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敬业与乐业十四句名言 正文

敬业与乐业十四句名言

时间:2024-11-23 10:55:49

《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勤奋著述,至死不辍,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八十二年了,但他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怎样才能把学习生活当作一件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仔细领会吧。

这篇讲演词的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作者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来断章取义提练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提出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可谓是水到渠成。那么何谓“敬业”与“乐业”呢?

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所谓“敬业”便是责任心,具体讲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实实在在,把事做得圆满。所谓“乐业”,即是有趣,具体讲就是能从劳作中,找出快乐,领略出趣味,对自己的职业乐于做下去。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些?有没有这样去做呢?我想,你们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呢?作者曾经说过:“凡欲成就一事业者,必然责任心与兴味心两者俱备。”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敬业与乐业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敬”必有“乐”,有“乐”定有“敬”,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畏惧,越难越要鼓起勇气,你只要一层层的往里面追,往里面钻,没有任何杂念,你一定会被吸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就会对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愈加感受到你所做的是正确的,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敬业”与“乐业”的表现。正如作者在《学问之趣味》中所说的:“兴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如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作者在文中第3小节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同时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件事作对比,从学理上解剖“职业没有高下”,提出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说法。在第4小节中引用《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曾文正说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等话语,列举“当木匠”与“当政治家”,当“挑粪的”与“当军人”的事例,提出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的说法,让我们懂得了若要敬业,便应当尊重职业的神圣,无视职业的贵贱,对于各种职业都要做好,将全副精力集中到做事上,一点不旁骛,一定要做得圆满。只有这样,才做到了敬业,才可能做“天下间第一等人”。

在论证如何做到“乐业”这一点上,作者同样是运用引用和举例的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专心把职业做下去,身入其中看他的变化、进展,自觉亲切有味;第二,从奋斗、刻苦中增加快乐;第三,与同业竞胜而得到快感;第四,专心工作,可把游思、妄想杜绝,省却烦闷。这样便是做到了“乐业”。

我想,同学们在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一定颇有收获,让我们记住作者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你们定会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这篇讲演词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字词:

旁骛(w ) 拣(ji n)择 亵渎(xi d ) 骈(pi n)进

强聒(gu )不舍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亵渎:轻慢,不尊重。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号饮冰室主人。清光绪举人。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并称“康梁”。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后讨

明确: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古籍中的语句的原意混同,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论述了“敬业”的重要。

思考: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希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子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接着自己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第二课时

一、继续分析第二部分。

1、阅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课后的探究题一。(题目略)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并在书本上划出有关的句子。

明确:(见书本上的划线句)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①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②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完成国标本学习指导用书上的题目。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小题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3分)

小题2: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6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5分)

小题4: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4分)

小题1:针对“做工苦”提出要“要乐业”的观点。

小题2: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论述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的方式,亲切自然,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4分)

小题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两等苦人的例子,并进行对比,论证了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观点,从生活中举例,浅显易懂,使论证更具体,让人容易接受。如引用论证,引用了孔子的两句名言,证明了乐业的重要性,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4分)

小题4: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