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时事的
国际时事论文篇1:
做好国际时事报道的三要素
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拓展,国际形势的走向越来越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受众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关注从《参考消息》这类以国际时事报道为主的报纸的发行量稳中有升便可看出。
关键词:品位;立场;分寸
然而,中国的一些国际时事报道至今仍处于严重依赖西方消息源这样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正在崛起的中国急欲了解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并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声音;另一方面,国际舆论舞台上“西强我弱”的格局并没有大的改观,国内传播的一些国际时事新闻基本上出自西方主流媒体之手,中国媒体“原创”的第一手报道较少,甚至就连最权威的央视“新闻联播”,不少国际新闻的画面也基本来自西方媒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主要以外媒报道为信息源的《参考消息》如何展开国际时事报道就大有讲究了。以本人在参考消息报社长期从事国际时事报道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搞好国际时事报道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要素:
一、选题决定报道品位
地球上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报纸没有足够版面能够将所有信息悉数收纳,受众也没有时间、精力甚至兴趣一一关注所有新闻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为受众服务的首要功能就是有针对性地提供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并为多数受众所关注的新闻。报道选题选得恰当,对报道来说可谓事半功倍,同时也能体现这家媒体的报道品位和报道眼光。
一般而言,国际新闻报道的选题会根据各家媒体的定位有所不同,但作为大众媒体,影响力和贴近性应该是确定报道选题的首要标准。所谓影响力,是指新闻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大小。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牵扯面越广、影响度越深的事件越有报道价值;就传播角度而言,影响小的事件一般可以忽视,影响大的则必然要关注。那么如何判断新闻事件的影响力,这里有几个标准:
1.新闻发生的背景:举例来说,同样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何人策划、针对谁、意欲何为等这些非常重要。有影响力的国家、势力、集团策划的背景复杂的行动,与影响力小的国家、势力以至个体策划的行动不可同日而语。
2.新闻发生的地点:同样一起恐怖袭击,发生在美国和发生在影响力较小的国家、发生在美国的纽约和发生在美国的田纳西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别的。
3.新闻发生的规模:同样一起恐怖袭击,如果在美国损失微乎其微,则其影响程度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发生惯常顺序的颠倒。所以,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与热点地区、焦点问题有关的事件,特别是发生在世界影响力大的国家的新闻事件,比较适合作为报道的重要选题。因为世界大国的有关动向往往会牵扯到国际局势的变化,受众更加关注便是必然。
而选题的贴近性,多与具体的受众有关。从常理上讲,人们一般对与己有关的新闻关注度会更高一些。所以,对中国受众而言,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新闻无疑应成为报道选题的首选。特别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今世界,所谓“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的分界已很模糊,很多时候,世界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在中国搅起涟漪,而中国内部的许多重大事态同样会在世界掀起波浪。这种情况下,针对中国受众的报道必须尽可能地寻找国际新闻与中国相联系的契合点。与中国明显有关的国际新闻毋庸赘言,如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在diaoyu岛问题上动作频频等;即使那些看似不那么与中国有关的新闻,也经常能从中发现与中国相关的因素,如美联储的“量宽政策”虽是针对美国经济下的一剂猛药,但实际上却牵扯到中美贸易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因而必然会引起国内受众的关注。
当然,除了重大国际新闻,报纸上每天所刊登的还有很多一般性的外国政坛、社会、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新闻,这类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则主要体现在抓住受众兴趣和关注点上,即在多数受众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理”、“逐星习惯”、“对比意识”等方面下功夫。在这方面,报纸编辑的选题一定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或以某个受众小群体的关注取向为出发点,而是要去寻求最具共性的受众关注点,只有这样,你的报道选题才会吸引更多读者。
二、角度体现报道立场
新闻界里流传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不存在不可报道的新闻,只存在如何去报道的问题。”这句话实际就是在说新闻报道的角度问题。大千世界,不同的国家体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喜好嫌恶导致各色媒体发出各路声音,不同的报道角度能体现媒体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倾向。一条新闻,对于某个国家、势力、集团来说是噩耗,但对他们的对手来说很可能是喜讯。比如俄罗斯多莫杰多沃机场爆炸案,俄罗斯人举国哀悼之时,策划惨案的kb分子肯定正在庆祝。所以,媒体从什么角度、以什么口吻报道新闻事件,往往体现出这家媒体的报道立场。
本文开篇处,我们谈到中国受众对国际时事报道的高度关注与国际时事报道的信息源主要来自西方媒体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而且这一状况在短时间内恐怕改变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在有关大是大非和国家利益的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上,中国媒体必须在来自西方媒体的信息源中找准自己的报道角度,必须通过报道表达自己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避免在报道上成为西方媒体的“转播器”和“传声筒”。尤其在国际政治斗争日趋复杂、各种利益交错纠缠的形势下,就更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厘清事态脉络,认清事件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从表面上看这是针对恐怖主义势力的一场军事行动,而中国对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是持支持立场的;但这场战争背后实际上还掩藏着美国试图控制中亚这一战略要地的深层图谋,矛头不光对准中亚各国和俄罗斯,也对准了中国。如果我们只是从第一个层面判断这场战争的性质,照搬照用西方媒体的报道角度和报道口吻,无疑会失去正确的报道方向;而如果洞悉美国发动的这场战争的本质,我们就能通过报道揭示美国称霸世界的深层图谋,从而起到正确引导受众的作用。
