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寻白羽
始终无法相信他去世的消息。但他的的确确走了。
8月25日清晨我赶到红霞公寓他家里时,小小的客厅已布置起一个灵堂,正面墙上挂着他的照片,他用那许多人都熟悉的笑容望着前来同他告别的战友、朋友、学生。我向他的遗像行三鞠躬后,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他的女儿刘丹对我说:“爸爸走得太突然了。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心脏,血压都正常,医生说活到95岁应该没问题……”他的女婿迟晨浩把我引进白羽的书房兼卧室,说:“再看一眼吧。”这间不到15平米的小屋被一张单人床,一组沙发,一排书柜,一张木桌塞得满满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和不止一拨的部队青年作家在这里聆听他的教诲,记得就有乔梁、刘兆林、宋学武、简嘉、唐栋等。此刻,我环视这间屋子,他晚年常穿的那件格子夹克还放在椅子背上,仿佛他一会儿就会回来……
30年前第一次见刘白羽时的情景还像昨天一样清晰。1975年秋,我当时在复刊不久的《解放军文艺》当编辑,编辑部在总政大楼内办公。一天上班时路过文化部值班室,忽见里面坐了一位以前没见过的老军人,当时值班的人都是我们这些小干部,因为值班室的任务是听电话,写记录或喊电话,领导是不用值班的。好奇的我禁不住走进去问这位老军人:“您是?”“我叫刘白羽,刚刚来的。”“啊!”我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60年代我上中学时有限的几本“藏书”中就有一本《红玛瑙集》,到后来都翻旧了,喜欢文学的谁不知刘白羽的名字。早几天也听说大作家刘白羽从秦城监狱里放出来了,中央安排他到总政文化部工作,没想到竟在这里见到。1975年还是“四人帮”统治时期,刘白羽虽然恢复了工作,但在总政文化部是“顾问”,不是部领导,所以也安排了他值班。我说:“我从中学就读您的.作品。”他听了问我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我一一报来后,他说:“今后我们可以常见面了。”此后我很幸运地成了他的部属。
1984年已68岁的他,拄着拐杖上到老山峰顶,李瑛、陆文虎、我和佘开国4个人陪他同往。一个多星期时间里,在安全系数不大的武装直升机上,在对方炮火射程之内的阵地上,我似乎对军人的涵义多了一些理解,对军人作家的使命有了一些感悟。那次,虽是我们搀扶他上山,但实则是他把我们带上阵地,在阵地上他对战士们的讲话至今在我耳边回响:“我年纪大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到前方的山上,我把他们带来这里交班,就是让他们知道,部队文化工作就是为你们服务的。”
军营里有句话说: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不是看你军装穿得周正不周正,要看你有没有军人气质。接触他多了之后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理性。他虽然很少穿军装,但一看就是一位标准的军人。坐言其行,器宇轩昂。他以大醇之人格铸就的作品华丽的雄浑,典雅的激情的风格,别人无法替代难以企及。
在百代过客的光阴中谁也无法长视久生,一些人老了,退了,便终日与叹老嗟卑为伴。而他呢?却愈到晚年愈见出姜桂之性。老伴汪琦去世后,他极度悲痛又非常孤独。儿女不在身边,只有20几岁的保姆、公务员与他作伴。然而在80岁上下,一个靠手杖走路的人,竟然又飞过喀喇昆仑山,远航渤海海湾,在华北油田之后又访问了大庆,在鞍钢之后又去了宝钢。还说:“我的心时时激动,我恨自己老迈,不能深入生活,可是哪怕2000字的短文,我也未停止对生活的歌唱。”在寻找答案时我翻捡出1995年——那时我已离开机关去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担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在编辑《新时期军事文学精选》一书时请他为散文卷作序,他在序的结尾写下这样一段话:“跋涉是生命意义的体现,生命的意义全在于跋涉,作家的作品就是跋涉中的脚印。生命会有终结,但脚印却将永远地留在这颗星球上。马克思有一段名言,对生命的意义作了极为精彩的概括,我把这段话引用在这里,希望我们的作家都能这样认识写作,认识生命的意义。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生存,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重读这段话答案似乎有了:他以军人的脚步跋涉生命,无往而不胜!
