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2.认识到困难或难题的存在,可能就是认识上令人不满意的现状,它能够激励设想的产生、不具好奇心的人很少受到这种激励、——贝弗里奇
3.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她都能充实和丰富自己、——丁玲
4.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列夫·托尔斯泰
5.在青年中有聪明才智的人,而在老年中也有愚蠢的人、因为其实并不是时间,而是适当的教育和天然的禀赋教会人思想、——德谟克利特
6.心之官则思,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待也、——孟子
7.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范晔
8.小有疑处,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抄记,以时省阅,俟归日逐一会理,切不可含糊护短,耻于咨问,而终身受此黯暗以自欺也、——朱熹
9.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鲁迅
10.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柏拉图
11.世间有理想的人应当先想到事情的`终局,随后着手去做、——伊索
12.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
13.让思想冲破牢笼、——狄盖特
14.一个人只有在他为自己的兴趣和志愿去追求和努力的时候,他才觉得他的人生有目的、奉劝对人生怀疑的同学们,好好想一想,你喜欢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想做些什么?放下一切的功利,一切的虚荣,去坚决地朝着你所认定的方向去追求,你就不会再觉得苦闷和彷徨了、——罗兰
15.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雨果
16.实际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那是各人不同的,要根据我们的才能和机会来决定的、但是我们的内心如果有了精神生活,那么什么是我们必须做的,什么是我们必须避免的,就会一目了然、——罗素
17.不是事业为了思想,而是思想为了事业、——伏尔泰
18.我不羡慕那自由飞翔在蓝天上的苍鹰,我羡慕那每一个奔驰在无边无际的思索中的思想、思想,是我们的真正财富、——柯蓝
19.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周扬
20.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1.带我走过最难忘的旅行,然后留下最痛的纪念品、
22.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23.没有礁石的阻挡,哪有浪花的激越、
24.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25.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6.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7.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8.不倒翁虽然不会摔倒,但也因此不会前进一步、
29.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30.得到过失去过,只不过是给你上一课,对自己负责才是最重要、
3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32.三角形在图形中是最稳定的而在人际关系中是最不稳定的、
33.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34.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35.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37.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38.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39.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40.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1.爱一人好无奈,被爱彻底掩埋,爱过后才明白、
42.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3.不想拥有太多情绪、陪朋友笑笑就可以、感觉累了就好好休息、何必苦了自己、
44.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45.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46.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47.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48.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49.思想一旦觉悟,就不会再瞌睡(卡莱尔)
50.伟大的思想像伟大的灵魂一样,是一个优秀的水手(爱献生)
51.人民的觉悟是最强大的军队(托·杰佛逊)
52.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毛泽东)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接下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现代读书名人名言,希望大家热爱读书。
1、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
2、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无相干的,也要泛览——鲁迅
3、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梁实秋
6、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7、和书的缘分就像谈恋爱,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生长得疯狂,热烈——舒婷
8、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9、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
10、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梁实秋
11、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12、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1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4、读书要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胡适
15、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16、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区思想才行——茅盾
17、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8、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华罗庚
19、生在现今的时代,捧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鲁迅
