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故事 > 烛之武的励志故事 正文

烛之武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4-11-14 21:28:27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篇1

  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非但没有欢迎,反而闭关城门,不让重耳进,这使重耳很愤怒,于是耿耿于怀。不久之后,重耳经秦国的帮助,返回了晋国并重登王位,号称晋文公,正想复仇,可惜找不到借口。

  可是,就在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时郑国帮助楚国功攻打晋国,使晋文公大怒,并因此找到了借口,以婚姻关系使秦国帮助自已攻打郑国。夹击形势成形了。

  郑文公十分着急,敌军已经临城,可依旧想不出良策。于是跟佚之狐一起探讨。佚之狐建议让烛之武去游说。于是郑文公亲自去跟烛之武道歉,终于烛之武考虑到利害关系答应游说秦国。

  烛之武乘着夜色潜入秦营,以秦国不是主要收益方而只是迫于婚姻关系而已这个要素,展开了游说,并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利益。最后以高超的技能终于游说成功,使秦穆公退兵。

  晋文公知晓后,由于处在劣势,只好悻悻而归。

  这次事件表明,在政治家眼中亲情小于政治利益。所以说政治是极为残酷的。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篇2

  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秦晋组成联军压向郑国。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并且和楚国成为盟国,定能躲过一劫。”郑伯赞同。

  佚之狐来到楚国,觐见楚王。他请楚王发兵帮助郑国退敌,许诺给楚国五座城池。楚王想:郑国一向是晋国的附属国,这次晋国打郑国,我只要出兵,先在旁观战,看战况再说。这样,既能得到五座城池,又使郑国欠我一个大大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楚王答应出兵。话说烛之武也来到秦国,他先送了很多珠宝给秦王的宠妃,让她在秦王面前替郑国说好话。然后要求觐见秦王。狐(烛之武)对秦王说:“大王,郑国是晋国的属国,但是晋国反而来攻打我们,非仁义之师也。今秦晋联合攻打我国,是晋国假他人之手获利也。一旦晋国打赢了,他能遵守与您的约定吗?他只不过想消耗您的实力,到时候,就是晋国一国独大,可以成为霸主了呢。而且,我国已得到楚国的支持,楚王派兵准备攻打晋国,到那时,晋国自顾不暇,而您出师无名,怕要被天下人耻笑。”秦王听后恍然大悟,遂撤兵。

  晋文公派子范袭击秦军,结果被秦军打败。晋文公又去攻打郑国,楚国已来到郑国边境,郑出联合,将晋国打败。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篇3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与盟国秦国共同发兵讨伐郑国。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几年前说起,当年晋文公蒙难流落郑国,郑国对他无礼,且在暗地里勾结楚国。所以,晋文公心中的一腔怒火终于以这个方式爆发了。

  这个消息,一传入郑国,举国人心惶惶。郑文公连夜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个叫佚之狐的达成,进谏道:“大王,有一个人可以救郑国,他叫烛之武。”郑王只好去见烛之武,但是没料到烛之武推辞了,但事关国家兴亡,郑王再三恳求,他也只好答应了。

  一天夜晚,烛之武以郑国使者的身份,悄悄要求见秦穆公,秦穆公见对方是个老者,且在秦军刀枪林立中从容自定,不禁添了几分敬意“您老来这儿有何贵干?不会是劝我们放了贵国吧?”“我若是为了郑国而来,哪用得着劳烦您?”烛之武不紧不慢的说:“秦晋联合攻郑,郑国是保不住了,我来是为了您啊!”“哦?为了我?”秦穆光很好奇。“是啊,秦晋一起攻打郑国,郑国一定灭亡,您得了郑国的土地,可当中还隔着一个晋国,您怎么守得住呢?到头来,这些土地还是会被晋国吞并。晋国将更加强大,而您却什么好处也没捞着。一个强大的郑国科对您不是一件好事啊”穆公踱着方步,低头思索着。一看刚才的话起了作用,烛之武马上上前一步,又道:晋国是个贪得无厌的国家,当年他的国君答应给您的地方,可一回了国就反悔了。晋国向东灭了郑国,向西发展的话,对秦国就不利了。如果您不打郑国,郑国留在东面,您会有很多好处的。您又何乐而不为呢?秦穆公听着,连连点头。

  穆公改变了主意,和郑国签了和约。又派了几位大将守住郑国。晋文公见此情形,无奈,只好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篇4

  晋文公与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把郑国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起来,似乎剑在弦上,只等一声令下……从前傲慢无理又举棋不定的郑文公,如今畏首畏尾,如蒸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难道老天真的要亡我了吗?一帮废物……”宫殿之上,四个宫女的扇子也消退不了郑文公的汗珠,怒气。大臣们跪倒在地,双手颤抖,没人敢开口,死罪活罪都是罪,此时定是言多必失啊!