他年轻时就喜欢上汉朝大将李广一次打猎中把草丛中一块大石头误以为虎,一箭射去,连箭羽都射进了石头的故事,并以边塞诗人卢纶以此故事为题材的诗名“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白羽”作了自己的名字;他喜欢平明时分,在《平明小札》中有过这样的题记:“晨曦乍上,清气袭人。这是我最酷爱的时间,最酷爱的所在,当然也有着我最酷的心境。”他终于在最后一次看到平明后的一个下午告别了他一生都热烈拥抱的世界。我寻他时,却看到箭羽一般的他没在了万丈晨曦中,那里,他要拥抱的第二个太阳正在升起!(本文有删减)
13、下列选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简单的两句话,展现了作者不相信刘白羽逝世而又不得不接受刘白羽逝世事实的复杂心态。
B.“他晚年常穿的那件格子夹克还放在椅子背上”这样一处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作者对刘白羽的怀念,而且无形中也体现了刘白羽的形象特点。
C.“我叫刘白羽,刚刚来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刘白羽刚从秦城监狱释放出来,因为不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所以显得分外的低调。
D.1984年,已经68岁高龄的刘白羽,拄着拐杖上到老山峰顶,表现了他作为军人作家高度的使命感。
E.“坐言其行,器宇轩昂。他以大醇之人格铸就的作品华丽的雄浑,典雅的激情的风格,别人无法替代难以企及”,这是作者对刘白羽作为军人作家崇高的人格以及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表现了作者对刘白羽的敬仰。
14、请分点简析文章题目“平明寻白羽”的好处。(4分)
15、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语意。(6分)
阅读答案:
13、答案B C B.“无形中也体现了刘白羽的形象特点。”无中生有,因为此处没有体现出刘白羽什么形象特点。C.这句话体现了刘白羽的为人随和。文中找不到其不适应工作环境的信息。
14、引用了卢纶的诗句,让标题有吸引力(1分);点明了写作对象--刘白羽,白羽名字是取自诗句(1分);体现了本文的写作内容(1分),刘白羽是平明逝世的,作者也是平明前去悼念,表达了作者对刘白羽的悼念之情(1分)。
15、 “箭羽一般的他没在了万丈晨曦中”,指刘白羽在平明逝世(2分);“那里,他将要拥抱的第二个太阳正在升起”,表现了刘白羽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全在于跋涉,作家的作品就是跋涉中的脚印,(2分)虽然作家逝世了,但作品将永远存在(注意原文“生命会有终结,但脚印却将永远地留在这颗星球上”) ,影响后来的人。(2分)
(“第二个太阳”指刘白羽的作品,“正在升起”指作品将影响后来的人)
有关国防的征文【一】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国防教育”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模糊且笼统的概念。至今,我还是未能彻底的了解它。但是,我通过书本、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父母的嘴里,知道了许多。什么“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日甲午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现在回想起战争,还是挺可怕的。你想想啊!古今中外,有多少勇猛而年轻的战士,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也说明,我们是幸福的,没有恐吓,没有战争!我们生在甜水里,长在蜜罐中。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生长在太平盛世的儿童。
我们是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和和平。我们需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再也不要无家可归。我们要共同欢笑,共同游戏,共同工作,互相学习。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起,你们丢掉的只是恐惧和悲伤。抓住我们的欢笑和想象,我们在一起,和平是可能的。
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见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成为幸福和爱的人类家园。
今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恰好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的,当日本鬼子侵占东三省,无数的贫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我深深地知道那只是因为我们中国落后,没有飞机大炮,没有汽车军舰,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家园。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是小学生,小主人。明天就是祖国的栋梁。从自己做起,从小做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壮大我们的国家!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地球真正成为充满鲜花与爱的人类家园!“勿忘国耻,强我国防”应该深深地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国防教育”现在我也许不会很懂,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可以用“透镜”看懂“国防教育”。
有关国防的征文【二】
那天,我随着人潮来到了上海国防军事基地,当我走出基地时,我心潮澎湃,感想颇多。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它巍然地以报晓雄鸡之势傲立在世界东方。长江,它源远流长;黄河,它波澜壮阔;长城,它雄伟壮观;莫高窟,它宏伟瑰丽……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960万的平方公里的土地,18000公里的海岸线。但是,只有那富丽堂皇的公室,没有强大的国防系统,怎能保护得住这地大物博的“亚洲之王”呢?
