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 走: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③得鱼腹中书 得: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至:
③至理名言 至: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
②不敢稍逾约 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__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9、划分朗读节奏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
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二、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⑵缊袍敝衣 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以: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④计日以还 以:⑤以衾拥覆 以:⑥俯身倾耳以请 以: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以:1、 2、 3、 4、 5、 6 、 7、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媵人持汤沃灌 B、有司业、博士为之 C、县官日有 D、腰白玉之环
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
6、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古义: 今义: ⑵右备容臭:臭:古义: 今义:
7、划分朗读节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
1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5、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⒈借;跑 ⒉⑴①能够 ②领会 ③得到 ⑵①周到 ②到 ③最高的 ⑶①渐渐 ②稍微 ⒊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⒋C⒌修饰 计日以还 ⒍C⒎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⒏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⒐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⒑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 ⒒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4. (1)得书难:(2)拜师难
二、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 ⒉⑴①因为 ②来 ③用 ④表顺承,相当于“而”⑤用 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 ⒊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⒋D ⒌勤、艰 梅花香自苦寒来⒍⑴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 ⑵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 此指香味,音xiù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u。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⒏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⒐B ⒑A ⒒B ⒓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⒕(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⒖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 走: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③得鱼腹中书 得: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至:
③至理名言 至: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
②不敢稍逾约 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__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
9、划分朗读节奏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
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二、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⑵缊袍敝衣 敝: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以: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④计日以还 以:⑤以衾拥覆 以:⑥俯身倾耳以请 以: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以:1、 2、 3、 4、 5、 6 、 7、
3、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4、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媵人持汤沃灌 B、有司业、博士为之 C、县官日有 D、腰白玉之环
5、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_”和“__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
6、区别古今词义:
⑴汤:古义: 今义: ⑵右备容臭:臭:古义: 今义:
7、划分朗读节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9、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0、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
1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综合全文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15、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⒈借;跑 ⒉⑴①能够 ②领会 ③得到 ⑵①周到 ②到 ③最高的 ⑶①渐渐 ②稍微 ⒊手自笔录(录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⒋C⒌修饰 计日以还 ⒍C⒎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⒏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⒐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⒑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 ⒒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1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1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4. (1)得书难:(2)拜师难
二、⒈⑴被:通“披”,穿。⑵敝:破。 ⒉⑴①因为 ②来 ③用 ④表顺承,相当于“而”⑤用 ⑥连词,相当于“而” ⑦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 ⒊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⒋D ⒌勤、艰 梅花香自苦寒来⒍⑴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所得的汁水 ⑵臭:古义:原指各种气味 此指香味,音xiù今义:指一种难闻的气味,音chu。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⒏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⒐B ⒑A ⒒B ⒓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⒕(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⒖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七上册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3.《贝壳》作者台湾女作家席慕蓉。
4.《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
5.《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清代文学家沈复。
6.《行道树》作者张晓风。
7.《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作者周国平,体裁是寓言。
8.《我的信念》作者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波兰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0.《春》作者朱自清。
11.《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
12.《秋天》的作者何其芳。
13.《观沧海》作者曹操,东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次北固山下》作者唐朝诗人王湾。《钱塘湖春行》作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天净沙秋思》作者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体裁小令。
14.《绿色蝈蝈》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代表作《昆虫记》
15.《山市》《狼》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16.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选自《鲁迅全集》。散文诗《雪》《风筝》选自《野草》。小说《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17.《散步》作者莫怀戚。
18.《金色花》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文学家泰戈尔。
19.《荷叶母亲》、《观舞记》、《谈生命》是现代诗人、作家冰心的作品。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
20.《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咏雪》中的才女叫谢道韫。
21.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22.《天上的街市》《静夜》是诗人、学者郭沫若的作品。其代表作《女神》《星空》。
他的《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塑造了一个爱国者屈原的形象。
2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作者金波,体裁童话。
24.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人。
25.寓言《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寓言《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
七下册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自由颂》《致大海》。
2.《最后一课》作者法国作家都德。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代表作《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5.《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作者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6.《马》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作品。布封的代表作《自然史》。
7..《口技》《核舟记》作者是林嗣环,选自《虞初新志》,他是清代张潮编的笔记小说。
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9.《竹影》作者是丰子恺,浙江崇德人,现代画家,散文家。
10.《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作者是湖北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
11.《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
12.《猫》作者是郑振铎,《斑羚飞渡》作者是沈石溪,《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13.《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
14.《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15.《在沙漠中心》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他的代表作有《小王子》
16《.真正的英雄》作者是前任美国总统里根。
17.《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8.《邓稼先》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八上册
1.《芦花荡》作者孙犁。他的另一部小说《荷花淀》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家是法国的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3.《春》《背影》作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
4.《信客》的作者是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代表作《文化苦旅》。
5.《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
6.《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作者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7.《三峡》作者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选自《水经注》。这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全面的综合性的地理著作。
8.《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9.《湖心亭看雪》作者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
10.《新闻两则》,《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11.《老王》作者杨绛,杨绛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著有小说《围城》。
12.《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江苏镇江人。
13.《桥之美》作者是吴冠中。
14.《苏州园林》作者是叶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
15《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家,地理学家。
16.《陋室铭》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选自《全唐文》。《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选自《周元公集》。
八下册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2、《海燕》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它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3、《浪之歌》《雨之歌》作者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
4、《喂——出来》作者是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星新一。
5、《云南的歌会》作者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著有《边城》
6、《我的母亲》作者胡适
7、《短文两篇:日月》作者巴金散文随笔集《龙·虎·狗》
8、《春酒》台湾作家琦君
9、《俗世奇人》作者冯骥才
10、《与朱元思书》作者南朝梁文学家吴均
11、《马说》唐代文学家韩愈
12、《送东阳马生序》明初文学家宋濂
13、刘禹锡唐杜牧唐文天祥宋苏轼宋张养浩元
14、《小石潭记》作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王安石)
15、《岳阳楼记》宋代文学家范仲淹选自《范文正公集》
16、《醉翁亭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17、《满井游记》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九上册
1、《谈读书》作者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著有《随笔》。
2、《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主人公杨志。
3、《杨修之死》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4、《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晋朝史学家陈寿。
5、《范进中举》选自我国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6、《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作者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7、《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8、《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
9、《雨说》台湾诗人郑愁予
10、《蝈蝈与蛐蛐》英国诗人济慈《夜》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11、《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12、《致女儿的信》作者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3、《不求甚解》作者当代作家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著有《燕山夜话》
14、《出师表》作者三国诸葛亮
15、温庭筠唐范仲淹宋苏轼宋李清照宋辛弃疾宋
九下册
1、《乡愁》作者台湾诗人余光中。
2、《我爱这土地》作者诗人艾青。
3、《黑人谈河流》作者美国诗人休斯。
4、《变色龙》作者俄国作家契诃夫,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代表作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5、《威尼斯商人》作者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6、《音乐之声》的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主人公玛丽亚。
7、《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8、《关雎》《蒹葭》选自《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9、《我爱这土地》作者是浙江金华人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10、《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生于杭州,诗人。
11、《祖国》俄国诗人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美国诗人休斯
12、《蒲柳人家》当代作家刘绍棠。
13、《热爱生命》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
14、《那树》作家王鼎钧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作者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16、《公输》选自《墨子》,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17、《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
18、《邹忌讽秦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19、《愚公移山》选自《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