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刻苦勤奋的名言事例范仲淹 正文

刻苦勤奋的名言事例范仲淹

时间:2024-10-12 12:29:01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1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2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

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

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

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3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4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5

在波兰的一个城市里,肖邦家客厅里的灯光特别明亮,好多孩子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钢琴的伴奏下,围成一个圆圈跳舞。只有一个3岁的男孩没有跳舞,他圆睁着明亮的眼睛看着妈妈弹钢琴时手指的动作,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肖邦。他那么出神地看着,好像入了迷一样。晚会结束后,妈妈送走了参加晚会的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楼下突然传来了一阵清脆的琴声,妈妈觉得很奇怪,这么晚了,谁还在弹钢琴呢?

妈妈走下楼来一看,原来是小肖邦在弹琴。小肖邦穿着睡衣,坐在钢琴前面弹得可认真了!妈妈惊喜地问:“小宝贝,你在弹什么呢?”肖邦说:“我在弹你弹过的曲子呢!”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对钢琴这么热爱,心里高兴极了,第二天,就请来了一位音乐家教他弹钢琴。

自从有了老师,小肖邦学钢琴更认真了。他整天坐在钢琴前面不停地弹呀弹呀。可是,肖邦的岁数小,手也小,这怎么办呢?小肖邦就在自己的手指缝里夹上木塞子,好使指头间的距离大一点。这是很疼的,有时小肖邦晚上睡觉的时候疼得直哭,但他还是坚持了下去。就这样,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小肖邦勤学苦练,进步快极了。他6岁的时候,钢琴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并且还会写钢琴曲。8岁的时候,小肖邦第一次登上剧院的大舞台演奏钢琴,成千上万的听众都被从小肖邦指尖流淌出来的优美的琴声迷住了,剧场中不时地响起热烈的掌声。第二天,波兰首都华沙到处都传颂着肖邦的名字,大家都称赞肖邦是神童,这是小肖邦自己辛勤学习获得的成绩呀!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6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7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

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8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9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速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10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勤奋学习名人故事11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公元1037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公元1057年中进士,调福昌主簿,授凤翔府签书判官。 1065年,通过殿试,正式授直史官,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各朝,先后任通判、知州、翰林学士兼侍读,官至礼部尚书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他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散文和诗、词方面,更是成绩斐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文学家并称“三苏”。

苏轼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其父苏洵以散文著称,被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母亲程氏,也是名门才女,未出阁时,就在诗文方面有着较高的声誉。共同的情趣、共同的爱好,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作诗联对,成了他们沟通思想、抒发情怀的主要方式。

苏轼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从两三岁便经常观察父母作诗联对的活动,而苏洵和程氏,也根据自己学习成才的经验,从小对他进行最基本的培养和教育。先教他识字、背诗。后让他致力于学习经书。苏轼非常聪明,读书刻苦,到他十多岁的时候,家中的所有藏书,从先秦时的诸子百家,到隋唐时期的大家名著,全都读了个遍,并且对其中不少篇目都能背出。这时,他写的文章、作出的诗词,常常受到一些名家的称赞,于是,自满情绪油然而生,认为按自己现在的水平,可以称得上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了,便在书房的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几天之后,一位自称姓朱的老人登门拜访。当老人被人带到书房,看了书房门上的对联时,不由得微微一笑,然后,从袖筒中拿出一本书来,十分谦恭地向苏轼求教。苏轼打开一看,是一本古书,不要说自己从没有读过,就连里边的字,也有许多不认识。他不得不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那位姓朱的老人见状,便笑着说:“天下那么多书,也许有公子没见到过的,我再去请教别人吧,就不难为你了。”

老人短短几句话,苏轼听了,顿时像芒针刺背,感到无地自容。待把老人送走后,他快步回到书房门口,将那副对联撕得粉碎,然后回到屋中,又重写了一副,贴在书房的门上。这重写的对联是: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件事使苏轼受到一次极为深刻的教育,他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名言的真正含义,在读书上也更加刻苦认真了。

苏轼的父亲苏洵,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靠自学虽能成才,总不如拜师求学的速度快些,便在苏轼八岁那年,送他到眉山道士张易简办的一所私塾中去读书。

苏轼到眉山私塾读书的第二天,京师来了一个官样打扮的.人,送给张道士一封信。张道士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长诗,便高兴地吟诵起来,其内容是赞颂提倡改革朝政的十一位名臣,其中包括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

就在张道士吟诵的时候,苏轼躲在他的身后,早已把这长诗看了一遍,并且明白了诗中的基本内容。

待老师的声音一落,苏轼便大着胆子问道:“老师,诗中提到的这十一个人,都是谁呀?”

