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时政热点经典语录 正文

时政热点经典语录

时间:2024-11-15 08:28:57

政治的名言警句1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明史》卷一三九《钱唐传》

伐本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国语·晋语一》

多难可以兴邦。

——孙中山

自古控御全在仁,何必穷兵兼黩武。

——王禹偁《战城南》

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对别国进行裁决。

——(美)威尔逊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

——《商君书》

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

——《资治通鉴》卷七七《魏纪九》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

——《荀子·议兵》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凡事不密则害成。

——《易·系辞上》

吾人合则存,分则亡。

——(古希腊)伊索

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书·伊训》

邻国相亲,则长有国。

——《孔子家语·贤君》

邻国之间应像邻居一样主持公道,一个强盗,无论他是结伙抢劫还是单独作恶,他都是强盗;一个发动非正义战争的国家不过是一个大盗而已。

——(美)富兰克林

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宋]程颢、程颐

治天下者,若身使臂,臂使指,小大适称而不悖。

——《新唐书》卷一五七

《陆贽列传》

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惟君。

——[清]唐甄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宋玉

治国如行船,领袖如领江。

——《行知诗歌集·川行有感》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汉]桓宽《盐铁论·刺复》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第六○章

治国如治病,十全为良医。

——汪大经《读书所见》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

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

——[汉]刘向《说苑·政理》

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

——[宋]晁沅之

青史待垂名,三湘自有英雄在,先经能治国,四海可容新任腾。

——王铜

国之将兴而伐于国,国之将衰而伐于山。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

国之将亡,本必先颠。

——《晋书》卷五《孝怀帝孝愍帝纪》

国无大小,民无众寡,能修其政则强,不修其政则弱。

——康有为《政论集·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

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

国不信道,工不信度,亡可待也。

——[唐]马总《意林·正论》

国乱有三事:年饥民散,无食以聚亡则乱;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

——《尹文子·大道上》

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

——[汉]王符《潜夫论·本政》

国无纪不可以终,民无信不可以固。

——《国语·晋语四》

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国语·晋语二》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离娄》

国有轨,不通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管子·三国轨》

国有善类,犹人有元气。善类一败一消,元气一病一衰。

——《宋史》卷四二一《杨栋列传》

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

——《明史》卷一八六《韩文列传》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左传·桓公二年》

国家之患,在于论事者不敢尽情,当事者不敢任责。

——《宋史》卷四四五《文艺列传》

国家之将兴也,君子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余。

——《国语·晋语九》

国之将兴也,百官有司貌若违异,而心则同于尽职;国之将亡也,百官有司貌若谐和,而心则各为竞进。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国勤则治,怠则乱。

——《蔡锷集·〈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法律一失效,暴政就会开始。

——威·皮特

治理国家是一项残忍的事业,好心是办不成事的。

——哈利法克斯《文集》

国家的头号敌人是暴君。在他的统治下,国家没有法律,而只有一个统治者,他把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平等也就不复存在。

——欧里庇得斯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德)叔本华

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商君书》

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的国家。

——《孙中山集》

除肤疡,不除症结者,其人必死;称君圣,谪百官过者,其国必亡。

——[清]唐甄

除非暴政在国外结成强大的同盟,否则就无法无忧无虑地在国内实行统治。

——(英)莎士比亚

轻举妄动的国家是罪恶的国家。

——(法)杨格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孙权

离于众庶,则无英雄。

——李大钊

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左传》

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居安念危,值利思害。

——《新唐书》

善建国者,立国于不拔之基,措国于不倾之地。

——《黄兴集·〈国民〉月刊出世词》

暴政只有藏在自己的肖像和招牌背后才最保险。

——兰多

暴君统治的国家就像一个倒置的圆锥体。

——(英)约翰逊

政治的名言警句2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0、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1、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6、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8、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9、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2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只要出于同情心和面子做的事,几乎都会失败。

2、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3、蜗牛的壳是自己加上的。 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

4、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天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攀比的。

5、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6、做人要大方、大气,不放弃!