  “烛之武,对,先派烛之武去游说一下,我们也好有时间做最后战争的准备….”佚之狐在情急之中,想起了这号人物。此时,大朝之上,意见高度统一,死马当活马医,能拖一日是一日。

  烛之武冷笑一声:“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你们就把我当炮灰啊”。郑文公大怒,“大胆”两字正想说出口,但想到国家存亡,命在旦夕便马上赔上笑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想必你也懂,现在正是需要你的时候啊!”态度之诚恳,就差老泪纵横了,又一个影帝。此时的烛之武,却也被真切感动到了,毕竟也是忠贞爱国的老臣子啊。

  烛之武虽然口才了得,智慧过人,但在一夜之间想出一个救国的妙招,也是比登天也难啊。好在,他有个做梦的习惯,一旦有难事,总有仙人托梦给他!天意啊天意。

  仙人的指点,非凡的口才,还有一身的轻功,天助郑国也!悄无生息的,他已经站在了秦穆公的床榻前。“小人烛之武拜见秦穆公。”秦穆公大惊,以为是在梦中,又躺下睡觉了。烛之武见状,灵机一动。今日何不扮仙人托梦给秦穆公?我的话他或许不听不信,但神仙的话不信也不敢违背。

  烛之武压低声音,念念有词,只见秦穆公在梦中拼命点头……

  然后历史上就出现了这么一则故事,故事的结局是弱国郑国就用一个梦把秦晋联合瓦解了,不花吹灰之力,就把敌军击退了……

  究竟烛之武说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左传》到《烛之武退秦师》,看个究竟吧!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篇5

  晋文公和秦穆公在聊天,谈到郑国,了解到郑文公曾在晋文公逃亡时没有按礼节接待晋文公,并且一直对楚国有二心,所以两国商议,共同拿下郑国。于是,晋国的军队在函陵驻守,秦国军队在氾水以南驻军以待,把郑国围了起来,不让郑国有退路。

  郑国大夫知道了这个消息,马上禀报郑文公:“报,秦晋两国把本国围住,企图攻打本国。论实力,我们赢不了,但我有一个好方法可以让郑国远离战争的危险。”郑文公一听大喜,马上问:“什么方法?”大夫说:“请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一旦秦军退兵了,晋军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问:“为什么是烛之武呢,他从没被重用过,我对他不是很放心。”大夫说:“大王你有所不知,这件事,只能由烛之武来做。”郑文公见大夫这么坚持,也就没再多问:“好吧。”

  郑文公去见烛之武说:“这次委你重任,派你去说服秦穆公退兵。”郑文公自以为很久没有重用烛之武,今一事,烛之武一定会满口答应。没料到烛之武一听郑文公的口气,有些许轻蔑,马上便有了一些不高兴:“大王,不是我不想帮您,只是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比不过人家,现在已这么老了,就更不行了。”郑国文公认为烛之武是在摆架子,就故意说:“好吧,那我就去请别人做吧。”转过身去,做出将走的'样子。“恭送大王。”谁知郑文公等来的,却是烛之武这么一句话。郑文公只好放下架子,拜托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并承诺以后一定重用他,烛之武才答应去说服秦穆公。

  后来,烛之武不但说服了秦王,还说服秦国保护郑国,晋国也进而退军,为郑文公暂时解决了晋国的这一难题。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篇6

