“沐浴书香,心怀感恩”读书教育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使我们仿佛聆听到“春笋拔节”(班级博客名)的声音,欣赏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班级博客名)”的娇容。一卷卷浓缩了先贤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经典,就像在孩子心中播下的一粒粒真善美的种子,堆存在生命的深处,慢慢地发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想,今天这里表彰的五十佳文源爱心小使者和第二届文源书香家庭,正像盛开在这一片沃土上的奇葩,摇曳生姿,一个个莘莘学子正在老师和家长的牵引下情趣盎然地走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想彼岸。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阅读,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阅读史实质上是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当今社会,因受阅读影响而引起的文化断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建设书香校园,进而带动书香家庭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我们学校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区学习型家庭、区示范家长学校、区红领巾图书角、书香班级、教师人文大讲堂等就都是由我们教育局与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妇联、团区委、区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机关和部门联合组织的。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让全民族都阅读起来,才能较好的提高民族素质,提升民族精神境界,同时也才能为孩子人生成长尽可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滋养,为孩子构建一个最环保、最理想的文化生态。
让我们行动起来,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捧起经典,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充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实现专业和生命的双重成长。
让我们行动起来,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开展亲子阅读,一起分享,其乐融融。
让我们行动起来,愿每一所学校都能广泛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让蕴涵着宽容、慈悲、感恩、合作、自律、执着、信心和爱的书籍,将他们人生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最后,希望两首关于阅读的短诗让我们懂得珍惜两件礼物:书和书香飘溢的家庭,一首是《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读书活动总结 篇5
按照“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班在20xx年寒假,继续开展“师生共读”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和学生按照师生共同制定寒假阅读计划,阅读了小学生版本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孩子们喜欢的作家杨红樱的作品,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做好读书笔记假期结束时写出阅读的心得体会。
在报名期间,老师认真检查了学生们的读书笔记,多数孩子都很认真,他们以多形式进行读书记录、摘抄等阅读
开学初我还和孩子们开了一次读书交流会,和他们交流了寒假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学生们都说的头头是道,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真正爱上了阅读,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
读书交流会后我趁热打铁地引导孩子们主要从情感体验、文化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撰写读书体会,我发现孩子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另外教师也从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指导阅读的感受撰写阅读心得。
最后我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上的表现、撰写的读书心得总结,综合评选出6名 “优秀读书郎”,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形式,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
读书活动总结 篇6
根据**县《关于进一步开展领导干部读书竞赛活动的意见》,结合我镇工作实际,A月,我镇在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读书竞赛活动。通过精心筹划、统筹安排,稳步推进,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模式,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一、读书活动整体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谋划好读书竞赛活动全局
成立了由镇党委、组织书记任组长的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全镇读书竞赛活动开展,确保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竞赛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指导思想、活动对象,确定了活动步骤及时间安排。
2、认真筹备、全面实施,布置好读书竞赛活动开局
一是进行读书问卷调查。对全镇15名科级领导干部的发放读书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摸清了我镇科级领导干部的读书目的、时间及兴趣,同时也发现了我镇科级领导干部读书中存在的读书时间短、数量少、缺少计划等问题,为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翔实的一手
二是指导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定读书计划。要求各科级领导干部根据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同时,对15份科级领导干部个人读书计划进行了逐一审核,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重新拟定。
三是及时发放推荐图书和专用读书笔记。全镇发放推荐书目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大趋势2》《十八谈》《公共危机管理案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并统一发放了读书笔记,通过发放推荐书目及读书笔记本,确保了每名科级干部有书可读、有本可记,为高标准开展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组织好读书竞赛活动过程
一是指导各单位开展特色活动。为深入了解读书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二是积极参加县政府组织的读书竞赛征文活动,激发了干部的读书积极性。
4、全面督查、树立典型,抓好读书竞赛活动落实
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半年考核之际,组织对领导干部读书竞赛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根据读书竞赛活动相关文件,制定了《读书竞赛活动考核表》,对15个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的进度及学习情况进行打分,提高了干部读书的积极性。
二、读书竞赛活动开展情况
活动开展以来,全镇科级领导按照制定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读书竞赛活动开展,坚持每周集中学习,定期召开座谈交流,领导干部坚持记录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
三、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镇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读书竞赛活动平稳推进,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通过督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干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领导干部轮流讲学制度没有坚持。二是读书竞赛活动的形式还不够丰富。三是宣传力度还不够。