7、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在一个点上。心中平,世界才会平。

8、学会给别人机会。

9、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10、生命,需要我们去努力。年轻时,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会

11、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

12、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过程中,如果像泥沙般沉淀,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13、谁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相信,个人奋斗制胜,攫取成功的精神财产将永远贫富不均。在浩瀚的生命之岸,你应该自豪地告诉世界,你追求过,你奋斗过,你为了辉煌的'人生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自豪而欣慰地回答你:只要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14、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宏伟而永恒的。

15、光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要先分析自己的现状,分析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你给自己定了目标,你还要知道怎么样去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具体目标和脚踏实地地去做同等重要。

16、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前十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做。我俞敏洪原来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但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背单词,用一年的时间背诵了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中国单词专家,现在我出版的红宝书系列,从初中到GRE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我正式工作都高得多。

17、年纪大了,人们看重不再是外表,不是你帅不帅,而是看你的内心的魅力:你的气魄、气概。

18、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19、做人要大方、大气,不放弃!

20、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在一个点上。心中平,世界才会平。

感悟经典

中国向有斗士和隐士两类散文家,其最大区别在于斗士把散文当利剑,隐士拿散文当雕刀。斗士惯有特立独行,宁为玉碎的血性,也许他的剑术并不高明,却一定要刺中要害。“特殊的时代一定会产生特殊的文体”,鲁迅式与茅盾式散文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实在是他们当时所处的那个大时代的造物。要在他们的散文里寻觅矫情自饰的小情调,小惆怅,“小摆设”,则不免徒费无益。他们是把散文当“投槍”和“匕首”的,才不会把它变成高人逸士手里的小玩意,去“专论苍蝇之微”。正如阿英所说:“在中国的小品文活动中,为了社会的巨大目标的作家,在努力的探索着这条路的,除茅盾、鲁迅而外,似乎还没有第三个人。”

因而,正当大时代而一味地“品赏”“幽默”与“闲适”,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不是吗?曾几何时,“幽默”的老舍就遇到过难堪的尴尬,他怎会想到“幽默”竟会给他带来“危险”!他那篇《“幽默”的危险》既是一次辩白,也是在为一己的“幽默”正名。这自然起因于鲁迅对林语堂所办《论语》半月刊的批评,而老舍当时常给《论语》写稿。当国家身处内忧外患之际,林语堂倡导“幽默”、“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自然便有了专事玩弄之嫌。眼里从不糅沙子的鲁迅,批评林语堂将幽默导向“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也就顺理成章。可要是单从鲁迅1934年6月18日写给台静农的那封信来看,他当时对老舍的幽默是更看不上眼的。他说:“文坛,则刊物杂出,大都属于‘小品’。此为林公语堂所提倡,盖骤见宋人语录,明人小品,所未前闻,遂以为宝,而其作品,则已远不如前矣。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半农,归于一丘。其实,则真所谓‘是亦不可以已乎’者也。”这实在有点冤枉了老舍,因为即便当时来说,老舍与林语堂的幽默路数也毕竟是有区别的,“林语堂的文章是幽默而带滑稽,老舍则幽默而带严肃。”

与鲁迅相比,郁达夫要豁达许多,他认为,“清谈,闲适,与幽默,何尝也不可以追随时代而进步呢?”可见,在他眼里,一个作家是否追随时代而进步,并不在乎他的“文调”是“性灵”、“闲适”、“幽默”的,还是遒文壮节、挥戈反日的。其实,鲁迅也并不像有些人出于逆反心理想象的那样,是只会“横眉冷对”的“铁板”一块。在散文写作理念上,他还是蛮“前卫”的。他认为散文只要达到了真情实感的流露,写作上“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同时,鲁迅的深刻犀利却也是旁人所望尘莫及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散文的幻灭在于“模样装得真。”换言之,在鲁迅看来,散文最贵在“真”,尤忌“瞒”和“骗”的装腔作势。

