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冯卡门最后一句名言 正文

冯卡门最后一句名言

时间:2024-09-28 03:20:47

钱学森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高才生

经过日日夜夜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乘坐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到了大洋彼岸。

钱学森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航空系攻读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雄厚,可以说是名师荟萃,有教学人员近两千人。这里集中了许许多多驰名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

正常的、繁忙的学生生活开始了。开头,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他发现,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因此,都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同时,这里的教学方式又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很适合钱学森的学习特点,他认真听讲,一丝不苟。不久,人们发现这位个子不高,闪烁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学业成绩异乎寻常。

钱学森的学习精神和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这给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普遍感到,中国学生钱学森才智过人,思想敏捷,接受事物快,回答教师的提问既准确无误,又干净利落。特别是钱学森的数学才能,令包括数学老师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吃惊。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都是非凡的。

投师冯卡门教授

钱学森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最有力量的,这便是知识。为此,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师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

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信念。冯卡门曾对钱学森说: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征服空间,揭开宇宙的秘密。这就离不开航空和火箭技术,离不开空气动力学。而目前还很贫穷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赶上强国和富国,更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年轻人,你为祖国服务的思想很好。这对你的国家说,是非常需要的。

冯卡门向钱学森提出了几个有关力学方面的问题。出乎冯卡门教授意料的是,钱学森对这些问题竟然对答如流,他感到,这位中国学生具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于是,当即表示,愿意破格录取钱学森为他的博士研究生。

冯卡门把数学看作是打开自然界秘密的得力工具和基础技能。所以,他非常注重数学功底。而钱学森恰恰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这正好是冯卡门所乐意见到的。他对钱学森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做了这样的评述:

钱学森在许多数学课题上和我一起工作。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像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能成功地把它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像的非凡才能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他帮助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天资是我所不常遇到的,因而,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B.钱学森的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普遍感到,中国学生才智过人,思想敏捷。

C.钱学森对冯卡门教授提出的所有数学问题都对答如流,这让冯卡门教授很是意外。

D.本文通过钱学森在美国

E.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教学方式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恰好适应了钱学森的学习特点。

(2)根据全文请概括说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怎样的特点?(6分)

(3)钱学森的学习优势体现在哪几方面?请分条陈述。(6分)

(4)请你就对信念、天赋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中钱学森留学经历,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5分)BC(B项中国学生不对.C项所有数学问题不对。答对一项得2分,全对得5分)

(2)(6分)①名师荟萃,广纳全球科学名流。

②每位教授都风度不凡,讲课精彩。

③教学方式独特,学习环境宽松。

④没有民族偏见,激励学生报效祖国。

⑤师生关系平等融洽,相互尊重。

⑥关注学生的扎实基础、潜质、想象力等。(一点1分,共6分)

(3)(6分)①信念坚定,心系祖国,治学认真,一丝不苟;②才思敏捷,接受事物快;③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④具有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4)(8分)参考要点:

信念方面:坚定的信念是人生奋斗的动力(信念是成才的炅魂)。①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作出贡献。②选准具体的奋斗目标,为之矢志不渝,创造佳绩。

天赋方面:天赋是成才的关键(天赋是成才的前提)①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潜质优势。

②客观环境要适合天赋的发展要求。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酌情给分)

有人认为,与人交往,是世上一件很难的事。那是自己对他人要求很严的结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是有个性和差异的,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对人都高要求。如果学会低头,与人相处就不难。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王质是个在朝中官阶不高、文才不名之人,但为人正直。朝中人与王质交往者少,但范仲淹却不嫌他官小才疏,很看重他的正直,与他交往甚密。王质家中不宽裕,范仲淹还去接济他。后来,范仲淹因力主改革而遭贬谪颖州。朝中官员们都怕成范氏同党,唯恐避之不及。而在家养病的王质得知消息后,连忙抱病为范仲淹饯行,并把他送出开封城门。有官员指责王质,王质说:“范公是有德之人,我不怕成为他的同党。若说我是其同党,我才真的高兴呢!”

