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论美这篇文章的名言警句 正文

论美这篇文章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4-11-25 10:30:16

教学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 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研读课文的能力。

2、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雪莱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别吝啬,将你慧眼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学生畅所欲言)

过渡: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呀,雨后的彩虹是美的,春雨滋润下的万物是美的,胜利者的微笑是美的,诗人作家笔下流出的篇章是美的,国色天资也是美的......但这些美是不是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哲学家吧,他是谁呀?-------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著名的哲学家.他将在 《论美》一文中给我们一个答案.

二、阅读课文,确定观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比较分析下列哪一个句子表达了文章的主要观点。

⒈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

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已经否定了)

⒊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

⒋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作者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最有价值,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

三、探讨论证方法,梳理论证结构;

㈠提出问题① 美德最美(喻证法、例证法)

㈡分析问题具体论述美德最美

②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例证法、对比论证法)

③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对比论证法、例证法)

④通过某些老人与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㈢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喻证法)

四、与大师亲密接触,向大师发起挑战

文章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的英国人欲横流,许多形貌美的人无需花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形貌不美的人要获得成功,则要付出比形貌美的人多得多的努力。针对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培根就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他的这些见解,它们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呢?如果能,请陈述理由;不能,则请修改并完善。

①文章的开头这些写到,美德只要朴素外表的衬托就行,只要有美德,打扮并不华贵也行,而结尾却说,只有把美的外貌和德行结合起来,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呢,究竟要不要外貌美呢?

不矛盾,全文始终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外貌 不美的,机遇不好,要加强修养,让宝石发光,外貌美的,则不要倚仗年轻貌美,只有二者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联系作者生平,从小出入宫廷,看惯了上流社会的贵族、贵妇人们是怎样注重外形美的,所以结尾的号召也是有针对性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内在美胜于外形美,二者结合,美才真正放射光芒。

②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给彼。

此,指形貌美,彼指内在美。全句意思说形貌美与内在美在同一个人身上难以并存。在今天看来,形貌美与内在美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培根之所以这样说,是针对的社会现实而言的。

③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他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能凭一种固定思维定出美 的规格。但公认的规范还是有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第一次政协会上讨论,绝大部分小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在的五星红旗。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美的;黄金分割是美的;和谐是美的。。。。。。

所以改为美是不能制定(绝对)规范的,创造他的常常是机遇,而不(常)是公式。似乎更严密。

④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但初春、夏天,冬天分别都有不同的美,针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季节的美。

⑤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如果单指外表的美 ,这一观点还可以成立,但相对于内在的话,则不能成立,因为内在的美是可以保存,并能流传于世的,像雷锋,张海迪,《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等。

⑥。。

五、小组合作,编写“我们的论美格言”

通过本课的学习,及与大师的挑战,我们对美应该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了,你能模仿作者某些句子的写法,结合自己对美的认识,写出属于你们的论美格言吗?

六、总结:

美有很多种,有人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有人喜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之美,还有人说健康才是真的美,总之,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美的标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美德的重要性应该是永远都不会变的,他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七、作业:

班上有一名同学,平时喜欢浓妆艳抹,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学校规定穿校服,可她硬是置之不理,而学习则是一塌糊涂。你是她的好朋友,学了《论美》这一课,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注意信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

八、板书设计

弗兰西斯。培根

一、提出问题:美德最美。

二、分析问题:

1、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2、通过三种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3、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

三、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九、教学后记:

对美的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分享独到的美”这一教学环节,期待广开思路,使他们去发现身边不同的美,同时也为下一环节“论证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作一个知识上的储备,使学生在学完《论美》一文后能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在“与文学大师挑战”的环节中,学生研读课文的能力在一次次精彩的回答中得到了提高,而这正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

《培根随笔》就是一部写道理的文章集锦,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声情并茂的人物,只有无限的讨论与研究,真是是物必谈,无所不谈。

本书作者,自然就是弗兰西斯-培根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一六〇三年被封爵士,一六一三年升为首席检察官,一六一七年成为掌玺大臣,一六二〇年被封为子爵。一六二一年被控受贿,从此下野,脱离官场。一六二六年死于实验。本书的道理,均是其一生中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还有其中一些完全是十七世纪的思想,例如: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故而在思想行为上都追求自由意志。