四、活动下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突破口,将活动引向深入:1、举办读书比赛活动。举办全镇领导干部读书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激发全镇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情,提高全区领导干部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3、加大活动督导力度。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读书竞赛笔记进行检查,激发领导干部读书的积极性。
读书活动总结 篇7
自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开展以来,市供水总公司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十八大、书香进宜都,好读书、读好书,建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在决战进百强中创造新业绩”活动主题,努力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会用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思想再解放、观念再转变,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公司效能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现就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的开展,公司制定了活动方案,层层落实、分解任务。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任务明确、措施有利,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的读书活动,确保了“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深入宣传,广泛活动,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为了使读书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公司组织召开了党员干部读书动员会,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不仅要懂政策法律,依法行政,还要掌握为民服务本领,号召全公司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同时,通过在宜都供水报、宜都供水网站等媒体多层次、多途径宣传报道“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提高了全
体党员干部对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的认识,增强了读书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意义 1、开展“推荐一本好书”。向广大党员干部推荐好书。在职工书屋对党员干部进行读书宣传和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增强职工的读书意识。
2、开展“捐一本好书”,号召党员干部向公司职工书屋捐赠图书,通过这次的捐赠,极大地丰富了职工书屋的收藏,建立起图书传递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利用程度。
3、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要求每名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等。
四、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取得实效
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得到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支持,大家献计献策,促进本次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公司上下形成了“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风气,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学习氛围,切实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先进意识,提高了干部群众整体素质。
读书活动总结 篇8
为全面开展体育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根据学院工会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校产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于 10 月中旬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和充实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围绕主题,制定方案,激励健康的活动氛围。
1 、制定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工会小组根据活动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开展活动的计划,使各个部门在活动中,根据活动的内容及时间安排,达到有秩有序、扎实开展活动的目的。
2 、统一思想,提高健康理念。为了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校产公司领导就下一步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召开了会议,积极倡导全民健身的理念,努力提高职工的健身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从而使职工自觉地加入到健身活动中去。
3 、克服困难,部门精心安排。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安排,积极克服那种“由于工作忙而无暇锻炼”的思想,在活动的组织上,做到了灵活激动而不呆板,在活动的内容上,做到了丰富多样而不千篇一律。
二、整合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1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针对校产公司的办公地点分散,人员集中相对教难的特点,我们把日常体育锻炼的组织分解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按照活动计划具体实施。在活动中,根据活动的内容、所需的器材,采取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可以集中进行,尽量做到使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效果性。
2 、活动形式多样性。由于产业处人员教多,为了克服锻炼器材数量少的问题,我们积极发动职工,挖掘职工的潜力。职工从家里带来了羽毛球拍、跳绳、毽子、拉力器,不但丰富了职工的活动内容,而且保证了活动的实际效果。
3 、活动时间的灵活性。针对个别部门日常对外时务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和活动的要求上,采取了“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取得实效”的办法。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器材锻炼,晚上时间进行散步锻炼,早上时间进行跑步锻炼,在活动的形式上不拘一格,力求达到活动的目的,取得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团结,增进了解,提高了效率。群体性的体育活动,不但传播了体育的理念,而且给职工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不但提高了团队意识,而且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得职工在活动中愉悦了身心,更重要的是迸发了激情,点燃了活力,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激活了干好工作的干劲,正如有的同志所说:“活动完了后,感觉身体也有劲了,精神头也足了”、“锻炼了以后,身心的压力得到了释放,感觉轻松了很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懂得了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释放及克服倦怠,而且深刻地领悟了此次活动的深远意义,特别现在正处于我院的示范院校建设时期,更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面队这场光荣而艰巨的硬仗,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的。
四、增强竞争意识,体现活动实效。为了检验活动的效果情况,我们起草了《关于机关第六工会小组开展教职工体育比赛的通知》,根据职工的意愿,选定了活动比赛的项目,制定了比赛的规则,成立了比赛组织小组,拟订了比赛方案。于 12 月 19 日下午举办了第六工会小组教职工踢毽子、托球跑等活动比赛,在比赛中,大家都力争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争取取得好的成绩。通过比赛,不但提高了大家的竞争意识,而且更加增强了大家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读书活动总结 篇9
