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儿童性本善的原始名言 正文

儿童性本善的原始名言

时间:2025-01-15 19:58:32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以下是《大学》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全文-注释(1)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原文】 《康诰》(1)曰:“克明德。”(2)《大甲》(3)曰:“顾(讠是)天之明命。”(4)《帝 典》(5)曰:“克明峻德。”(6)皆自明也。(7)

【注释】 (1)康浩:《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 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 《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2)克:能够。(3)大甲:即《太 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 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6)克明峻德: 《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7) 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 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 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读解】 这是“传”的第一章,对“经”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一句进行引证发挥,说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 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 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天 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从中生出许多恶的品质。 因此,儒家的先贤们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为“四书 五经”之首的《大学》一篇里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就 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 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从这个 意义上说,无论是西方基督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还 是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自我完善”,“狠斗私字 一闪念”,乃至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 有新人”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 为目的。

【原文】 汤之,《盘铭》(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 :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 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 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 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读解】 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 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 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本来 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 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大一大地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 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 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 她那本写“干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 《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 “澡身而浴德”。 话说回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如何展示的是一 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所以,你不仅可以像商汤王 一样把它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头、案头,使它 成为你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1)《诗》云:“缗蛮黄鸟,止 于丘隅(2)。”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3)!”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瑟兮(亻闲)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讠宣)(4)兮!”如切 如磋者,道学也(5);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亻闲)兮者,恂栗也(6);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讠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 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 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 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 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2)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 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3) “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玉》。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 (wu),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4)《诗》云: 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 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 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经》原文作“(讠爰)”,遗忘。(5)道:说、言的意思。 (6)恂栗,恐惧,戒惧。(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 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8)此以:因此。 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 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 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 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 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 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 做到讲信用。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 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 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 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 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 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 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 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 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 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 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 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读解】 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 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 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 居的地方。 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 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 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 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 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 伟大,追求完善。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 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 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 “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 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 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 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 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 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 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 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 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 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 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 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 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 最重要的。 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2)。大畏民志(3)。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 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 语。(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 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 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 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2)。盖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5),故其 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4),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 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 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 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 文字。②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③未穷,未穷尽,未彻底。④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

“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未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 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

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 “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 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8),掩(9)其不善, 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12),德润身(13),心广体胖(14)。故君子必诚其意。(传6)

【注释】 ①(1)其意:使意念真诚。(2)毋:不要。(3)恶(wu)恶(e)臭 (xiu):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ou)味的含义宽泛。 (4)好(hao)好(ha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ao)色,美女。(5) 谦(qian):通“谦”,心安理得的样子。(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 不苟。 (7)闲居:即独处。(8)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9)掩:遮 掩,掩盖。(10)著:显示。(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12)润屋:装饰房屋。(13)润身,修养自身。(14)心广体胖(pan):心 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大,舒但。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读解】 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慎其独”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

这是从正面来说。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

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倒是那疯破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所以,比装修房屋(富润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 (德润身),修养身心,做到心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 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大学》全文-注释(2)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传7)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读解】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埋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其味”。(这凡句后来成了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绘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

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 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情③ 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②哀矜:同情,怜悯。③敖,骄做。惰:怠慢。④硕:大,肥壮。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读解】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 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年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正因为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家庭和家族),所以才有一个首当其冲的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

美国人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德国人说:“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 福的人。”

法国人说得更好:“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语)

家是永恒的话题。

但是,如果你不排除偏私之见,修身正己以正人,你就不能管理好这个你所拥有的天堂和乐园,就会像有人所告诫的那样:“坏家庭无法养育我们纯洁的灵魂,倒有可能成为我们自掘的墓场。”

天堂不就变成地狱了吗?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长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3)心诚求之,虽不中(4),不远矣。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7)帅(8)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9)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10)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11),而能喻(12)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3)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14)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15)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1)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②慈:指父母爱子女。③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原文作“若保赤子。”这是周成王告诫康 叔的话,意思是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婴孩一样。赤子,婴孩。(4)中 (zhong),达到目标。⑤机:本指弩箭上的发动机关,引申指关键。③偾(fen):败,坏,。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 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8)帅:同“率”,率领,统帅。③桀(jie):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 主。二人历来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10)诸:”之于”的合音。(11)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12)喻:使别人明白。(13)”桃之夭夭……”:引自《诗经?周南;桃夭》。 夭夭(yao),鲜嫩,美丽。蓁蓁(zhen),茂盛的样子。之子,这个(之)女子(子)于归,指女子出嫁。(14)“宜兄宜弟”:引自《诗经?小雅?蓼 萧》。(15)“其仪不忒……:”引自《诗经?曹风?鸤鸠》。仪,仪表,仪容。忒(te),差错。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 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 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 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 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读解】 国家,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和家的关系就是如此血 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因此,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杀予 夺的至高权力;因此,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贯穿国与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家”。

不过,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已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方面,国已不允许实行家长制,另一方面,家已大大地民主化。”不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已成为过去,就是孝、悌观念也日渐式 微,丧失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基本条件。而且,“其家不可教而能救人者”的现象也不是“无之”,而是不难见到了,比如说,一个优秀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一些当政官员的公子以身试法等等。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很是令人深思。

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的这一章反复强调以身作则,要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其所令反 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这些思想却并不因为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它既是对“欲治其国者”的告诫,值得推荐给当政为官的人作为座右铭;也是对儒学“恕道”原则的阐发,可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我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有益参照。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7)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8)。《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9)。”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10)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11)。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12)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悻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1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14)。”

《秦誓》(15)曰:“若有一个臣,断断(16)兮,无他技,其心休休(17)焉,其如有容(18)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19),其心好之,不啻(20)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21)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22)之俾(23)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24),迸诸四夷(25),不与同中国(26)。此渭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27)。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28)人之性,灾必逮夫身(29)。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30)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31),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32)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33)曰:“畜马乘(34)不察(35)于鸡豚,伐冰之家(36)不畜牛羊,百乘之家(37)不畜聚敛之臣(38)。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39)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40)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传10)

【注释】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4)倍:通“背”,背弃。⑤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8)僇(lu):通“戮”,杀戮。(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10)此:乃,才。(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12)悖:逆。(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 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16)断断:真诚的样子。 (17)休休:宽宏大量。(18)有容:能够容人。 (19)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20)不啻(chi):不但。(21)媢(mao)疾:妒嫉。(22)违,阻抑。(23)俾:使。(24)放流:流放。(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28)拂:逆,违背。(29)逮:及、到。夫(fu):助词。(30)骄泰:骄横放纵。(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35)察,关注。(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④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40)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译文】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 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 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读解】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道理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 ”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

立德树人作文1

古人有言:“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师作为一盏指路明灯,为的就是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教育应把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置于同一高度,统筹兼顾方能培养国家之栋梁之才。

然而又如何育人呢?我认为,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

其次,要用一颗“关爱”的心去呵护学生。我所教过的孩子很多,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那么对他们的教育也各不相同。在我教过的班里,有一个孩子父亲生病去世了,妈妈又体弱多病,经济上也不宽裕,看见别的孩子吃零食,眼睛不住的看着。一天,她终于把手伸向了同学的衣袋。当我发现了他的异常举动,目标锁定在他身上。对于她的教育我没有公开批评,背地里和她谈心,他承认自己所做的事,并表示以后不在做这样的事了。对于孩子我们更要尊重,因为孩子是正在成长的幼苗,这幼苗能否茁壮成长,与身边的影响、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雄地球于!”面对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为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教授科学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小学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教无定法,学有法。只要我们以“爱”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灵活创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动力,“勤”字当头,就一定能将教育工作做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个人的力量汇聚成中国的力量,中国梦就能腾飞于世界之颠。

今天,中国梦带给我们的振奋如春藤般爬满了我们的眉宇心间,中国梦更需要我们用脚踏实地的努力来实现!

立德树人作文2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道德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立德树人作文3

风,引领着雨,为大地带来生命的苍翠;太阳,引领着人们走出黑暗的黎明;德,像一颗璀璨恒星,指引着生灵的方向。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意思是:所谓使自己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吴国国君的儿子季礼曾答应送予徐国国君宝剑,正要送予时,徐国国君却不在人世了,但季礼却郑重地把宝剑挂在他墓前的松树上。让我感动的是:季礼的诚信。季札明知他已看不到,用不了,却依然守约“赠”予他。时光悠悠,岁月匆匆,诚信,依然是人们所追求的。诚信,诚信,就在一个“信”字。假如我们不守承诺,用谎言欺骗了他人,何尝不是在骗自己呢?你欺骗的,都是信任你的人,你欺骗了他们,你,又剩下什么呢?诚信,总会令我们的生命更灿烂……

古语有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逐渐长大成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谁让你有一次游世界的机会呢?又是谁,给了你人生?没错,是父母。是在你发脾气时,在身边哄你、逗你的是父母,在你掉眼泪时,为你擦干眼泪的是父母;当你生病时,因你而着急上火的是父母。父母,给了你多少?数不胜数吧。而你,又回报了父母多少?屈指可数吧。那么,从现在开始,用你的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吧!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以德待人,去回报父母的恩泽。因为,他们是最爱你的人。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与人为善。长大了,我们也成熟了,但理解善,并去践行善的,又有多少人呢?在同一个世界,有许多令人心痛的人和事,那是一片片等待善良的雨露降临的沙漠,等待我们去行善、乐施;同在一片蓝天下,有许多没有爱的角落,在等待善的探访;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我想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把道德点燃,让它带来希望,为“德”造一艘小船,让它航向美好的明天……为善良立德建一艘小船,让它驶向美好的明天;把爱点燃,让它带来生命的希望……

正如风引领着雨,正如太阳引领着万物,德,不仅引领着人生的方向,更引领着人们航向繁花似锦的未来……

立德树人作文4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德”则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当代人不可缺少的行为品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用“德”和“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也是我今天想要陈述的师德故事。

入职两年以来,我一直用心中的爱温暖着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初入职的我带的是中班的小朋友,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每次讲课,我都蹲下来和幼儿交流,和他们拉近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温度,慢慢的他们和我越来越亲近。由于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班不断的在换新的老师,孩子们也不断的去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孩子们和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升入大班,我一直秉承着“爱”的教育理念,同时,我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他们严中有爱,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每次对他们的小错误进行批评指正的时候,又不忘回过头来抱抱他们,也是这样,他们与我也成为了好朋友。

然而,由于特殊的原因,我在大班下学期的时候,被调到小三班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当我刚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心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该怎样和我的孩子们去说,我有点舍不得他们。的确,不出我所料,孩子们也舍不得我,事后,又有很多的孩子家长给我发信息,打电话,也许就是这种爱的教育让我在孩子们以及家长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记得有一次,大班小学生预备队仪式,我带着小班的小朋友在一旁观看,看着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的站在国旗底下,庄严宣誓的时候,我的眼里泛出了泪花。当仪式结束后,我们准备回班时,发生了令我感动的一幕,我刚从他们的旁边走过,我带过的大二班的孩子们一把把我抱住,让我留下来,不要走,跟他们一起合影留念,这时后面的家长一边摸着眼泪,一边拿起手机给我和孩子们照相,然后还不时的抬头跟我说:“王老师,我们不会忘了您的。”这一幕,我感动了!也许,这就是我对他们的爱吧!