虽说专讲道理,但也不乏有趣的比喻:一位先人曾因诗能满足想象而称其为魔鬼的酒浆。而有些话也是经典:所有感情中最令人神魂颠倒这莫过于爱情与嫉妒。

本书也似乎是借助《圣经》来说明道理。

从书中所用的人名、地名、事名,更可以看出他的才识来。

我闷在生活之中总会不经意之间说几句富有哲理的话,只要用心记录,你也会成为培根。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4

不论翻到《培根随笔》的哪一页,我们总会很容易地发现有不胜枚举的

最近正和一个好朋友闹矛盾,忽然有一夜梦见了曾经和她同舟共济度过的美好时光,于是,在梦中,我决定与她言归于好。但是,当我一觉醒来,又觉得物是人非,再次见着她,却不知如何是好。我低着头,保持沉默,气氛有些尴尬,如果这个时候有什么人推我一把,让我鼓足勇气向对方伸出手去该有多好,但是过了许久,仍旧什么都没有改变。睡前,又翻开了《培根随笔》,这时,培根对我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顿时,我陷入了沉默。我想,如果自己能先退一步的话,也许就会海阔天空吧。失去一个朋友,就失去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人可能会同时结交许多的朋友,但是真正愿意去倾吐内心的,恐怕就只有一个。如果失去了那唯一的一个,就会同时造成两个人的寂寞孤独。无人理解的苦楚是难以忍受的,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也许明天,我应该给她一个微笑吧。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时常想起培根的这句话,这是他对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总结。随意翻看一本杂志或许会博得我们的会心一笑,但看过之后却仿佛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求知便只是消遣。学得一知半解的时候往往成为我们最爱卖弄的阶段,但即使并没有深入学习,却也能够让我们做足表面文章,这个时候,求知就像是给自己穿上华丽的外衣,但是我们的内在是否充实却不得而知。只有当我们学得知识的精髓,并能够对它驾轻就熟的时候,知识才会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它是我们的一部分,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们的动力和指南,这时,求知无疑是增长了我们的才干。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每当松懈的想法涌上心头,就会听到培根用略带讽刺的语气对我说到这句话。我们学习,是为了消遣?是为了装饰?还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才干呢?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培根的随笔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导师,每当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时,总能为我点破玄机,柳暗花明,又见一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随笔》正是像这阶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雾,引领着人们向真理进发。

培根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知识改变命运。”它使我想起二十年前盛行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说这句话的人就是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大学二年级时我接触到《培根论人生》这本小册子,立刻就被它吸引了。

这些少则数百字,多则二三千字的随笔,着实让人爱不释手。你随意翻到一页往下读,皆能被它深刻的哲理和精美的语言吸引住。许多重要的人生命题,举凡真理、善、美、求知、革新、健康、习惯、幸运、厄运、时机、勇气、赞扬、爱情、家庭、友谊、青年与老年、自私、猜疑、嫉妒等,培根皆有精辟的论述。它让你思考自己所走过的路,提醒你要善于甄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开创丰富的人生。

《培根论人生》共二十六篇,译自培根的《论说随笔文集》(该文集共有文章五十八篇),它重点谈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修养两大主题。培根的这些文章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思想深邃,长于议论。作者谈论问题往往单刀直入,一语中的。如《论善》一文开篇就是:“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在该文章第二段紧接着说:“……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它是属于神的品格。”由于作者对事物有透彻的理解,因而谈论爽劲,切中肯綮。

其次,作者在论述中非常善于旁征博引。无论是欧洲古代的历史典故,名人事迹,还是宗教经典《圣经》,作者都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十分耐读。

第三,作者善于推论说理。读培根的文章,我们总是很习惯于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它让你处处感到严密的思维,严谨的结构,精彩的议论,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第四,精妙的语言。在培根的论文中,语言无不充满哲理,充满形象的比喻,说理层层深入,精辟警策,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诵易记,有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第五,行文自然流畅。由于是随笔小品,作者下笔时当行则行,当止而止,文风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决无拖沓冗赘之感。

培根论说随笔的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他渊博的学识和哲人的睿智,也离不开他独特而丰富的经历。