为营造优良的读书氛围,鼓励大学生以书为朋友,“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促使学生养成比较良好的一种读书习惯,提高现代审美情趣和提高文明水平,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工作能力,让浓墨的书香伴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读书伴我行”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为主题,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为口号,坚持“全面推进、全员参与”的组织原则。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整合学科推荐书目
学期初,年级根据学部的工作安排,结合德育处“爱心教育”活动向学生推荐《亲情满屋》、《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丛书》共五本书作为必读书目。同时,结合本学期教材对中外名著篇目的涉猎,鼓励学生由教材的名著选段延伸到去阅读有关的中外名著。
2、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除班主任教师及语文教师积极为本次读书活动做好动员工作的同时,活动期间,每班出一期读书板报,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的作用,极力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意义。
3、捕捉契机培养能力
借助读书活动这一有利契机,除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在校园内外开展读书调查活动,并填写调查表。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对周围人群的读书情况获得了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使学生形成了严谨地对待科学的态度,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份读书小报、一张读书卡或读书名言书签的制作,以及查阅有关图书(中外名著、作者、及作者故事、)的发展、演变等活动,不仅使学生们获得的读书信息有效地相互传递,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展示交流促进读写
撰写读书笔记是语文学科作业的内容之一,在活动期间,组织教师针对本班的读书笔记撰写情况进行适当地指导,上一节读书笔记教学指导课,并在年级作业展中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们取长补短。同时,鼓励学生认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班级评选,择优展示在班级信息板上。
5、读书汇报体验成功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为更好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开展了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大多出自选定书目,也有知识常识及名人读书故事等内容,此类竞赛不仅拓宽了学生读书的广度,也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吸收。此外,对那些在本次读书活动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向全年级同学汇报他们的读书体会,促进了学生读书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6、积极评价延伸活动
读书活动的开展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文明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延续性的
活动,而绝非短期行为。为切实使读书成为同学们的习惯,积极鼓励那些在本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在三楼走廊开展读书小报展、书卡或书签展、读后感展,由同学们评选出优秀作品,设立单项奖和全能奖。此外,对班级呈现的特色也进行了表彰。
另外,为使家校形成合力,我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读书的意义,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的活动。如五年八班利用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读书的计划,五年三班的班主任老师利用周末与家长、学生一起共赴书城,选择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目。本次活动之所以能够有效、有序地开展,和学部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是分不开的。糟主任、朱主任曾多次对活动提出建议,并对活动的顺利开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各班参与的教师也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活动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还配合年级的读书活动,召开班级特色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总结 篇10
读书可以育德、
为什么说是“终于”呢?因为在此期间,我曾经怀疑过,动摇过,以至于产生了暂停班级读书活动的想法。因为读书活动似乎没有起到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读《
一、每周三早读——《弟子规》
结合学校周三经典晨诵读活动,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国学经典系列。班级本学期主要读的是《弟子规》,本书采用三字一句、通篇押韵的方式,教我们规范行为,同时还囊括了尊重长辈、尊敬兄弟、言行谨慎、为人诚信等各方面的知识,简洁的语句形式使得学生易读易诵,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
二、每周四早读——亲近母语系列之《日有所诵》
《日有所诵》这是一套由亲近母语研究中心组织专家为儿童精心编选的诵读教材。这本书精选适合于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古诗、现代诗歌、散文诗等诗性文本,用于每日诵读。前半学期,引导学生重温了平时回家日日诵读的《日有所诵》,通过录音领读的形式,每周四和学生一起诵读。
三、课前五分钟——《诵读经典》
《诵读经典》是我们学校编写的经典古诗集,分十级古诗,本学期我们班重点攻略二级古诗。多数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提前一天认真准备,既练习朗读,还在家长帮助下尽量回答文后问题,争取以最好的状态上台展示自己。主讲人汇报完毕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侧重于纵向比较,即把每名学生的表现与上学期的表现进行对比,找到每个人进步了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每周五对各周的“课前五分钟”开展情况进行小结,以供后面的同学借鉴。总体来看,学生的表现欲望强了,胆子大了,都想给大家留下好印象,上进心和自信心都有所增强。
四、阅读课——专课专用
本学期的各种大型集体活动比较多,不时需要学生集中起来训练,但我们班的阅读课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每到阅读课,学生们就拿出课外书,有时全班都去图书馆,坐满了那里的木椅和石凳,有时部分学生去读书廊,部分学生留在教室里阅读。
本学期的读书心得多数由学生在纸上完成后,又在教室的电脑上输入,刚开始学习用拼音打字,学生不是很熟练,但兴致很高,常常几个人一起合作打字,不认识的字有时候问老师,有时候去查字典,把交上来的心得全部打完了,这样既巩固了所学拼音、字词,又体验到了参与班级事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五、特色主打——每月精读
结合学校学期活动,我们中队也推出系列活动:九月阅读与开学达人相结合活动;十月结合学校古诗考级活动,将阅读与经典诵读进行到底;十一月将阅读与绘画结合,特别邀请班级美术老师主讲好书推荐卡的制作,学生自己制作好书推荐卡系列活动;十二月主打读书与社会价值融合,通过小组朗诵赛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十二月下旬和一月主打从课本中找阅读点,结合第八单元识字八神话故事的学习,推荐孩子读神话故事。首先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欣赏完故事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在交流的基础上用一句话写下来,可从故事本身、人物形象、绘画技巧、蕴含寓意等方面加以评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和学生一起欣赏《中国古代神话》。启发学生一边欣赏一遍思考,欣赏完毕之后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
六、课后——每日半小时看课外书
本学期,结合各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及时给学生推荐了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由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老师适时予以引导,指导学生分阶段完成阅读。班级已经养成每天半小时看课外书并做好摘记的习惯。孩子们喜欢把自己看的书目记录下来,然后会把喜欢的部分摘记下来,偶尔会有感而发写上感想。
书好读,人难做,读书与做人是我们班力争做好的两件事情,希望一切都在改变中,变得让人即使在摸索中,也有希望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