以上就是我的师德故事,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并将这种爱延续……

立德树人作文5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无数次遇到诱惑。今天,我们就学了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主要内容是讲一位爸爸带着儿子去钓鱼,儿子钓上来了一条非常大的鲈鱼,儿子很得意,可实际上离钓鱼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让儿子把鱼放回湖中,儿子乞求父亲不要把鱼放回去,父亲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硬是把鲈鱼放了回去。因此,儿子从这件事中懂得要放弃贪欲,三四十年过去了,他成为了一位建筑设计师。

儿子虽然不想把鱼放回湖中,可是,他听了爸爸的教诲,放弃了大鲈鱼。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有一个道德感非常强的爸爸,时时教育和引导他成为一个正直、诚实、有道德的人。在儿子成为设计师的道路上,他遇到了许多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可每一次,都会想起父亲的教诲,每一次都能抵制住那个诱惑。

我也有过面临着道德抉择的时候,有一次单元考试,我考了98分,我大喜过望,可是翻到背面一看,不对啊!怎么减了2。5分,应该是97。5才对。哦!我知道了,一定是赵老师给我算错了分数。这是,我的心里出现了一个魔鬼,他在对我说:"你不去告诉老师,她也不会知道的,你还可以在考核上多加1分。"我觉得这个理由很充分,甚至心里就准备这么做了,可是,我的心里又像是飞出一个天使,她也对我说:"你应该去告诉老师,虽然少加一分,可你却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于是,天使战胜了魔鬼。我选择了听天使的话,去找赵老师把分改过来,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赵老师竟然说:"孩子,这0。5分送给你,算作你诚实的奖励。"我听了真是太高兴了,这时,我仿佛把一块重千斤的石头放了下来,感觉身上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这只是我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感谢赵老师能在我抉择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和鞭策。讲不讲道德就是一瞬间的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不要被荣誉、金钱等等一系列诱惑人的东西所打倒,让道德常驻我们心中。

立德树人作文6

只要我们做事多想着别人一点,其实就是一种道德。

再小的事情,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就是一件好事。

公交车上,看到老人站着,你忍心吗?马路上,看到地上有垃圾,你会捡起来吗?看到路旁的自行车倒了,你会去把它们扶起来吗?……或许你们有这个心,可是很多人会怕,怕别人误会垃圾是自己扔的,自行车是自己弄倒的,怕别人说自己是故意做给大家看的。其实我认为不用顾虑大家对你做好事的看法,只要自己知道自己的目的就行了,只要知道道德在我们心中就行了。

电视上曾今说过这样一个事情,想必大家也听说过:一个老人被车撞了,躺在马路上,肇事者跑了。好心的人过来扶他起来,带他去医院。带他去派出所报案。可是这个老人却说是这位年轻人撞的。看到这个事情,我心里是说不出的难过,痛心,只是感叹还真有忘恩负义的人!很同情那个年轻人,一片好心,却惹祸上身。不知道那个老人在想些什么。我只觉得那个老人身上迷失了道德。那个年轻人的道德却成了祸根,多么荒唐啊!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这种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反省吧,这个社会竟然如此缺乏道德!或许正因为社会上存在着这样的事情,所以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就抱着不要多管闲事的心态面对着社会。不敢做好事。这已经成为社会的风气了吧!那个老人,其实也可怜的,他连人基本的道德也没有,活得岂不是很可怜吗?

当然社会上还是有充满道德的事情的。汶川大地震震痛了世界。各界认识纷纷捐款捐物,一时间,整个世界被温暖包围了,洋溢著着爱与希望。有一件事情感动了社会,一个乞丐,他捐出了自己的钱。或许有人会不屑于他的钱。但是我认为他很不容易,要知道一个乞丐自己要生存就很不容易了,每次要饭也就1角,5角,1元,最多5元,这些渺小的数字对于他却不小,可他正因为心中的那份道德感,献出了自己的一片心意。或许他捐的并不多的,可他的钱却的最滚烫的最饱含真情的钱。

道德源自于我们的内心,有了道德感,你做出的事情自然就不会错。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谁谁的表扬,得到怎样的荣誉。真正的道德,发自内心,你对社会,对每个人的爱,就是一份珍贵的道德。

立德树人作文7

道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品质。可在茫茫人海中,总会有一些不讲道德的人。“假文盲”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一阵寒风吹来,行人便拉紧了大衣,行进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了不少。但是,在一处车站牌旁,一位母亲却抱着孩子倚在栏杆上瑟瑟发抖。只见牌上用粗体标注着“母子上车处”,可站在母子通道中间的,却是四个男人。

站着的第一个男人穿着厚厚的大衣,无所事事地将手插在口袋里。他不经心的瞧了一眼标识牌,想:什么母子上车处?只有像我这样的老板才有资格!他回头望了望后面一个男人,问:“喂!你是做什么的?”后一个男人说:“退伍军人。”他也注意了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他正在从道德与利益的沼泽里艰难地挣扎着。可悲的是最终在他心中的利益赢了。可是他却十分不安,他想,算了吧!我是军人,为国家做了这么多贡献,是该让我享受待遇的时候了。于是他闭上了眼睛,想装作没看见。

第三个人虽不如他们高大,但身材却十分强壮。这个暴发户穿了一双名贵的皮鞋,使他自大起来,当他望了一眼标牌时,不禁笑了起来,想:看看旁边那些排队的傻子们,那么多人还在那里排,我很聪明,这里人多少啊!最后一个人带着口罩,瞄了一眼牌子,便站住了,仿佛在寻找这儿。

可怜的母子只穿了单薄的衣服,只能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不道德的事情和行为,这种“假文盲”更是可恶,他们是真的看不懂吗?不,不是的,他们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了第一,却将重要的道德抛之脑后,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就像草坪上立着“禁止践踏”的牌子,仍有人去踏,公共场所写着“禁止吸烟”,仍有人不顾他人的吞云吐雾……不道德的行为处处都在,而又有多少人能将利益稍微往后放一下呢?

多一些爱心,少一些私心,多一点道德,少一些缺德。好坏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只看你如何选择。选道德爱心,你就有一颗纯净的心灵,选择自私自利,它会在你纯洁的心灵上留下永久的污点。

“假文盲”谈何道德?

立德树人作文8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羡慕有智慧的人。可是,他们不知,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赢得尊重,收获成功。

刘备,从古至今人人称道,备受崇敬的一代英雄。他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有庞统的.果断机智,也没有周瑜的运筹帷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平凡能力的人,在那个人才济济的三国成就了一番霸业。

凭的是什么?就是他对道德的坚守。

他三顾茅庐的谦逊,收诸葛孔明于帐下;他忠正耿直的品质,使赵云成为他的属下;他不计前嫌的宽容,使黄忠对他忠心不二。就是这样,刘备因他的道德,收天下英才为他所用。

他向后世天下人证明,即便没有大智慧,一个人还是可以凭着自身的道德,取得事业上的巨大的成功。

相反,若一个人没有道德,即使聪明绝顶,最终也免不了落入失败的深渊。

和珅就是其中一人。

他是聪明的,在政局上沉浮多年,他早已明白世事的本质。他为皇帝出谋划策,赢得皇上的赏识,一步步成为了高官。他的智慧换来了一世的荣耀。

可惜,在这份荣耀面前,他丧失了道德。

许许多多人,拿着金银珠宝求他办事。无数奇珍异宝看得他眼花缭乱,迫不及待想据为己有。渐渐地,他的道德沦丧了,他分不清世上的是与非、正直与邪恶,他眼里只剩下金钱与权势。

在他道德消失的同时,他也面临着事业上的失败,撤职、抄家,他失去了一切。一切智慧所带给他的荣耀也因他道德的虚无而消失。

智慧只能带给你暂时的优越,可只有道德才能守住它;但若没有大智慧,你的道德也会为你带来永恒的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也是如此,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聪慧而不可一世,失去了基本的道德,最终换来的,也不过是一场空;而另一些人虽没有超凡的头脑,但却坚守着道德,正直伟大,最终迎来的,就是成功的金色大门。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成功的门永远是为拥有道德的人敞开的,那些仗着自己的智慧放弃道德的人,也许能看见成功那扇紧闭的大门,却永远也进不去。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坚守拥有道德,去叩开那成功的门吧!

