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孔子的名言中心思想 正文

孔子的名言中心思想

时间:2025-04-16 15:56:43

荀子名言名句: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3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名言

5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4、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55、酒乱其神也。

5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5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8、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6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1、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6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

6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5、公生明,偏生暗。

66、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6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0、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71、思索以通之。

7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7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6、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77、笃志而体,君子也。

7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7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80、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81、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82、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8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8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8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从以上这些荀子的名言可以看出荀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的.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尊贤爱民”。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子思和孟子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古书“伪”与“为”相通,指心透过思虑、抉择而后作出的行动,特别是在经过学习之后,就叫做伪,也就是礼义),须要“师化之法,礼义之道”,通过“注错习俗”、“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才可以为善。荀子强调后天的学习。

从哲学上说,荀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在天人关系上,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天职”,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的人定胜天思想。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继承孔子的地方,还在于他对于礼和师法的重视,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于主张“性恶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荀子成为后来出现的法家的开启者。另外,荀子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无夺农时”等主张。为以后历朝历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鉴之处。在军事上,其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以德兼人,反对争夺。荀子认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在乎善附民”。而要做到这些,就要隆礼贵义,好士爱民,刑赏并重。此外,还论述了为将之道,如六术,五权等。

对于初中生来说,诗词鉴赏是一个难点,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诗词鉴赏也是一个难点。

《望岳》杜甫(唐)

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背景: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到兖州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写出的诗作也富于朝气。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终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主旨:

诗作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赏析:

全诗着一“望”字,句句写向岳而望。

首联为“远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吗?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颔联为“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天地间的神奇秀丽都赋予了你,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上句为虚笔,是泰山是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下句是实写,山南先得日光曰阳,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曰阴。“割”字炼得极好,是说,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颈联为“细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黄昏可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了“层云”和“归鸟”两个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远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中考例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答案: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农业谚语

1、农时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气象谚语:

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②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③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④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⑤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关于战争的成语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5)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6)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

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秋天)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秋天)(王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苏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天)(赵师秀)

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7)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

1、褒义: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2、贬义: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8)歇后语: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歇后语造句: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小明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你因为考了一百分就马上骄傲起来了,所以这次又落后了,真是又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9)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10)课外积累:

1、关于诚信的名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2、农时谚语:①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②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3、气象谚语:①有雨山戴帽 无雨山没腰 ②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 ③泥鳅跳,风雨到

4、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歇后语:

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②芝麻开花——节节高 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7、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