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蒋方舟作家励志名言 正文

蒋方舟作家励志名言

时间:2024-09-30 05:28:08

高三,不相信传说

我也高三过。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赋予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信任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忽然灵光乍现,考了满分;我不信任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过专心致志的学生;我不信任翻围墙去上网的,学功课最灵光;我不信任家长从不过问的学生,

上高三之后,学校开了场“高三动员会”。在我看来,前面要加个“运”字——“运动员会”。我上清华后,认识一个同学,他在高三前,一直是个运动员。上高三之后,成绩排名在30多位。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却全班第一。问其奥秘,他说:“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教练说,只有你流的血汗,不会欺骗你。”

我对高三没寄予任何幻想,甚至对大学将要给予我什么,也没过多的期待。高三是个竞技场,你是个运动员。一切的借口,一切的伤痛,一切的眼泪,一切的软弱都无人喝彩。不要说什么过程最重要,只有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王道。

如果你没有退路,不能退到国外的大学、父母的摊点、复读学校……那么,来到这条起跑线上,就尽快打消幻想吧。没有奇迹,所有的奇迹都是一步一步发生的,只是最后那一步引起世人关注而已。

做题的辛苦,在高考中终于得到了回应。

高三的老师说过很多好话,但我只相信三句:

一、排名比分数重要。

二、补弱科。

三、不喜欢做题的学生,不是爱学习的学生。

上高三后,学校组织了第一次摸底

成绩排名被认为是反教育规律的,现在正被人性化地抨击。但我以“运动员”的思维,认为成绩排名是天经地义的。空口鼓励没有用,数据才是硬道理。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身前身后有多少人,你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定位蒋方舟高三励志文章蒋方舟高三励志文章。才不会在自己蜗行龟步的时候,妄想着拿世界长跑冠军。

考了几次之后,我逐渐知道了自己成绩区间,在570~590分之间。我的名次从没有跌落到班里第七名之外。不过要超过前面的人,也不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我的弱科上着手。

我的弱科,也是大部分文科生的弱科,那就是数学和地理。我积攒的一点体能和毅力,几乎都给了数学;我的方法是做题、做题、再做题;我积攒的优势,给了语文和外语,我的方法是只参加考试,不交这两科的作业;我积攒的智慧,给了历史和政治,我的方法是做笔记,画表格,理框架,找得分窍门。还有地理,我一直没有找到方法,只是在混乱的调整中跟紧别人的步伐。

我的数学老师说:“你是我见过的做题最多的学生。”有一个章节,我没有搞懂,于是去网上下载了有关这个章节所有的试题汇编。打印出来,一共是600页。每天晚自习近四个小时,我都在埋头做题中渡过。做完了之后,我常常觉得头已经不在脖子上了。

我所做的题,几乎都不是老师布置的——老师绝不会布置这么多题。我的题,全都来自教辅书市场。每个星期,我都会去补充和更新试题。我是个“教辅书原教旨主义者”,我知道在市场上能找到教辅书的名称、优劣、出版周期。我不会傻到做所有的题。但是我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筛选出对我有效的那一部分。

做题的辛苦,在高考中终于得到了回应。我的数学,是所有科目中考分最高的。我的最弱科目,成了我最强势的一科。

不要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经心,缺乏诚意。

上高三之前,老师对我说:“你的目标是清华和北大。”我知道,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我有上北大或清华的可能性。这不是句空话和豪言,而是种规划和实施。

从暑假开始,我就在为自主招生做准备了。我的自述材料,足足准备了三个多月,前后装订出了一个册子。这期间,我个人、我父母、我的高中母校,还有清华大学和其他大学,都在规则范围内做了大量努力。最终,在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在规则最宽容和最谨慎的60分优惠条件下,我进入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的高考分数加上自主招生的优惠分,排名全省21名。我从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错过机会。

后来,有很多人向我咨询自主招生方面的事,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自己也不具备示范效应。但我看到很多家长,常常是在最后一刻,才寄出孩子的资料。那些资料大多是慌慌张张凑出来的,他们连打印纸都临时借,获奖证书也不知塞到了哪里,甚至还说:“就弄个假的证书,不会有人查的。”对于面试,他们说:“哎呀,无所谓,只当是锻炼锻炼吧,说不定就过了呢。”