20、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1、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杜威
2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23、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24、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25、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26、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有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有悟性,书是死书。三性具备,堪称知识富翁——魏明伦
27、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鲁迅
28、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29、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毛泽东
30、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31、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32、读书是至乐的事——林语堂
33、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34、爱看书的青年,也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鲁迅
35、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36、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梁实秋
37、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梁启超
38、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39、文人
40、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作为研究,看看也不要紧,不过深入之后,就容易受其浸润,和现代离开——鲁迅
41、生在现今的时代,才拿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鲁迅
42、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43、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鲁迅
4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6、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
4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8、要痊愈的病人不辞热痛的针灸,要上进的读者也决不怕要恶辣的书——鲁迅
49、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50、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5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52、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53、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导语:写
毛泽东敬酒
——敬老尊贤是一种美德
1959 年 6 月 25 日,毛泽东回到离别 30 多年的故乡韶山后,请韶山老人毛禹珠来吃饭,并特地向他敬酒。毛禹珠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 ”毛泽东接着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不穿拖鞋接待外宾
——衣着整齐体现对人的尊重
周恩来晚年病得很重,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还要经常接待外宾。后来,他病得连脚都肿起来了,原先的皮鞋、布鞋都不能穿,他只能穿着拖鞋走路,可是,有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他还是坚持参加。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出于对总理的爱护和关心,对他说:“您就穿着拖鞋接待外宾吧,外宾是能理解您老人家的。”周恩来摆摆手,表示不能同意,他慈祥又严肃地说:“不行,要讲究礼貌嘛 ! ”他请工作人员为他特制了一双鞋,在接见外宾时穿。
节俭的银行家约翰·邦德
——节俭是积累巨额财富的秘诀之一
汇丰银行是当今世界上经营最出色的银行,该银行去年纯收入高达 600 亿美元,而且每 1 美元收入的成本仅为 54 美分,连续 5 年的投资回报率超过 20% 。
从 19 世纪初创到今天,汇丰银行在技术更新上一点也不比其他银行慢,但有一条重要原则似乎没有多大改变,那就是节俭。董事长约翰·邦德爵士说:“在伦敦,点亮我们银行 10 座主要大楼的灯泡一年开销就是 70 万美元,所以我每离开房间都会随手关灯。”这位掌管着 2000 亿财富的财神每天上班都坚持乘地铁,出差也都是坐经济舱。但该花的钱邦德绝不吝啬, 2000 年汇丰将投入 20 亿美元改进存款技术,让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数码电视等直接进入自己的汇丰银行账号。
爱书不爱钱的钱钟书
——不为金钱放弃独立高贵的人格
钱钟书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他爱书如命,淡泊名利。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 16 万美元,邀请他去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偕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一周授课一次,每次 40 分钟,半年只讲 12 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几乎令人咋舌,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法国政府要授予钱钟书勋章以表彰他“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也被他坚决推辞了。国外出版商给他稿酬,他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一大串书单子,要求对方以实物支付。
《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他稿酬,钱钟书执意不收。国内 18 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录》,钱钟书被列入第一批 36 人之中,他婉言谢绝了。有人告诉他,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钱钟书莞尔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海明威的写作秘诀
——作者风格得益于写作习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自然、清新、精炼著称,对话极为简洁。有一次,记者问他:“你那简洁的风格秘诀在哪里 ?”海明威回答说:“站着写。”海明威对自己的这种写作习惯作了解释:“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我采用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自己尽可能简洁地表达我的思想。”