范仲淹在与人交往中,降低对官位与才学的要求,不论官高才俊,只论人品。这种主动低头的交际之道,自然受人喜欢。范仲淹为人大度,赢得了王质的敬重。王质冒着被株连之险,为范仲淹送行,不仅让范仲淹收获内心的欣慰,也让范仲淹在患难中辨清了谁是真朋友。

程楚喻是新疆的一位狱警,而兰新罪犯。程楚喻正好是管教兰新等人的警官。有一天,程楚喻主动找兰新谈话。谈话中,程楚喻劝他在狱中遵纪守法,好好改造和表现自己,力争早日从监狱中走出去。在谈话中,程楚喻又了解到,兰新喜欢写歌、唱歌,便与他约定,有空时,他愿与兰新一起唱歌,共走一条音乐之路。兰新出狱后,程楚喻一有空就到兰新那儿去,帮扶他,让他树立生活信心,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程楚喻还与兰新一同创作新歌,一同弹着吉他演唱他们的原创歌曲。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就像亲兄弟一样。他们带着自己的原创歌曲,参加了《出彩中国人》的比赛。他们的歌声打动了广大观众和三位评委。尤其是他们所述的自身故事,更让评委们感动不已。他们在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出彩中国人》的决赛权。这是最难得的机遇,他们得到了。

程楚喻与兰新之间的关系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程楚喻很懂得包容,他不以这种关系去对待兰新,而是以朋友式的态度去帮助他,去与他合作,走同心协力地创作、演唱歌曲的道路,这是值得称道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的人,只要他愿改,我们就要欢迎他,帮扶他,让他重新做人。程楚喻降低要求、一片真心待兰新,与兰新凝结兄弟般的情谊,为我们树立了一面交际的镜子。

冯·卡门是美国著名教授与科学家,法尔芒是位卡车司机。冯·卡门并不认为卡车司机就比自己差,而与他往来十分密切。20世纪初,飞机刚发明不久,法尔芒便成了一名飞机驾驶员。1908年,冯·卡门亲眼目睹了法尔芒的又一次破纪录的飞行。飞行结束后,冯·卡门向法尔芒提出:“牛顿用定律证明了比空气重的东西是绝对飞不起来的,请你解释一下,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法尔芒对冯·卡门说:“我以前只是个卡车司机,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我不懂,您作为教授,应该研究它。”听了法尔芒的`话,冯·卡门便走上了以毕生精力从事航空航天气动力学研究的道路,最终成为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元老。后来,冯·卡门对弟子们说:“我的老师并不是那些世界级的权威专家,而是一位卡车司机,他的名字叫法尔芒,他教会了我一个真理:那就是千万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

冯·卡门在交际中降低对人身份的要求,自己不以高身份、高地位而傲视法尔芒,反而以法尔芒为师,这种交际凸现的是交际的大品德、大境界。人贵不在身份,不在地位,而在品行,在作为。“有麝自然香”,有好品行,有大作为,这种人就会在人前显贵。冯·卡门能取得惊人的成就,与他在交际中不看重身份是分不开的。

蕴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领先方为大师

1936年10月,钱学森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冯·卡门教授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有人问:“教授,您把这么好的想法都讲出来,就不怕别人超过您?”卡门教授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来,我又跑到前面去了。”后来,钱学森回忆起那段学习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冯·卡门教授的一席话,使我一下子开了窍。加州理工学院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实际上,要做到“四不讲”,堪比登天。首先,你要全面了解前人、近人都讲了些什么,这需博览群书;其次,要了解外国人都讲了些什么,这要精通多国语言;再次,每天乃至每堂课都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有真知灼见;最后更重要的是总要处于学术研究的领先位置。尽管比登天还难,但这“四不讲”陈寅恪都做到了。难怪傅斯年如此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2007年3月,知名作家梁衡专访多年好友季羡林老先生。他特意请教一个问题:“您关于古代东方语言的研究,您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若干人都不知,为何要研究?”听了梁衡的疑问,96岁高龄的季老先生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管探究,只问精不精。”梁衡在回忆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学问就是对未知世界、对自然界、对星空、对生态的尊重。因为一切未知中都藏有真知,也许哪一棵野草就是将来打开生命大门的钥匙。而面对茫然的未知世界,那些勇敢拓荒的人就是真正的英雄。”

感悟:敢想天下先,敢为天下先,终成大师。大师取得的成就可能会被后人超越,但领先思想和意识却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