羞辱的历史一次次地警告我们要建立国防系统,有时,我在问自己:“难道我们忘了1840年的战争耻辱了吗?难道我们忘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羞辱了吗?难道我们忘记英法联军是怎样烧毁圆明园了吗?难道我们忘记日本人如豺狼一样地踏入南京城吗?”我们国家一次有一次地受到歧视,欺凌,压迫,列强瓜分,但是当那个伟人站起来时,整个中国全变了……
1949年,那个伟人——毛主席,他站在北京城上,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时,全国人民沸腾了!
新中国成立,我们的祖国将不会再受瓜分,我们的祖国将不会再是东亚病夫,曾今躺在床上的病夫,已经站立起来,他现在精神抖擞,魁梧地屹立在亚洲之上。当歼-15战斗机翱翔过天空时,我在鼓掌;当新型坦克诞生时,我在高兴;当我们的.航母打造成功时,我在兴奋;当祖国的科技飞速发展时,我在微笑……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31日,澳门回归。
我回到家,眼睛流出不能用言语形容的泪,我对天呐喊: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骄傲,但是别忘记没洗清的耻辱,强我国防,爱我中华!
有关国防的征文【三】
仰望苍穹,零星点缀浩瀚银河;远眺群山,座座连绵秀丽如画;俯瞰江水,长江黄河滚滚波涛。然而,万物的惊奇美艳离不开渺小景色的装点;祖国如今的大好河山离不开欲血奋战的英雄,在这个拥有梦想的国度里,万千中华儿女向往和平昌盛,而祖国为了这个梦呕心沥血,孜孜不怠共同铸造我国的国防梦,而中国也正走向世界的梦想桥梁。有首歌曾这样唱到:“你有你的花香浓,我有我的军旅情;你有你的七彩虹,我有我的军人梦。”所以,国防梦并不只是单单祖国的梦想,而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付诸行动的梦想,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有义务为我国的国防的建设添砖加瓦。
秋水无痕,落叶缤纷。迈进大学校园的第一步便是军训,军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顾名思义,就是以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在经历了长达17天的训练之后,我认为军训将会是我成长中最绚烂的云彩,也将是我体验祖国国防的建设的第一步。汗水与泪水的交织不是酸楚,而是骄阳下蒸发的雨露;苦涩与乏味的滋味不是辛酸,而是砂砾历练下的珍珠;想家与回忆的情愫不是孤独,而是蒲公英飘荡的成长。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曾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即使军训的日子无疑是百无聊赖,腰酸背痛的。但当你扎起马尾,身穿迷彩,昂首阔步,喊响口号,与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时,尽管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你也会眉开眼笑,因为这种使命感与集体荣誉感犹如硬石般坚不可摧。或许军训总会有人受伤,有人累到头晕眩晕昏倒,有人口渴到口干舌燥。
每每这时,同学们的细心搀扶,声声慰问以及一瓶水的感动总会让你在这枯燥的军训中感到温暖贴心,同学们的情谊犹如夏日的冰泉沁人心脾,犹如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心房,犹如秋日的凉风顺上心头。也正是因为她们,军训不再有魔鬼般的著称,更多的则是军旅情谊,与共随之。风徐徐,铃儿响。无尽的军人梦想都是我们为实现伟大的国防梦以及中国梦的诉说,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演奏悠扬的交响乐。从古至今,伟大的中华儿女都在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殚思竭虑,满腔热血保卫祖国的安全。回忆往昔,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这一系列无休止的残酷战争顿时间让整个中华民族顷刻坍塌,鲜血将整座城市染成红色血泊,尽管敌人和鬼子无尽的摧残蹂躏毁坏,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愿就此倒下,不愿就此投降,不愿将自己热爱一生的土地拱手让人,他们站起来了,而那个让他们愿意为之奋斗拼搏的动力就是她们始终有国家的位置,始终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国防梦。遥望星海,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国防事业乃国之大事,万千中国子民为之付诸实践;近代时期铁人王进喜抱着“不怕苦不怕死”的态度,毅然抵抗了自然灾害所面临的巨大威胁,成功地挖掘了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大庆油田,这也是被我们世人所传诵的“铁人精神”;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我国也有了国防事业的保护伞。如今,中国正以铿锵矫健的步伐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当一辆辆我国自主研发的坦克,步战车,导弹从天安门前驶过时;当由各种机型组成的空中梯队从天安门前飞过时;当一列列军队整齐地从天安门前走过时,全中国人民激昂澎湃,沸腾不已。