张易简这才发现苏轼站在他的身后,于是有些不耐烦地说:“这都是大人的事,你还是个孩子,何必要问这些?”

苏轼却不服气地说:“经书中讲的也都是大人的事,可老师给我们讲得很详细;对现实中的凡人实事,小孩子更应该多知道一些,您说我说的不对吗?”

苏轼的回答,使张易简感到很惊奇,认为他虽然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讲出话来,却有理有据,表明他才气非凡。他心中很是高兴,遂把苏轼拉到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孩子,你说的没错,是老师错了。快坐下来,为师现在就讲给你听。”

接着,张易简便把推行新政的十一位名人,给苏轼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

也就是这一次,苏轼第一次听到了韩琦、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名字,并且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也是从这件事开始,张易简对苏轼另眼看待,在教育中用不同于对一般孩子的教学方法,重点是解疑、释难,并且为他开了不少“小灶”,使苏轼的学业有了飞速的提高。

一晃三年过去,苏轼修业期满,回到家中。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久,又央求父亲继续让他外出拜师求学。苏洵见儿子求知欲望如此强烈,也很高兴,经过多方打听,听说有个叫刘巨的人,精通诗文,学识渊博,很有名气,现于眉州的官办学府任教;于是,便将苏轼送到刘巨那里,继续深造。

刘巨知道眉山道士张易简学问深厚,很是佩服,听说苏轼在来眉州之前,曾在眉山就读三年,便把苏轼叫来,详细询问了他在眉山的受业情况。通过询问,知道苏轼在眉山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诗、词方面已经功底雄厚,而在文学理论方面尚嫌不足。因此,他在对苏轼的教学中,采取有所侧重的教学方法,重点教他学习文学理论,而把诗词作为课外内容,和苏轼互相切磋,不计较师生身分。

刘巨的诗在当时很有名气。有一天,他写了首诗,题目叫做《鹭鹫》,其结尾两句是:

渔人忽惊起,

雪片逐风斜。

其意思是说:当打鱼人忽然惊醒时,天空中的大片雪花正被寒风吹得在斜斜地起舞。

刘巨写完这首诗,越读越高兴,越诵越满意,觉得这是他多年来的一首得意之作。

恰在此时,苏轼来到室内,因刘巨专心吟诵他这首佳作,没有发现苏轼的到来。

苏轼见老师专心吟诗,便站在其身后,一边听,一边琢磨诗的内容。他琢磨来琢磨去,感到这首诗的确写得好,可还是有不足之处,于是,他在老师又诵完一遍的间隙,对刘巨说:“好诗,好诗,先生所作的确是好诗!”

刘巨听到苏轼的称赞,心中更加高兴,可是,他仍然谦虚地说:“拙作,拙作,我想听到的,是这首诗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你能说说看吗?”

苏轼便直言道:“依学生看来,整首诗作气势雄伟,辞藻华丽,别具一格;不过,这最后一句,若改为‘雪片落蒹葭’,既指出了鹭鸶的出处,又令人想起白鹭如雪的意境,岂不更好一些?”

刘巨听后,细一琢磨,不由拍手叫道:“改得好,改得好啊!”

然后,他又情不自禁地叹道:“看来还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的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啊!”

接着,他亲切地对苏轼说:“看来我已经当不了你的老师了!”

苏轼见状,不好意思地说:“先生今日这么说,该不是赶我走吧?”

刘巨说:“不,我说的是真心话,不做老师,可做诗友,互相学习,为何要赶你走呢?”

1、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

2、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3、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4、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朮长灵苗。

5、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崢嵘。勗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8、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9、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迴。

10、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11、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14、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15、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

16、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7、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18、明年桃李开,禹浪如霞高,之子可变化,咫尺登金鳌。

19、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20、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21、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22、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23、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24、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2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7、两两凫雁侣,依依江海濒。晚光倒晚影,一川无一尘。悠悠乘画舸,坦坦解朝绅。绿阴承作盖,芳草就为茵。

28、千灵无结慍,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29、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30、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3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2、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

33、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34、归来笑春风,白日登青天。

35、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

36、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37、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38、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39、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40、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41、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42、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43、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

44、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45、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4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47、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48、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49、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50、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51、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52、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53、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54、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5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56、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57、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58、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59、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6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1、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62、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63、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64、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宝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65、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66、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6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8、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69、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70、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粧。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71、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72、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

73、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74、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7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6、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77、万物已齐无一事,独醒惟笑众醺醺。

78、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79、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80、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81、诗人不悔衣霑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8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83、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84、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85、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86、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87、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

88、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89、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0、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

91、坐啸此亭中,行歌此亭际。逍遥复逍遥,不知千万岁。

92、况有南窗姬易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93、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94、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95、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96、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箫鼓动地喧,罗绮倾城游。

97、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98、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