奇迹也许会从天而降吧。但是我不相信。

不要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经心,缺乏诚意。

参加自主招生前,我阅读过很多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也登陆过很多大学的招生论坛。在那里,接触到一些大学的招生人员。很多招生信息,都是公开的,也是欢迎考生去咨询的。比如如何准备个人资料,如果寄错了资料该怎么办?具体该找谁联系?招生组负责人的行踪,什么时候可以当面咨询?这些,对于开放的大学,并不是些什么保密信息。如果学生的上网时间不能保证,可以委托给家长或者亲友。尽可能地早做准备,尽可能地获取信息,尽可能地符合招生简章上的条件。证书齐备,盖章齐全,耐心等待。

那是一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蒋方舟高三励志文章

怎样过一个快乐的高三?我没有太多幻想。高三的学生,没有谁还能保持所谓的

在高三的那个漫长冬天,我每天都陷入负面情绪:看不到未来,没有一个好消息,觉得苦海无边,孤独,变丑,任何一点点小挫折,都让人崩溃非常。我的唯一方法,是给自己写小纸条,给自己做心理按摩,自我暗示。这些纸条,如今已攒了一抽屉,现在翻出来看,甚是好笑,都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大俗话。开春之后,我的情绪随着成绩的稳定也渐渐稳定了。因为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的高三,是在理性中度过的告别时也非常平静,我不会涕泗交流,不会撕书泄愤,不会跳楼自杀,不会彻夜狂欢。不会过于怀念高三,也不会全盘否定高三。那是一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怅然与失落。如此而已。

1. 我们的谎言是纯净的,不掺和一丝真相。

2. 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是用来靠近的。

3. 人不是菜,不要一筐一筐地分门别类现在说你像个80后,不是夸奖;要说不像个80后才是夸奖。

4. 有很多人以为自传性的电影和自传一样,放在这个人生命的最后来拍,是一番总结陈辞。但实际上,个人自传性的电影一般是作者的处女作。因为,个人经历是他们最想倾诉的东西,他们把它们放在喉咙最靠前的地方,最靠近嘴巴的地方,一有倾诉的途径,他们第一个吐出的就是它们。

5. 我认为离远古越近的人越聪明,因为他们想事情总是从天地万物的本源想起,而不是像后来的很多人,想到几十年前流行齐膝的裙子,就想不动了。

6. 很多理论家和哲学家,平生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在做字眼的争吵。

7. 伟大的作家,最后留下来的,是他的人还是他的作品?我认为是他的人。

8. 是否是好作家甚至是大师,要取决于是良知在前还是文学水准在前,哪个是先发生的。答案就是:文学水准在前的作家才是好作家。有的作家是为了成为好作家,才努力培养自己的良知,培养自己的悲天悯人,这就像跑步之前的压腿运动一样,这样的良知和悲天悯人是不正确的。只有成为好作家以后,自发的难以控制的悲天悯人才是正确的。

9. 作者成熟了,就失去了那样强烈的,讲述自己的欲望。他藏得更深了,他更懂得自卫了,耍剑耍得密不透风,我无法再亲近他。

10. 在我生活的世界,有一种说法:一万个人里边,只有一个天才。剩下的人,要想引起别人注意,就只有靠吆喝,靠抢钱,靠谄媚,靠脱衣服,靠装病态,靠扔炸弹,靠扣大粪我一直坚信自己是个少年天才,我不容许自己不坚信。因为我不想叫卖,不想装病,不想讨好,也不想长出临终之眼。

11. 作家又不是太监,不是靠检查身体就能验证的。没有人能够参观我一趟,就证实了蒋方舟是作家这一事实。

12. 偶像不完美依然是偶像,因为一个人没有丑闻是不正当的行为。

13. 记忆是最不可靠的。对于自己来说,是宁可信其有;对于听的'人来说,是宁可信其无。(电视访谈中)撒谎的记忆让每个人都很高兴:观众很高兴觉得自己融入了天开云散的催眠境界;主持人很高兴得到了一段劲爆的历史;讲述者本人最高兴,可以继续甜蜜地和撒谎的记忆相依为命。

14. 每个小孩儿都应该上一次电视,哪怕一秒钟。以后,不断地回放这段录像,直到把包括自己的那条新闻,变成属于自己的故事片。年老的时候看,简直像另一个新生的自己,那个自己是不老的、精良的、一百个好看的。

15. 人每倒霉一次,大众就会更理解你一点儿。只要你坚持慢慢站起来的姿势,就能够翻身。

16. 我觉得人的力量何其大,一定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坚持的,而且其实到底真的要放弃一些东西,但是放弃是两边各要放弃一点,这样两边的重量才能一样重,这样走完这段路所付出的努力也要小一些。人总是太轻易地就说出出:人生啊不过是这句话。人生啊,不过是一壶浊酒,几句昏话,清醒几次醉几次。人生啊,不过是放得下几个人,放不下几个人。人生啊,不过是几年蹉跎、几年荒废、几年远行、人生啊,不过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了个大胖子。这种话听多了,越发觉得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17. 恋人每天见面扯淡拥抱亲吻,久而久之,就离不开了。如果这就是爱,那也太可悲了。如果这不是爱,那爱又是什么嘞~