我们都知道“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到先磨刀”的道理,虽然中国在不断进步,不断迈向新时代,但这种居安思危的道理我们不得不重视,国防是国家重要保障之一,国防就像一个强而有力的防盾,国防事业就像小岛上的脆弱生灵,当狂风暴雨肆意的侵袭时,它便随时化为避风港,为我们遮风挡雨。那一天,五星红旗比往日升起时更加璀璨夺目;那一天,中国正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全世界的掌声;那一天万千中华儿女眼噙泪水,心潮澎湃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那一天,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的代名词;那一天,中国的国防梦铸成坚挺的城墙,环绕人们心中。
蓦然回首,昔日受尽耻辱的年轮已被岁月的温柔泯灭,如今可以褪去慌张骄傲地屹立世界之中;蓦然回首,当年的被历史尘封的记忆可以幻化为过眼云烟,成为人们心中的回忆;蓦然回首,国防梦的步伐还在坚持不懈的探索,我们能做的除了屏息以待就是无怨无悔的投身实践。秋风无意,花开花落。国防梦,军旅请是我们成长征程中最绚烂的篇章。
有关国防的征文【四】
曾经的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任人欺侮;如今的中国是一条蛟龙,屹立东方。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国防教育。从原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军阀混战,再到八年抗日,十年内战,最后才迎来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这其中哪一件事少的了战争。因此若中华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加强国家的防御力量。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伴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
在《高中国防与军训教育读本》中深刻阐述了国防教育在和平年代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作用。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使国家处在和平年代,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战争仍然不可避免。古往今来,世界上的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国防的建设,重视对公民开展国防教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人重视对人民的尚武卫国的精神教育,并把它视为立国安邦之道。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是世界第三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陆地边界线长达2.2万余公里,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陆地与15个国家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成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用于边孩建设的资金有限,所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恶劣。
我国边境线上有众多国家,十分复杂,特别是近来日本钓岛问题尤为突出,日本面对中国,展现了非法夺取钓岛的野心,日本军队肆无忌惮的冲撞我国渔船,扣留我国渔民,……由此观之:和平环境下仍然隐藏着危险,提高国防观念,才能巩固国家的安全。
现代化武器和高科技战争也是国防必不可少的内容。科技进步与国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高科技战争具有技术含量的特点。每一个学生。更加要明白军事强国的重要性,了解科技战争对未来的影响,目前中国还是一个以陆军为主的国家。空军和海军仍不能独当一面,这对在将来发生的战争中将会是不利的。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自己,争取学有所长为现代化国防做贡献。
我有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我希望有一天当中国人走在外国的土地上,不会被轻视,他国不敢侵犯我国的权益。“位卑未敢忘忧国“让我们也为国防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1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20xx年11月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2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③段中有关儒家、道家的学说是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结论。(4分)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现代人需要敬畏之心。(2分)
22.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的观点。(3分)
23.由于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在有敬畏之心。或因为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所以人要对自然存在有敬畏之心。(4分)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2
常怀敬畏之心
①有个日本朋友在大庆游览,一天傍晚,在井架边第一次看见天边的落日,大而圆,温润而壮丽,他情不自禁地跪下,泪流满面。他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落日,他被深深震撼,而最自然的反应就是跪下,表达敬畏!