只要媒体善于寻找角度,即使在报道中使用了西方媒体的某些信息源也无碍大局,《参考消息》在国际时事报道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报道方式就是很好的例证。当然,阿富汗战争是个定性比较明显的例子,在日常报道中更多碰到的是所谓“中性新闻”,即那些很难清晰定性的新闻事件,比如最近俄日岛屿争端和柬泰边境冲突。在这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端中,报道同样需谨慎把握基调和角度,采取客观平衡的报道手法,任何不恰当的倾向性表述都有可能使我们的报道甚至国家的外交工作陷入被动。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报道角度问题既表现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宏观层面,也表现在如何吸引受众的微观层面。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事态脉络千头万绪,从哪个角度展开报道,其对受众的吸引力大不一样。在这方面,影响力和贴近性仍然是选择报道角度的主要依据。就拿对美国总统国情咨文的报道来说,国情咨文涉及方方面面,而对于中国多数受众来讲,他们所关注的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在重大对内对外政策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表态;前者涉及影响力,后者关乎贴近性。媒体的有关报道即可就此展开,而不必“流水账”般地面面俱到。
此外,在一般国际时事报道中,特别要善于发现和抓住新闻事件中的新动向、新变化、新提法、新内容,因为“新鲜”最容易吸引受众眼球。
三、尺度保障报道“分寸”
正如国际政治斗争错综复杂的现实要求中国必须妥善应对各种挑战一样,媒体在国际时事报道中同样需要妥善处理各种敏感问题。这里涉及的就是如何把握报道分寸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度”。如果说报道角度是新闻报道的横向轴,那报道分寸就是纵向轴。对世界上很多事务的把握,少半分即亏,多一分则过,编辑把握好报道分寸就如同厨师把握好烧菜的火候一样关键,这在许多敏感的国际新闻报道上更是如此:该放开报道时就大张旗鼓,该控制报道时就点到为止。当然,把握报道分寸说易行难,它要求编辑具备敏锐的新闻敏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政策把握能力。
毋庸否认,任何媒体都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倾向,因此,如何既开拓报道思路和领域、满足受众日益增强的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又妥善报道敏感国际新闻,是媒体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三个意识”作为行动指针。
我们常提到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首先是指媒体要顾全大局,让自己的报道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就拿目前震动世界的埃及局势来说,如果仅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这一事件无疑值得媒体大报特报,但如果纵观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们的媒体就不应像西方媒体那般大肆报道当地的动荡和冲突,而是要保持理性客观的立场,把报道重点放到分析引发动荡的背景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上。
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以及国民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一些人们早先习惯的报道范畴、报道方式和报道尺度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单一。这些变化都要求国际时事报道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在许多我们不喜欢、不认同、甚至于我不利的新闻事件面前,是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报,还是主动寻找适合的方式、角度和分寸进行报道,从而占据主动地位?对于西方攻击中国的言论,是采取围追堵截、“密不透风”的应对方法,还是有选择地报道以澄清事实?这也能检验媒体在报道中是否具有“三个意识”。
如果出于怕捅娄子、犯错误的心理而不去客观报道,一遇敏感问题便回避,无异于我们把有关事态的“独家报道权”拱手让于西方媒体,相当于在战场上把阵地拱手交给敌人。
另外,把握报道分寸也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亦即全面把握和局部把握的问题。对有些国际新闻事件应避免炒作,控制其报道规模;而有些新闻事件总体于我无害,但衍生出的枝节问题可能会有负作用,就可在充分报道整个事件的同时对有关问题的报道加以把握。只有善于在敏感问题的报道方面做到收放自如,媒体才能确保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添砖加瓦,而不是“得过且过”,更不是“不帮忙反添乱”。
国际时事论文篇2:
做好国际时事新闻编辑的若干思考
【摘要】国际时事新闻已经成为地方党报各版中阅读率最高的版面,如何利用有限的版面资源,大胆创新,是每个国际时事版编辑都在思考的课题。国际时事版要“做活”,需要编辑人员具有很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关键词】国际时事;编辑;党报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在报纸的各个版面中,国际时事新闻版关注度很强,阅读率很高,据统计,国际新闻在大中城市居民中的阅读率位列首位,大大高于本地新闻及副刊版。有些读者甚至拿到报纸从后往前翻,先看时事版再看要闻版,可见时事版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就党报而言,版面重点在政治性较强的要闻版,国际时事新闻要利用有限的版面资源,做活报道、做深报道、做好报道,为读者提供即时、鲜活的国际时事资讯,满足读者不断变化、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笔者在工作中,对此问题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一、国际时事新闻版是党报所有版面中最活跃的因子
党报是党的各级组织的机关报,被称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主要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传达民意的功能,这就决定了党报的版面分配原则是以政治性为要。一般来说,党报每日的国际时事新闻为一个整版,而都市报的国际时事至少为4个版,甚至国内有些“厚报”国际时事每天都安排整叠8到12个版。党报在国际时事报道中版面偏少,似乎有着先天的不足。然而,通过对读者的调查,国际时事版却是阅读率最高的版面,原因就在于国际时事新闻较其他各版内容相对活跃,比较重视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因而受到读者的欢迎。
党报国际时事新闻的来源主要为新华社电稿,各家报社皆是如此。客观条件相同,效果却大不一样:各家党报的国际时事新闻版,有的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有的却四平八稳,几无亮点。编辑选稿、编稿、组稿、版式设计等工作水平在这其中起着确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对于国际时事版,没有独家新闻,只有独家创意。
以《青年时报》2011年10月12日报道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辞世的版面为例。乔布斯逝世这一新闻是众多媒体的关注重点。这个版面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运用苹果公司的Ipad作为背景图片衬托于文字之下,又用Iphone等苹果公司的品牌产品拼画出了乔布斯自信和蔼的半身像。整个版面采用黑白灰的色调,庄重肃穆,表达了对这位消费电子业界奇才的怀念。文字部分采用乔布斯“
二、国际时事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政治素质
