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单招考试一本书和一句名言 正文

单招考试一本书和一句名言

时间:2024-11-16 17:28:34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7、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9、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30、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1、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32、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3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35、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3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7、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3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2、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4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4、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宋)欧阳修

45、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46、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对联集锦》

47、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对联集锦》

48、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萨迪

49、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50、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5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52、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5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56、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57、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58、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59、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60、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6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62、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6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64、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6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66、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7、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68、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69、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70、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71、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72、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爱默生

7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74、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75、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英国谚语

76、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77、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78、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菲尔丁

79、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8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81、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82、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8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8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8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86、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87、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88、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89、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9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91、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92、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93、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9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96、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9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9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9、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00、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单招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 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

可见,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天坛在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让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地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反而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予新意。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观水法”。在宗教建筑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北海公园湖面上傲然挺立的白塔,就是中外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相传白塔是尼泊尔人阿哥尼的杰作。北海白塔,在这幅传统中国山水画中,非但无突兀之感,反而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在阳光照耀下,放佛浑然天成,让人心生无限开阔之感。

从最初西汉传入佛教、唐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开枝散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和而不同”在其间大放异彩。

(节选自《从传统建筑看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1.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建筑组合与写文章一样,也会灵活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声、抑扬结婚、主次相成等技巧,而且一般都不会单独使用某一技巧。

B.使檐角向心,将诸个檐角彼此相向如同兵戈相斗,这种传统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组合的章法特点。

C.传统建筑中以巧补拙的“钩心斗角”结构,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客观上却使建筑结构和谐美观,显出组合之妙。

D.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它们之所以显得和谐,与运用了组合的章法有关系。

2.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天坛的设计注意体现古人的宇宙观,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B.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外观形式,天坛的全部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供祭祀天地之用。

C.内坛、外坛、圜丘坛的布局设计,增加了天坛西侧的空旷程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D.天坛建筑几乎处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的思想,让一些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同民族因为众多的文化隔膜,其传统建筑总是固执而鲜明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B.一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如果能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建筑相融合,一定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定改造、融合,赋予了新意。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带来的建筑样式,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组合,还注意空间布局,善于博采众长,从而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 .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庞籍不畏权贵。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刘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9.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6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描写江水汹涌澎湃、波浪翻卷如雪的一句是            。

(2)《庄子·逍遥游》中描写大鹏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句子是:       ,       。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大漠雄浑壮阔的景象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题。

没有对手的生活

侯德云

①我的舅舅王五退休了,他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啦。”可在我看来,他刚休息了三两天,人就委顿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

②我这样形容我的舅舅王五,并非故意对他不敬,而是因为,他以前经常用同样的话来讽刺我。所以,当我看到他满脸憔悴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句话。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已经令人兴奋地变成了一片黄菜叶与另一片黄菜叶之间的关系,这很好。

③退休以前,我的舅舅王五是这座城市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我呢,什么也不是。我辞掉了工作,回到家里睡觉。睡不着觉的时候,就靠读书和写小说打发时间。我整天披头散发,吃穿都不讲究,脸色也不太好。满面红光的舅舅对我很瞧不起。他跟我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姐姐,或者别的什么人提起我时,总是说“那片黄菜叶”如何如何。我心里对他很是反感。

④变成了另一片黄菜叶的舅舅以为自己生病了。他去医院做了全方位的检查,医生说:一切正常。他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连续换了两家医院,还是一切正常。他犯了糊涂,对家里的一只老花猫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没病?没病怎么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没病怎么吃不下饭?你能告诉我吗?***的你说你说呀!”可怜的老花猫被他吓坏了,在跃而起,以龙卷风的速度逃掉了。

⑤我的舅舅突然心血来潮想写小说。他亲自屈尊来到我的狗窝般的小屋子里,还带来了一条好烟。他知道我烟瘾很大,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抽过他一支烟。他对我说:“你看我整天闲着,都快闲出病来了。怎么办呢?你教我写小说吧。”他又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一部很好的长篇小说啊。”我一支接一支抽着他带来的好烟,以沉默的方式与他喋喋不休的诉说相抗衡。他告诉我他哪年哪月参加革命工作,又怎样把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马去,从而开辟出崭新的工作局面。他提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这些名字,有的我熟悉,更多的是我第一次听说。

⑥我的舅舅王五说:“老丁,老丁你知道吧?”我点点头。老丁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跟王五是一个单位的,而且就住在王五的楼上。我的舅舅王五说:“哼,老丁!就凭老丁那点本事,也想跟我争一把手的位置!”

