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淮南子泰族训的名言 正文

淮南子泰族训的名言

时间:2024-11-07 19:30:27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有删改)

注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简评】

本段文字节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泰族训》总论天人之际,古今之变,而落实于治国之道,节选部分“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强调了礼义教化的作用,阐明了德与法的关系。

【补充注释】

文章:文采。仪表:表率。还踵:转身,比喻退缩。这句的意思是至死也不后退。经诽誉:经,划分;诽誉,就是毁誉。百工:就是百官;维,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无义;时,善。庶绩:庶,众;绩,功绩。这两句的意思是,百官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各部门的业绩都光明显赫。与同:亲附赞同。党与:朋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能刑窃盗者 刑:处罚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经诽誉以导之 经:衡量

D.上唱而民和 唱:唱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例句: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A.背贪鄙而向仁义

B.剑阁峥嵘而崔嵬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B.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C.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D.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8.文中有哪些语句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请举例说明。(4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4分)

(2)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3分)

(3)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3分)

参考答案:

5、D(“唱”同“倡”,倡导)

6、B(B项与例句均为并列关系。A项和D项表转折,C项是递进关系。)

7、C(注意人名和分句句式的整齐对等关系)

8、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句子有:①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②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③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答出1点给1分,答出3点给4分)

9、(1)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关键词:“法”“正”“崇善废丑”“向”) (2)言辞具有文采,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关键词:“文章”“仪表”“成”) (3)而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谁能够不跟从他们呢?(得分点:“高世尊显”“从”句式)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A项。试题所选的四个词语,都是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的,仍然是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踵,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一句;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中,“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也曾学过;察,《石钟山记》“徐而察之”用法就和此处相同。A项的“正”应该是一个使动用法,使……正。因为其他三项词义都比较常见,难度并不大。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

C.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所考查的并没有局限于通常所说的18个常见虚词,但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作为对照的句子,有两个出自文本,另外两个出自学过的古诗文。正确答案是C项,句中两个加点的“咸”都是副词,全、都。其他三项,A项两个“至”字,前者是程度副词,极,最;后者是动词,到。B项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前面的“刻肌肤,镵皮革”,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的两个“以”字,前者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后者是介词,凭借。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考查对文言省略句省略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和以往并没有根本区别。不同的是,往年省略句补出的成分不是主语就是宾语,今年补出的'内容两个是连词,另两个是代词,分别是主语和宾语。解答这类试题,同样需要对文意的理解。

A项是一个承接关系复句,应该补出“则”,相当于“那么”“就”;C项“教之所成”承前省略了“此”,用以指代“言为文章,行为仪表”;D项意为“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刑去惩戒他们”,省略的应该是代词“之”。这三项补出的内容都是正确的。B项两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不应该用“故”,而应该用“而”。所以不符合文意的应该是B项。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行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C.②④⑥ D.③④⑥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正确答案是C。因为题干问的是“全部”,解答这道题,可以用排除法,①句表达的意思是法律的作用毕竟有限,③句是说世风流俗对人的影响,这两项,都不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把包含①③的项排除就可以了。其他四项,⑤句是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礼义教化的作用。②句用了一个递进复句,从反面强调礼义教化的重要性,④句“百工维时,庶绩咸熙”是重视礼义的结果,⑥句说孔门弟子“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是礼义教化的结果。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D项。本段文字的主旨在于强调礼义教化的作用,认为君主应该修治礼义,任用贤能,这样就可以做到“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因此,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D项的表述与文章的主旨相抵触,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参考译文】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是不能够建立起来的。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不向往礼义,那么没有法律能够治理了。不懂得礼义,不能够推行法律。法律能够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刑断盗窃之人,但是不能使人象伯夷那样廉洁。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受教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入家讲孝,出家讲悌,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信奉墨子学说的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回头,这是教化而养成的。

刻划肌肤,刺烂皮肉,蒙受创伤,不惜流血,可以说是大的灾难了;但是越国人却把断发文身作为尊荣的标志。圣明的君主处在高位,明确好恶来指示给百姓,衡量诽誉来加以引导,亲近贤才而举用他们,鄙视奸佞而斥退他们,没有蒙受创伤、流血的痛苦,而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谁能够不跟从他们呢?