编辑要有政治胸襟和见识,要能够从政治上总揽全局,抓住事情的要害,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两次提到过“政治家办报”的问题,“政治家办报”体现了党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要求,精辟阐明了政治与新闻的关系,深刻揭示了新闻媒体与社会发展现实紧密相连的规律。作为党报编辑,必须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新闻观,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这一点,从事国际新闻的编辑也不例外。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编辑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分析问题,判断信息。不能为求轰动效应,草率表态、信口开河。要把新闻事实客观、准确地报道给广大读者。
2、新闻敏感性
国际时事新闻编辑每天要面对上百条新华社稿件以及图片,根据版面,可采用的只有数十条,编辑要结合当前热点事件,准确判断稿件内涵价值,把读者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信息“拎出来”加以整合报道,这需要编辑对国际知识、新闻基本原理进行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国际时事编辑要成为杂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判断新闻价值的直觉。
3、新闻前瞻性
新闻报道之所以受到关注,在于其“新”,同时新闻事件也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预测性。新闻事实发生以后,编辑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可能出现的后续新闻作出预判,从而决定报道的力度和深度。
4、文字素质
有人认为,编辑与记者不同,不需要太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其实不然,在编辑过程中,对稿件删改、对段落的整合、对内容的提炼、对标题的拟定都需要编辑过硬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文字素质是编辑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作为新闻稿件的加工者和把关人,须臾不可忽视对自身文字水平的锤炼。
三、国际时事新闻编辑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轻量化不等于碎片化
在网络化大潮的冲击下,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快餐化”时代。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甚至掌上游戏机都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乘地铁、排队时、午餐中、入睡前都是阅读的好时机,大部分读者没有整段时间进行完整的深入的阅读。受此影响,传统报刊也在向轻量化的趋势演进,密密麻麻挤满整个版面的长篇大论通常让人望而生畏,短消息、短评论、好图片却普受欢迎。
为了迎合读者,一些报纸刻意增加稿件绝对数量,不论稿件新闻性强弱、不顾版面平衡原则,不重目标读者要求,有闻必录,“捡到篮里都是菜”,造成版面碎片化,信息量大则大矣,却失之凌乱。整个版面成了稿件的拼凑,信息的堆放,没有重点,没有中心,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好的国际时事版,主打稿件要及时有高度,重点报道要凝练有深度,视觉中心要醒目有力度。版面文图搭配、虚实搭配、长短搭配,做到有平衡、有美感、有创意。
2、表明态度不等于轻率定义
jzm同志曾提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媒体新闻是包含意识形态的,其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国际新闻的处理其实是表明了我国在相关国际问题和中外关系问题上的态度的,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问题,如中美关系问题、领土问题、台hai问题上,更需要国际时事编辑有强烈的政治把关意识。在编发稿件时,要衡量一下是否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是否符合党性原则,是否符合外交规则。对于国际上风云诡谲的形势变化,编辑应该像外交家一样,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去审视。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战略眼光。国际时事新闻的创新空间很大,但不是毫无边界,漫无规则。对国际时事新闻的处理,需要胆大,更要心细。在态度鲜明的同时,守住底线。
在国际时事新闻编辑中,因为稿件来源主要为新华社电稿,主体内容一般而言是不会有政治性的差错,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在删节过程中出现“断章取义”,在合并过程中出现“似是而非”,以及在标题拟定过程中出现“大而不当”。编辑要通读稿件,领会内涵,切不可一目十行、不求甚解。
3、重视图片不等于堆积图片
有人说,现在的报刊进入了“读图时代”,西方报界更把图片比作报纸的“心脏“。报纸诞生已几百年,随着摄影术的发明,图片在报纸版面语言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片(包括摄影和图表、漫画、美术作品等,本文主要指具有新闻价值和新闻内容的摄影图片)具有真实、直观、冲击力强等优势,成为现代报纸的最重要元素之一。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数码摄影技术日新月异,取代了传统的银盐摄影,数码摄影速度更快、表现力更强、后期处理空间更大,为报纸采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因而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空前重要。
在图片的使用上,盲目追求数量多和尺寸大是不可取的,新闻图片首先要表达的是新闻事件,并不是单纯为了版面的美观。在图片的选择上,要遵循“新闻性、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原则标准。要注重选择能表达情感、展示时代感、体现现场感的图片。从最近几届的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获奖作品来看,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重视图片背后隐藏的故事是当前世界新闻摄影的主流。
4、版面活泼不等于风格模糊
前文有述,国际时事新闻是地方党报各版面中最活跃的因子,在版式设计上,编辑的创新空间大,为了提升版面质量,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编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大胆创意。但是,与此同时,保持本报的整体风格仍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知道,一张报纸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一样。千报有千面,读者走过报摊,却能一眼从琳琅满目的报纸中辨认出自己想购买的那一份,靠的就是报纸独特的版面设计风格。以国内外大报为例,《renmin日报》“庄重、准确、朴实、大方”;《纽约时报》“高贵、严肃”;《泰晤士报》“紧凑、丰富”;《卫报》“工整、严谨、干净”……地方党报的国际时事版也要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并与本报其他版面互相呼应,形成整体。当然,一张报纸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但在某一个时期内,一张报纸都会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来说,字体、字号的选择,色彩的使用搭配,分栏的使用,图片的选择,底纹线条的运用,以至于留白的使用等等方面,都要有独特的处理方式,方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①黄茜,《时事编辑要提高素质适应时代要求》,《新闻窗》,2010(3)