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
——习惯源于事业的需要
19世纪的50~60年代,马克思主要从事巨著《资本论》的写作。为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他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做了大量的摘记。据统计,他为写作这部巨著而读过和做过摘记的书籍,达1500多种,他写的笔记本,包括手稿、摘录、提纲和札记在内,共有100多本。除了政治经济学有关学科以外,他还研究农艺学、农业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用工艺学和实用经济学、代数等。这些研究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进行的。它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每天早晨9点钟,他准时到达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借出许多书籍,在那里边读边做摘录和写笔记,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才回家。当初,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才落成,相当宽敞。他总是坐在第二号桌子的`座位上。由于他埋头研究资料时,常常情不自禁在座位上用脚来回擦地,经过长年累月的碰擦之后,犹如滴水穿石,新的坚硬的水泥地竟被磨去了一层,从而在那里留下了他的“遗迹”。
马连良常说:“革新要有所本,创作要有所需。”他本人在艺术实践中确是这样做的,由于他谙熟传统,又富于创造,才以柔润、潇洒的风格,形成了“马派”艺术。
爱因斯坦不慕金钱
——不慕金钱是高贵的人生品质
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 36 岁就有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科学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 14 个科学巨人之一。电台敬慕他的声誉,愿以每分钟 1000 美元的报酬约他讲话,但他回答说:“我不需要金钱,更不愿为了钱浪费时间。”拒绝了电台的聘请,可是他却同意将 1905 年发表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重抄一遍拍卖,将所得的 600 多万美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恒心成就艺术巨著
1508 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任务相当艰巨:屋顶高达 20 多米,面积 300 平方米,画中人物 340 多个。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多少次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还摔成过重伤。经过 4 年零 3 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轰动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画,但他的身体已摔成畸形。
我们必须要有恒心
——恒心意味着战胜一切困难
1867 年 11 月 7 日,居里夫人诞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中学物理教师的家庭。由于生活困难,她从 17 岁起给人当家庭教师。她把得来的工资寄给姐姐,帮助她到巴黎入医学院读书。 6 年后,姐姐毕业了,再回过头来帮助妹妹,使她也能到巴黎深造。她在巴黎大学读书期间,生活极其清苦。她租了 6 楼的一间小阁楼,夏天又闷又热,冬季冷得连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冰。为了节省灯油,她晚上到附近图书馆看书,等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去,点起油灯,攻读到深夜二三点钟。严冬,她把所有的衣服都盖上,仍不足御寒。什么困难都挡不住她的上进心。她当家庭教师时给姐姐的信上写道:“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 ?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
平凡与不平凡
——坚持不懈就是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齐白石画画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 27 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1957 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爱迪生进入实验室后
——工作时间不容任何打扰
爱迪生幼年密友奇约恩有一次特地从乡下赶来探望他。到了爱迪生实验室门口,他请看门人通报,看门人答道:“主人此刻有要事在身,不便通报,请到会客室等一等 ! ”进了会客室,只见已有一位女客坐在沙发里埋头看书。过了半个小时,奇约恩烦躁地问看门人:“可以通报了吧 ? ”看门人道:“对不起,请再等片刻。”这时,那位女客看了看手表,站起身来,低声与看门人嘀咕了几句,没精打采地走了。又过了一刻钟,奇约恩气呼呼地对看门人嚷道:“嗯,到底会不会 ?! 你不要小看我这个乡下人,我……”话没说完,看门人问道:“你知道刚才的女客人是谁吗 ? ”奇约恩说:“我远道赶到这里,谁管你们的男客女客 ! ”看门人微微一笑,说:“跟你实说了吧,她是我们主人的太太 ! 今天有事商议已足足等了 3 个小时,主人今天工作没有完毕,她只得先回家去啦。”原来,爱迪生每天早晨走进实验室以后,往往忘记了一切。工作没有完毕,概不会客,即使夫人要见,也只得“打回票”。
鲁迅惜时如金
——时间是挤出来的
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很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和翻译了 640 万字,平均每天写 2000 字,为无产阶级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 '”
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为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正像他所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是用跑步的速度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作。他有一句
司马光的“警枕”
——学习要抓紧一切时间
司马光爱读书,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他的书房中,除了卧具和图书,还有一个奇特的枕头。这个枕头用圆木做成,光滑浑圆,是司马光为了约束自己不至于睡得太久而做的。当他睡得太熟或太久时,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动,这样他就会被惊醒,赶紧又起来继续看书。为此他还给这个枕头起名叫“警枕”,以警醒自己节约时间,刻苦学习。
拿破仑吃饭不等人
——守时珍惜别人的时间
拿破仑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他最痛恨不守时的行为。有一次他请几位将军吃饭,时间到了那几位将军还没来。拿破仑焦急地在饭桌边踱了几个来回,就自己一个人坐下大吃起来。等那些将军到来之时,他已经吃完了,吩咐佣人收拾餐具。并对将军们说:“诸位,聚餐时间已过,现在咱们开始研究事情吧 ! ”那几个将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尴尬得想钻到地缝里去。从此,只要是赴拿破仑的约,就再也没人敢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