他没有再说下去。他眯起眼睛,仰在那张不堪入目的破沙发里,脸上荡漾着令人陶醉的幸福。

⑦我的舅舅王五果真写起了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的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他写得很投入。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连窗外那棵老杨树上的鸟儿也不行。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在一天下午跟那棵老杨树以及树上的麻雀们玩命的情景,简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他从家中狂奔而出,用石头击打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落叶纷纷,在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细看,其中还夹杂着几根麻雀的羽毛。邻居们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王五这个老家伙今天吃错了什么药。如果不是老丁下班回家从轿车里探出头来冲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子,我敢打赌,我的舅舅王五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棵老杨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给打下来。

⑧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几个月以后,我的舅舅王五又改变了想法,他不再写小说了。他当上了园丁,在家里莳花弄草,各种各样的花草挤满了阳台。让我感到更加意外的是,他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了,几乎达到了退休前的水平。

⑨我忍不住问他:“舅舅,你为什么不写小说了?”他瞥了我一眼,笑笑说:“忙啊,没时间哪!”紧接着,又压低了声音对我说,“楼上的老丁也退下来了。他在家里养了不少花草,我要跟他好好比一比……”

⑩舅舅对我说的悄悄话,一直让我品味了很长时间。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向全人类宣布,我对那个名叫王五的人有了比以前更深的了解。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舅舅王五退休时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表明他厌倦了在单

位的工作,为终于可以重新过一种自在清闲的生活而感动由衷的高兴。

B.舅舅王五明明身体一切正常,却满脸憔悴而“萎焉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

叶”,根本原因在于王五不适应突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变化。

C.小说将舅舅王五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有赖于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方面成功的描写,以及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摹外貌。

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写作,便于抒发情感,并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让故

事具有一种真实性,同时还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

E.幽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在诙谐的叙述中,将主人公的形象逐步勾

画出来,而幽默手法的运用,也更有利小说主旨的表达。

(2)舅舅王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 分)

(3)有没有对手,王五的退休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你如何评价王五的这种情

况?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文本阅读(1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琴音一曲余韵长

曹玲娟

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

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8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

“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还不满18岁。”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所以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

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在艺术的道路上,闵惠芬有足够的幸运与成功,但她长期与病魔抗争。36岁时,闵惠芬就罹患皮肤癌,6次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没能击垮她,这位坚强的艺术家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

“她很乐观,也很豁达。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生命的考验了,对人生有一种彻悟的感觉。对她来说,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王甫建回忆。

闵惠芬曾这样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民乐、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来就属于它们。”她悉心研究“器乐演奏声腔化”课题,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详、韵味浓郁的二胡曲。她说,“二胡的声音,像中国人在说话。”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川江号子》等源于声乐素材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她声腔化演奏的特点。

闵惠芬常说,“民乐既要让外国人喜爱,也要让中国人喜爱,才算成功。”她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观点。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或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

“她重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王甫建认为。

《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与闵惠芬写就的经典之作,全曲纵横驰骋、延绵起伏,恰如长城龙行之势。王甫建说,每当乐队宏大的引子之后闵老师奏出第一个长音,那种气定神闲、大开大阖的演奏状态,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有着半个世纪演奏经历、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来源:Z_xx_k.Com]

“无论是在海内外的任何一个演出场所,她每一次开始演奏时,几乎都是一样的神情和姿态——自信、专注、端庄,闭目凝神,音乐大气磅礴,挥洒自如。”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与很多人的心中。

相关链接:

1977年,闵惠芬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得伏案恸哭,“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法国报纸评论她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完成了艺术的升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胡志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开头就用“二胡皇后”“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来称呼闵惠芬,一方面让读者了解了传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和高度评价。

B.本文并未采用一般传记使用的按时间先后记叙的纵式结构,而是从闵慧芬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两部分分别记叙,融抒情与议论于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一代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

C.闵惠芬跟阿炳是同乡,因此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作者记叙这件事是为了着力表现闵慧芬在艺术追求上的完美主义。

D.在二胡演艺事业中奋斗的闵慧芬获奖无数,她带着她的二胡访问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广泛赞誉,她独特而又感人的演奏甚至让人觉得“要跪着听”。

E.闵慧芬认为传承民族音乐要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所以她提出了“中西合璧”的观点,并用尽毕生精力去实践它。

(2)作者多处引用闵惠芬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4分)