②朱封金,《时事编辑的选稿技巧》,《新闻前哨》,2002(12)
③孙淑静,《浅阅读的内涵及其弊端》,《文学教育》,2007(4)
有些人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有些人却想破脑袋才能挤出几个字,几句话。写作写的好并不是天生的,只要通过不断积累,掌握写作方法,任何人都能成为写作高手。只是有些人领悟的快些,有些人领悟的慢些,但无论如何,只要坚持积累,练习,成为写作能手指日可待。我的
第一节博览广采勤积累
“日日走,行万里路;时时学,破万卷书。”要想“下笔如有神”,就需“读书破万卷”。大持人杜甫的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而准确地阐明了勤奋学习、博览广采对写作的至关重要性。
一、博览广采有利于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
古人云:“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文字优美,构思巧妙,而且还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切向往,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是作者思想品格、理论修养、思维能力、语言储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认真负责、善于思考者,其文章就严谨有序、简洁有力;和善厚道、不图虚名者,其文章就深沉含蓄、真挚朴实;满腹虚荣、作风浮漂者,其文章往往滥用修饰、华而不实;头脑不灵、思路不清者,其文章往往杂乱无章、缺乏逻辑。
人们的写作态度与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有着密切关系,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都需要通过读书看报来不断提高。“读一书,长一智。”、“读书多,积理富。”、“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大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知;不是要用虚假的慰籍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看来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写作态度,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看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修养,完善自我。
不少人通俗地认为:看一个人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便知道他有没有品位、有没有出息。因为上班时间大家做的是基本相同的工作,要想与众不同,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就需要有大量的业务时间投入。如果整天迷醉于搓麻将打扑克上网聊天,一坐几个小时,或者傻呼呼地看几个小时的电视,还想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有分量的文章,开创出令人羡慕的美好前景,人世间哪有那么好的美事。
同时,若想写好一篇文章,要经过立意拟题、选材构思、执笔成文、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要苦苦思考、反复琢磨,熬时间、费心血、伤脑筋,确实不易。有时为了给领导写讲话,加班加点,领导在台上有声有色地讲一通,但很少有人想起执笔者;有时没能很好地领会领导意图,稿子写的一般,就得推倒重来,不仅领导有看法,自己也感到很内疚。对于这种劳神费力的苦差事,缺乏品格修养和奉献精神的人,是不愿干也干不好的。
要想做好文,需先做好人。人过于平稳舒适,往往会流于平淡,过于清闲安逸,往往会无事生非,几经磨难才能造就不凡,奋进忙碌就会光明灿烂。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一方面需要刻苦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等方面的修养,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成绩来自付出,有付出必定会有收获。
二、博览广采是写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写文章一方面需要从生活中取材寻源,把现实生活作为写作的动力和源泉,从中选取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勤奋学习,博览广采,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
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大文豪司马迁将其学习的一生概括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这向人们昭示:他之所以能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为读了万卷书,借鉴和吸收了他人的
像鲁迅那样的大文学家,尚且孜孜不倦地学习,我们这些初学写作者,就更应该加倍努力了。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写作技法,才能触类旁通,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对事物的表现才会生动、传神,对问题的分析才能透彻、深刻,对未来状况的预测才能科学、准确,文章才能写得好、写得快。
三、博览广采的同时应当勤于积累
俗话说:“柴砍的再多,若无绳子捆扎,仍然背不下山;书谈得再多若无线索贯穿,仍注不入脑海。”学海无涯,人生短暂。对一个人来说,一方面对看过、听过的东西,要及时加以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积累起来,经常翻阅,使自己对其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工作性质不同,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工作有关的资料和知识,以便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写作水平。
就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积累的重点应当是积词汇、积
积词汇。词汇作为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我们掌握的越多,语言就越丰富,表现力就越强,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行文流畅。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必须依靠平时的学习积累。积累词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深入实际,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记录;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经济的、政治的等作品,对自己尚未掌握并且较为精彩的词汇,及时记下,从中汲取语言;三是在写作实践中熟悉掌握各类词汇,关于运用各种词汇。积累词汇必须认真、细致,对于较为生疏的字、词及短语,一定要随时查阅工具书,将其注音、释义等批注在文章旁边,弄通弄懂,不留死角,这是提高文字水平的有效途径。关于集词对于提高文字水平的积极作用,本人深有体会。我在高一之前,理科较好,文科较差,对此非常焦急,应告诉了教我化学的杜老师。杜老师告诉我,转眼之间就要高考了,依靠看小说等课外书籍来提高
积名言佳句。名言言佳句包括
积剪报。同积词汇、积名言佳句一样,收集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品对提高写作水平十分有益。报纸杂志上刊登的内容很多、很杂,有的同志爱看一些明星大腕的诽闻逸事、希奇古怪的消遣性报道等等。这些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虽然比较强,但其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相对较弱,对此不应当花费过多精力,一目十行,浏览一下就是了。相反,应将那些思想深刻、见解新颖的评论及杂谈,文情并茂、构思巧妙的散文及小说,以及那些优秀的论文、调查报告、通讯、特写等作为阅读的重点,并将其及时剪切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在剪报本上,以便长期保存和随时使用。