  晋国与秦国准备攻打郑国,郑伯大惊失色,成天紧皱眉头,与大臣商议各种方法,整个郑国百姓都在议论,有些甚至想离开郑国去别的地方躲避。

  这时,佚之狐来进谏,说是有一高人名烛之武可以劝退秦王。于是郑伯就动身去见烛之武请求他劝秦退兵。烛之武并未答应,盯着远方窗外,长叹一口气说:“我年壮时比不过人家,现在老喽,无能为力了。”郑伯有些急了,身子微微一挺说:“我不能早些重用你,是我的不对,但郑国灭亡了,对你有什么好处?”烛之武沉默了几秒便答应了。

  烛之武来到秦王大殿外,身体有些僵硬,心中稍有不安,想到:我一定要在短时间说中要害,万一他不耐烦了,不仅命保不住,郑国也会随之灭亡。他深吸口气,迈着沉稳的脚步快步走进殿堂,行过礼后,对秦王说:“秦晋攻打我国,我们输定了,但郑国灭亡了,若对您有利,我不敢烦您手下。”讲到这儿,他顿了顿,缓和一下,又说:“越过别的国家,把我们做你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此时,秦王的眉头微皱在一起,身体稍晃了一下,随即用犀利的眼神神盯着烛之武,烛之武继续说:“如果您放过郑国,我们愿意把您视为东道主,出使的人来来往往,我们可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你们秦国来说也什么害处,且晋国曾经许诺的城池没有给大王您不是不知道。”烛之武微扬着眉特意把“不知道”加重,秦王眼里闪过一丝不安与焦虑,此时的烛之武明白离成功不远了,又说:“晋国现在在扩大领土,晋国的野心之大您也应该在晋国失言时就有所领悟,现在他想往西边扩大,不灭了郑国,又怎么扩大呢?希望您慎重考虑!”秦王点着头,慢慢地说:“既然如此,就按您说的做吧!”秦王签了盟约,烛之武大喜连夜匆匆回到郑国。晋国知道后无奈,也撤了兵。

改写烛之武退秦师作文

  【第1篇】

  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非但没有欢迎,反而闭关城门,不让重耳进,这使重耳很愤怒,于是耿耿于怀。不久之后,重耳经秦国的帮助,返回了晋国并重登王位,号称晋文公,正想复仇,可惜找不到借口。

  可是,就在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时郑国帮助楚国功攻打晋国,使晋文公大怒,并因此找到了借口,以婚姻关系使秦国帮助自已攻打郑国。夹击形势成形了。

  郑文公十分着急,敌军已经临城,可依旧想不出良策。于是跟佚之狐一起探讨。佚之狐建议让烛之武去游说。于是郑文公亲自去跟烛之武道歉,终于烛之武考虑到利害关系答应游说秦国。

  烛之武乘着夜色潜入秦营,以秦国不是主要收益方而只是迫于婚姻关系而已这个要素,展开了游说,并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利益。最后以高超的技能终于游说成功,使秦穆公退兵。

  晋文公知晓后,由于处在劣势,只好悻悻而归。

  这次事件表明,在政治家眼中亲情小于政治利益。所以说政治是极为残酷的。

  【第2篇】

  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秦晋组成联军压向郑国。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并且和楚国成为盟国,定能躲过一劫。”郑伯赞同。

  佚之狐来到楚国,觐见楚王。他请楚王发兵帮助郑国退敌,许诺给楚国五座城池。楚王想:郑国一向是晋国的附属国,这次晋国打郑国,我只要出兵,先在旁观战,看战况再说。这样,既能得到五座城池,又使郑国欠我一个大大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楚王答应出兵。话说烛之武也来到秦国,他先送了很多珠宝给秦王的宠妃,让她在秦王面前替郑国说好话。然后要求觐见秦王。狐(烛之武)对秦王说:“大王,郑国是晋国的属国,但是晋国反而来攻打我们,非仁义之师也。今秦晋联合攻打我国,是晋国假他人之手获利也。一旦晋国打赢了,他能遵守与您的约定吗?他只不过想消耗您的实力,到时候,就是晋国一国独大,可以成为霸主了呢。而且,我国已得到楚国的支持,楚王派兵准备攻打晋国,到那时,晋国自顾不暇,而您出师无名,怕要被天下人耻笑。”秦王听后恍然大悟,遂撤兵。

