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犯错误的名言古文 正文

关于犯错误的名言古文

时间:2024-11-08 03:45:24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4、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5、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6、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7、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0、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11、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3、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4、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7、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

18、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19、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20、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

2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2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2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7、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

28、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2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

30、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31、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32、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网

33、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34、浪子回头金不换。

3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导语:慎重,词语,读作"shènzhòng",意思是谨慎持重;谨慎认真。关于慎重的

慎重的名言警句【1】

1) 多言不可与谋,多动不可与久处。——明·薛宣《读书录》

2) 地雷手在一生中只能犯一次错误。——苏联

3) 得意之事不可再做,便宜之处不可再住。——中国

4) 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成长。——格拉西安

5) 没有谨慎的态度,智慧再多也无济于事。——德国

6) 每个人都应该知足,不该妄想越轨。——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7) 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中国

8)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9) 重视结避的人,开始就会谨慎。——日本

10) 真诚是玻璃,谨慎是钻石。——英国

11) 在你下剪刀之前要量三次。——意大利

12) 人们唯一的防御力量就是谨慎。——玉外纳

13)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14)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尉缭子

15)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16) 慎重对待问题就是智慧的一半。——英国

17) 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经办衣》

18)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

19) 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斯梯尔

20) 谨慎的人脑后有眼。——威·罗伯逊

21) 谨慎是安全之本。——英国

22) 谨慎是勇敢的一部分。——西班牙

23) 太害怕被欺骗的人,失去豪爽的本领。——法国

24) 头要冷,却要热。——日本

25) 小船应当靠近海岸行驶。——美国

26) 小谨慎多制胜,感情冲动事多难。——绪儒斯

27) 出门要三稳:身稳,手稳,口稳。——中国

28) 成事每在穷困日,败事多在得志时。——中国

29)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30) 不要对任何人都敞开你的心胸。——《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31)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宋·胡宏《胡子知言·文王》

32) 严谨慎重,智慧之母。——德国

慎重的名言警句【2】

1) 谨慎是智慧的长子。——法国

2) 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英国

3) 靠谨慎比靠鲁莽更能制胜。——塔西佗

4) 艰难之日要坚定,顺利之日要谨慎。——蒙古

5) 加倍小心总是好的.。——法国

6) 机运永远战斗在谨慎者一边。——欧里庇得斯

7) 话说得太多,就难免说些废话……——高尔基《母亲》

8) 言寡尤,行寡悔。——《论语·为政》

9) 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10) 言行如走棋,一动思三步。——中国

11) 言有物,行有格。——《礼记·缁衣》

12) 一盎司的小心值一磅的学问。——英国

13) 怒多横言,喜多狂言。——明·吕坤《续小儿语》

14)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

15) 浅河要当深渡。——日本

16) 浅河要当深河渡。——日本

17)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宋·苏轼

18) 事前的谨慎,胜于事后的追究。——日本

19) 事前的谨慎包含着事后的宽恕。——德国

20) 事前谨慎总比事后补救强。——爱·科克

21) 事前要思免后悔。——元·关汉卿

22) 在薄冰上滑行,速度就是安全。——爱默生

23) 用时不爱惜,就要损坏;做时不慎重,就要失败。——蒙古族

24) 永远谨慎乃是至高无上的价值。——马克·吐温《夏娃

25)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清·玄烨

26)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来证明看起来什么也不怕的人,是多么害怕对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人。——雨果《论司各特》

27) 谨慎纯粹是一种心的质性,它是凭感觉而不是凭理智进行的,它所能达到的限度是相应地更广阔、更崇高的,使它能够觉察和避免根本不存在的任何危险。——马克·吐温《冉·达克》

28) 谨慎此其余任何智能使用得更频繁。日常生活中的草率事件使它发挥作用,对微小的事情产生影响。——塞·约翰逊

29) 然而没有一种利剑是单刃的,每把剑都有双刃,一边伤了人,另一边便伤了自己。——雨果《悲惨世界》

30) 四周的东西是你的,脚底下的也的你的;地上的东西是你的,地底下的也是你的,这样的人才算是站稳了!——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31) 我宁愿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着我短绌的天资到处碰壁,也不肯在黑暗中凭着谨小慎微使自己得救或者发财。——拉美特里

32) 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33) 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辛克莱

34)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 —— 贝弗里奇

35) 必须全心全意地致力于你所从事的工作。得到一个强烈的印象时,不可立刻有所行动;可是在经过考虑之后,纵然考虑错误,也该断然地去做。——《托尔斯泰传》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5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5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54、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5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58、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6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6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6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6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6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70、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72、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4、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5、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6、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7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7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79、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8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8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8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85、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8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8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8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89、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9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9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9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9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97、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98、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9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