积应用文体范例。报纸杂志刊登的多为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论文、杂谈、评论、读者来信、小说、
作摘录。在阅读书报杂志、领导讲话、简报及其他各类应用文体材料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好标题,尤其是一些领导讲话和
四、博览广采的同时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我们金融部门的工作人员,可写的东西很多,有自己主动写作的新闻稿件,有领导交办的公文及会议材料等等。不少同志通过学习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较高的文字功底,表达能力也比较强,但仍然写不出令人满意的文章,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实质上是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有机统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提高分析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加强锻炼,有意识地培养。要注意学习业务,勤于钻研,只有精通银行相关业务,吃透精神,才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否则就缺乏针对性,就谈不上分析研究。要注意学习上级行的有关政策,吃透精神实质。要注意了解实际,吃透下情。将上情与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凡事要善于观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善于观察思考,都能找出其形成的原因,查清其演化的过程,看到其必然的结果。对待问题要一分为二,注意换位思考,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只有将问题分析透彻,才能对文章的立意、构思、结构作出巧妙的安排。因此,要在工作之中勤于学习,在实干之中善于思考,在忙碌之余精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列纲构思打腹稿
古人云:“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动笔写作之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审题、立意、拟题、选材、剪裁、构思、布局,还要考虑开头、展开、过渡、照应、结尾、语言、修改等等。但从写作过程来讲,最为重要的是,编列提纲,研究思考。而编列提纲之前,需要确定文章体裁,需要立意命题、选材剪材等等。
一、确定文章体裁
无论是在写作的准备阶段,还是动笔写作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文章的体裁,是写信息,还是通讯;是写调查报告,还是分析报告;是写通知,还是决定,都必须心中有数。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章结构、不同的文章风格、不同的写作要求,对材料的选取标准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材料、相同的观点,选择不同的文种,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文章的体裁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实用类、创作类和其他类,并可细分为公文类、新闻类、礼仪类、书表类、信电类、告示类、法律文书类等等。除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创作类文种,需要采用文学表现手法之外,其他文体多采用叙述论证方式,要求材料真实,观点明了,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语言要准确得体,朴实简洁,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
二、精心立意命题
在确定采用哪种文体之后,接下来就是立意和命题问题。立意和命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立意有误,观点偏颇,文章就会犯原则性错误;立意不明,文章的观点就会模糊,使人不知所云。命题有误,就会出现“文不对题”或“文偏于题”的毛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辛辛苦苦一阵子,很可能写出的文章是次品或废品,派不上一点用场。
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主题像一根红线,集中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成为文章的中心,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文章的选材、构思、开头、结尾、语言等等都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力求思想深刻,表现力强。文章的主题必须正确、集中、深刻鲜明。主题正确基本上不会有大的问题,关键是深刻、鲜明和集中。所谓深刻,就是有深度、有层次,能够挖掘生活的底蕴,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鲜明,就是整篇文章要反映什么情况,说明什么问题,起到哪些作用,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观点要明确,态度要明朗,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令人无所适从。所谓集中,就是一篇文章一般要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一个中心,不能面面俱到,中心多个。
主题确定之后,就需要命题。命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选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来写,另一方面是这个题目如果制作。
到底选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来写,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写作的目的要求,一方面取决于已经掌握的材料和确定的观点。譬如,有时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和成熟的构思,准备写篇新闻稿,要领导要求你写成调查报告,那你就需要调整思路,按照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思考,搜集材料,充实完善。有时,你准备写篇调查报告,但材料的本身只适合于通讯,就应当及时放弃调查报告的写作打算,改为通讯。
拟写的题目选定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制作具体的标题。制作标题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描龙画风难点晴,头发再细不传情;字不嚼碎不知味,文不在多而在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尤其是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稿件,对标题的要求更高。标题对文章的影响力也相当大。