古时候法规设立而百姓不会触犯,放置刑律而不去使用,不是可以动用刑罚而不去使用。百官们都能干好自己份内的事,许多功业便可以建成了。这是修治礼义而任用贤人所达到的效果。英俊豪杰,各自凭着他们大小才能而处于自己的位置,得到发挥才能的适宜的处所。这样可以从根本流向末节,用重的来制服轻的;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国君行动而臣下跟随;四海之内,一个意念归往一处;背离贪婪之心,而归向大道,这对于感化百姓,就象疾风摇动草木,没有不倒的。

现在使愚蠢的教导聪明的,使不肖的面对贤德的,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小的不能制服大的,懦弱的不能命令强大的。因此圣明的君主,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不肖的国君,举用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周文王举用太公望、召公奭而称王,齐桓公任用管仲、隰朋而称霸,这是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夫差重用太宰豁而失败,秦国任用李斯、赵高而灭亡,这是举用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因此观察他们举用人才的情况,而治乱便可以看到了;考察他们的党羽,而贤能与不肖就能够论说清楚了。

参考译文二: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就不能建立。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廉耻之心)变得端正。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没有法律,就不能够进行治理,不懂得礼义,就不能够推行法律。法律能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制裁盗窃之人,而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廉洁。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培养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友爱兄弟,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人们的表率,这是教育造成的结果;墨家弟子服役的有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退缩,这是教化而养成的。

刻划肌肤,刺烂皮肉,受伤流血,可以说是很大的灾难了;但是越国人却这样做来求得荣耀。圣明的君主处在高位,阐明好恶来给百姓看,区分毁誉来引导他们,亲近贤才而任用他们,鄙视奸佞而斥退他们,没有受伤流血的痛苦,却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哪个能够不跟从呢?

古时候法规设立了,却没有人触犯,刑律设置了却没有用处,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百官都能干好自己的事情,各方面的功绩光明显赫,这是修治礼义而任用贤人的结果。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国君行动而臣下跟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而归向仁义。这样在教化百姓的时候,就像疾风摇动草木,没有不顺服的。

现在让愚蠢的教导聪明的,使没才能的管理有才能的,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这是因为)小的不能制服大的,弱的不能命令强的。因此圣明的君主,任用贤才来建立功业;没有才能的国君,任用亲附赞同自己的人。周文王任用太公望、召公奭而称王,齐桓公任用管仲、隰朋而称霸,这是任用贤才而建立的功业。夫差重用太宰嚭而失败,秦国任用李斯、赵高而灭亡,这是举用亲附赞同自己的人(而造成的后果)。因此观察他们任用人才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国家的治乱,考察他们的结交的朋友,就可以评定他们的贤明与否了。

1.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3. 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4. 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5. 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6.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7.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8. 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9.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10.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11.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12. 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13. 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14. 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15. 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16.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17. 或誊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18.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19.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20.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21. 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22.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

23. 仁义者,治之本也。

24.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25.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26.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27.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28. 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29.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30.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31.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32.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33. 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34.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35.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36. 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37. 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38.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39. 宽而栗,严而温。

40. 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

41. 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42.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43.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44.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45. 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

46.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47.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48.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49. 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50.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51. 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52.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53.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54.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55.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56.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57.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58.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59. 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60.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61. 疾雷不及掩耳。

62.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63.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64.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65.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66.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67. 逐鹿者不顾兔。

68.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69.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70.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7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的

1、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淮南子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3、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淮南子

4、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淮南子

5、仁义者,治之本也——淮南子

6、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淮南子

7、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淮南子

8、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淮南子

9、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淮南子

10、干将、莫邪,天下之利剑也……将——淮南子

11、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淮南子

12、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淮南子

13、正身直行,众邪身息——淮南子

14、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淮南子

15、积爱成福,积怨则祸——淮南子

16、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淮南子

17、大人不责小人过,哪个小人没罪过——淮南子

18、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19、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淮南子

20、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21、福由己发,祸由己生——淮南子

22、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淮南子

23、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淮南子

24、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

淮南子的名言2

1、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2、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3、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4、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5、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6、逐鹿者不顾兔。

7、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8、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9、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10、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11、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12、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13、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14、或誊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15、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16、仁义者,治之本也。

17、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18、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19、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20、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21、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

22、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23、疾雷不及掩耳。

24、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2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6、宽而栗,严而温。

27、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8、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29、善游着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30、骅骝良马,一日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伎能殊也。

31、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32、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33、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34、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35、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36、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37、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38、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39、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40、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