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国外育儿名言英语 正文

国外育儿名言英语

时间:2024-10-04 21:16:45

也或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4.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5.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6.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 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7.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8.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29.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0.《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想教育出优秀的宝宝,妈妈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说以下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作为决定者的父母又该如何做到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给孩子们一个 他们所渴望的快乐暑假?在家庭教育中,又该如何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这些问题,是每个年轻家长眼下急需了解和解决的。

又一个漫长的暑假来临了。这对于刚刚从考场中走出的中小学孩子们来说,不啻是一件爽之又爽的大喜事。远离了老师的管教,学校的约束,没有了沉重的课 业压力,父母们都在忙于生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该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时候了。但是,如今的暑假生活,似乎从来都不以孩子们的意志为转移,暑假 内容的真正安排者是父母,而孩子充其量也只是那个被动的执行者。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作为决定者的父母又该如何做到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给孩子们一个 他们所渴望的快乐暑假?在家庭教育中,又该如何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这些问题,是每个年轻家长眼下急需了解和解决的。

过度教育和抑制,让孩子失去童真

齐齐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每年暑假,他最大的娱乐就是电脑游戏。齐齐的父母都是高学历的白领阶层,平时对于齐齐不仅学习抓得紧,连儿子的娱乐项目 也有明确规定。受父亲的影响,齐齐对电脑游戏从小就比较偏爱,虽然才十岁,但玩游戏的经历已经不短,他已经能用自己玩的游戏与同伴做交换,来赚取数额不大 的“外快”。

齐齐的父母在教育齐齐的方式上并不传统,但规则明确。他们知道齐齐是个喜欢安静的孩子,对于儿子留恋电脑游戏的偏好,只要是在可接受范围内,也 很少去干涉。齐齐的家境不错,幽静的花园别墅环境是养成他好静不喜动的关键原因。小区内有各种娱乐场所,绿化覆盖率也很高,但这里的树再高大,似乎也只具 备观赏功能,很少有孩子去攀爬,因为这在大部分家长看来是不文明的举动。所以,当齐齐的爸爸偶尔用那种得意的语气告诉齐齐,自己小时候爬树机灵得像只小猴 时,齐齐无法理解,这种不“文明”的举动居然让其父亲如此津津乐道。虽然齐齐的父亲对于自己的曾经颇为得意,但在齐齐的童年教育中,这样的游戏方式从来都 是被长辈们否认的,有时甚至是不屑的。曾经齐齐也对这样的玩乐方式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都被父母的严厉呵斥所阻止。偶然有这么几次,背着父母的小心尝试, 也因为怕摔伤或弄脏衣服引来父母的责骂而不能尽兴。

渐渐地,齐齐在电脑游戏中找到了新的乐趣,对这些不“文明”的玩乐方式也慢慢地失去了兴趣。

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在如今孩子们的生活中,很多曾经给他们父母童年带来无限美好回忆的传统游戏已经消失了。如今的 孩子,看电视,玩网络电脑游戏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对于爬树、堆沙堡或是在草地上打滚的乐趣,却一无所知。有英国专家提出了10岁以下孩童应该做的 32件事,计算机游戏并不在其列。

过高期望,让女儿不堪重负

于嘉今年刚读完初二,但暑假还未开始,她的妈妈已经帮她报名去读英语高级口译班。每周一到五白天都有课,两个月后,还要参加考试。今年暑假,于嘉应该没有太多的娱乐时间了。

于嘉的妈妈从小就对她在学习上要求严格,从上小学至今,于嘉的成绩几乎一直保持在学校年级前五名内。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期末考试中,于嘉因为疏 忽成绩跌出年级前十名,后来几乎整整一个学期,于嘉都没有过娱乐活动。难得周末,也被妈妈拖去参加各种补课班。在妈妈严厉并近乎苛刻的教育下,于嘉再没让 自己的名次跌出过前五名。于嘉一直文科好于理科,英语更是她的`强项。去年,才读初一的她已经考出了中级口译证书。