制作标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词语句子作为文章的标题;有的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反复、反问、排比、关联、借代等修辞方法拟定文章标题;有的用文章中所写人物的言语拟定标题;有的将作者从正面提出的论点作为标题;有的将批驳和否定错误观点的短语或句子作为标题;有的将文章所议论的范围和问题作为标题;有的将文章中的论点作为标题;有的一个标题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对正题起辅助作用,副题对正题起补充作用。譬如,《热心相助的农行人》、《鲍江兮》是用表示人的词语或短语制作的标题;《道是无情却有情》、《奉献与索取》是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拟定的标题;《知识比财富更可贵,无知比贫穷更可怕》、《调整信贷结构,化解金融风险》是用对偶句拟定的标题;《对完善激励机制的思考》、《如何做好新时期金融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文章议论的范围和问题拟定的标题。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制作标题,都应当虚实结合,题文相当,准确简练,形象新颖,做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三、认真选材剪材
立意命题之后,就要选择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尤其是起草各类公文、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述职报告、通讯、调查报告等实用文体,必须收集足够的材料作参考,离开大量的、有实用价值的材料,再高的写作水平也写不出有分量的文章来。
在选材上,还应当学会撮要选材,即一方面善于从相对完整的一些材料中,摘取一点或几点与主题有关的观点或词句,一方面善于对一些相对完整的材料进行概括或压缩。撮要选材的关键是,增强敏感性,提高识别能力,善于沙里淘金,并注重概括归纳,提高升华。
选材之后,就是剪材,即材料的取舍问题。所选取的材料必须切合主题,能够为主题服务;真实可靠,符合客观实际;典型新颖,富有时代时彩和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取舍,应根据突出中心、表现中心、突出重点的需要,与之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再好要要舍弃。有时还需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经过作者的分析研究,生发出新的认识方面的材料,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详细、虚实等等,尤其是虚实的问题。凡是用于从正面直接表现的,即为实,凡是用于从侧面进行烘托的,即为虚。虚实结合,一虚一实,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加文章的深度。
四、善于列纲构思
“经过思考的片言只语,胜过冗长的无稽之谈。”“开口之前要有考虑,动笔之前要有准备。”动笔写作之前,需要一个较长的酝酿、思考过程,即构思。文章写给谁看,中心思想是什么,介绍什么经验,反映什么情况,解决什么问题,起到什么作用,满足什么要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如何开头、展开、过渡、照应、结尾等等,都要通过考虑,反复琢磨,多角度思考。
思考是一项最为艰苦、最为重要的脑力劳动。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强,其文章就富有逻辑,富有新意。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就不得知识。思考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和思想作风。要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勤于观察,善于分析,切实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章的构思过程,主要体现在编列提纲上。列写提纲的过程,就是酝酿构思的过程。写作提纲,犹如一栋楼房的建筑图纸,是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养成列纲的习惯。有了提纲,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以免逻辑混乱;有了提纲,可以反复推敲修改,以免完稿之后动大手术,事倍功半。有的人写文章,不仅速度慢,而且三稿五稿写不好,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列纲,构思不成熟,准备不充分,写起来也感到特别艰难。
编写提纲,没有定格,可以简单一点,也可以详细一些,有的人根本就不列纲,只是打腹稿。写一些消息、杂谈等短小一点的文章,可以不列纲。像调查报告、论文、领导讲话、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相对复杂一点的文章,还是列纲为好,并且要详细一些。编写提纲,最好以标题的形式列写,大标题之下列小标题,且大小标题的谴词造句要反复推敲,达到贴切准确、凝练简洁。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甚至推翻自己原来的观点、设想及文章的结构都很正常。编写提纲的过程,就是思考研究的过程;执笔成文的过程,乃思考研究的修订完善过程。只有反复推敲,不断修订,才能写出分量的文章。
第三节 仿写多练熟生巧
仿写是创新的基础,勤写是熟练的前提。要想尽快提高写作水平,除了勤于积累知识、养成列纲的习惯之外,应当善于仿写,常写多练,在模仿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写作技法,进而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善于仿写
仿写就是以优秀范文为监本,研究学习其写作构思、技巧和文风,并按照一定的写作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运用范文中有用的东西,进行比照写作的过程。仿写就像练字临贴一样,属于这习的过程,是写作的必要基础,不是套写、剽窃和抄袭。不少初学写作的同志,在无从下笔之时,找出相关范例,稍作浏览,便会茅塞顿开,文思畅通。我们辛辛苦苦多方留意集剪报、集范例,其主要用途之一就是为了学习模仿。仿写确确实实是尽快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仿体裁。文章的体载多种多样,每种文体都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和风格特征。准确起草一篇文章时,往往事先找出同一文体范例,加以研究,学习其如何开头、展开、结尾、语言风格等,根据手中现成的材料、成熟的观点,考虑所写文章适合什么样的文体,研究现有的材料如何如用,所选文体的表现效果如何等等。但不可牵强附会,弄巧成拙,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样有利于加快写作速度,提高写作水平。
仿结构。无论起草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非常讲究文章的结构与布局,以使文章层次清楚,段落分明,逻辑性强。学习模仿范文结构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安排层次、篇章、段落上,第一段写什么,中间部分写什么,如何结尾等等,尤其是要注重文章的开头。开头是文章布局谋篇的关键环节,头开得好,写起来就顺当,文章也显得精彩。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设问入篇,有的开门见山,有的设置悬念,有的总括说明,有的正向中切题,有的设喻引申,有的破立引论,有的故事引入等等。无论采用何种开头方法,都应当落笔扣题。落笔扣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朴素写法;一种是采用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的艺术写法。就实用文体来说,除了特写、通讯和消息之外,其他文种适宜采用直接点题的写法。凡直接点题者,需要对全文内容高度概括,一笔点破,语言简洁精练,朴实得体。