18. 最近每次表示对世俗成功的淡漠,就会被人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让我多接地气。最初还诚惶诚恐,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现在终于明白接地气是多可笑的说法,花了这么多年终于让思维挣扎出世俗泥淖,凭什一夜之间,又心甘情愿滚回去?

19. 比起学会怀疑,我更愿意他们学会相信,去相信一些简单的真理,坚守一些永恒的善意。邦有道,顺水推舟;邦无道,亦可择善从之。

20. 文人之所以相轻,是因为穷,没有共同的利益因果。颠倒也成立:因为相轻,所以不可能形成共同利益,更穷。

21. 从前,我不相信爱情,因为爱情会带来伤害。运气好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在爱中屡战屡败,可是爱情需要屡败屡战啊。能找到真爱的,并不只是运气好的那些人,更是在伤痕累累后,仍然相信爱情的人。

22. 我觉得生活中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是被选择的,而不是去选择。所以最悲哀的就是,不是你去选择什么事,而是什么事来选择你,这个可能就是大多数人一生平凡,碌碌无为的原因。当然,我觉得我自己也是被选择的那个,而不是自己去选择。

23. 对不起,生为女人,所以身如牲口;对不起,身为女人,所以命若飘萍。

24. 女人最适宜的职业是看护和教育儿童,因为她们本身实际上就很幼稚,轻佻漂浮,目光短浅,一句话,她们的毕生实际就是一个大儿童是儿童与严格意义上的成人的中间体。

25. 写作是不需要观众的,也不需要各种夸张的辅助动作。写作是一件样子丑丑的、动作枯燥的单人运动。

26. 我一直以为,把生活变得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以此作为写作的材料,是二流作家的伎俩。现如今,我却不得不承认,生活与作品,很难分清楚谁为因谁为果。有才的人总是很多情,他们写下奇情曲折、不可思议的故事,而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报应一般,奇情曲折、不可思议的人生也会随之而来。

27. 文化人写了什么不重要,在专业领域的地位不重要,他的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看起来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28. 写作几乎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枯燥的行业,和他人没有互动,和环境没有互动,没有炫目的道具,没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就是一个人,面无表情地纠结着自己。

29. 成为他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像阿拉斯加犬,它在雪地中会一点一点地的偏离方向,到最后可能偏离180度方向,而坐在雪橇上的人对此一点知觉没有。变化一点点累积,我们也一步一步变得不像自己,或者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是自己所反对的人。

30. 把自己的懒惰归为时代的不幸,把自己的失职,归为环境没有给你创造条件。这其实才是屈服的姿态。我们,是靠写作,是向生活的缺陷发出抗议,而不是靠停止写作。

31. 所有的天才儿童都是对成人世界的一场献媚。我一直在往前奔跑,企图摆脱的,就是一直因为古怪而不得不做一个天才的梦魇。

32. 活了半辈子了连个秘密都没有,真是浪费了这张鬼鬼祟祟的脸。

33. 我希望自己最大的成就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加速器。我相信社会是在进步中,但是这个进步太缓慢了。

34.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35.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荣誉和诱惑,则是写作者的坟墓。

36. 异性恋要找的是一个异己,一个异体,一个other;同性恋呢,往往找寻的是自体、自己,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这是同、异性恋的基本不同。

37. 作家真正该恐惧的,是被国家的巨大力量所魇住,被它的荣誉和拥抱收买,被它逐渐走向开明包容的幻想所欺骗。因为那将让他失去自我。

38. 大一的时候很绝望,到处拽着人胳膊问:有没有什么东西是让你觉得还有希望的?现在不会了:既然没希望,那自己就要当希望。

39. 生为女人。女人有着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顽强生命力,无论多少歧视和虐待加诸于身,仍要反抗。生为女人,等待、孕育、再等待,再孕育,终有一天,命运被照亮。

