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读书吗?你知道书中描绘的纯洁美好的世界吗?你体会过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无穷的乐趣吗?朋友,读书吧!你会受益终生的.。
我很小就开始读书了,先是父母要求我读,后来我被书中的世界迷住了,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读了书中的至理名言后,我掌握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你先看看我书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今天,珍惜现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要紧紧抓住现在,不让光阴虚度。
我知道了时间的宝贵,就身体力行,做事不拖拉不松懈。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多次科考都名落孙山,后来专心创作,为了激励自己,他在铜镇尺上刻了一副
书籍给我力量,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句,使我明白了:人要有所作为,人能有所作为;孙膑修兵法、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告诉我,做人要自尊自爱,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光荣;齐桓公重用曾经是自己对手的管仲,告诉我对人要宽容大度,更需要的是理解与信任;东汉太学范式不远千里探望朋友,它告诉我 “言必信行必果。”
名人给我力量,名言伴我成长,人类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与智慧,在知识的彼岸在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去采撷去吸收。而到达彼岸的航船就是读书。开卷有益,让这些名人名言作为我们心中的灯塔,为生命之舟导航,让我们在生活的波涛中不畏困难,劈波斩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身体力行成语故事
土光敏夫还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号召全体员工为公司无私奉献。土光敏夫的办公室有一条横幅:“每个瞬间,都要集中你的全部力量工作。”土光敏夫以此为座右铭,他每天第一个走进办公室,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请过假,从未迟到过,一直到80高龄的时候还与老伴住在一间简朴的小木屋中。
土光敏夫有一句
成功的领导,在于99%的领导者个人所展现的威信、魅力和1%的权力行使。而这种威信与魅力,正是来自于领导自身的行为。古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作为现代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语言说服员工,这样才能具有亲和力,才能形成高度的凝聚力。
所谓以身作则,就是应该把“照我说的做”改为“照我做的做”,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然而,现在有些领导者总对他的员工说:“照我说的做”。可他们不明白,这是下下之策,真正的上上之策应该是:“照我做的做”。
俗话说,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领导者以身作则,无疑会对下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下属处世做事、为人为官的楷模。由于在同一单位同一部门,工作具有共同性和相通性,领导者的所作所为,对下属便更具有针对性和参照性。领导者以身作则越突出,对下属的针对性教育就越强,效果就越好。
领导是企业团队的带头人和旗手。旗手的形象引人注目,可以引为佳谈、流芳百世;也可以遭人唾弃、遗臭万年。领导形象好、作风正、有品德、有官德,不仅被同时代的企业家干部引为美谈,还可被后人广为传颂并引以为傲。
领导者身体力行。首先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有清晰的理念,对企业的未来有必胜的信心。有时企业就像一支即将投入战斗的`部队,最高指挥员的信念会直接影响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刻,有时需要指挥员亲自冲锋陷阵,才能大大提升士气,甚至扭转战局。在企业管理中,遇上技术难题时,领导者协同技术人员一起攻关;遇上产品交货期限吃紧时,陪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到深夜等等,这都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领导者身体力行代表着这个领导的性质是执行性领导,这样的领导在实施每一个项目的过程中,都会亲自参与任务的分配和随后的跟进工作。他需要确保每一位员工都了解每一项工作的先后顺序问题以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通常这样的领导者对企业都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和了解,对一个问题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他们善于用行动来教育员工,将自己的
1、公孙仪拒收甲鱼的故事
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于是送鱼的纷纷上门,但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XX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2、吴隐之不惧饮贪泉的故事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3、包拯的故事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4、王杰手好不要钱的故事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