仿行文风格。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章风格。譬如,论文、评论等论文,重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谈观点;需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其行文语言就需要准确、鲜明、概括性强。公文、计划、总结等文体的实用性强,重在归纳总结,概括提炼,行文语言就需要准确、简洁、庄重、朴实。要通过学习各类文体范例,揣摩其行文风格,和问题作为标题;有的将文章中的论点作为标题;有的一个标题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对正题起辅助作用,副题对正题起补充作用。譬如,《热心相助的农行人》、《鲍江兮》是用表示人的词语或短语制作的标题;《道是无情却有情》、《奉献与索取》是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拟定的标题;《知识比财富更可贵,无知比贫穷更可怕》、《调整信贷结构,化解金融风险》是用对偶句拟定的标题;《对完善激励机制的思考》、《如何做好新时期金融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文章议论的范围和问题拟定的标题。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制作标题,都应当虚实结合,题文相当,准确简练,形象新颖,做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摘要: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犯罪,自杀,退学行为屡屡发生,不由引起全社会对儿童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观看“天放退学”案例有感,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十分重要,文章着重从家庭教育方面论述了如何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
关键词:
儿童;挫折教育;家庭教育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挫折,这个词也许你不会陌生,我们经常听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人生即是不断的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人,儿童也是一样,现在他们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必然会面对许多挫折与失败。然而现在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往往无力应对,往往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中的主人公,十五岁的天放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天放今年上高中,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对学习灰心丧气,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最后向爸爸妈妈要求要退学,坚决不上学。为此妈妈不同意,他便采取极端的自杀行为。案例中我们得知天放初中时成绩还很好,但是到了高中他就感觉的学习很吃力,很多东西都学不会,慢慢的他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以至于最后就不想上学了,很明显我们都能看出天放退学的主要原因是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很多人都有疑问,就算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天放至于退学吗?至于自杀吗?至于采取这么过激的行为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动不动就退学,就要自杀,为什么会如此的脆弱?仔细分析,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重视,那就是现在的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太差。
据了解,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0所重点中学举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在“你的弱点是什么”一题中,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调适感情,经不起挫折”。团中央少年部对全国近10个省市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在与以上同样的选题中,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强”。17%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近年来,媒体也屡屡报道中小学生心理异常,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轻生等行为的发生。这往往与他们对待挫折的不正确态度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到成人都受到父母全方位的宠爱。家长们什么都帮孩子包办,很难有机会让孩子亲自生活中的困难,这就导致了现在的孩子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就会害怕。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常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必要时在冰岛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存。”作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遇挫折,然而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父母们,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面对挫折时一撅不振,那我们就必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相应的教育,让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挫折,面对挫折。
一、挫折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从心理学观点看,一个儿童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这可促使他们更快地成熟,也就是说,挫折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儿童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和J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素质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遭受挫折的经历,没有受过挫折的磨难,就不可能养成抗御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备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的良好素质。因此,作为家长或老师,就很有必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挫折教育,利用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培养他们现代人的良好素质,~只有这样,他们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能战胜可能出现的挫折。