立德树人作文9

传统道德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融会了中华民族的精粹。然而,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却遇到了挑战。虽然众说纷纭,但传统道德作为时代精神的基础的地位,确实不应动摇的。

传统道德,是历史凝结的智慧。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道德模范的力量。他伫立在汨罗江头,在吟唱最后的《天问》后,包含着对国家的热爱,投江自尽。他就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之爱国精神的最好体现。还有他,于城门侧立一木,在众人的将信将疑中履行承诺,给了移木之人五十金,成就了“立木为信”这一段佳话。诸如此类,众多传统道德是历史智慧的集合,彰显了时代风貌和中华民族身后的文化底蕴。

传统道德,能为当代生活引领航向。即使是现在,传统道德也是我们生活的指路明灯。看,独自行走在深山中的邮递员王顺友,尽职尽责不曾悔改;在煤矿上辛苦工作为的是亡妻呆傻的弟弟,为的却是守住对亡妻的那份承诺。听,那荡漾在深山竹林的朗朗书声,缭绕在李桂林夫妇的心头。他们放弃了县城的生活,只为了民族的希望,甘愿在陡崖峭岭见开辟出一条育人之路……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传统道德的光辉。他们的品质,引领我们奔向大同社会。

弘扬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一幅《二十四孝图》生动的刻画了中国古代的孝文化。但其中也不乏有《埋儿奉母》这样的文化糟粕。所以弘扬传统道德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直到今天,豫剧名段《花木兰》仍为人所传颂。那个“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女子,冲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禁锢,驰骋沙场,横刀立马,巾帼不让须眉。商鞅,在众多权贵的挤兑恐吓甚至弹劾下,仍然坚持变法,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陈规旧俗重重的踩在脚下。通过变法,终于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让后人不禁高唱“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在今天,我们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为传统道德注入时代精神的血液。

抄袭,无论你怎样粉饰,都是与传统道德相背离的。

在当今社会,认识传统道德的重要性,弘扬传统道德,是永不过时的时尚与潮流。让传统道德抽出新枝,让传统道德的光辉洒遍世界,我们始终在路上。

立德树人作文10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 道德 去弥补,而一个 道德 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 道德 。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 道德 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 道德 ,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道德 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 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 道德 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 道德 ,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想做一个有 道德 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拣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一份自己的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 道德 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的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这样,我们的 道德 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值得我们知道并铭记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 道德 观,直至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还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 道德 的表现。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 道德 观念,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就更应该努力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道德 是石,敲出希望之火; 道德 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道德 是灯,照亮人生之路; 道德 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让我们自觉地做 道德 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 道德 的人。

立德树人作文11

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学生在学海中迷失自我,不愿在“文化苦旅”中砥砺前行。而他们是否思考过,为人、为学之因究竟是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曾经的中华大地上,有那么一群卓越的人,用他们的青春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也许你很难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1937年,华北沦陷,清华、北大、南开的师生被迫撤离。在“中国之大,景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之际,临时在寥落的昆明小城创办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于是,以梅贻琦为首的教育界精英,带领数千学子来到破落荒僻的昆明。他们用茅草修建校舍,在红土地下的防空洞里支起黑板,授课读书,恪守学术。

校舍简陋,偏偏昆明又湿热多雨。雨水常常漏到屋内,雨滴击打铁皮屋顶的声音与教授的讲解声掺杂在一起,教授只好停下来,在黑板上写下四个苍劲的正楷体字“静坐听雨”。之后搁笔静坐,任雨水打湿长衫,凝神静思,周围顿时竟有一丝说不出的宁静。

日军为了断绝文化的传承而重点轰炸联大。但学子们却极有骨气,用信念支撑着那段难挨的岁月。三更的学校图书馆仍是挤满了人,一盏煤油等下是无数双孜孜不倦的眼睛。没有灯,遍徒步到昆明城内,在茶馆里泡一壶廉价的茶,在气灯下彻夜读书。

他们就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成为了陈寅恪、冯友兰、杨振宁、邓稼先……

那是自由独立的学术、纯良的学风。所有人刻苦治学,在祖国存亡之际,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众志成城地完成不甘亡国的自我救赎。

正如一百年前少年周恩来说的那样,他们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实、正义、无畏和同情。”也许你不愿在茫茫学海中苦作轻舟,不愿为了信仰而鞠躬尽瘁,那是因为,你不信,文弱的师生也可以长征,从长沙徒步三千六百里到昆明,吃夹杂砂石的陈米,住茅草搭的平房。

你不信,在一个哀鸿遍野、萧条败落的年代,还会有人愿意丢掉荣华富贵,丢掉高贵完美的人生,而甘愿跑到落后乡村,站在三尺讲台上,只为延续立国兴邦的文化命脉。

你不信,有人宁可出生入死,也不肯背叛理想,放弃坚守自己心中的执念与信仰。

莘莘学子,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有这样的风骨与气质,为自身找到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般的价值与意义。

立德树人作文12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君子趋于义,小人趋于利。’‘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先秦时期,我国哲学思想家便极为重视道德问题。汉朝实行的察举制也注重道德的高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富强。但自08年以来,三鹿问题奶粉、地沟油的一系列道德性问题接踵而来。有些黑心厂家,违背道德原则,赚黑心钱。道德问题似乎成为压在人们心中的一块石头。

而一位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出现似乎为我们带来了一丝丝希望。

感动中国人物李丽。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她用自己的爱心,將道德之火带到了这个冬天。温暖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苗乡赤脚医生李春燕,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她用一个个脚印,踏碎了苗乡人民心中的冰。

爱心学生何玥,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不,你并没有离开,你一直在我们的心中。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你用着爱的布带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孝道,给无数中国人作出了榜样。 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

无数人为中国道德事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道德似乎已经隐于山野的时代,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将希望领上了时代的舞台。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从我做起,关爱社会,关爱老弱,将道德之火在当代点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让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高挂道德的旗帜。 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立德树人作文13

一天清晨,天空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似乎像被人披上了一层纱。华君武临时接到了出版商打来的电话,说:他叫的话搞有一些问题,想与他商讨一下。华君武一接到出版商的电话就急急忙忙的穿好衣服,他一打开门,便迎来了一阵刺骨的寒风,冷的他瑟瑟发抖,他急急忙忙向车站跑去。华君武看到前面有两个站台,一个里面挤挤攮攮,另一个则人很少。他毫不犹豫地冲向人很少的地方。他左等右等车子还没来,他一边捂着冻红的耳朵,一边想:这天气怎么这么冷,出版商先生还在等着我呢,车子你可要快点来啊!华君武踮起脚尖向前张望着,忽然他看见站台的最前面立着一个牌子,上面用红笔(粗的)大大的写着“母子上车处”。华君武一看,急忙离开,走到了那个站满了人的站台上继续等车。但他发现这里有许多母女,而那个“母子上车处”却都是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而且他们还很心安理得。华君武就得这是一个很不道德的行为,于是走了过去想评评理。“这里是‘母子上车处’请你们到那里去排队。”华君武很有礼貌的说道。一个穿着军大衣,戴着厚帽子的人转过头来说:“凭什么,况且这里哪里有写着几个字。”那个人向四周望了望。华君武一听,气得脸都红了。“你们。你们不能这样。”等车的人们渐渐地围拢了过来,还有一些人附和起来“就是,就是呀!”那几个人面不改色似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等车。这是一个抱着还在襁褓当中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走了过来,微笑的说:“先生,算了。反正这里有两个站台。”华君武转过头来笑了笑说:“放心吧,我一定会给你们评评理。”他又向那几个人怒气冲天的说道:“你们这些人有没有道德修养,你们几个人这样做是一个非常非常自私的行为。”那个人脸上略有一些温色,似乎对被人当场在街上训斥有一些恼了。他对华君武吼道:“怎么样,你管得着吗,我告诉你我从小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哼!”华君武手指着那个人,手指都被气得发抖了。这时车子来了,刚才的那位母亲又劝说道:“先生,算了吧,车子已经来了。”华君武想到还在等着自己的出版商,于是忍气吞声,上了车。

与出版商商讨完事情,回到家后一想到早上的事,心中还是有气。他深思了一会儿,拿起手中的笔想用漫画的形式把早上的情景画下来,华君武一边画,一边想:现在的人越来越不道德了,看来现在讲道德可要从娃娃抓起了。如果社会中都讲道德,那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

立德树人作文14

人与人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为举止。我感觉我是一个矛盾体,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但是这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我。曾经有老师是这样和我说的“你是绝对理性主义”。当时我就不知所措,因为自我看来我还是挺“感性的”。

我最怕别人骗我,可能小时候的“那件事”到现在我还不能忘怀吧。还有一件事会让我很生气,那就是我“真诚对待的人”在做一些我提醒过,却改不了的坏习惯。可能有人觉得:别人的好坏和你有什么关系啊。是的,这就是我的矛盾之处。

我从小认为“凡事利益最大化”,可是后来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也在慢慢改,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吧,因为这么多年形成的思维想法不是怎么容易改了的。现在看来,我的理性是被社会的价值判断体系做左右,迷失了自己的真实的想法。

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会干什么?”一问三不知!我的人生不知道怎么走下去了。以前理性给了我前进的方向,因为我知道我要什么,我想干什么。而现在我发现这是不对的,我一下就迷失了。现在想来,我的理性应该是:达成目的的工具,像个忠诚的侍卫,护送你达到你想去的彼岸。理性不是你的主人,灵魂才是。

以后我的人生可能会有所改变吧,因为我会学会放下一些“东西”,一些我曾经重视的东西。我是一个理性的人,但是往往做一些感性的事情。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谁也不能摆脱矛盾。面对矛盾我想说:自然而然地存在着,自然而然地随着光阴的流逝和细胞的衰老而消亡;自然而然地对付矛盾,解决矛盾;自然而然地对待疾病而品味疾病的哲学和精神内涵。像旷野中的一株树,从幼小成长到参天,从枝繁叶茂到枯枝败叶,从抵御冬风的侵扰到任凭秋风扫荡,最后轰然倒塌,如同一座曾经辉煌的玉山倒下,成为生命的一道风景。

理性就是比较冷静的去思考和对方在一起的利和弊,包括背景差异,品位差异,程度差异,年龄差异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而确定和对方到底能走多长的路和应该付出什么样子的感情。感性是遇事在处理中以个人情感为依据的心理过程,通俗的说是感情用事。感性是生而俱有,不带修饰的,野性而原始的感性可以直接获取快乐,理性可能暂时抑制快乐,但最终仍会获得满足。

面对自己的矛盾,我希望在这几年内调整好!