40. 在一个不真实的年代里和一个充满谎言的生活中,好好地做一个人,比做一个好人,是一件更为困难但却更为重要的事情。

蒋方舟说,她的高三,是在理性中度过的。告别时也非常平静,我不会涕泗交流,不会撕书泄愤,不会跳楼自杀,不会彻夜狂欢。

我也高三过。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赋予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信任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忽然灵光乍现,考了满分;我不信任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过专心致志的学生;我不信任翻围墙去上网的,学功课最灵光;我不信任家长从不过问的学生,心理最健康;我不信任今天经某位名师点穴,明天就逃出升天;我不信任高考会提供作弊的空间;我不信任高考会给予超常发挥的机会,我不信任脑白金脑黄金……

上高三之后,学校开了场“高三动员会”。在我看来,前面要加个“运”字——“运动员会”。我上清华后,认识一个同学,他在高三前,一直是个运动员。上高三之后,成绩排名在30多位。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却全班第一。问其奥秘,他说:“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教练说,只有你流的血汗,不会欺骗你。”

我对高三没寄予任何幻想,甚至对大学将要给予我什么,也没过多的期待。高三是个竞技场,你是个运动员。一切的借口,一切的伤痛,一切的眼泪,一切的软弱都无人喝彩。不要说什么过程最重要,只有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王道。

如果你没有退路,不能退到国外的大学、父母的摊点、复读学校……那么,来到这条起跑线上,就尽快打消幻想吧。没有奇迹,所有的奇迹都是一步一步发生的,只是最后那一步引起世人关注而已。

做题的辛苦,在高考中终于得到了回应。

高三的老师说过很多好话,但我只相信三句:

一、排名比分数重要。二、补弱科。三、不喜欢做题的学生,不是爱学习的学生。

上高三后,学校组织了第一次摸底考试,我考出了一个超级好的分数,数学高达142分,文科总分超过620分。老师说,这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信心”的一次考试。我不关心自信心,不关心分数,只关心排名。我在班上排名第四,在全校文科生中排名第21。这就是我高三的第一个起点名次。而高一的时候,因为文理不分,我竟被糟糕透了的理科拖累了总成绩,以致排名在全校一千名之外。分数只会让我迷惑,名次才能给我自信,让我平静,让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下去。

成绩排名被认为是反教育规律的,现在正被人性化地抨击。但我以“运动员”的思维,认为成绩排名是天经地义的。空口鼓励没有用,数据才是硬道理。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身前身后有多少人,你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定位。才不会在自己蜗行龟步的时候,妄想着拿世界长跑冠军。

考了几次之后,我逐渐知道了自己成绩区间,在570~590分之间。我的名次从没有跌落到班里第七名之外。不过要超过前面的人,也不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我的弱科上着手。

我的弱科,也是大部分文科生的弱科,那就是数学和地理。我积攒的一点体能和毅力,几乎都给了数学;我的方法是做题、做题、再做题;我积攒的优势,给了语文和外语,我的方法是只参加考试,不交这两科的作业;我积攒的智慧,给了历史和政治,我的方法是做笔记,画表格,理框架,找得分窍门。还有地理,我一直没有找到方法,只是在混乱的调整中跟紧别人的步伐。

我的数学老师说:“你是我见过的做题最多的学生。”有一个章节,我没有搞懂,于是去网上下载了有关这个章节所有的试题汇编。打印出来,一共是600页。每天晚自习近四个小时,我都在埋头做题中渡过。做完了之后,我常常觉得头已经不在脖子上了。

我所做的题,几乎都不是老师布置的——老师绝不会布置这么多题。我的题,全都来自教辅书市场。每个星期,我都会去补充和更新试题。我是个“教辅书原教旨主义者”,我知道在市场上能找到教辅书的名称、优劣、出版周期。我不会傻到做所有的题。但是我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筛选出对我有效的那一部分。

做题的辛苦,在高考中终于得到了回应。我的数学,是所有科目中考分最高的。我的最弱科目,成了我最强势的一科。

不要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经心,缺乏诚意。

上高三之前,老师对我说:“你的目标是清华和北大。”我知道,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我有上北大或清华的可能性。这不是句空话和豪言,而是种规划和实施。

从暑假开始,我就在为自主招生做准备了。我的自述材料,足足准备了三个多月,前后装订出了一个册子。这期间,我个人、我父母、我的高中母校,还有清华大学和其他大学,都在规则范围内做了大量努力。最终,在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在规则最宽容和最谨慎的60分优惠条件下,我进入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的高考分数加上自主招生的优惠分,排名全省21名。我从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错过机会。

后来,有很多人向我咨询自主招生方面的事,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自己也不具备示范效应。但我看到很多家长,常常是在最后一刻,才寄出孩子的资料。那些资料大多是慌慌张张凑出来的,他们连打印纸都临时借,获奖证书也不知塞到了哪里,甚至还说:“就弄个假的证书,不会有人查的。”对于面试,他们说:“哎呀,无所谓,只当是锻炼锻炼吧,说不定就过了呢。”

