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特朗普关于中国名言 正文

特朗普关于中国名言

时间:2024-10-01 23:41:06

1.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

外国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棵明珠。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更是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愈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也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自从中国实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的战略。中国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数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了市场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一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并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迎你们!

某学生

某年某月某日

[点评]作者审题准确、读者意识鲜明。文章采用书信体,亲切自然地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国家,饱含感情地描绘了既有灿烂文明又有辉煌未来、谋求合作与发展的美好的“中国形象”。作者选取了“长城”“一带一路”“高铁”三个关键词,以一种历史和发展的眼光贯通古今,从“长城”作为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见证,到当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所体现出来的谋求合作与发展的大国智慧,再联想到“高铁”为代表的创新科技产品走向世界的新发展,关键词之间围绕主题建立了内在的有机关联。

全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修辞恰切,语言有文采,格式正确。但文章对第三个关键词“高铁”的阐释相对简略,如只选择前两个关键词行文,全文内容将更为集中深入。另外,“象征”一词改为“见证”会更准确。此文是一篇读者意识鲜明、优秀的考场佳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玉环)

2.丝路驼铃 驶向和平

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赋上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

[点评]这是一篇忠实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

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出自己眼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新丝路”这样的中国战略,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自信的大国精神。

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一句贯穿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表现力。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和自信。诚如文中所言“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人骄傲和国家自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珊)

3.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本文作者选择了“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向读者介绍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在文中多次点明“从胃开始,读懂中华”“中国人”“中华传统”“中国特色中国味”等,符合题意。

该文中心鲜明,寓意深刻,层次感强。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写中华美食,赞美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接着叙写各地的美食,称赞美食样式丰富多彩,并提到人的“多元”;然后进一步挖掘美食及食具(瓷碗和木筷)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出了美食背后的隐患一一食品安全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得到了控制及整治。文章内容丰富,论证层次严谨,逻辑性强,分析辩证。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从胃开始,读懂中华”。结尾三段归结全篇,并进一步扣题,使主题得以升华。文章结构严谨。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句式变化较多,并时而引用或化用

当然,文中也有不足。如开头引用白落梅的话,查无出处;“元旦吃饺子”提法不当等。有的语言表述欠妥,如“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等。但瑕不掩瑜,此文仍然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优秀作文。(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唐吉民)

4.便利中国 高效中国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高效率的中国。

身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可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幸运的是,我们不畏难题,化压力为动力,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是高铁,高铁总的来说是一种安全、便捷有舒适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城际轻轨与省际高铁。城际高铁极大缩减了人们出行所费时间。比方说A城到B城驾车需要两个小时,轻轨只需半小时即可轻松到达。省际高铁时速可高达350千米每小时,在各个省份之间畅行无阻,所到之地更为精确,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更精确、更快速,有过之而不及。如今大量出口到各个国家,可谓是中国人“别样的骄傲”。

其次,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软件俯拾即是。把外出付费称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简直一点也不夸张,就连最不起眼的街边小吃摊,都无需携带现金。来自英国的来华留学生拂菻坊,也是现在的网络红人,在视频网站上发表的第一个视频,便是称赞移动支付的便利与高效。他所说的:“在所有发达国家都以为中国将陷入人口的泥潭时,中国却以她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他国望尘莫及的高效率”,完美诠释了中国的特色成就。

最后,共享单车也是不得不提的重头戏,它发端于校园,由中国大学生一手创办,如今上至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下至小城镇,共享单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随处可骑,无处不到,可谓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美好使者。这种建立在信任与素质上的特色交通工具,不再是西方国家独占的卖点。中国,也能做好属于自己的“共享服务”。

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其共享单车穿越美丽校园,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一键支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中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便利,高效的新面貌。

中国随时打开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点评]本文能够紧紧围绕“高效和便利”这个中心,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三个方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作者能抓住高速和便利这个特点把高铁和移动支付及共享单车等三个新生事物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表现当今中国的特点。文章开篇从古论述到当下的'中国,点明论述的主题,接着分三段介绍,结尾点题照应前文。论述中作者采用举例、对比及列数字等方法,把高铁与驾车及外国同类产品技艺做比较,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中国高铁的高速和准点。通过引用外国人的评价,从侧面写出了移动支付造就了令人忘尘莫及的高效。通过描述扫二维码随时可骑单车,说明中国在分享服务方面不落后于外国。文中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使整个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逻辑性强。多种论述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句式丰富,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字里行间充满自豪之情。

当然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还有可改进的空间,但与同类文章相比,强烈的结构意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及关联词的恰当使用不能不说是这篇高考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周小蓬)

5.我所认识的中国

中国是东方的一头雄狮,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世界为之震惊。“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让中国再次受瞩目于世界舞台,中华美食也随着经济带的推建而备受世人关注。中国的发展,稳步前进。