立德树人作文15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在社会中,只有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了,才能让社会变得跟美好。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1、在家庭中孝敬父母,洗衣做饭,叠被扫地,自理自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是道德的表现。

2、在学校里同学互助互爱,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尊敬师长,知礼重节;交流谈心,节日联欢,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积极参加活动,认真完成任务,爱护公物,关心集体,都是道德的表现。

3、在社会中关心他人、爱心奉献。帮助孤寡,争当"爱心小天使";参与社区清洁卫生,做“社区小义工”;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小使者”。不随便扔垃圾等。这些都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文明无处不在。

在社会中,公交车上有人让座,楼道有人主动打扫,还有,就是那一个个再默默奉献的奥运志愿者!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但是,在这背后,却有着默默奉献却不求回报的——志愿者!在炎热的大夏天里,他们穿着鲜艳,整齐的服装,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用最佳的状态为四面八方的来宾送上祝福,关心,让人们感到在这炎热的太阳下,也会有一丝凉爽。

在学校,一样要讲文明,讲道德,懂礼貌。在楼道里,不乱跑,不打闹,看见老师要主动问好。不说脏话,关心同学,也是道德的表现。小时,不懂的得这些事情,总是在楼道里大喊大叫,见到老师也不懂的打招呼,现在,不用说,知道了在学校里一样要讲文明,讲道德,懂礼貌。

在家庭里,要为家里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家人减轻一丝的负担。虽然事小,可也是道德的表现。父母让你去买一些东西时,不要抱怨,父母养你这么大,这点小事还能难倒你吗?古时,东汉江夏的地方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母亲去世。夏天怕父亲热,用扇子一遍遍的扇凉席;冬天怕父亲冷,自己先把被窝温热,再扶父亲上床。可见道德是中国很早以前的传统。

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立德树人作文16

道德,这个词谁都知道,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长大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从小说到大的简单道理的,我们常常会忘了做那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人的道德,正是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他是一个送煤气的老人,骑着一辆破旧不堪的三轮车,身上套着一件油腻腻的围裙,穿一双旧的不能在旧的老式深绿色军旅帆布鞋。不管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风雪交加的严冬,他都一如既往得在城市里来往,没人关注他,他默默得为这个城市的人们服务着。

那天妈妈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了,她吩咐我说,等一下要是送煤气的老人来了,就叫他灌瓶煤气上来。不一会,老人果然来了,我赶忙叫住了他。他扛着煤气瓶,动作很稳,却还是显出了一丝疲惫。他把煤气瓶放好,然后用娴熟的技巧拧紧瓶口,把手上的油渍直愣愣得抹在了他的大围裙上,明明旁边就有水龙头,他也不洗,大概是习惯了吧。看他灌好了煤气,我才想起还没给他钱,赶紧掏出妈妈交给我的一百元,递给了他。他接过去说:“88块,我要找你12块钱,”说着,他掏出了一张十元纸币,“你等等,还差两块钱,我找找看。”他开始倒腾他的口袋,但只“搜刮”出了一元八角,他把一个个硬币放到我手上,不知怎的,我觉得有种感觉,是他生活的艰辛,我的眼眶开始湿湿的,我赶忙说:“算了,才两毛钱,不用找了。”可他却说:“不行不行,一定要找的,我再找找看。”他很努力得找着,却始终找不出一分零钱来了,我看着他无奈的样子说:“不用找了,真的不用了。”他只好停下来,但还是倔强得说:“我明天早上来。”说着跨出了门。我心想,才两毛钱而已,他肯定会忘的,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谁知第二天早上,我推开家门真准备去上学时,竟发现门缝里塞着两毛钱,我顿时感动得流下眼泪,这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在他简朴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

那是我跟他的第一次交集,也是唯一一次。然而,他的行为和他的精神,我却无法忘却,他值得我学习,我深信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愿意为两毛钱起早的人,值得我相信。

有些人总喜欢长篇大论的说明自己,却很少用行动来证明,他们都不如这个送煤气的老人,举手投足间就能让人感受到所谓的道德,不需要用语言来描述,因为他,真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立德树人作文17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人。

在成长之路上,我们往往会埋怨自己肩负的责任太重、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需要学会求知、学会上进、学会保护、学会珍惜……然而,就在我们尽情绽放的青春年华中,就在我们张扬个性、释放活力的激情下,我们往往忽略掉了道德,不注重文明。

那什么是道德呢?道德是为了维护社会文明健康发展而促使人人必须养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中国自古以德育人、以德为美,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恪守人格,以“克已服礼”磨炼品质。而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但就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在我们菁菁的校园中,常常会感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雪白的墙壁上被鞋印沾污,洗手间里的水龙头“不辞劳苦”的滴着水,教室内的桌椅被刻上经典留言,投不中的垃圾被弃之于桶外,楼道里的墙壁也光荣挂彩,耳旁时不时飘过几句污言秽语,身体残疾的同学不仅得不到帮助,取而代之的是模仿与讥笑……举不完的例子,理不顺的无奈。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诚挚爱心;我们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谆谆告诫;我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思。就是这些警世名言,在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更迭之后,仍能够熠熠生辉。因此,我们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教室或楼道上随手捡一张纸屑、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遵守公共秩序、少几句污言秽语、多一点文明礼貌、拭去那些轻蔑与浮燥、献一份诚信与爱心,做一个懂礼貌,明事理的好孩子。

同学们,唯有将道德内化为习惯,将纪律转化为自律,我们的内心才会充实,我们的行为才会洒脱。最后,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立德树人作文18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云:“大丈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个人的道德素养。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栋梁之才成。

张良拾遗,孺子崇德,佐王韬略授。

在深色城墙的映衬下,信步在下邳城外明媚风光中的青年显得格外悠然。他站在桥上,正醉心于景,噗通……一只鞋被抛入水中,他缓过神来,不知何时一位穿着粗布短衣的老者立于身后,他正不解的看着老者那一只伸出桥的边缘的脚,老者便淡然说道:“小子,把鞋给我捡回来!”见老者不便,就恭敬的把鞋捡了回来欲递与老者,老者却抬脚示意给他穿上,老者苍苍的白发顿时消散了他心头的怒火,便跪下给老者穿上了鞋子。老者欣然一笑,转身即去。青年满脸诧异,伫立良久未去,不时,老者又从远处走回。“孺子可教矣,吾欲收汝为徒。”老者满脸感动道。青年如此便得到黄石公《太公兵法》真传,成就了高祖刘邦所赞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千古奇才——留侯张良。

高擎国格,不辱使命,美名传后世。

定若磐石,爱国之德,十年如一日。

对祖国温度的不适,勾起了他在北国的回忆。呼啸着雪花的苍穹,羊群,凌乱的胡须和随风摇曳的符节,都是清一色的苍白。是那么的空寂、凄凉。多少年来如一日的坚持,黑发熬成了白发,不变的唯有那毫不灰心,绝无动摇的眼神。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德,使他再次看到祖国的长城之时,充满心中的爱国之德溢流而出,化作两行老泪的纵横。

不惑立志,得民心向,蜀汉基业成。

恶小不为,善小而为,德贤服于人。

江畔。两队甲士嘶声震天,刀光剑影,分明只是一场厮杀而已,不,不对,厮杀中间还夹杂着衣衫褴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原来那一队战士是为了保护老百姓而个个变得面目狰狞,无暇自卫的战士被一个一个击杀,倒下。涌动的人流中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疾呼:“誓与新野百姓共存亡,违令者斩,云长立时来援!”河水湍急,白浪滔天,鲜血染红了欲坠的斜阳。就在此时一长髯将军在前方不远处怒目杀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因为刘备携子民过江的仁义爱民之德,唯德唯贤,能服于人,才有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忠诚之举,和孔明等人鞠躬尽瘁的辅佐,使蜀汉成为鼎足天下中有力的一足。

万顷洪泽,初积小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立人生,道德为基。人生途远,不亦重乎?

立德树人作文19

“5·12”汶川里氏8级的地震,摇动了山,震倒了房,也晃动了人们铭记在心的——道德。

5月12日2时28分,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正在上课。突然间,地板微微晃动了一下。于是,正在上课的老师平静地说:“不要害怕,没事,我们继续上课。”话音刚落,立马天摇地动。刚才平静的老师早已如离玄的建箭,拔腿就跑,第一个冲下楼,跑到操场上。着一惊人的举动,让所有师生目瞪口呆。事后,这位老师上自己的博客来澄清。然而,越描越黑,网络上马上出现了新名词“范跑跑”。而这,就是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范美忠的“光荣”事迹。

“范跑跑,”多么讽刺的一个名。但这一“跑”,又唤醒了我们什么呢?

在“范跑跑”事件中,我们首先应该赞扬的是范美忠先生的勇敢、诚实。在事发后,他敢与在网络上想媒体公开自己的行为,发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难道不诚实么?在棉队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任命的谩骂,他依然未改变自己最原始的立场,可谓不勇乎?

但我们必须批评的是范美忠老师。作为老师,他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不仅有传播知识的责任,还有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这在我国的《教师法》就有规定。

然而,我们更应该谴责的是“范跑跑”。我们暂且不说作为老师,就是一个成年人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有义务去保护未成年人。可范美忠先生就没有做到。我们也可以理解在生死关头,人会变得懦弱,但至少我们可以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跑!”然后再跑也不迟。可在紧急时刻范先生也是去了理智。

而更令人愤怒的不仅是范先生在紧急时刻的无理智行为,更多的是震后十天,范美忠先生在博客上发表的那篇博文。文中写道:“那紧急关头,除了我女儿,就连我的父母都不救。”我很想质问一句,“难道生你育你十几年的父母,在生死面前,我们就可以撒手不管吗?”如果你回答是是的话,那么我只能说那是你父母做的孽,为你受过的冷和饿都是他们咎由自取。那如果有一天你的女儿也这么对你,那么你会怎么样?

