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篇1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他自言自语说道:“这么好的天气,整天在屋子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李白看到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粗粗的铁棍子。
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在做什么呢!”
老婆婆拾起头笑着回答:“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一根绣花针”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是啦!”
“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李白不解地问道。
老婆婆反问李白:“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的话语让李白很惭愧。
手是他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后来人们常常用铁杵成针来形容做事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肯定能成功。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篇2
【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典故】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
【释义】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持之以恒
【反义词】半途而废
【同韵词】天下归心、一场欢喜忽悲辛、芒刺在身、难割难分、尺璧寸阴、司马昭之心、珠盘玉敦、意气相亲、贵古贱今、南面称尊、......
【英语】anironpestlecanbegrounddowntoaneedle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篇3
【成语】铁杵成针
【拼音】tiě chǔ cheng zhēn
【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近义词】持之以恒
【反义词】半途而废
【典故】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三字经中讲了很多故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三字经中关于《铁杵成针》的故事!
故事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深受启发,从此发愤学习,终于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诗人。
【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典故】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
【释义】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持之以恒
【反义词】半途而废
【同韵词】天下归心、一场欢喜忽悲辛、芒刺在身、难割难分、尺璧寸阴、司马昭之心、珠盘玉敦、意气相亲、贵古贱今、南面称尊、......
故事简述: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读《铁杵成针》有感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铁杵成针》的故事。故事主要讲的`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一次李白逃学了,经过溪边时,看见了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于是好奇地问:“老奶奶,您在这做什么呀?”老奶奶慈祥地笑了一笑,只说了一句话:“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仔细一想,觉得很惭愧,就向老奶奶行个礼,从此发愤读书。后来,李白成了著名的诗人。
回想自己,也常常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气馁了。
记得有一次,我看一本课外书,计划用一个月时间看完,每天看30分钟,前几天还按计划看书,到后来就不能坚持了,偶尔看看。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几道奥数题。其中几道题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题不会做,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索性不做了。后来经老师指导,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只要自己再仔细点,也能找到这种方法。
经过这几次教训,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凡事只要有恒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少年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给了我深刻的教育。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句话将会伴随着我成长。你知道吗?这已经成为我和少年李白之间永远的小秘密。
【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典故】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
【释义】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持之以恒
【反义词】半途而废
【同韵词】天下归心、一场欢喜忽悲辛、芒刺在身、难割难分、尺璧寸阴、司马昭之心、珠盘玉敦、意气相亲、贵古贱今、南面称尊、......
【造句】:
1. 发扬铁杵成针的毅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2. 古有愚公移山,铁杵成针,滴水成江,但都不及我对你的祝福。让我这份元旦祝福通过电波,跨过重重高山,越过滔滔江水,掠过高楼大厦,飞到你身边。
3. 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4. 勤学苦读数春秋,攀登书山学海游。磨剑十年今始成,铁杵成针壮志有。胸有成竹赴考场,大笔一挥锦绣文。才思敏捷人称赞,题无难易都完成。笑容满面出考场,亲朋好友皆欢喜。祝高考取。
5. 而此女的幻术却是耳厮鬓摩,铁杵成针,一点点耗光敌人的意志,令敌人眼看自己沉醉于幻境不能自拔,精神上掌控敌人的意志。
6. 所谓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一杯浓茶,品味人生,在这里,就成为了一种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忍让,是宽心;知足者常乐,是平衡,是清心;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是专。
7. 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成针的。
8. 评论:主这表咱们教到一件事,这就是有论作什么事,都要铁杵成针,很否能就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