  晋文公派子范袭击秦军,结果被秦军打败。晋文公又去攻打郑国,楚国已来到郑国边境,郑出联合,将晋国打败。

  一日,晋侯前来拜见秦伯。

  “许久不见,近来如何啊?”秦伯握着晋侯的手笑着说。晋侯却说:“我的眼睛最近不太好使了,也不知为何,似乎总觉有粒沙子揉也揉不掉。”“那,太医可否来瞧过了?”“都瞧过了,他们也不知道是为何。”秦伯拿起手里玉质的佛珠,居然低着头自顾自地玩弄起来。过了许久,晋侯有些不耐烦,却又不好发作,省的自己性命不保,只能说:“那您有何高见呢?”秦伯突然哈哈大笑,笑得晋侯心里一阵寒意,哆嗦了一下。秦伯说:“你的病啊,只有你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吧?!只恐怕你眼里的沙子是要我帮你拿出来了,你说是不是啊?”晋侯脸上浮现出吃惊的表情,说:“不愧是一国明君,小弟不敢相瞒,郑是一个区区小国,而当我在外逃亡时,经过郑国,郑文公却没有按礼节接待我,这不是对我不敬是什么?!他是看我当时正在逃亡,认为我没有前途,也不会对他怎么样,所以就忽视我,我咽不下这口气!”秦伯说:“弟弟息怒啊,其实哥哥我也觉得郑国这样是有点过分了。”“什么叫有点过分,是非常过分!”晋侯不顾一切打断了秦伯,脸上的五官都快挤到一块儿去了,秦伯也不为此生气,继续说:“弟弟莫生气,可是古人说过要‘师出有名’啊,要是‘师出无名’岂不是要为后人留下笑柄?”“这个小弟我早就想好了,一是他无礼于晋,二是僖公二十八年时的城濮之战时,他居然助楚攻晋!”“好,好,我看他是过得不耐烦了,看在我们是联姻的份上,我要帮你好好教训教训他。”他们商讨好进攻时辰、计策以及最后怎么瓜分郑国后,就高高兴兴地一起用了午膳。用完午膳后,晋侯就回去了。

  到了约定的时间,两国的军队也都如约而至,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这时,郑国早已乱成一锅粥了,有些大臣不敢来上朝,有些大臣得到秦晋要攻打郑国消息后早已逃之夭夭,而有些却一直坚持要保卫自己的国家,佚之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对郑伯说:“现在国家已经处于危难之际了,臣可以举荐一人,此人定可以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皇上一定要用他!”“此人是何等人物,为何朕一直没有重用他,快快请来,只要能救得了郑国,别说黄金,朕连皇宫都给他,快快请来!”

  佚之狐匆匆忙忙赶出殿门,准备前去请那位高人,可曾想他早已站在殿门外等候了,“我早料大人会来找我,所以已在此等候多时了。”那佚之狐一惊,心想:他怎么会知道我回来找他,而且知道是在这时呢?!此人必定是不可多得的.治国能臣,定能救郑国于危难之中!!便说道:“郑国已经处于悬崖之边了,如若您再不出手相救可就晚了,请快快随我进宫!!

  两人一起走入殿中,只见郑文公正在殿中焦急的徘徊。佚之狐说道:“陛下,救国之臣到了。”郑文公满心欢喜地停止了踱步,转过头扶起正跪在地上的两人,说道:“郑国能否获救就全看先生意下如何了,从前朕没有重用你是朕的错,如今只要你能救得了郑国,别说你要黄金万两,朕给你,就是你要这宫殿,朕也给你!”可是那人脸上的表情只有淡漠二字形容才得当,他说:“臣年轻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如今年老了,就更不行了,自然不能干什么了,陛下还是另请高人吧……”郑文公着急了,脸上表现出非常虔诚的神情,说:“我没有早一些任用您,而现在却在危急之中求您,是寡人的过错。然而如若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是不利的啊!所以就算看在郑国老百姓的面子上,就郑国一命吧……”他答应了。

  我们先且不说后来事态如何,就这位高人,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高人也正是我们本故事的男一号——烛之武。郑国正是因为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我们且看后来如何。

  烛之武答应此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丝毫没有半点紧张,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整个国家都在他手中,他的拳头一攥紧整个国家将不复存在。表面上是这样,但是,他的心却像水晶一般透彻、明亮,他懂得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含义,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与这个国家有关,他就算为了国家牺牲自己,他也不会有半点怨言。他决定行动,就在今晚!