培根是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新工具论》。因为其成就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程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观察深刻,驾轻就熟,常能发人所未发,感人所未感。思想的精深,加上文笔的优美,使他的论说随笔风靡一时,名满天下。有评论家认为他的论说随笔堪称一流,是议论文的典范。应该说这样的评价并不夸张。

培根读书笔记2

这几天, 我读了朋友的《培根随笔》。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培根随笔》里不仅是一篇篇论文,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文学的宝库,里面装满了无穷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和《论时机》。

培根说过:“把快乐告诉朋友,快乐就会加倍。把忧伤告诉朋友,忧伤就会减半。”但是,人生中,有多少友谊是真诚的呢?正像《论时机》一样,要把握一切好的机遇,才能成功。否则,只能到头来感概机遇的流逝。所以,如果我们不懂得抓住友谊的机会,友谊就会离我们而去。

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是啊,友谊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但是我呢?每次都会为了一点小事和朋友们吵架!跟友谊比起来,那些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以前,还没有小学毕业时,我恨不得早点毕业。而现在,心中却有点淡淡的伤感。心中总会浮现出那一幕幕快乐的情形。我开始后悔,开始害怕了,后悔当时没有抓住友谊,害怕再也见不到同学们!但是,后悔和害怕又有什么用呢?谁叫我那时没有好好珍惜友谊呢?

我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友谊的机会!不再让友谊离我而去!

一定要好好抓住友谊的机会!否则,友谊将会一次次离你而去……

培根读书笔记3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培根读书笔记4

这个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我喜欢他的一句

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生于豪门,聪颖早慧,从剑桥大学毕业时仅15岁。三年后父亲病故,由于他是继室所生的小儿子,没有分到什么遗产,只得独立谋生,一时债务压身,饱尝时态炎冷。后来他通过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浮沉后成为国家重臣,最后因一桩至今仍众说纷纭的案被国会弹劾去职。

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他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的奥妙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他的散文随笔一共有58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跌出”,这是中肯的评论。

我认为这本书很不错,现在把它介绍给你了,你喜欢吗?

培根读书笔记5

读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人的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培根随笔》,使我收益匪浅。

佛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小聪明伶俐,被伊丽莎白女王称为”朕的小掌玺大臣。“

《论复仇》中培根说:”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论逆境》中培根说:”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烧中才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会在幸福的边缘中被显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式在逆境中释放光辉的。“《论善良》中培根说:”善良是人类的一切

在这本《随笔》中,培根谈论了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

这本书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占据了重要地位,读之犹如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甚至改变一生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而且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1620xx年4月9日,本书的作者培根逝世了,但他的

培根读书笔记6

《培根随笔》就像一本字典,当你有什么烦事和闹心事时,就可以向它请教,它不仅会帮你解忧,还会教你走正确的方向,以摆脱困难的纠缠。

这本书主要谈论了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各种生活琐事和一些政治问题,点出了这些事的特点和问题所在,并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错误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果人人都按照这书上面说的去做(除个别小错误以外),那么人间也就变成世外桃源了。

这本书适合各种人群阅读,而且都会受的启发。启发我的文章很多,因此我在这里只略举一二,以简略的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思想感情。

培根读书笔记7

一翻开《培根随笔》,我就被书中含义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诙谐的语句吸引住了。我仿佛在与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学家面对面交谈,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个困惑,告诉我怎样面对逆境,怎样为人处世,怎样把握时机,怎样培养好习惯,怎样克制愤怒……他引领着我慢慢拨开云雾,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美德好比是珍贵的宝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镶嵌。”一个普通人拥有了美德,那么他彬彬有礼的举止、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同样能赢得别人的欢迎与赞赏,所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比那些容貌出众的人逊色,因为美德所散发的芳香越远越浓,他们的人生也会焕发出无限的光彩。并且“有德之人美貌常驻”。

培根读书笔记8

一、《培根随笔》的名句

知识就是力量。

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培根论说文集》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培根论说文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论说文集》

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培根论说文集》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论说文集》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培根:《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培根论说文集》

饶舌的人多虚妄。

二、《培根随笔》的佳段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因此不常作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培根读书笔记9

《随笔集》中包含许多洞察秋毫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许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述科学哲学的。可以说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他那渊博的学识连同精彩的文笔与科学和技术相共鸣。

《随笔集》中有大部分的章都是脍炙人口的,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

培根读书笔记10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