散文写作又实在是多元的,远非“斗士”、“隐士”两类可以囊括。恰如梁实秋所说,“有一个人就有一种散文。”以鲁迅、周作人虽为血缘兄弟,却“文调”迥异,即可见事实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散文写成什么样,或他会如何来写,跟他的散文观,其实也就是性格,是血脉相连的。所以,梁实秋强调,散文的“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性格的流露。”他以为“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要“美在适当”。周作人则率先提出,现代散文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且“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朱自清主张“意在表现自己”,崇尚写“独得的秘密”。

再比如,沈从文一味要在散文里“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并特别强调,“把文学附庸于一个政治目的下,或一种道德名义下,不会有好文学。用文学说教,根本已失去了文学的意义了。”坚持文学的纯艺术性,像他的同道何其芳、李广田、萧乾,直至他的弟子汪曾棋,均如是;章依萍则代表“海派”作家直言不讳地表示,“所谓文人的著作,在高雅之士看来,诚为不朽之大业,而在愚拙之我看来,在资本主义之下,一切的著作,无非皆是商品而已。”坚持文学的商品性。像与之归于一派的张爱玲、苏青等,也都明确地说,他们是为生活、为钱而写作。在今天看来,即便是为稻粮谋,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已无可厚非,不太再会被轻易指摘为思想格调不高或人品低下了。正是从这个角度也说明,诚如梁遇春所说,“自从有小品文以来,就有许多小品文的定义,当然没有一个是完全对的。”可我还是最心仪他以26岁年轻生命留下的那份洒脱与率真,以及只能是天赋的灵性与悟感。他以为,散文就是“用轻松的文笔,随随便便地来谈人生。”而且,比起诗来,散文“更是洒脱,更胡闹些罢!”我颇以为然。

其实,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除夕的梦

我和一个活泼勇敢的女儿,在梦中建立了一个未来的世界,但是那世界破坏了,我们也因此自杀。

仿仿佛佛的从我和她的手里,造成了一个未来的黄金世界,这世界我没有想到能造成,也万不敢想她会造成,然而仿仿佛佛的竟从我和她的手里,造成了未来的黄金世界!

心灵里喜乐的华灯,刚刚点着,光明中充满了超妙——庄严。

一阵罡风吹了来,一切境象都消灭了,人声近了,似乎无路可走,无家可归。

我站在许多无同情的人类中间,看着他们说:“是的,这世界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是决不走的,我们自杀了,可好?”他们只冷笑着站在四围,我的同伴呢,她低着头坐在那里,我不知道她也有自杀的决心没有。

一杯毒水在手里了,我走过去拊着她的肩说:“你看——你呢?”她笑着点一点头,“柏拉图呵!我跟随你。”我抬起头来,一饮而尽,——胸口微微的有一点热。

她忽然也站起来了,看着我,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一个弓儿……可怜呵!那箭儿好似弹簧一般……她已经——我的胸口热极了。

呜咽——挣扎里,钟摆的声音,渐渐的真了,屋里还是昏暗的,帘外的炉子里,似乎还有微微的火,窗纱边隐隐的露出支撑在夜色里的树枝儿来,——慢慢的定住了神。

这都是哪来的事!将来的黄金世界在哪里?创造的精神在哪里?奋斗的手腕在哪里,牺牲的勇气又在哪里?

奋斗的末路就是自杀么?

为何自己自杀不动心,看别人自杀,却要痛哭?

同伴呵!我虽不认识你,我必永不忘记你牺牲的精神!

人类呵!你们果真没有同情心么?果真要拆毁这已造成的黄金世界么?

这是一九二〇年的末一夜,陽光再现的时候,就是一九二一年的开始了。

梦儿呵,不妨仍在我和她的手里实现!

同伴呵!我和你,准备着:

创造——奋斗——牺牲!

文学家的造就

文学家在人群里,好比朗耀的星辰,明丽的花草,神幻的图画,微妙的音乐。这空洞洞的世界,要他们来点缀,要他们来描写。这干燥的空气,要他们来调和。这机械的生活,要他们来慰藉。他们是人群的需要!

