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竞选州长的名言名句 正文

竞选州长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4-10-13 00:32:02

文学的力量原文

明天就要离开波士顿了,我在脑海中检索:对于这座美国历史文化名城,还遗忘了什么没有。忽然就隐约记起:马克·吐温安葬在波士顿郊外。女儿网上匆匆一查,说没错。

父女俩立马驱车前往。

放眼墓地,总有数千墓碑,哪一块属于这位著名作家呢?工作人员已经下班,我们只好拦住了一位开车路过的美国小孩。看他一脸稚气,顶多也就是16岁刚满拿驾照的年龄。听明原由,他一脸的惊讶和狐疑:“马克·吐温就葬在这里?不会吧。”见我们言之凿凿,他又是一脸的敬意加羞愧:“中国远在万里之外,你们还能知道这位文豪的安葬处并前来吊

回家了,女儿网上再仔细查找,结果还是我们出错。原来,马克·吐温是安葬在纽约的一处同名墓地,网页上有清晰的墓碑照片和介绍文字,我感到很对不起那位美国小伙,是我们的错误导致了他的羞愧,然而,我却从他的羞愧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早已清晰地进入美国的编年史页。仅仅拿美国南北战争那一段说事:1852年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就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写了南方奴隶的悲惨命运,直接揭开了人权运动的序幕,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凡是内部存在极端不正义而又听之任之的国家,都蕴藏着大动荡的因素。”斯托夫人的这一名言,成了联邦政府向叛逆的南方宣战的道德依据。而1936年密契尔女士的长篇小说《飘》,又从人们的心灵感受,对这场战争作了极为深刻的反映:光靠战争消除不了种族的鸿沟,光是解放黑奴的伟大宣言,消除不了人性的自私和骄傲。书中名句:“明天又是另一天!”几乎成了许多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明灯。

让我们从历史回到现实中来,距芝加哥只有三小时车程的阿华州麦迪逊县境内,有一座普普通通的木桥,却长年车水马龙,成了知名的旅游胜地,原因不过是它见证了一段中年男女的恋情——《廊桥遗梦》及其同名电影,就这样造就了一处爱情的圣地。

挂一漏万,我还没有写惠特曼,没有写海明威,没有写我没有读过他们作品的那些伟大的美国作家。

我们曾经无限夸大过文学的作用。一段时间,又把文学说得无足轻重,甚至可有可无。我想,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文学至少可以是粘合剂吧,它能把许许多多孤独的灵魂引领到一起,给这个纷扰的世界增添一些理解、宽容与和谐。

初到美国,我不懂为什么不少人喜欢驾驭名叫福特皮卡的人货两用车,原来,在《廊桥遗梦》里,让罗伯特·金凯和费朗西丝卡一见钟情的,就是这种车。

文学的力量阅读题:

6、文中提到的马克·吐温是____国的作家,你所知道的他的作品有____。(2分)

7、寻墓不着后,文章讲“儿女网上再仔细查找”证明第一次“网上匆匆一查”“结果还是我们出错”。请根据全文,排出整件事思维及行动过程的次序。(5分)

(1)要离开波士顿时,想起郊外有“XX墓地”尚未去拜谒。

(2)去波士顿“XX墓地”遍寻不着,向美国小伙打听未果。

(3)网上匆匆一查,没错,马克·吐温安葬在“XX墓地”。

(4)原记得马克·吐温葬在波士顿“XX墓地”。

(5)女儿网上再仔细查找,才知马克·吐温安葬在纽约的同名“XX墓地”。 用上面五个序号排出此事思维及行动过程正确的次序是 。

8、从全文看如何理解“我却从他的羞愧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对话语本身又怎么理解?(4分)

(1) (2)

9、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主要用美国小伙不知马克·吐温就葬在本市而羞愧的故事证明“文学的力量”。

B、文章详略结合地用作家作品产生的影响来证明“文学的力量”。

C、文章想提倡用文学作品作粘合剂,让商品经济社会里许多孤独的灵魂多些理解、宽容与和谐。

D、文末写美国人喜开福特皮卡人货两用车则是顺便证明爱情的力量,因为不是证明文学的力量,故写得简单。

10、全文写作的主要方法是______ 。(2分)

11、怎么理解第7节中“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文学至少可以是粘合剂”这句话?(3分)

12、简单举一例,谈你感受到的“文学的力量”。(4分)

文学的力量参考答案:

6、美国。《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哥尔斯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傻瓜威尔逊》、《赤道环游记》、《神秘的陌生人》等。《镀金时代》是他与查·沃纳合写的。(列出备查,以上只要写出一部即可)(共2分)

7、(4)(1)(3)(2)(5)。(5分)(5格分别对号入座,错1扣1分。事情的进程伴随着思维的逻辑不能错一格)