奇迹也许会从天而降吧。但是我不相信。

不要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经心,缺乏诚意。

参加自主招生前,我阅读过很多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也登陆过很多大学的招生论坛。在那里,接触到一些大学的招生人员。很多招生信息,都是公开的,也是欢迎考生去咨询的。比如如何准备个人资料,如果寄错了资料该怎么办?具体该找谁联系?招生组负责人的行踪,什么时候可以当面咨询?这些,对于开放的大学,并不是些什么保密信息。如果学生的上网时间不能保证,可以委托给家长或者亲友。尽可能地早做准备,尽可能地获取信息,尽可能地符合招生简章上的条件。证书齐备,盖章齐全,耐心等待。

那是一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怅然与失落……

怎样过一个快乐的高三?我没有太多幻想。高三的学生,没有谁还能保持所谓的心理健康。如果你焦虑、烦躁、嫉妒别人比自己好,担忧未来,抱怨父母,痛哭发泄,暴食减压,患得患失,这都没有什么可怕,这就是竞技心理,每天都缠绕着高三学生的病态心理。

在高三的那个漫长冬天,我每天都陷入负面情绪:看不到未来,没有一个好消息,觉得苦海无边,孤独,变丑,任何一点点小挫折,都让人崩溃非常。我的唯一方法,是给自己写小纸条,给自己做心理按摩,自我暗示。这些纸条,如今已攒了一抽屉,现在翻出来看,甚是好笑,都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大俗话。开春之后,我的情绪随着成绩的稳定也渐渐稳定了。因为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的高三,是在理性中度过的。告别时也非常平静,我不会涕泗交流,不会撕书泄愤,不会跳楼自杀,不会彻夜狂欢。不会过于怀念高三,也不会全盘否定高三。

那是一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怅然与失落。如此而已。

蒋方舟给高三学子的`励志文章

被誉为80后美女作家的蒋方舟,从七岁就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在由《人民文学》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中,获得散文一等奖。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此书出版,引起台湾媒体的一片惊呼,称其为:早熟的苹果。2008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再度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三月的清华园,已是垂柳依依,姹紫嫣红。在美丽的清华大学校园里,蒋方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当记者请她谈谈自己的梦想时,蒋方舟的目光中顿时溢满了一种无限的憧憬和渴望。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点也不陌生和遥远,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小妹。

梦想,其实这是一个很隐私的话题。蒋方舟一度羞于表达,她已经走过了那个向人急速表达自己梦想的青涩年龄。但无论走过多少千山万水,内心里总有一处芬芳,散发着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长,魂牵梦绕。

蒋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梦想再可笑,也胜过没有。能有梦想,也需要天赋。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当大家对现实的丑恶龌龊、体制与潜规则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我还是保持着震惊和不适。蒋方舟的震惊和不适,使我们感到她的清纯和简单,一点也不世故和圆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无论尘世间如何改变,人们内心渴望的还是一种清纯和简单,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蒋方舟用一种无奈和沮丧的语气说道,我现在觉得距离梦想越来越远了。大概在去年,爸爸对我说,孩子,你在北京买个房子吧,这样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我当时听了特别地感到不可思议。我想,这样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众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这个东西剥夺了。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又对我说,孩子,等房价一降下来,你就买个房子。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边的房价了。那一刻,我感到一种特别特别明显的无力感。(人生感悟)

蒋方舟的眸子里溢满了一缕柔软,她深情地说道,我原来的梦想是当大师,但渐渐地觉得当大师不是主观能够决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识时务了吧。但我的奋斗绝对不是一套房子,我的奋斗是想在写作之外,有能够让我逃遁的一个领域,默默地干,它不一定是学术的东西。那样我就不用整天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或话题了。

有一个逃遁的领域,默默地干,是蒋方舟梦想中最美的生活状态,她不做意见领袖,也不做畅销书作家,21岁的蒋方舟,她的梦想,不想成为别人中的任何一个。蒋方舟说道,我就是我,我是唯一。"殊途同归",是一种梦想,特立独行,也是一种梦想。只有这样,才构成了我们这万千世界,芸芸众生。

蒋方舟的梦想,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并有了一种深深的回味和思考。在她内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个梦想是属于自己的,可以躲避风沙海浪,可以拒绝飞短流长,那是她心中最美的伊甸园:菁菁芳草,洒满阳光。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