假如人群中不产生出若干的文学家,我们可以断定我们的生活,是没有趣味的。我们的感情,是不能融合的。我们的前途,是得不着光明的。然而人群中的确已产生出若干的文学家,零零落落的点缀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看:人类对于他们,是怎样的惊慕,赞美,崇拜!

“天才!天才!”“得天独厚”“异才天赋”,我们往往将这等的名词,加在他们身上。现在呢?这等迷信的话,已经过去了。我们对于文学的天才,只有同情的崇拜,没有神秘的崇拜;我们只信天才是在生理心理两方面,比较的适合于他的艺术;并不是所谓“文曲下凡”等等鄙俚的说法。

然而是否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这也是一个疑问。

细细的研究起来,这文学家的造就,原因很复杂,关系也很长远,不是一两句话可以包皮皮括过来的。现在姑且以文学家的本身作根据地,纵剖面是遗传,横剖面是环境,怎样的遗传和怎样的环境,是容易造就出文学家的,我们大概可以胪举如下:

(一)文学家的父母——稍远些可以说祖先——要有些近于文学的嗜好。这并不是说小说家的父母,也一定要是小说家,诗人的父母,也一定要是诗人——要是这样,这文学家竟成世袭的,门阀的,还有什么造就可言?——只要他们有些近于文学性质的嗜好,如喜欢花木,禽鸟,音乐,图画,有绵密沉远的心胸,纯正高尚的信仰,或是他们的思想,很带有诗情画意的。这样,他们的子女,成为文学家,就比较的容易些。这就是所谓“得天独厚”、“异才天赋”了。

(二)文学家要生在气候适宜,山川秀美,或是雄壮的地方。文学家的作品,和他生长的地方,有密切的`关系,——如同小说家的小说,诗家的诗,戏剧家的戏剧,都浓厚的含着本地风光——他文学的特质,有时可以完全由地理造成。这样,文学家要是生在适宜的地方,受了无形中的陶冶融铸,可以使他的出品,特别的温柔敦厚,或是豪壮悱恻。与他人的人格和艺术的价值,是很有关系的。

(三)文学家要生在中流社会的家庭——就是不贫不富的家庭。克鲁泡特金(krepotkin)说:“物质的欲望,既然已经满足了,艺术的欲望,自然要涌激而出。”自然生在富豪之家,有时夺于豪侈禄利,酒食征逐,他的理智,都被禁锢遮蔽住了,不容易有机会去发挥他的天才。但是生在贫寒家里,又须忙于谋求生计,不能受完美的教育。即或是他的文学,已经有了根基,假如他一日不做小说,一日不编戏剧,就一日没有饭吃,这样,他的作品,只是仓猝急就,以糊口为目的,不是以贡献艺术为目的,结果必至愈趋愈下。俄国文豪朵斯退益夫斯奇(dostoyevsky)曾说过:“我固然是不如屠格涅夫(turgener)(也是俄国的文豪,和他同时的),然而并不是我真不如他,我何尝不愿意精心结撰,和他争胜……无奈贫乏逼我,不得不急求完工得钱,结果我的作品,就一天劣似一天。”又有尼司璧(e nesbit)做的两首诗的断句,如下。——全诗见《社会主义的歌谣与抒情诗》(ballads&lyrics of socialism)——(照录《少年中国》译语)

那手民现在就等着我的稿

我连下星期的酬金都到了手,

但是我若不做便一文都没有,

上帝呵叫我如何做?

我不会再做了,

咳,上帝,使一家嗷嗷的,

全靠着我一支笔,

偏生我又一行都不能写,

这也像是神圣的爱么?