汶川地震,也引发了道德地震。当道德伦理和人性伦理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割舍。答案会是层出不穷。但我只知道,中国不需要懦弱、不懂感恩的只会读书的呆子!

朋友,摸一下你的胸口,看里面的那份道德是否已经被震塌了。若是,就赶紧重修吧;若还没,就请你好好地加固,让它别再那么不堪一击了。

立德树人作文20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能毁其节——题记

一直将于丹心语铭记于心,最令我动容的一句是:“真正的英雄是能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不是慷慨激昂的言辞,却足以为人停下忙碌的脚步,去细细品味。身处喧嚣浮华的世界,似乎再找不到一片平静的瓦尔登湖去成就自己;再没有一座山头,可以允许我们像梭罗般安静地捕捉光线的阴暗变化,冷酸的微小交替。但一个真正的英雄,会让道德之花,常存于心,会在人生的路途上,为自己设下一道底线,永远不去跨越。

叹——花开无声

生前身后,毁誉参半,但曾国藩的心中,却永存着一朵道德之花,“立功、立德、立信”三不朽,他克已奉公,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名利之前,他宠辱不惊。功高盖主,但他却俭以自律,每天不断地写日记反省自己。日复一日,道德的底线,在他心中愈磨愈尖。任何人触踫,便会引来他尖锐的抵抗。历百千险阻,仍再接再厉,向世人展现一个高洁而孱弱的灵魂。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思考。他那一份一往无前的果敢与自然,他那一贯治家严谨的态度与风格,究竟是在怎样的道德观下得以形成?这是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英雄的道德者,是他教会我们道德面前,不应有半点犹豫,坚定地为自己的心做主。

赞——花香沁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世纪伟人鲁迅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他要用笔唤醒中国人心中的道德观。他不甘于黑暗,不向恶势力低头,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道德的天平在时刻衡量着他的行为,为了使其平衡,他敢于斗争,敢于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是一个真正走在中国社会最前端的典范。“五年归国路,十年航天梦。”钱学森不受美国的威逼利诱,坚定地要为祖国倾尽一生。因为他的心,祖国便是他的道德观,坚定着这个道德,才可以不惧强大的势力,排除万难回到热爱的祖国。

品——花落有痕

时光流逝,一千多个昼夜已经过去,汶川地震灾难留下的痛苦记忆正在渐行渐远,然而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面对大灾,许多人没有自私地选择逃避,内心的道德观在呼唤他们,我们的同胞水深火热中,他们等待着我们去救援。谭千秋用身体掩护住了学生的生命,自己却永存于废墟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道德观令他在死亡面前,毅然地选择了伟大?我想,他的内心中,一定盛开着一朵灿烂的道德之花,日益受着阳光的滋润,才会有如此震憾的力量。

让道德之花开满心房,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为心做主的英雄。

立德树人作文21

道德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即使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我觉得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必须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我们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学校里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一道难题,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个座,在上学路上我们扶正一颗被风吹歪了的小树,在广场上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道德建设无小事。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取什么,舍什么,能否明荣耻,分美丑,别善恶,反映在大事上,更多时候是体现在小事上。见微知者,从滴水能观沧海。常常可以从生活小事上看到一个人的大德。不能认为是小错而原谅放过。因为小错会酿成大害;不能因为是好事太小而不愿做。小德可积之成大德。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是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思想道德性质的事,哪怕再小,也必须重视。该为必为之,不该为切勿为之。

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

立德树人作文22

道德,一个很熟悉的词。但在许多人们心里,它却陌生了起来。人们是否真正去品味过道德的味道?

道德是什么?它是用爱来编织的花篮。它是以精神力量来唤醒的硬石。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能将个人的道德体现。并且,道德并非是在与他人相处时才能表现出来的,在我们独处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内心,道德同样存在。

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远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在他人困难的那一刻,需要身旁你我的一份温暖。还记得五一二大地震,辽望无际的废墟,埋没一个个宝贵的生命。仔细听!生命在呼唤!当生的希望在废墟间穿过,他们,绷紧了生命的琴弦,不顾一切,不让希望逃过手心!废墟外,是一片焦灼,是一片繁忙。悲痛的亲属,废惫的搜救人员……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那一刻,显得异常高大,异常有力!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正因为遇到这些不幸,你才拥有坚强的意志,你也同样是个有道德的人。也许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事情使我们的心灵哭泣,但愈是这样的时候愈是需要我们更多一些坚忍。愈是接近胜利的时候愈是难以忍受。在这种时刻,五分坚忍不行,八分坚忍不行,九分坚忍也不行,只有十分坚忍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每当回想起那段话……“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了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驻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这是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朱邦月,一个平凡的名字,却贮满一生艰难的承诺。谁能像他这样,拄着拐杖,用微笑,用坚强,把一个没有血缘的残疾家庭支撑起?

有了道德,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道德,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道德,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鲜花。

从身旁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出发!我们大家一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立德树人作文23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道德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有多高。比如说小区里的停车问题。

那天傍晚,妈妈下班回家,小区里的停车位已经停得满满当当,她开着车绕着小区开了一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停车位,她把车停好后赶快回家做饭。她一边做饭一边不停地朝窗外张望,嘴里还不断地念叨着:“我的车停在那儿,会不会挡着人家的私家停车位,我要么再下去看看。”不一会儿,饭菜已做好了,妈妈急切地对我说:“快,陪我下去看看,停好车再来吃饭。”我便急忙跟着妈妈下去了。

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我家的汽车旁边,妈妈问我:“你觉得这车停在这里行吗?会不会挡住人家的私家停车位啊?”我仔细的看了一眼,说:“这里的距离还有一点,应该可以的吧。”妈妈又绕到了汽车前面,我也跟着走了过去,这里和前面的车还有一些距离,前面的车也可以倒出来。我看着妈妈说:“这样停着差不多了,两边的车都可以正常出入了。”妈妈又绕着车走了几圈,便想了想说:“你去小区里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停车位?”我便绕着小区跑了一圈,但没有什么大的停车位了。百般无奈之下,我和妈妈又走回了车子旁边。我们绕到了前面车子的另一端,发现这车如果倒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开出去的。于是,妈妈把车稍稍地往前开了一点,这样,便两边都可以顾全了,妈妈似乎放松地呼出来一口气。我终于也明白妈妈为什么要下来重新停车了。不过,我也想起来那个被堵在小区里的早晨了。

那个早上,我们很早就出门了,小区里的大部分车都还没有开走。我们开出去的时候,有辆车停得太靠路中央,剩下的距离看上去已经容不得一辆车通过了。但妈妈还是小心翼翼地试着向前开,但开了一段便不得不停下来了,因为那两个后视镜似乎快撞上了。我走下了汽车,去看看那两个后视镜之间的“亲密程度”有多少。当我们试了好几次,确定开不出去时,我也只好指挥着妈妈慢慢地向后退了出去。

其实,道德与不道德之间,只有很小的差距,也许这是那么一念之差,也许只是几厘米的距离,也许只是多付出几分钟而已。而我们就应该注意这些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立德树人作文24

那天,吃完西瓜,姐姐叫我把西瓜皮扔到楼下的垃圾箱,我二话不说拎起袋子便往楼下走。

出了门口,却发现原本与大门相对而立的垃圾桶没了踪影。为了方便楼道里的业主倒垃圾,小区物管特意在每个楼道口设置了一只高大的塑料桶,还每天不定时地由专门的清洁工来清理垃圾。我料想是小区的清洁工此时正在清理那只垃圾桶,过不了多久它便会在这儿继续待命。习惯性地随手把垃圾往绿地上一放便溜之大吉,谁知转身的那一刻 竟 发现百米之遥的地方有两只一模一样的垃圾桶,怎么办?跑过去扔,太麻烦;不去扔,大伙会看样,清洁工会有麻烦事。去?不去?——算了,就当做没看见吧!我走得有些忐忑不安。

进了门,站在阳台上往下望,瞥见自己丢的那袋垃圾旁边居然又多了一颗“黑色炸弹”,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该来的总会来的,谁让我开创了历史新纪录呢?一想到那臭气熏天的垃圾,那发霉、发酸的气味,我的内心就多了一份自责与惭愧。平日里,父母教导的“要善良,要多为别人考虑”似乎被我抛到了脑后,老师的教诲——“方便他人,快乐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早已被我忘到了九霄云外。我真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不,我决不做这样缺德的人!”我疾步飞奔下楼,拎起那袋西瓜皮朝远处的垃圾桶走去。“嘭”一声,瓜皮稳稳地坠落到桶底,我心头的伤口愈合了一半。接下来,该处理那袋臭臭的、霉烂的垃圾了,就当是对先前过错的一种弥补吧!

我屏住呼吸,双手紧紧地拽住袋口,双脚超速地移动着,我简直不敢想象,我还有那么大的能耐可以做竞走运动员。但是因为袋子太沉了,气味太臭了,我屏气的水平也太有限了,所以走到一半的时候,我实在吃不消了,垃圾被摔在了地上。这一摔可遭了秧,袋子破了,垃圾散了,臭气真的熏天了。哎,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心里自然不爽快,急匆匆回家拿了畚箕、扫把来清扫。

我小心翼翼地把垃圾扫进畚箕里,因为垃圾太臭了,我实在是闻不下去了,就跑到一边深呼吸,然后像刚才那样健步如飞,直奔垃圾桶。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四趟,才将路面上的臭垃圾清理尽了。我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哎,谁叫我自作自受呢!