②小时候,看见闪电,妈妈都会把我们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过去我们对雷鸣闪电心怀敬畏,它教人常常反省:不要做坏事!这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矫正我们参差不一的心草。而真正的科学家也是敬畏大自然的。因为敬畏,所以懂得。古书《增广贤文》里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敬畏之心在这里外化为道德力量,促使人修身明性。
③我们一度把人造神赶下神坛后,顺便也毁掉了所有的.神坛;我们把“您”改为“你”的时候,也干脆扔掉了敬畏之“心”!如同倒洗澡水也倒掉婴儿一样而不自知。我们要平等,不要个人崇拜,但是不可以没有敬畏的心。
④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恶搞经典成风;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洞房花烛也能笑场;因为没有敬畏,所以崇高贬值;因为没有敬畏,我们的人生不再神圣……
⑤现在最流行最广泛的新骂人“三字经”是“鄙视你”,第一回合就“鄙视”,所以就不用开战;内心、表情写满“鄙视”,所以没有仰望,也没有尊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面带鄙夷,内心则慢慢卑俗黯淡。
⑥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敬畏,在他墓碑上刻着: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强调的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并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丝毫懈怠与侮慢之心……
⑦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而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轻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人很渺小,因为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反而让我们内心清澄而庄严。
⑧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从一朵向阳的花、一棵跳舞的草,到一只蚂蚁的力量,一个母亲在产房里挂满汗珠与泪珠的笑容……
⑨听课的学生如果对老师没有敬畏,就容易打瞌睡;拿俸禄的官员如果对人民没有敬畏,就容易**腐化;袁隆平因为敬畏水稻,在稻田里梦想成真;黑人阿里因为敬畏每一个对手,成长为一代拳王……而你我,如果对自然对生命缺乏虔诚和敬畏之情,就不会真正体味到生命的美善与生活的幸福。
⑩【一生,不长,这是一条谋生的路,也是一条朝圣的路;前者,让我热爱手里粮食,常怀平常心,后者,让我看见高度与理想,并常怀敬畏。】
【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 )。 (2分)
2.请用“|”划出本文的论证层次并简要概括层义。(5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阅读④~⑦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⑥段所举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2)④~⑦段是怎样进行对比说理的?请简要分析。(3分)
4.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5.联系生活谈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对什么常怀敬畏之心?(4分)
【参考答案】
1.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第一层: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观点。第二层: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我们为什么要常怀敬畏之心”。第三层:深入论证“我们要敬畏什么”。(或“深入论证”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
3.(1)举例论证“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 (2)第④⑤段从反面进行论述,因没有敬畏所以崇高贬值、人生不再神圣、内心则慢慢卑俗黯淡;第⑥⑦段,从正面进行论述。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让我们内心清澄而庄严。
4.人生不仅是为了谋取生存,也是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庄严、崇高的过程;我们要敬畏物质的东西,我们还要敬畏精神的东西,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崇高。(意思对即可)
5.略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3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亨。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井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足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答案:
3.B 答案解析: 1.(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不是文化至上)
2.(是对文化的一种态度,不是自觉)
3.(唯一标准绝对化)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4
①我们敬畏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生命又非常脆弱。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体验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其实,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悲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②我们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的是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明码实价、信誉至上是企业经营的商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公正执法、不徇私情是司法机关秉承的法律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③我们敬畏自然。大自然是抚育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的一种普通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人类相同的生命体系对待,建立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博得自己生存的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
④我们敬畏自己。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轻视大人,对圣人之言也会加以戏侮。活在当下,人无敬畏,不知其可。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守底线,做事才会留余地。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让敬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选自《做人与处世》)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参考答案
1. 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2.道理论证。引用康德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应敬畏规则”的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本文采用了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先列出分论点我们应敬畏生命、规则、自然、自己,再总结得出要常怀敬畏之心的中心论点。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8题。(14分)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証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10.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3分)
11.缺失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创并说说其危害。(5分)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沦。(3分)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_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答案
9.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10.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11.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言之有理即可。)
12.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阅读答案6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乏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或最后一段。
2、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3、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4、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