于此可知以文学为职业的人的景况,是如何的艰苦,于他的艺术上,是如何的受亏损。虽然是说穷愁之词易工,然而主观的穷愁,易陷于抑郁牢騷,不能得性情之正。虽可以博得读者的眼泪和同情,究竟不是促进文学的一种工具。所以最适宜于产生文学家的家庭,就是中流社会的家庭。既然不必顾虑到衣食谋求到生计,一面他自己可以受完全的教育。他的著作,是“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自然就比较的浓厚活泼了。

此外家庭里的空气,也很有关系。文学家生在清静和美的家庭,他的脑筋永远是温美平淡的,不至于受什么重大的激刺扰乱,使他的心思有所偏倚。自然在他的艺术上,要添上多少的“真”和“美”。

(四)文学家要多读古今中外属于文学的作品。这就是造成文学家的第一步了,他既有了偏于文学的嗜好,也必须多读属于文学的作品。读得愈多,机局愈精熟,材料愈方便,思想愈活泼。久而久之,必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以蚕蛾作比喻,在它成茧的时候,整天里沙沙的只顾食叶,时候到了,身体透明了,便将几十天内所食的叶子,牵成有条不乱的长丝,也将它自己隐在里面,好比雏形的文学家,读破万卷,心中光明透彻,将百家之说,融化成有系统的思想,也将他自己濡浸在里面,然而他是不能永久拘囚在里面的;也要和蚕蛾一般,白衣如雪,咬破茧丝,飞了出去。我们可以看假如蚕儿当初不肯食叶,不但以后不能抽丝,不能作茧,不能成蛾,而且要立刻僵死的。所以即或是个人有偏于文学的嗜好,若不肯多研究属于文学的书籍,他的思想终久是要破产,终久不能勉强造成一个文学家。

(五)文学家要常和自然界接近。自然的美,是普遍的,是永久的,在文学的材料上,要占极重要的位置的。文学家要迎合他,联络他,利用他,请他临降在自己的思想中,溶化在自己的文字里。若只花花绿绿的堆字叠句,便变成呆板笨滞,无神彩,无生气的文字。这种和自然界隔绝的文字,我们决不能承认它是文学。因此文学家要常和自然静对,也常以乐器画具等等怡情淑性的物品,作他的伴侣。这样,他的作品里,便满含着可爱的天籁人籁。

(六)文学家要多研究哲学社会学。我们现在承认文学是可以立身的,然而此外至少要专攻一两种的学问,作他文学的辅助,——按理说,文学家要会描写各种人的生活,他自己也是要“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的,然而这不过是“通”。若认真的去研究各种学问,然后取来应用于文学,事实上是绝对做不到的。——文学是要取材于人生的;要描写人生,就必须深知人的生活,也必须研究人的生活的意义,做他著作的标准。照此看去,哲学和社会学便是文学家在文学以外,所应攻读的功课。

(七)文学家要少和社会有纷侈的交际。文学家的生活,无妨稍偏于静,不必常常征逐于热闹场中,纷扰他的脑筋——若考察社会的情形,不是交际,自然又当别论——务要置身于第三者位置,然后以冷静的脑筋,精确的眼力,去观察他,描写他,批评他。对于各方面既都是客观的态度和根据,便好似明镜一般,表里莹澈,照进去和反映出来的,都是明鉴毫发。否则太接近了,自己也有份;“当局者浑”,脑筋不免昏乱,眼光不免蒙蔽,心思不免偏倚,便不能尽情的描写批评,也不敢尽情的描写批评了。

(八)文学家要多作旅行的工夫。这条是和以上的二,四,五诸条都有关系的。天下的美景,不能都萃在一个地方。天下的名人,也不能都生在一个地方。文学的资料也不能都取用于一个地方。文学家因此便须多做旅行的工夫了。看遍天下的美景,交遍天下的名人,观察遍天下的民情风俗,他的文学的资料,便日新月异,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而且于他的思想,学问,经验,也更有极大的裨益的。以上几条,以我看去,似乎可算是造成文学家最普通的径路,如同中学校里的普通课程一般。至于忧郁性,或是乐天性,或是他一生的境遇,都和文学极有关系;但是范围太广——参阅古今中外各文学家的历史,是个个不同的——难以细说,只得从略了。我想的时候,写的时候,对于自己所说的,都有无限的犹豫,无限的怀疑。但是犹豫、怀疑终究是没有结果的。姑且武断着说了,欢迎阅者的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