(3)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来源:Z_xx_k.Com]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红楼》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址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④⑤⑥

[来源:学,科,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自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15.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①②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              ,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             ,从而确保民食。

17.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诗歌《生与死》,绿原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

三台中学2014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C(“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不准确,还为了“建筑结构的 美观”。) 2.B(“全部设计 都是为了”不准确,原文为“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 出……”,意味着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这个,下文还说到“体现古人的宇宙观”;“以供祭祀天地之用”也不准确,应是“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

3.A(“固执”“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4.C【解析】注意语句的语法结构。

5.D【解析】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6.A【解析】“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7.(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解析] 第(1)句,译出大意给1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1分,“皆寝不报”前加主语李迪给1分;第(2)句,译出大意给1分,“称”“使”“当”“臣”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8.A、C(B“孤寂”应该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

9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10.(5分)⑴卷起千堆雪  ⑵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文学类文本阅读。(26 分)

11.(1)(4 分)D项 2 分、E 项 2 分。(B 项:“根本原因” 不当;A项:“为终于可以重新过一种自在清闲的生活而感到由衷的高 兴”错误,从下文看,他并不高兴。C 项:“心理”描写错误,“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摹外貌”也不当。)

(4 分)舅舅王五是一个热衷于与对手较量、以争强好胜为精神 支柱的退休官员。(2 分)从他“把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马去”,跟老丁 争当一把手、暗中比养花等可看出他热衷于与对手较量;对老花猫发脾 气、跟麻雀们玩命等可见他争强好胜;刚退休时憔悴萎蔫,可以与老丁比养花后精神状态又恢复到从前,可见他已经将争斗作为了精神支柱。(2分)

(3)(6分)示例(一):王五需要对手才有精神,其实是一种病态。(2分)当他有对手时,精神饱满,没有对手时就憔悴萎蔫、脾气暴躁, 说明他完全被与对手较量的争强好胜心理所异化,生活已经被“对手”左右了。人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对手而活、因对手而活,否则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4 分) 示例(二):王五在退休后因有对手而精神焕发,无可厚非。(2分) 工作了一辈子,都在与对手较量,可以说这种“争斗”的意识已经深入骨 髓;退休之后找不到对手,就变得憔悴萎蔫,连饭都吃不下去,可见“没有对手”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而老丁退休,二人又可较量莳花弄草,从而使他退休生活变得有目标,精神状态也好转。且与对手较量也体现了一种不服输的可贵精神。因此,无可厚非。(4 分)(意思大体 相同即可得分)

12.(4分)(1)答A给2分,答D给2分.答B.  C.E不给分。

【解析】(1)B项说“融抒情与记叙于一体”原文中并无抒情。C项说“跟阿炳是同乡,因此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是强加因果。E项原文说“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观点”,这与她的观点无因果关系,且“她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的和发展上”,并非“用毕生精力实践”中西合璧的观点。

(2)(4分)①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质朴、能吃苦及对艺术的执着等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③这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独特精神和非凡影响。(每点2分)

(3)(4分)①特别有激情;②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③具有声腔化演奏的特点;④充分投入感情,魅力不可抗拒⑤把音乐融入生命之中,用生命去演绎;⑥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每点1分)

13. B

13.B【解析】呕心沥血:用尽心思。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抛砖引玉:敬谦错位,这是谦词,不能用于别人。“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和事物混杂在一起。“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14.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B项,因句首有介词让句子缺少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置于句首。C项,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

15. 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这段文字主要是讲古典美学炽的和谐问题。第一处横线前面说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第3句的“和谐不是”与段首结尾的“和谐”相接。5句中“不强调”与第二处横线后的“而强调”衔接。只有4句中“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的事例。

16.(1)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2)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3)来调节酒的生产。

【解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句说酒的特征,先说它的特殊,接着说它是物质的,“但”字一转,则表明酒的文化意义,意在说它又是精神的,因而(1)应补写“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类的句子。(2)前面说中国以农业立国的特点,后面说酒依附于农业,因而此处应补写连接酒和农业的句子,因而应补写“绝大多数酒是酿造的”之类的句子。(3)和前面“发布酒禁和开禁”构成目的关系,因而应补写“调节酒的生产”之类的句子。

17.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1分):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2分);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2分)。

【解析】此题审题立意的前提是准确理解两句话的含意,关键是把握两句话的内在联系,孔子话的意思是,在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时,即使是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诗歌《生与死》中的话容易理解,它强调的是是“不与人争”,即不争。将两则材料联系起来分析,可知孔子的话强调的是“不谦让”,这种不谦让,可以理解为“争”。这样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就确立了。考生在作文时应兼顾两则材料,辩证分析“争”与“不争”的关系,这样才是最佳立意点。

