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简短句子 > 洪仲深让之而不报短句 正文

洪仲深让之而不报短句

时间:2025-01-10 17:20:54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及比较阅读题附答案

  【重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

  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今异义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一词多义】

  1、谓:权谓吕蒙曰()谓为信然()

  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

  2、以: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3、过: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

  4、益:自以为大有所益()曾益其所不能()

  香远益清()

  5、更:即更刮目相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是日更定矣()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成语积累】

  ①.“吴下阿蒙”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及鲁肃过寻阳

  (3)恐已暮矣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腐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附阅读答案:

  【古今异义词】

  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一词多义】

  1、对------说;说;是;命名、称谓

  2、用;认为;更加

  3、到;过错

  4、好处;增加、更加;

  5、重新;还;初更,时间单位

  【成语积累】

  ①.“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一)1.迟、晚,怎么,

  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年纪大,事务多。

  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1.幼时丧父,读书。

  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1.这,离开,

  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四)1.不久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及答案

  (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及鲁肃过寻阳

  (3)恐已暮矣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财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附阅读答案:

  (一)1.迟、晚,怎么,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3.年纪大,事务多。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1.幼时丧父,读书。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1.这,离开,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四)1.不久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

  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题目】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5.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2分)

  16.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2.(1)于是,就。(2)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

  13.C(2分)

  14.(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1分)(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共2分)

  15.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共2分)

  16.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只要答出一点即可,2分)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3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小题3】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像仲永,先天聪明,由于后天的不接受教育,最后却沦为普通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复: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岂欲”“为”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结合,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阐释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2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4.解释加点词语。(3分)

  (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

  (5)肃遂拜蒙母()(6)唯傅修期耳()

  15.翻译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两个,它们是:和(2分)

  17.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乙文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4.(3分,每题0.5分)①“邪”通“耶”,语气词②了解③等到④重新⑤于是,就⑥罢了

  15.(2分,每题1分)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②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16.(2分,每空1分)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7.①(1分,意对即可)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1分,意对即可)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2分,一点一分,意对即可)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3

  《孙权劝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木兰当户织'B.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题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用”;A:应当/对着;B:去/完成;C:了解/认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卿”B中“孤”D中“自”都为人称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B中“邪”通“耶”;C中“贴”通“帖”;D中“扳”通“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B中应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4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方法:。

  目的:。

  小题3:从吕蒙的变化中,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学习本文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小题2:方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目的: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小题3:(1)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后天学习很重要。(从吕蒙角度)⑵以自身经历委婉向别人提出建议或批评。(从孙权角度)⑶看待事情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鲁肃角度)(三点中的一点并能结合自身经历,言之有理,表达流畅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本题翻译时,要注意这一句是反问句,另外还要注意“岂(难道)、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业名称)、为(当,作为的意思)、邪(yé,通‘耶’,语气词)”等字的意思,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方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和“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吕蒙的读书经历”来谈悟出的学习道理即可。如: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或者: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5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B。盲臣安敢戏君乎()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肅过寻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不超过五个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A。迟,晚B。怎么C。再次,重新D。到……的时候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9、年纪大事务多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6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①炳烛:点亮蜡烛。②昧:暗。③行:一样,相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蒙乃始就学。()

  (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为什么要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横线上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推托

  (2)粗略地阅读

  (3)于是,就

  (4)迟

  2.(1)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做博士吗?

  (2)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因为吕蒙已成了一个很有才略的人。(意思对即可)

  4.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便成了一个有才略的人。(意思对即可)

  5.青少年时期。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珍惜这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努力学习。(意思对即可)

  6.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