每年的寒暑假,是学生们身心放松的时候,但于嘉却很少有享受的机会。或许是习惯了妈妈一直以来的严格管束,于嘉对于假期到来反应平淡,更无兴奋 可言。曾经,于嘉面对自己的假期时间被强行侵占提出过抗议,但在妈妈的一整套理论和育儿经面前,只是学生的于嘉根本没有争辩的余地和能力。逐渐地,于嘉学 会了接受。在学校里,于嘉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也是个孤独寂寞的孩子,她几乎没有好朋友,下课后连可以交流的对象都没有。于嘉也曾把自己这种尴尬的现 状告诉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抚和宽解。可是,等来的只是妈妈一句:不交流更好,可以专心读书。妈妈的话尽管让她心里觉得很别扭,但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妈 妈安排一切的于嘉,最终还是只能选择接受。可是,近来妈妈对于嘉的要求不断加码,虽然她并不讨厌学习,尤其是自己喜欢的英语,但面对无止境的要求,于嘉还 是产生了小小的厌倦和抵触。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而无止尽地不断提高期望,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水准,并让孩子丧失信心。家长的这种期望,也就会变成失望。

过分呵护,使女儿感到深深愧疚

刚刚经历了高考,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思宇感到身心轻松。思宇今年就要上大学了,但在家里,这个大姑娘依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思宇的父母都是极普通的工薪阶层,照顾思宇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做饭是爸爸的拿手活,而妈妈,整个就是思宇的贴身保姆。

作为独女,思宇一直以来,享受着父母全心全意的爱和呵护,至今还未洗过一件衣服,更别提做其他家务了。高中时,思宇就读的重点中学出了名的严 格,学业繁重,每天回家后,除了吃饭就只能闷头做作业,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一、二点。看到女儿如此辛苦,妈妈心痛不已。每天早上,思宇爸妈总是六点准 时起床,为思宇准备早餐。等到他们忙得差不多了,才把睡眼惺忪的女儿拖到盥洗室,并把早已准备好的牙刷牙膏送到女儿手里。女儿刷牙的时候,思宇妈妈赶紧为 她放好洗脸水。母女忙得差不多时,爸爸也已做好早餐等女儿来吃了。趁思宇吃饭时间,妈妈抓紧给她整理书包,然后是帮思宇穿袜穿鞋,吃完早饭的思宇拿着书包 走人即可。每天放学回家,思宇妈妈早就已为她准备好了换洗衣服,并放好洗澡水,洗完以后,妈妈赶紧为她收拾浴室,而爸爸则将可口的饭菜摆上桌,等思宇穿戴 好后全家人才开始吃饭。思宇的家境并不富裕,爸爸单位效益差,工资微薄,妈妈也只是公司的普通会计,但是,无论是吃喝还是穿戴,思宇父母总是尽一切所能来 满足女儿的要求,就怕一个疏忽,委屈了女儿。

如今,父母终于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养大成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即将成为大学生的思宇,至今依然是个家务“白痴”,在这方面对父母的依赖已经 让她自己都感觉到了不妥。她想改变,想从头学起,所以,她想利用眼前的这个暑假进行家务“扫盲”,但她的计划并未得到父母的赞同。为此,思宇与妈妈起了争 执,但妈妈却这样对女儿说:爸妈没其他的本事,让你过上舒适富裕的生活,也就只有在这方面为你多分担点,让你过得比别人轻松、惬意,也让我们自己心里觉得 好过点,亏欠少点。听了妈妈的话,思宇心里觉得酸酸的,同时还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和压迫感。

对孩子的照顾应随其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过多的替代,就是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剥夺,促使孩子向退缩心理发展,同时也让孩子的内心产生莫名的压力。

家长的“爱”也要适可而止

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龙成凤,这种善意的愿望本无可厚非。但是,父母在严苛地教育孩子,一意孤行地为孩子 设计未来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真正需要和感受。爱孩子、呵护孩子当然没错,但这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拿捏,却是一门学问。中国有句俗话 “可怜天 下父母心”,“再苦不能苦孩子”,自从孩子生下来,其父母不管是腰缠万贯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穷人,都对孩子呵护备至,从吃喝拉撒到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 父母包办代替。所以,中国的父母或许是最好的父母,中国的子女也可能是最“幸福”的子女了……

相反,和中国的父母比起来,国外的父母似乎显得更 “狠心”一些,只要子女到了一定年龄,父母就会把他们从身边坚定地推开,让他们自由去闯荡和发展,他们信奉的一句名言是:最早让孩子独立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多一些自由。”这是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从成功和失败的家教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对我们现有的家长应该会有所启迪。

家长是不能陪孩子一辈子的,也无法照顾他们一辈子。该让孩子独立去完成的事情,坚决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否则所培养的孩子只是永也长不大的嫩苗、幼苗,经不起风浪,经不住考验,又如何去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