(二)童年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儿童的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决定儿童是否能够成才的重要方面常常是那些易被家长和教师忽略的非智力因素。一个儿童如果能具有良好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毅力,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挫折正是意志的磨练,经过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人的意志会变得更坚强。童年的挫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伤害儿童,但更主要地它可磨练儿童、培养儿童,赋予儿童不同寻常的意志力,使其非智力因素乃至智力因素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为其将来的创造发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童年的挫折经历有利于儿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吃一堑,长一智”是句千古名言,这句名言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挫折可以从反面丰富人生的经历,会让儿童见多识广,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童年的苦难经历、挫折和磨难,将使儿童终生受益。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过分的挫折会损伤儿童幼小的心灵,甚至可能导致其走向歧途。因此,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时,挫折量不能过大,否则儿童会承受不了,将生不良后果。
二、家庭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
家庭,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人在儿童期虽然经历尚浅,但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时家长的态度,教育方式怎样,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所经历的挫折事件的人识与适应,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儿童的抗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一)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耐挫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培养勇敢精神着手。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譬,父母对其是宠爱有加,在生活中,孩子的什么事都是父母亲力杀为,父母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都扫清,家长们不知道,其实盘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从小,孩子就应该知道,困难客观存在的,所以在生活中不要给他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而易拳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也不要阻碍他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的几会。其次,培养动手能力。能力不足的孩子,遇到困难无力立付,常常被挫折感压得垂头丧气,丧失信心,能力强的孩子则善于解决问题,即使受了挫折,也能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去。我们都认可这样一个道理:孩子的许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是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父呼的不要过分照料孩子,应让他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培养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又能增强自唐心,这也是形成应付挫折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在他碰到困难时,也不以“决策者”的身份替他做决定;应当做他的顾司,给他提建议,教他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鼓励她有能力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二)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要以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孩子
在孩子眼里,父母非常强大,无所不能,父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沉着,冷静,乐观的处事态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则对孩子起消吸影响。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在这样的情既下,父母面对生活的热爱,执着,坚强的意志,是孩子面对挫折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因此,作为父母应有一个健康豁达的心态,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积极的摆脱困境。
有挫折教育意识的父母还可以把自己在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家庭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通过自己的事例,让孩子懂得压力人人会有,父母也会遇到挫折,产生心理压力,并告诉孩子自己在遇到挫折,产生心理压力时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进孩子的勇气和信心。这样,孩子往往比较容易听进去,并从父母的事例中学习经验,化解压力。
(三)对陷入挫折情境的孩子要及时疏尊,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调节能力
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在孩子受挫折后,对一般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不加理会,让孩子自己体验,然后独自面对。如果孩子情绪反应过度,父母就要给予温情的鼓励,耐心和孩子沟通和谈心,让孩子及时的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反应,及时的树立信心。其次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在挫折面前正确的判断挫折情境,及时的调整心态,主动采取直接的,理智的,切实有效地方法或行动,改善和消除挫折情境中的障碍因素。最终战胜挫折。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的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挫折教育不仅要引起家长们的关注,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是全社会的任务,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像天放一样的花季少年退学,自杀时。我们确实很痛心,但在痛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各行各业都关心儿童的挫折教育,这样一个有利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形成,新世纪的儿童才能健康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不是单靠几件小事就能见效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让温室的花朵经得起风雨。孩子只有经得起挫折、失败,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旭天,走出高期望心理的误区[J],心理世界,2000(6)。
[2]赵石屏,家教I[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学兰,古丽图,幼儿挫折教育浅[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幼儿教育,2001(1)。
[5]朱小凤,家庭要重视对幼儿的挫折教育[J],家庭教育,2001(7)。
[6]韦彦,陈琴,教孩子学会面对失败[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