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劝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 朱淑真 《生查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 曹植 《白马篇》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古代名人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1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
1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2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2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24、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26、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2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28、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2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3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3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34、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吕氏春秋》
3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3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3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4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4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王阁序》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4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4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6、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4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西山村》
4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50、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5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5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5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6、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5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5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5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6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6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6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6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6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抒怀》
6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7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7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7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7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7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
7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76、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7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7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8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8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8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8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8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86、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
8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8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8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9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9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9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9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9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9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97、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丘迟
9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9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
10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0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0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0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0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10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0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诗话》
109、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110、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1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1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1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16、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11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1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2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12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1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2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2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128、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2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13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13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33、久旱逢甘雨(霖),他乡遇故知。
13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35、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1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37、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3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4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4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4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4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145、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14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14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15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5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5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5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15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15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5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5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15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15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6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6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6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16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6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6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6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6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6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17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17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17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
17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7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7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7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以下是史记摘抄分享,欢迎阅读。
史记中的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是:
“大江东去楚王留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即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史记中的名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出自史记的成语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暗度陈仓】《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后遂以“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山盖世】谓勇猛无敌于天下。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拔山举鼎】同“拔山扛鼎”。
【霸王别姬】谓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民众,最终垮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鲍子知我】《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当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以“鲍子知我”谓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悲歌慷慨】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悲壮之胸怀。《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悲歌易水】见“悲歌击筑”。
【悲歌击筑】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杯盘狼藉】亦作“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背水一战】《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理由《高山与平原》:“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了。”
【避世金马】《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谓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
【才气过人】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沉舟破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后用“沉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耻与哙伍】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以“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语本《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多多益善】亦作“多多益办”。越多越好。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发上冲冠】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焚书坑儒】亦作“焚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朝政,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始皇采纳这一建议。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卢生等又逃亡,始皇怒,在咸阳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背负荆条,谓愿受杖。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
【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瀽”,倾倒。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衡石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鸿毛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后即以“鸿毛泰山”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怀瑾握瑜】比喻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
【及锋而试】①《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后以“及锋而试”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②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价值连城】谓价值如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极珍贵,所值极高。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决胜千里】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用以指在后方制定作战方案就能决定前方的胜利。形容将帅善于谋划指挥。
【钧天广乐】《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后因以“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
【乐极则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傫如丧狗】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马鹿易形】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没石饮羽】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面无人色】①《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后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惧。②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
【鸟尽弓藏】《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又《淮阴侯列传》:“高鸟尽,良弓藏。”谓飞鸟射尽,便藏起弓来无所使用。后用“鸟尽弓藏”或“鸟得弓藏”比喻大功告成,功臣受害。
【怒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弃书捐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随波逐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后因以“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图穷匕见】《史记·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荆轲以燕督亢地图卷匕首献于秦王,展图将尽,匕首露,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后以“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吐哺握发】《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发”。后遂以“吐哺握发”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完璧归赵】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换璧。蔺相如自愿奉璧出使秦国,并表示:“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入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赵城,乃设法复取璧,派从者送回赵国。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亡秦三户】《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后遂以“韦编三绝”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唯唯否否】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钱锺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五八》:“盖不欲迳‘否’其说,姑以‘唯’先之,聊减峻拒之语气。”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
【文质彬彬】亦作“文质斌斌”。①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②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无可奈何】亦作“无可柰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后用为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一匡九合】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
【一饭千金】汉韩信少贫,在淮阴城钓鱼,有漂母见其饥,饭之。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称受恩重报为“一饭千金”。
【一飞冲天】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惊人之举。
【优孟衣冠】①楚相孙叔敖死,优孟着孙叔敖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楚庄王及左右不能辨,以为孙叔敖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优孟衣冠”。②指艺术上单纯地模仿,只在外表、形式上相似。③谓仿古而酷似原物。
【诱秦诓楚】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运筹决胜】谓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语本《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招摇过市】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中原逐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重于泰山】比喻意义重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作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