自那以后,每当见到小区绿地上的违章垃圾,我就会毫不犹豫地随手拎进垃圾桶,不为什么,就当是给清洁工减负,就当是为咱们生存的环境出一份绵薄之力。

立德树人作文25

道德与利益应如何权度?长江大学的10名学生和宝塔江的船主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江水汹涌,阻不住大学生舍身救人的决心;生死未卜,挡不住大学生的大爱无边。大学生们关键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船主却大发人难财,将自身利益摆在首位。“不给钱,不捞人”,多么让人痛彻心扉啊!大学生在道德与利益面前,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为先,不愿看着两个生命就此消亡。对比之下,船主自私、自利的表现为人所不齿。

社会需要像长江大学大学生这样的人,他们向我们诠释了道德高于利益。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自古以来,对道德与利益二者应如何权度虽颇有争议,但他们也作出了各自的选择。屈原满腔豪情,纵身一跃;朱自清饥饿而死,放弃美国救济粮;钱学森满腹抱负,毅然海归,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这些豪杰们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道德是开在芸芸众生中的一朵奇葩。

那难道利益就都不可取了吗?并非这样。其实道德也是一种利益的追求。

西方那些哲学家在冷眼看遍历史变迁后,得出个结论:道德也是一种利益。的确,道德是人们在权衡了各自的利益后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利益的制衡,以便让大家都能得到利益。从这方面看,君子与小人同是追求利,只是“利”的性质不同罢了。君子追求的是“大利”,小人追求的是“小利”。若换用一句名句来说,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便是:“道德取之于利益而高于利益”。

但如今社会上却滋长了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风气。他们卖假奶粉、他们卖人造鸡蛋,他们卖假药……他们只是想着如何把钱从别人的口袋装进自己的口袋,不在乎手段是否道德。他们将别人的生命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信奉“金钱至上”的“真理”,让他们扪心自问,他们做这些是否有感到一丝的愧疚,是否晚上都睡得安稳?

道德是维持社会安全的手段,是维护各自利益的保障。道德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群体的根据之一。试想,若一个民族道德沦丧,人人为自身利益相互抢夺、厮杀,那又何异于兽?那么这个民族必将沦落。因此,我们希望社会上见义勇为者愈来愈多。让道德的浪花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翻涌。

滔滔历史,奔流不息,道德是浪花;

芸芸众生,繁华似锦,道德是奇葩。

道德生于利,而高于利,面对道德与利益的决择,让对道德的理性追求战胜对私利的本性追求,让生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立德树人作文26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这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道德——诚信

诚信,如沙滩上的贝壳,纵然海浪再大也抹不去它五光十色的缤纷。善良的人将诚信视为珍宝,将它放在心灵的一块净土上,悉心培养,用自己的行动为它浇水施肥。邪恶的人,将诚信视为粪土,将它丢弃在腐烂的发霉的垃圾场中,这也注定了他们要为了自己的行动付出惨痛的代价。

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我们所谓的真诚;如果没诚信,就没有我们所谓的友情;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我们所谓的爱情。任何想要取得更好成绩的手段就是诚信,然而在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已经失去了自我原则,看起诚信,他们也许会为一时的风光失去很多,甚至生命。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无立”,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让我们争做诚信人,多做诚信事,让社会都充满诚信把!

道德——善良

善良,如十字路口的路标,在你迷失方向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善良是一个动作,善良是一句话语,善良更是一段经历。《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说得就是多做善事,就会拥有高尚的品德。教师是善良的,因为他无私奉献;母亲是善良的,因为她养育了你;社会是善良的,因为它使你分辨人心真善美。

如果没有善良,就没有我们所谓的爱心;如果没有善良,就没我们所谓真心;如果没有善良,就没有我们所谓孝心……善良是一种品质,人人都会有,人人都会用,但不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有帮助,奉献就是善良。当我们看见同学在生活上有困难时,我们应使用善良;当孤儿无家可归时,我们应使用善良;当盲人过马路时,我们应使用善良……这些才是正确的善良。

善良是火,点燃生命的灯;善良是灯,照亮生命的路;善良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愿我们都能找到那片曙阳,走向黎明!

道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是,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我们所谓的温暖;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我们所谓的海阔天空;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我们所谓的幸福。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得不仅仅是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

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让我们携手共创有道德素养的明天!

立德树人作文27

从学会说话起,常看到妈妈的道德行为;从上学读书起,常听到老师的道德话语;从成熟长大起,常学着生活的道德方法。道德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

要遵守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记得看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向一个小女孩借一块钱,答应明天晚上还,因为信任,这个小女孩犹豫了一会儿便答应了。可是离还钱的时候间只剩下一个晚上了,小女孩等到天黑也没见小男孩出现,她开始有些后悔,担心他不会来了,正当熄灯上床的时候,听见敲门声,那小男孩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手里捏着皱巴巴的一块钱,小女孩高兴的笑了。后来才知道,借钱是为了给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还钱,每天晚上一放学就去离学校一公里外捡废铁卖钱,由于太困了,就倒在树下睡着了,起来时才发现晚了,便开始狂奔,只好现在才来。这位小男孩最后干了一番大事业,这都是他遵守道德的结果啊!

其实还有许多像小男孩那种人和事,道德永远在我心,一直教育着我,鞭策着我。

好事还可以做吗

下了一个星期的雨,今天是星期五了,雨仍然没有停的意思,和往常一样我背着书包,撑着伞,拉着弟弟走在了上学的路上。

我和弟弟边走边唱:“小雨淅沥沥、淅沥沥下个不停······”突然在一个拐弯的下坡处,我看见一个推着买菜车的老爷爷摔倒在那里,我连忙朝那儿跑去,准备扶他起来。突然,我的脚步停止了!我想起了一件事!

今年过年回家,大家都高兴地去街上办年货,乡亲们有车的开车,没车的叫车,不愿意乘车的就结伴同行,集市上热闹极了,忽然在人群中有位老奶奶摔倒了,一位好心的司机叔叔走过去扶她,这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奶奶突然大叫:“你怎么开车的,这么不小心啊!疼死我了。”大家都围上去,司机叔叔真是百口莫辩,请大家作证,但是大家都不愿惹麻烦。好心的叔叔真是欲哭无泪呀!老人纠缠着叔叔,要求去医院并且赔偿。纠缠了好久。爸爸妈妈说:“走吧,别看了,以后少做这样的傻事,免得惹麻烦!”

今天有是一个老人,我该帮吗?我犹豫了······我想到平时老师的教育,看到可怜的老人,我决定冒一次险,赶紧跑去将老爷爷扶起来,然后帮老爷爷推过拐弯处。老爷爷连声道谢,我微笑着对爷爷说了声:“不用谢,雨天路滑,爷爷您要小心点!”说完,我开心的拉着弟弟继续唱着歌走在上学的路上。

瞧!好人还是可以帮的,好事还是可以做的!

立德树人作文28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在变,科技在变,文化在变,但所有的变化都是为了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我们的价值观并没有改变,我们毅然记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底线。

在这个道德的准线下,外界的困难并不能困惑我们,金钱的诱惑也不能迷惑我们。

哥伦比亚的一家电视台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节目,名字叫《只说真话》,所有参赛者都必须

在测谎仪的监视下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内容涉及参赛者的朋友、家人,甚至隐私,最后的赢家将会得到十万美金的奖金。

在金钱的诱惑下,许多人报名参加了这个节目,可是随着比赛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退出了,因为他们无法在摄像机的注视下出卖朋友,出卖家人,出卖良心,毁坏道德原则,每一个问题都在冲击着一个人的道德底线。直到最后,所有人都推出了,无人中奖。这个结果震惊了全国,这不仅仅说明了人们可以抵制金钱的诱惑,这更加说明了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维护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我们的价值观并没有因为金钱的诱惑而发生改变,我们依然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准则和道德底线。

在金钱的诱惑下。我们尚且刻意坚守的道德底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更加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证明着我们的道德并没有缺失,并且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也许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但更多的人会对他报以目光的谴责;也许有人在公共汽车上对站着的老人安之若素,但更多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也许有人认为诚实意味着吃亏,但更多的人信奉吃亏就是福,实在才是真的古训。

不仅件件小事体现我们对道德的坚守,一次次的灾难更体现了我们道德的高尚。

在听到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时,我亲眼目睹了周围的青少年为之落泪动容,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学校组织捐款时,我亲眼目睹了有人倾尽所有的努力,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一次次的灾难都在向我们证明着,我们的价值观没有发生改变,它一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追求着,在实际行动中坚守着道德的底线,并且让这种美德在一次次奉献中不断地得到升华。

一次灾难就是一次人性的涅磐,它让我们看到了道德的坚守,道德的升华的巨大力量。有了这股力量,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什么诱惑不能回避,还有什么荣誉不能抛弃,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坚持住德德底线,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幸,这是我们民族的大幸!

坚守道德,坚守底线,永远恪守住心中的那份对自己庄严的承诺!

立德树人作文29

当霜在房顶上,或是在地上拖起一片黄土时,我不曾想起一个问题,或许我已被冻在这个玻璃的世界里,唯有寒冷和孤独常伴心头。当花开绚丽,草木欣荣之时,我也没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美景袭来时,一切的事物都比不上,眼里看到的便是“美”。当太阳释放出热量燃烧着灵魂的时候,我还是没想起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知我是否已被这热情迷得晕头转向。

教室前那颗大树的叶打着卷儿落下时,我捡了这黄叶儿,心中不禁纠结,四季交替,一切景物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并非能同生存,且长存。而人也如此,甚至是更凄凉,可笑。当你不在这世界上的时候,你就是消失,不会像草木般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又出现。

如何让你能在这一段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些东西,即使不能像古人那样闻名世界,但也能让你自己、朋友、家人、老师、同学……实实在在地记过你,想过你。我想这不能近乎完美的满足感得在道德上去寻找。

道德的道路很长很长,长得从你的前面一直延伸到无限。确切地说,这条路是只有起点,但却没有终点。因为道德路的起点标签一直在你的脚下,无论你是向南向北向西向东,或者是向前1000米,向后退1000步,这个标志性的起点都还是会在你的脚下。你撕掉一张,又会出现一张,再撕掉一张,还是又会出现一张。在这条长路上不会有很大的一座山阻挡着你,不会有狂风暴雨袭击着你,有的只是那一些渺小的荆棘。可能你会说,这么点荆棘有什么好怕的。其实一切都会安排好的,不会很困难,也不会很容易。这荆棘也一样,看似不可怕,但也是很锋利,足以让你遍体鳞伤。要想战胜就得拿起你心中那把神圣的镰刀去将它砍掉。