8、(1)此话

(2)从此话本身理解,作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应该知道这么一个在世界上产生过影响的文学家就葬在本市的。这个“文学常识”有让你感到不知道就意味着自己缺少起码的文化修养的力量。作者感受到美国小伙是为自己不知道此常识会被二位中国人认为“无文化修养”而羞愧,这就是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2分)

9、D、 (这还是证明“文学的力量”。爱此车是因爱《廊桥遗梦》,爱里面的爱情故事而产生的“爱屋及乌”的效果。(2分)

10、例证。(写其他的都算错。因(1)题问“主要的写作方法”,(2)全文有四、五个例子,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2分)

11、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人们为获利,除赚钱外的共同语言少;有的甚至不择手段,道德沦丧。如果人们还能阅读好的作品,那么被作品打动、感染时,就是文学的力量把人们“粘合”在同一感情下了。(3分)

12、要求有作品思想(或人物形象)对自己思想或行动产生作用的实例。(4分)(有作品名1分,有作用2分,归结点出这是“文学的力量”1分)可用课本上的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学的力量

明天就要离开波士顿了,我在脑海中检索:对于这座美国历史文化名城,还遗忘了什么没有。忽然就隐约记起:马克·吐温安葬在波士顿郊外。女儿网上匆匆一查,说没错。

父女俩立马驱车前往。

放眼墓地,总有数千墓碑,哪一块属于这位著名作家呢?工作人员已经下班,我们只好拦住了一位开车路过的美国小孩。看他一脸稚气,顶多也就是16岁刚满拿驾照的年龄。听明原由,他一脸的惊讶和狐疑:“马克·吐温就葬在这里?不会吧。”见我们言之凿凿,他又是一脸的敬意加羞愧:“中国远在万里之外,你们还能知道这位文豪的安葬处并前来吊唁。我是波士顿人,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呀。”直至最后,他竞满脸涨红,手足无措起来,表示回家一定弄清墓碑准确方位,明天再来拜谒。告别小伙,我们茫然查看了’几处墓碑,终无所获,只好披着夜色怅然归去。

回家了,女儿网上再仔细查找,结果还是我们出错。原来,马克·吐温是安葬在纽约的一处同名墓地,网页上有清晰的墓碑照片和介绍文字,我感到很对不起那位美国小伙,是我们的错误导致了他的羞愧,然而,我却从他的羞愧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早已清晰地进入美国的编年史页。仅仅拿美国南北战争那一段说事:1852年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就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写了南方奴隶的悲惨命运,直接揭开了人权运动的序幕,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凡是内部存在极端不正义而又听之任之的国家,都蕴藏着大动荡的因素。”斯托夫人的这一名言,成了联邦政府向叛逆的南方宣战的道德依据。而1936年密契尔女士的`长篇小说《飘》,又从人们的心灵感受,对这场战争作了极为深刻的反映:光靠战争消除不了种族的鸿沟,光是解放黑奴的伟大宣言,消除不了人性的自私和骄傲。书中名句:“明天又是另一天!”几乎成了许多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明灯。

让我们从历史回到现实中来,距芝加哥只有三小时车程的阿华州麦迪逊县境内,有一座普普通通的木桥,却长年车水马龙,成了知名的旅游胜地,原因不过是它见证了一段中年男女的恋情——《廊桥遗梦》及其同名电影,就这样造就了一处爱情的圣地。

挂一漏万,我还没有写惠特曼,没有写海明威,没有写我没有读过他们作品的那些伟大的美国作家。

我们曾经无限夸大过文学的作用。一段时间,又把文学说得无足轻重,甚至可有可无。我想,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文学至少可以是粘合剂吧,它能把许许多多孤独的灵魂引领到一起,给这个纷扰的世界增添一些理解、宽容与和谐。

初到美国,我不懂为什么不少人喜欢驾驭名叫福特皮卡的人货两用车,原来,在《廊桥遗梦》里,让罗伯特·金凯和费朗西丝卡一见钟情的,就是这种车。

6.文中提到的马克·吐温是____国的作家,你所知道的他的作品有____。(2分)

7.寻墓不着后,文章讲“儿女网上再仔细查找”证明第一次“网上匆匆一查”“结果还是我们出错”。请根据全文,排出整件事思维及行动过程的次序。(5分)

(1)要离开波士顿时,想起郊外有“××墓地”尚未去拜谒。

(2)去波士顿“××墓地”遍寻不着,向美国小伙打听未果。

(3)网上匆匆一查,没错,马克·吐温安葬在“××墓地”。

(4)原记得马克·吐温葬在波士顿“××墓地”。

(5)女儿网上再仔细查找,才知马克·吐温安葬在纽约的同名“××墓地”。 用上面五个序号排出此事思维及行动过程正确的次序是 。

8.从全文看如何理解“我却从他的羞愧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对话语本身又怎么理解?(4分)