  到了夜晚,烛之武准备行动了,他做好了一切准备。为了不要有太大的动静,他让人用绳子将他从城上放下去。当他双脚着地的一瞬间,他知道他已经没有后悔的余地了,他义无返顾的朝秦军大营走去。

  进入秦军大营后,他见到了秦伯,也就是秦穆公。秦伯一看此人这种时候前来拜见他,定是说客,便心里没好气。还未等秦伯开口问明来意,烛之武却已开门见山地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怎么敢冒昧地用这种方式来打扰您呢?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边邑,您肯定也知道这是困难的,那您为什么还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虚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的恩惠,晋惠公曾答应给您的焦、瑕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都是知道了。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他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他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大王能够考虑一下这件事!”秦伯似乎若有所思,不过,很快就同意了烛之武的说法,他说:“是啊,这的确对朕不利啊,您一定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能臣,朕相信,只要您不离开郑国,郑国就有安宁日子啊,我就不挽留您了,我想您必定也不肯留在朕的身边,为朕做事,朕也就不勉强你了,你回去吧。”

  第二日,秦国与郑国就签订了盟约。秦伯派杞子、逢孙和杨孙守卫郑国,于是,就从郑国撤军了。

  当晋侯听说了这个消息时,仰天长叹,自己的强国计划终究是被一个无名小卒给破坏了。他的手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侯拦住了他,说:“子犯啊,假如没有秦国的帮助,我是不会有今天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用战乱来代替和睦,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之后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当郑伯听到这个消息时,会心的笑了,他说:“郑国的前途就要看烛之武了啊!”

  此可谓:

  晋侯秦伯假结盟,之武说秦利害明。

  二国之好多为利,三寸之舌退雄兵。

  以诗为证。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1

  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秦晋组成联军压向郑国。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并且和楚国成为盟国,定能躲过一劫。”郑伯赞同。

  佚之狐来到楚国,觐见楚王。他请楚王发兵帮助郑国退敌,许诺给楚国五座城池。楚王想:郑国一向是晋国的附属国,这次晋国打郑国,我只要出兵,先在旁观战,看战况再说。这样,既能得到五座城池,又使郑国欠我一个大大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楚王答应出兵。话说烛之武也来到秦国,他先送了很多珠宝给秦王的宠妃,让她在秦王面前替郑国说好话。然后要求觐见秦王。狐(烛之武)对秦王说:“大王,郑国是晋国的属国,但是晋国反而来攻打我们,非仁义之师也。今秦晋联合攻打我国,是晋国假他人之手获利也。一旦晋国打赢了,他能遵守与您的`约定吗?他只不过想消耗您的实力,到时候,就是晋国一国独大,可以成为霸主了呢。而且,我国已得到楚国的支持,楚王派兵准备攻打晋国,到那时,晋国自顾不暇,而您出师无名,怕要被天下人耻笑。”秦王听后恍然大悟,遂撤兵。

  晋文公派子范袭击秦军,结果被秦军打败。晋文公又去攻打郑国,楚国已来到郑国边境,郑出联合,将晋国打败。

烛之武退秦师改写作文2

  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非但没有欢迎,反而闭关城门,不让重耳进,这使重耳很愤怒,于是耿耿于怀。不久之后,重耳经秦国的帮助,返回了晋国并重登王位,号称晋文公,正想复仇,可惜找不到借口。

  可是,就在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时郑国帮助楚国功攻打晋国,使晋文公大怒,并因此找到了借口,以婚姻关系使秦国帮助自已攻打郑国。夹击形势成形了。

  郑文公十分着急,敌军已经临城,可依旧想不出良策。于是跟佚之狐一起探讨。佚之狐建议让烛之武去游说。于是郑文公亲自去跟烛之武道歉,终于烛之武考虑到利害关系答应游说秦国。

  烛之武乘着夜色潜入秦营,以秦国不是主要收益方而只是迫于婚姻关系而已这个要素,展开了游说,并给予了他们很多的利益。最后以高超的技能终于游说成功,使秦穆公退兵。

  晋文公知晓后,由于处在劣势,只好悻悻而归。

  这次事件表明,在政治家眼中亲情小于政治利益。所以说政治是极为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