那么在这样一条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你成功的道德路上,该怎么衡量你的胜利呢?很容易,只要看你的起点有多少,标签撕掉有多少, 和砍掉的荆棘有多少就行。如果你的起点越多就说明你尝试的越多。你撕掉的标签越多就说明你坚持的时间就越短。你砍掉的荆棘越多,就说明你努力的就越多。三种衡量胜利的方法合起来就3个字“多少多”。

道德的范围非常的广,广得是没有拘束与界线。任何方面都是你施展的地方:感恩、真诚、善良、节俭……任何小细节都是道德的体现:一句温馨的语言,一朵芬芳的鲜花,一份精致的礼物,一个轻而易举但又意义深远的举动……

十全十美,我们无法做到,就让我们尽量去接近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不懂得道德的人,他的眼睛就缺少泪水,他的灵魂就缺少希望。

立德树人作文30

当看到“挟尸要价”这张照片时,让我震憾不已。三个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在死后却成了一件挣钱的“物品”,这让人寒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道德对比。

每一个人会对三个大学生的死感到痛惜,这曾是三个鲜活的、承载祖国希望的生命,他们或许可以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但是,他们却为了救一个小孩子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对他们的事迹肃然起敬,因为他们是我们道德的模范和榜样。或许,在多年后,人们会淡忘了他们的名字,但是这样的事迹会永驻于我们的心间。

可是,在这样“发光”的道德下,却无情的揭示了另一种败坏道德的行为――“挟尸要价”,这让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残忍”、“无情”、“没有人情味”。

这张照片上,大学生的身体大部分浸于水中,露出部分用绳子牵着,船上的人怎能这样无情,他们是人,是救人的大学生啊!怎么可以向对待一件物品那样对待他们。如果说,因救人在水中溺死的下场就是要受到这样的待遇,那么谁还要救人,谁还敢救人?

道德向来是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善”没有了,还有“情”呢,船上的人就不能想一想,如果被吊着的是自己的亲人,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三个大学生是为救人而死,他们的生命是辉煌的,是让人起敬意的,但不是让人去污辱的。记得小学时学的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就在他们集体跳崖后,敌军还在悬崖边对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让人敬佩的行为,敌军并没有因为这是敌方的行为而对这个壮举失去敬意。但相反,“挟尸要价”的主使者却连一支曾与我们为敌的队伍都不如!敌方可以在“壮举”前放下仇恨,而他们却在“壮举”前放下道德,选择了商业化。为了钱,他们可以背负骂名,可以违背道德――这真是太冷血了。“挟尸要价”这是怎样无情,怎样见钱眼开的人才能想出的办法?

看着照片,比看地震后房屋倒塌的惨况还要难受。就是犯了死罪的人,死后也会被埋葬,也会有亲人常去给他烧纸钱,希望他下辈子做一个好人。但是三个救了人的英雄大学生的尸体却让人当成一件物品,讨价不价。他们若在天有知,会是多么的寒心?这是在给“道德”抹黑,这让人感到莫大的耻辱。如果这样的行为依旧存在,那么除非有人想得到三个大学生那样的下场,不然,不会有人再敢下水去救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了。

立德树人作文31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谈到这个话题,许多人也许会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要有礼貌、懂得谦让、不乱扔果皮纸屑、尊敬长辈、善待弱小吗?确实,从小到大,老师给了我们很多这方面的教育,我们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做起来却很难。比如我,时常想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可也会在无意间做一些有悖于道德的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太阳温和的照耀着大地,人们丢去了往日的忙碌,都悠闲地出来晒晒太阳,快活地在阳光的抚摸下踱步。我正在去练小提琴的路上,嘴里悠闲地啃着一大块南瓜酥,这是我平时最爱吃的零食,在练小提琴之前我总会忍不住到橱里拿出一块来,路上叼着咬着嚼着。

路走了一半,这南瓜酥再大,也该啃完了,我看了看手里的包装纸,想都没有想,大手一挥,包装纸就飘飘然抛到脑后,我一边回味南瓜酥的味道一边得意地拍拍手,走向了熙熙攘攘的大街。

刚迈出了几步,一个念头便一闪而过,我想起了自己一直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的道德修养,想起了自己对他人此种行为做出的厌恶表情,也想起了自己将包装纸如此随意地扔在了大街,这个千岛湖居民共同拥有的走廊上,便觉得自己是没有道德的人。于是我折了回去,想捡起包装纸,可刚弯下腰,就感觉到几道灼热的目光在看着我,我努力让自己明白那目光是不存在的,可是我的脸还是胀的得通红。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别人对我做出的厌恶表情,我再也没有勇气面对那在阳光下金灿灿得发烫的包装纸了,我只得直起腰来,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把充满了我的愧疚的包装纸没事似地踢到了一旁去,又装作没事似的头也不回地走了,只觉得那天的阳光格外刺眼,心里特别得不舒服。

那道刺眼的阳光伴随了我很久。从那以后,当我看见同学把串肉的竹签狠狠刺在大树充满沧桑痕迹的树干上的时候,我做不出厌恶的表情了,确切的说我认为我已经没有资格做出厌恶的表情了。我从此也变得在这一方面小心翼翼了,每次有果皮纸屑,总会记得把它放入垃圾桶,不敢有一丝的马虎。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它于我来说,能让我心安、坦荡。我想,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为有道德之人的关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社会风气和秩序越来越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立德树人作文32

海因茨为了救治患重病的妻子而去偷药,他对妻子坚定不移的爱让人感动,然后他的行为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在我看来,以“道德”为名义的违法行为本就是非正义的行为!

曾有一篇新闻报道,一位老伯因一年轻人不给他让座,老伯竟直接坐在年轻人的腿上。在为老伯的行为感到好笑的同时,我们是否该思考,当我们面临这种道德与法两难问题时,又该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呢?究竟是为道德而违法以证良心未泯、人性仍在呢?还是为遵守法律而背德以示行为合法呢?在如今这个道德与法律不断起冲突的社会,这让人头疼不已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就老伯的行为而言,从法律的角度看,不仅无理,还损害了其他乘客坐座位的权利,看似用着“让座”这个传统美德检验人的道德,却是以此来绑架乘客的利益,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就有其不妥之处。

面对这种两难情况,其实最好是双方都退让一步,用心沟通,若人人都不讲理引起冲突,其危害甚矣。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被人操控的出来乞讨的可怜孩子们,他们坐在街边,眼神里充满了无助。这冰冷的现象就像一面明镜映射着这社会一块黑暗的角落——有不法分子打着“道德”的旗号,借人们的同情心谋利。这样一种被“道德”伪装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这些可怜的孩子的人身权利,毁了他们的未来,还欺骗了好心的路人。这些被利欲熏心的违法分子,将孩子的人身权利变卖,将人们的良心道德践踏的分文不值。这些人让社会痛心,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种打着道德的旗号的违法行为危害社会甚矣。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拿“道德”来开脱罪名,视良知为无物。

法治社会中,真正的道德应该是首先实现于政治和制度层面,本质上是不允许道德特区的存在的。在法律制度的地基上筑造出的“道德建筑”,才更有说服力,以稳定社会,保障社会和谐。单视道德为最高旗帜,凭借自己是弱势群体的身份特征,该受“道德”同情和保护,把法律当做纸墙,不服从法律,铤而走险,做出违法行为,还谈得上“道德”吗?本质上失了道德,还危害了社会。道德本就不应该拥有这种特殊的身份性。

我们在不断被“道德滑坡”时间刺痛敏感的道德神经时,不只是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还要细思是否合理,更要明确道德与法律底线,任何道德行为都不能触及法律底线,法律是道德的最低保障。违法行为无论在道德层面上有多大分量,都谈不上拥有真正的“道德光芒”。

一个合法的社会公民,就要坚定自己的原则,不为道德开设特区,遵纪守法!

立德树人作文33

大街上,一位老人突然昏倒在地。如果你看见这不幸的一幕,你扶不扶?

在过去,这可能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那时的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要扶!”举手之劳,无需思考,相信人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将老人扶起。

可随着“彭宇案”等事件的发生,当我们再次看到摔倒在地的老人想上前扶起他时,似乎总有另一个自己按住了我们伸出的援手。

“扶老人”这一小小的善举,一不小心就成了焦点新闻。一位路人走在街上,身边的老人突然倒地,痛苦地喊着“救命”,路上的好心人将他扶起,最终却不得不赔偿了所有的医药费。类似“彭宇案”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止一次出现了。人们似乎从中得到警示,我们不能靠近摔倒的老人了,更不敢扶了。

“扶不扶?”但再次面对这一问题时,人们却要纠结半天。不是我们不关心老人,不是我们丧失道德,而是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人感觉“扶不起”。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又一则“扶老人”的新闻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位老人倒在街上,脸上流着血,看上去很痛苦。路过的人们似乎早已有所戒备,他们看见后,都不敢轻易靠近。看着这位老人躺在地上多么无助,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智慧”的方法,先拿起手机拍照,再施以援手,扶老人起来并送到医院,通知老人的家人。“这位老人可是自己摔倒在地的,我们都看见了。”人们都这么说,心里不惊慌,也不害怕了。因为他们手里有“证据”,照片能说明一切。

看看,如今的社会,做一件善事都让人瞻前顾后,心惊胆战。

原来,道德已经随着老人“坏心眼”和人们的戒备,离我们的社会渐行渐远。善意,也似乎想要逃离人们的内心。

是到了反省的时候了。社会、集体和个人都值得反省。

如果,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因此,无论怎么讲,我们都应该扶起老人。

老人摔倒了,不能让道德也随之“摔倒了”。要知道,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就是一个由木偶组成的社会,一切都是“僵”的。

不要害怕,不要戒备,更不要利用拍照来消除恐惧。我们要相信,社会温暖了,老人的心也就暖了。他们一定不再为了一己私欲而丧失道德,毕竟他们是慈祥可亲的。

扶起老人,扶起道德;扶起老人,让道德昂然前行。

我们每一次“扶”的动作,都能聚集正能量;我们每一次善举,都会让道德之花在社会中一点点地开放,让社会更和谐、更文明。

立德树人作文34

曾看过一所重点中学的德育问题的问卷调查:如果你赴校考试,看见拖把、扫帚凌乱地倒在学校门口,是扶起还是视而不见?考后能不能把椅子恢复原样?考生吃完点心后,包装纸乱扔还是放进垃圾箱?