【例文】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实写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大包容。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

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

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棒心钓饵。尝胆权谋”,最终一战雪耻。“争”,关系到了生存。

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

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

关于书籍的名言

1、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3、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4、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5、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6、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7、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8、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9、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10、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11、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1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4、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1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6、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7、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1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9、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20、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关于书籍的诗句

1、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6、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8、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1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1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5、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1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1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4、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拓展阅读:关于书的

【篇一:爱看书的我】

从小,我就是个爱看书的女孩。

自从上了幼儿园后,我就喜欢上故事了,因为里面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令我觉得有趣。因此,我常常吵着要妈妈带我去书店、书城选购故事书。而且,每个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妈妈讲一个故事给我听,并常常为可怜的人物泪流满面;被可恶的人物气得跳起来,当他们得到惩罚,我比谁都要高兴!其中,我最喜欢《小红帽》这个故事了。

上了一年级后,老师教会了我们拼音。懂得拼音的我,不再需要妈妈讲故事给我听了,但要她买注音的童话给我看,然后自己一个人坐在一旁,细细地品尝、欣赏。里头有趣的内容,使我如醉如痴。

后来,上了二年级,我不单单喜欢那些有趣地童话,更是对世界产生了强烈地好奇心,经常问别人:“为什么?”因此,妈妈给我取了个外号:“问题少女”。当然,我也会让妈妈买《十万个为什么》之类地书给我看。

渐渐地,对于故事书、童话书和《十万个为什么》我已经不像当初那么感兴趣了,因为我已经三年级了,也开始对梦幻、神话感到好奇,阅读起科幻故事和神话传说来。正因为这两类书,使我地想象力丰富了不少!

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是个大姐姐了,对以前所看过地书籍感到不过瘾了。姐姐就叫我把她以前看过地书都搬到我地房间里。我抱着书,一摇一摆地走进我地房间,并把它们一本一本、一行一行地放好来,姐姐对我说:“这本《幻城》很好看地!你也看看吧。”我便拿来看了。这本书从头到尾都令我流了不少眼泪,因为实在令我太伤感,也太令我人感动了。不过有时也得搅尽脑汁,想想里头地玄机才行。

书,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一个充满神奇的王国。书中不仅仅只有那些有趣的内容,还蕴藏着许多丰富多彩的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去书的世界里漫游,寻找更多对我们有益的知识。

【篇二:我的课余伙伴—书】

英国著名大作家莎士比亚说:“没有了书,就等于小鸟失去了翅膀。”我就像是一只小鸟,书就是我的翅膀,它与我形影不离,陪伴着我的成长,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更让我受益匪浅。

你若问我喜欢看什么书,那可多着呢!阳光姐姐的校园小说,杨红樱阿姨、郑渊洁叔叔的童话,JK。罗琳的科幻小说,冰心奶奶、叶圣陶老先生的优美散文都是我的最爱。我看书可谓是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早晨妈妈为我梳头时,晚上泡脚时,甚至上卫生间的短暂时间,我都会找书来看。我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的书,每一本书都是我的宝贝。

书,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幽默淘气的皮皮鲁,正义聪明的舒克贝塔,勇敢坚强的鲁滨逊,乐观向上的海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待人要真诚,要热爱生活,善心总会有好报……

书,让我收获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了解了谜一般的古埃及,神奇的猪笼草,昆虫的奥秘,还有做许多事的小窍门……真是应有尽有。我希望成为一位知识的富人,每天都把知识装进我的钱包-大脑。

书,带我走进了一个个奇幻的世界。我看书看得很入迷,常常仿佛来到书中的世界,和主人公一起探险,一起心惊肉跳,一起劫后重生,一起喜出望外,一起悲欢离合……这样的阅读体验让我更爱看书了。

书,也让我挨了一些批评。有一次,爸爸妈妈出门办事,叮嘱我在家好好做作业,我看时间还早,就随手拿起新买的《神秘的女老师》翻看起来,我越看越着迷,就像一只小蜜蜂,贪婪地吸允着花蜜,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直到爸爸妈妈回家,我才恍然想起我的作业还没做呢,结果被爸爸妈妈批评了一通。尽管这样,我还是爱看书。

这就是我的课余伙伴-书,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让我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我要和书做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