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简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名言警句
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3、仁则荣,不仁则辱。
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1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8、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2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6、尽信书,不如无书。
27、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0、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1、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5、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41、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42、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4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0、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52、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6、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5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6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6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63、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64、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66、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67、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68、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6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71、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72、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73、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7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7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79、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80、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83、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8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简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名言警句
1、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3、仁则荣,不仁则辱。
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1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8、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养心莫善于寡欲。
历史地位
地位奠定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至五代,后蜀主孟昶下令将《易》《书》《诗》《礼》《周礼》《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书写刻石。《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于是,《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之一了。
追封追谥
朝代 年代 帝王 封谥
宋朝 元丰六年(1083年) 宋神宗 邹国公
元朝 至顺元年(1330年) 元文宗 邹国亚圣公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 奉为亚圣,罢公爵。
明朝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民国三年,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
民国24年,改称亚圣奉祀官。
轶事典故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
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引自《韩诗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