从统计结果来看,70的考生不能把拖把、扫帚扶起来,30的考生离开教室后不能把椅子放会原处,20的考生乱扔了包装纸……

以上数据实在令人担忧。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礼貌素质的体现。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质,怎样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又怎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细想想,这些都无疑是一个习惯问题。古罗马西塞罗说过:“习惯是第二天性”。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这本就应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为什么现代中学生连这些起码的道德习惯都不能做到,这实在是值得众人深思的。

事实上,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勤俭节约本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底线的体现,然后当今社会竟沦落到谈及习惯问题,实在是有失社会的形象。

一日,沈阳的杨女士在超市购物,不慎钱包被小偷盗走。翌日,杨女士在自家的邮箱中发现了自己的钱包,其中除了几百元钱不见了,身份证、工资卡以及其他如名片、口红之类的小东西一样不少,还多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说:“来沈数日,衣食无着,又找不到工作,不得不与盗贼为伍……,您的身份证、工资卡和票据对您很重要,对我却无用,现完璧归赵,并致歉意。”杨女士由此免去了重办身份证、工资卡的奔波之苦,对这个小偷也颇为感激。

偷盗是不道德的,甚至就应是人人喊打的事。但只偷钱不害命又能为失主着想主动归还失物使受害者免受最大损失的小偷似乎又是道德的。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如果此刻你硬要把人分为好人或坏人,硬要说某件事是道德的或不道德,这似乎有些落伍了。人不可能都有舍己为人的完美或一下子坠落成一无是处的社会的残渣,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消灭干净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就出现了上面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现象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规律的。

但是,我们不能屈从于这些现象,更不能长叹甚至承认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底线。我们是命运的主宰,相信努力会得到回报,道德车轮将碾过无数个丑陋的个体而滚滚向前!

立德树人作文35

道德,即是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和标准,是做人的根本与原则。当我们逾越了道德底线时,才真正明白——道德无价。

还记得是我九岁那年,有一次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刚走进超市,我就拿起一个购物篮,直奔向零食区,把零食一大袋一大袋地放进篮子里。不一会儿,原本空空如也的购物篮就被零食装满了,我还想伸出手去拿几根火腿肠,却被一只手阻挡了下来,我抬头一看,看见妈妈嗔怪的眼神,我的手才慢慢地慢慢地收回来,面容也显得极不情愿,只能看着妈妈把篮子提走。

这时,我向四周望了望,并没有人,这使我的心中不禁萌发了一个不道德的念头——自己偷偷地拿走那几根火腿肠,又想到大人说过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中产生了矛盾。最后,在美味的诱惑下,我还是偷偷地迅速地拿走了那几根火腿肠,小心翼翼地塞进口袋里,心中似乎有一头鹿在往外噗通噗通地猛撞着,我把手也伸进口袋里,试图伪装着。过了一会儿,妈妈也买完东西了,带着我一起走到了结账处,看着售货员扫描着一件又一件商品,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双手紧紧地攥着火腿肠。没多久,结账完了,我才敢抬头看售货员一眼,她见了,对我和蔼地笑了笑,我急忙转过头,跑了出去。这善意的微笑,却给我增添了一份愧疚与不安。

回家后,我才敢慢慢地拿出那几根火腿肠,放进购物袋里。明明以前买来零食,我就会大吃特吃,可现在,已没有了心情,只有一种沉重感,心中似乎有一块大石在压着。

这时,妈妈走过来,拿出了一袋洗衣液,正当妈妈要转头离开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诶,儿子,你刚才买了火腿肠吗?”我的心不禁又绷了起来,“对……对啊”,“可是结账单上没写啊”,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起来,低下头,沉默着,妈妈转身一看,便明白了,“儿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啊,道德是做人之本,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一个好的家风是从道德开始的,不能因为小的利益而失去了道德啊!”

那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又回到了超市,我的口袋里装着那几根火腿肠,我走进门口,径直向零食区跑去,把它们轻轻地放回了原处,心中的一块大石也终于放下了,变得轻松了起来。我跳着走着,又在结账处遇见了那个售货员,她看见了我,像上午一样对我笑笑,这次,我没有转身离开,而是对她也报以阳光般的微笑,因为我明白了——道德无价。

传承文化演讲稿1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小学六(1)班的王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根》。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文化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当我们在追求外来文化时,却冷落了传统文化。

华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创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气节;孕育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社会美德……这些无不是前人心血与思想的结晶,无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无不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标志。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成为连接各族人民精神的纽带;成为振奋各族人民精神的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延绵精神的支柱。

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无人问津。端午节只剩下一颗粽子,中秋节只剩下一块月饼,腊八节只有一碗稀饭……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减少……

同学们,挽救中国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仔细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互相结合,有益的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互相结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打上中国文化烙印,形成中国现象,中国风格,使中国文化始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在瑰美“国宝”的熏陶下努力学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承复兴而奋斗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文化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是弘扬孝道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我们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其中,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三行”,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综上可见,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理应继承这份道德遗产,发扬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力量。孝,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基础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

谢谢!

传承文化演讲稿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沧海桑田,中华民族走过悠悠五千年,而在这历史长河里,黄河岸边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便是我所欣赏的中国文化。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刚经历的军训生活。大家一定还记得那篇军训日志里所说的那句话:“当我看到站在我前面的男生,汗水从指尖滑落,才发现地上早已是一滩积水的时候,我被感动着,同时也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大家一定也还记得去食堂打饭时,男生谦让着让女生排到自己的前方,同学们即使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

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

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谢谢大家!

传承文化演讲稿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同学们,你们是否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你门是否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你们又是否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

同时,大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名言经典,可以及时地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认真地诵读,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可以为我们写提供积累丰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文化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老子《道德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目的是要把我的学习体会告诉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互相交流,共同勉励,促进我们高职教育深入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学习《道德经》,对于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道德经》里的道指的是规律,道家认为“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要“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道家对规律的认识,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有力武器。道家对规律的科学认识,从小的方面说,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从大的方面说,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久远的指导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是善是恶,都能一视同仁,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的真正涵义是,不仅在于教善人和圣人如何不与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圣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恶从善,最后达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所以,我们学习老子这句话后,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能以自己的原则去判断别人,然后决定是否与之交往;而是在积极与善人和圣人交往,向善人和圣人学习的同时,也要与不善之人交往,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去教化不善之人,使大家都成为善人。如果我们的社会真能做到这一点,将是一个和善社会,给每个人带来无穷的幸福,享受人生的快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道德经》中很有影响力的句子,也是被人们广泛传诵的。它告诉我们,任何伟大人物的成长,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就,都是从细小做起,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不断耕耘。任何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想法都要不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每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就必须记住老子这句话,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认真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步迈进,那就能干出一番事业,不虚度人生,实现辉煌。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成长前进的领路人,身为教师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大责任。所以,在当前中央号召加强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中,我们教师要静下心来,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要多学习《道德经》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提高自身素质,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传承文化演讲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时代的回忆,一句句凝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经典我们还记得吗?面对流光溢彩、物质繁荣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让我们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韩国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蚀,欧美文化的强势来袭……传统文化似乎渐行渐远,华夏儿女几千年不变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经被新一代的我们抛弃了,面对华夏文明千年的传承,面对无数哲人奉献终生才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让它渐行渐远吗?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和强大的生命活力。张岱年先生曾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作为人生标语来激励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好好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传统,还要重视锐意创新,经世致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应该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基础,不断学习新的优秀人类文明,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并始终保持“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人生态度。大胆创新、勇敢竞争,积极开拓,不断进取。让我们的中学生活更加绚烂多姿,让我们的人生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传承文化演讲稿7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美德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许多人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美德,更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充实着中华美德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更加丰盈,从而去影响更多人的行为与举止。中华美德如同一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社会的大花园里,带给我们绵绵不断的温暖与感动。

孝——社会大花园里的康乃馨。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从西周开始中国就有孝道,从孟子家喻户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清代的《二十四孝》,再到现在众人皆知的“百善孝为先”,这些无不贯彻着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内核。一直以来,“孝”字都渗透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社会风气。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传承这种至善至美的孝道,去关心爱护自已的父母长辈;更要把这份关怀之心发扬光大,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长者,哪怕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真正地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庭会更加美满,洋溢出更加的幸福气息;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安详宁静的画面。孝,具有康乃馨的淡雅气息,弥漫于人心,润心于无形。

礼仪——社会大花园里的百合花。中国具有五千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常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社会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现如今的“中国梦,礼仪梦”,我们不难发现,礼仪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言行举止里。一个优雅的坐姿与站姿,一次大方自然的交谈,都在无形之中彰显我们的修养与内涵;一身得体的服饰,一句融洽的问候和恰当的称呼,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们的形象和魅力。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微笑着打招呼,言谈举止要舒服自然……另外,我们不仅要做到懂礼仪、做礼仪,更要向社会呼吁,把礼仪之美德发扬光大;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的种子播撒于人们的心田。礼仪,具有百合花的色彩内蕴,它让我们受人尊重,魅力无限。

文明——社会大花园里的茉莉花。文明美德,犹如一泓清泉,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犹如阳光雨露,照耀着我们茁壮成长。文明是什么?其实文明并不高高在上,它是路上相遇时的微微一笑,是他人有难时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是与人相处时的真诚与友善,是捡起一个个垃圾时弯下的腰身,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礼让,是笑脸,是宽容;是品质,是修养,是素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在家中,要孝顺长辈,关爱兄弟姐妹,主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要团结同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在社会上,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秩序。文明,具有茉莉花的清新品味,赠人以扑面的春风,浸润枯萎的心灵。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高举中华美德之花束,把芬芳播撒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一个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