(1) (2)

9.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主要用美国小伙不知马克·吐温就葬在本市而羞愧的故事证明“文学的力量”。

B.文章详略结合地用作家作品产生的影响来证明“文学的力量”。

C.文章想提倡用文学作品作粘合剂,让商品经济社会里许多孤独的灵魂多些理解、宽容与和谐。

D.文末写美国人喜开福特皮卡人货两用车则是顺便证明爱情的力量,因为不是证明文学的力量,故写得简单。

10.全文写作的主要方法是______ 。(2分)

11.怎么理解第7节中“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文学至少可以是粘合剂”这句话?(3分)

12.简单举一例,谈你感受到的“文学的力量”。(4分)

参考答案:

6.美国。《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哥尔斯密斯的朋友再度出洋》、《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傻瓜威尔逊》、《赤道环游记》、《神秘的陌生人》等。《镀金时代》是他与查·沃纳合写的。(列出备查,以上只要写出一部即可)(共2分)

7.(4)(1)(3)(2)(5)。(5分)(5格分别对号入座,错1扣1分。事情的进程伴随着思维的逻辑不能错一格)

8.(1)此话概括了全文众多的写“文学的力量”中的一个并起到点题的作用。(因题目是问“从全文看如何理解此句话”,故此话是全文众多“力量”事例中的一个)(2分)

(2)从此话本身理解,作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是应该知道这么一个在世界上产生过影响的文学家就葬在本市的。这个“文学常识”有让你感到不知道就意味着自己缺少起码的文化修养的力量。作者感受到美国小伙是为自己不知道此常识会被二位中国人认为“无文化修养”而羞愧,这就是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2分)

9.D. (这还是证明“文学的力量”。爱此车是因爱《廊桥遗梦》,爱里面的爱情故事而产生的“爱屋及乌”的效果。(2分)

10.例证。(写其他的都算错。因(1)题问“主要的写作方法”,(2)全文有四、五个例子,占了绝大部分的篇幅)(2分)

11.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人们为获利,除赚钱外的共同语言少;有的甚至不择手段,道德沦丧。如果人们还能阅读好的作品,那么被作品打动、感染时,就是文学的力量把人们“粘合”在同一感情下了。(3分)

12.要求有作品思想(或人物形象)对自己思想或行动产生作用的实例。(4分)(有作品名1分,有作用2分,归结点出这是“文学的力量”1分)可用课本上的作品。

20xx年《

一、考什么

《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考点有三个具体要求: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从这三个具体要求来看,其考查重点是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家要记住其生活时代及代表作,外国作家要记住的是其国别及代表作。对文学体裁而言,重点应是高中毕业生应该了解的一般常识。

历年高考的文学常识题和这一要求是相吻合的:试题中涉及的都是不同时期(或国别)的著名作家和作品;以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常识为主,并适当向课外延伸,其衡量标准就是“重要”与否。

二、怎么考

文学常识题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常常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多种文体常识放在一起综合考查。从题型来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题型:

1.表述性单项选择题

即把小说、

例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驼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B《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而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其代表作家是方苞、姚鼐等。

2.连线型单项选择题

即把作家、作品、作品的时代、作品的体裁(或主人公)等用横线搭配连接,构成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应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例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答案]BA中《秋浦歌》的作者是李白,C中《哈姆莱特》是戏剧作品,D中《欧根·奥涅金》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3.填空题

例1.按要求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运用了的创作手法

(2)雨果,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它的著名作品有、等。

[答案](1)《诗经》赋、比、兴(2)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这种填空题是单一的文学常识填空题,也有可能和名句名篇的考查相结合。

例2.按要求填空。

(1)我国代文学家在《六国论》中,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六国破灭,,,。,破灭之道也。”

(2)“衣带渐宽终不悔,”,近代学者王国维用这句词形容治学过程中的执着境界,这句词的原作者是,我们学过他的词《雨霖铃》。

[答案](1)宋(北宋)苏洵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2)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4.判断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我国最早的国别体、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分别是《国语》《史记》《汉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2)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纷呈,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陈子昂等,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等。()

(3)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也妮·葛郎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主要人物老葛朗台是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4)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5)现代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通过祁老人一家的生活变迁,反映了我国解放战争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

[答案](1)(3)(4)正确;(2)错误,陈子昂不是山水田园诗人;(5)错误,《四世同堂》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三、怎么办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赏》《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如我国古代小说可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主要保存在《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都是其中耳熟能详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分别以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唐:主要是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代表作品有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女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等。

宋:话本小说,它的出现标着我国白话小说的成型。代表作有《错崭崔宁》《碾玉观音》等。

明清:有拟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拟话本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二拍”,“三言”指冯梦龙编的《喻世

文学常识看似头绪繁多,“山重水复”,但只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再辅以正确的备考方法,相信定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