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中〕《周易·系辞上》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中〕薛瑄:《读书录》
一言出口,驷不及舌。
〔中〕《旧唐书·苏世长列传》
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中〕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话》
销于言而敏于行。
〔中〕《论语·里仁篇》
言之昭信,奉之如机。
〔中〕《国语·晋语五》
动人以行不以言。
〔中〕《晋书·中宗元帝肃宗明缔记》
大不及行,可耻之甚。
〔中〕薛瑄:《读书录》
言必行,行必果。
〔中〕《论语·子路》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中〕《礼记·杂记下》
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中〕《孔子家语·六行》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中〕《老子》
行不违道,言不违仁。
〔中〕苏轼:《孙觉可给事中》
动见臧否,言知利害。
〔中〕王勃:《上刘右相书》
行,发于身加于人;言,发乎迩见乎远。
〔中〕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言不过辞,动不过则。
〔中〕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诗》
言为世范,行为士则。
〔中〕刘义庄:《世说新语》
言顾行,行顾言。
〔中〕《礼记·中庸》
言忠信,行笃敬。
〔中〕《论语·卫灵公篇》
听言观行,知人之良法。
〔中〕薛瑄:《读书录》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代。
〔中〕《孔子家语·三恕》
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以与深计。
〔中〕薛瑄:《读书录》
听其方,则侈大而可乐;责其效,则汗漫而无当。
〔中〕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中〕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
临行而思,临言而择。
〔中〕王安石:《仁智》
言者志之苗苗,行者义之根。
〔中〕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
危言危行,独立不问
〔中〕苏轼:《杭州召还充郡状》
惠不在大,以赴人之急为至,言不在胜,以破时之惑为至。
〔中〕黄晞:《聱隅子·文成篇》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中〕顾炎武:《与人书三》
金人也曾二缄问,谨言方能到慎行。
〔中〕冯玉祥:《参谋长会议》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中〕《吕氏春秋·淫辞》
言有物,行有格。
〔中〕《礼记·缁衣》
出于其日,成于其手。
〔中〕苏轼:《思治论》
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中〕苏轼:《诸葛亮论》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也。
〔中〕《孟子·离娄下》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中〕《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中〕《论语·宪问》
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而一件好的行为也不能为诽谤所玷污。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罗马哲学》
判断一个人,与其根据他的言词,不如根据他的行为。因为言词漂亮但行为令人不敢恭维的人,到处可见。
〔德〕克劳狄斯:《谈良心》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法〕伏尔泰:《哲学通信集》
在紧张的行动中间,言语不过是一口冷气。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人前做得出的,方可说;人前说得出的,方可做。
〔中〕史典:《愿体集》
有两类人将饮恨而死:一类是空有钱财而未受用,一类是空有知识而未实践。
〔波斯〕萨迪:《蔷薇园》
青蛙也许会叫得比牛更响,但是它们不能在田里拉犁,也不会在酒坊里牵磨,它们的皮也做不出鞋来。
〔黎〕纪伯伦:《沙与沫》
多鸣之猫,捕鼠必少。
俄罗斯谚语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苏〕高尔基:《论剧本》
空车子,响声大。
美国谚语
无论给它调上些什么油酱,我都不愿把我今天说过的.话吃下去。
〔美〕莎士比亚:《无事烦恼》
口头的推测不过是一些悬空的希望,实际的行动才能够产生决定的结果。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
——吉普林(英)《演说》
●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
——巴尔扎克(法)《十三人故事》
●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叔本华(德)《附录与补遗·忠告与格言》
●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海涅(德)《法国的现状》
●有多少话人们不得不说,只是为了打破沉默。
——伊莱亚斯·卡内蒂(保加利亚)《人类的心境》
●有一种人,他为了摆脱内心的激动状态,自己常常需要说话和爱听别人说话。
——西蒙诺夫(苏)《没有战争的'二十天》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穀梁赤(战国·鲁)《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
——莎士比亚(英)《爱的徒劳》
●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
——本·琼森(美)《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
●在一切言语甚至最普通的言语之中,都有着某种歌唱的韵味。
——卡莱尔(英)《论英雄和英雄崇拜》
●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
——卢梭(法)《爱弥儿》
●严厉的话像烧红的铁,深深地打下烙印。
——罗曼·罗兰(法)《母与子》
●只要你说话有权威,即使是撒谎,人家也信你。
——契诃夫(俄)《手记》
●临死的人是不会说谎的。
——罗·加列戈斯(委内瑞拉)《显灵节》
●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
——武者小路实笃(日)《人生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聃(春秋)《老子》五十六章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春秋)《论语·泰伯》载曾参语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司马迁(汉)《史记·商君列传》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陈继儒(明)《安得长者言》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傅雷(近代)《傅雷家书》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莎士比亚(英)《哈姆雷特》
●说出拒绝的理由时,别忘了为未来的索要留下某种余地。
——阿瑟·赫尔普斯(美)《写于公务间隙的
●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
——萨迪(波斯)《蔷薇园》
●你若不说话,不会有麻烦。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
——萨迪(波斯)《蔷薇园》
●在要说一些事之前,有三件事要考虑:——方法、地点、时间。
——萨迪(波斯)《蔷薇园》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
——《战国策·秦策一》
●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
——刘向(汉)《说苑·说丛》
●无验而言之谓妄。
——扬雄(汉)《法言·问神》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魏了翁(宋)《跋苏文忠启》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鲁迅(当代)《华盖集·忽然想到》
名人名言网温馨提示你:本文经典名言内容是关于名人名言——语言(2)
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 能读会写“愠、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3.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能力目标: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 . 理解、运用《论语》中名言警句。
德育目标:
1.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2.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点评《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的意蕴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
2. 探究法。在教学中,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质疑释疑并加以评点,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
设计1: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和做人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2: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长途跋涉、一路跪拜的虔诚的藏传佛**向着布达拉宫或者伊斯兰**向着麦加前行的壮观情景。而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也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人们多称孔子为“圣人”,曲阜是他的家乡。据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约合现在6.4尺),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古圣的教诲。
设计3: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她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不少光辉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然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交流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可以投影显示)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圣人。孔子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写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 《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对象。清朝时有一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有一天到庙里住宿,听见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一个蠢人,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的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课文第一至第第九则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第十则属于这种体式;叙事体,其中多少有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扫清文字障碍。
2、听读,听老师示范朗读,把握节奏语气。
3、正音释词:①论语(lún)②说(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诲女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通“智”,聪明。(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③愠(yùn):生气,发怒。④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 ⑤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⑥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⑦弘(hóng)毅:强毅。⑧凋(diāo):凋谢。 ⑨矣(yǐ):语气词。
4、分则朗读,疏通文意,并且翻译。
四、研习课文,深层体悟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纳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①为每则语录分别批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评语。
②学习笔记
A.成语类——
B.格言类——
3、问题设计:
①“学而”一则
三个反问,尽得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还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②“温故”一则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子曰:“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在掌握旧知识的同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可以为师。
③“诲女”一则
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⑤“岁寒”一则
孔子用松柏后凋比喻什么?
4、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五、积累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和格言,并说明理由。
2、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格言归纳并板书:
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