我所认识的中国,强大、友好。“一带一路”经济带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发展,可谓“双赢”。自古以来,中国以和平、友好的面孔示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增进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胡麻、胡豆、香料等食材也随之传入中国,汇集于中华美食。漠漠古道,驼铃阵阵,这条路奠定了“一带一路”的基础,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谈起中国,不得不提中华美食。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我所认识的中国,美食种类繁多,令人垂涎不已。中国有四大菜系,各具特色,美食文化历史悠久。除夕有饺子,端午有粽子,中秋食月饼。然而,中华美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道菜甚至每个食材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传统赋予的内涵。除夕夜吃鱼且不能吃完,代表“年年有余”;粤人喜吃发菜,因其音似“发财”;元宵的汤圆被看作团圆的象征……在今年杭州G20峰会的国家领导人晚宴上,中国菜就像中国的名牌一样被隆重亮出,受到他国领导人的赞赏。中华美食在传承传统的前提下,还会创新地融入新元素,例如我们在超市看到的“巧克力馅月饼”、“饼干粒汤圆”等。中国,真是个古老而有活力,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国家。

我所认识的中国,发展的路上亦有挑战和曲折。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是国人心头的隐患。不法商家无良制作地沟油、毒奶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健康,更是在中华美食的闪亮名片上划下不光彩的一笔。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在不断整治中得到好转,商家也大多诚信经营。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曾坦言:“小利靠智,大利靠诚”。商家的诚信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利民利己。希望中国的食品越来越安全,只有这样,中华美食才能屹立于世界美食之林,才能更好地让国人、世人品尝到纯正的中华美食。

人生的路充满未知,这让我们对未来的探索迸发无穷的乐趣。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亦是这样,中国的潜力很大,前路遥远且充满未知,我们要克服前进中的逆流漩涡,努力探索未来,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所认识的中国,必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作者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作文的读者对象是明确的,就是外国朋友。就是作文的内容也是针对外国的朋友的。作者选取了“一带一路”、“中华美食”、“食品安全”三个关键词,并实现了较好的关联。作者由“一带一路”谈到古代的丝绸之路,由丝绸之路上一些食材传入中国,自然关联到中华美食;由中华美食自然关联到食品安全。

作者谈中华美食时亮点较多。不但提到“除夕有饺子,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还讲到中华美食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如除夕不吃完的“鱼”,代表年年有余;粤人喜欢吃发菜,谐音“发财”,汤圆是团圆的象征等等。谈到食品安全时,能理性客观,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正逐步好转。

此文品相很好。书写厚亮。全文分为六段,不琐碎,语句通顺,有文采,如“漠漠古道,驼铃阵阵,这条路奠定了‘一带一路’的基础”。有多处引用,比较恰当。(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玉金)

6.创新科技点亮美丽中国

今天的中国正在创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脱胎换骨,破茧成蝶。中国的国门已经敞开,既张开臂膀欢迎像你们一样渴望一探究竟的海外青年,又放眼目送和我一样心怀中国梦的热忱青年留学深造。中国和我们这一代青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创新科技领域,层出不穷的智慧产物正点亮我们的生活。

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正是物联网正式走进大众生活的时代标志。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扫描单车身上的二维码即可解锁,开始骑行。这一极具便利性和灵活性的创新出行方式得益于先进的科技。而研发者坦言,从设想的萌生到梦想的实现总共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可见,中国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力的交融已经到了十分高效的水平,我们早已走出王开岭口中那个“用强大的智商、逻辑和麻木,将现实给无理地合理化”的悲剧。创新成为了开拓者的血液,科技成为了开拓者的利器。创新科技产物引领了资源共享化的新潮流,同时也激活了大众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正所谓仓原实而精神富,物质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生活观念对于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侧重,因此绿色出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大众中的普遍认可才助推了创新科技产物——共享单车的成功。

而共享单车的大规模使用同时也离不开新型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的一臂之力。移动支付,是革命性的无现金支付方式,将银行信用账户与手机应用或网上银行关联,实现以信用卡更便捷的交易。这是物联网技术成熟后与另一领略的紧密合作。作为在创新科技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又一大新生事物,它在大众生活中渗透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迅速。小到菜市场中的肉菜交易、快递验收等小金额交易都通过移动支付完成。而它的普及也反映出中国民众对于新兴事物接受能力的加快以及对创新的认可。移动支付不仅成为创新科技的一大成就,同时也点亮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增长。

或许我们都不曾想过,创新科技能让如此快地让中国乘上发展列车。但今天,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转变让中国这一拥千年文明的大国焕发年轻的生命力,让我们刮目相看,因为正是创新科技点亮了美丽中国!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其特点有四:

一是切合题意。选用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两个关键词,展开论述,完全符合题目内容方面的要求。关键词有机关联,即科技创新的作用,共享单车的基础是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又促进共享单车的产生和发展。

二是中心突出。全文始终围绕“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这一中心展开论述,也就是题目中的“创新科技点亮了中国”。阐明了中国不再安分固守,而是勇于创新的国度,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就是明证。

三是读者意识强,文章就是想要用中国在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两个方面的创新成果,帮助留学生解除对中国的困化思维。

四是结构清晰。全文共四段,首段阐述背景,表示对外国留学生的欢迎,接着点题。第二段向外国留学生介绍我国发明的共享单车,如何从设想到变为现实的过程,从而证明中国人的创造能力强。第三段则进一步阐述共享单车的科技基础——移动支付的运用情况和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当然,如果文章对这两个关键词所代表的事物能有更充分的阐释则更好。(佛山市第一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 李存仁)

7.科技之光 照耀九州

中国,古称九州,是历史长河中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你们对她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丝绸瓷器中,但今天——科技的火炬高高举起的时代,科技之光早已遍布神州大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版图上的雄鸡,昂首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中国国土上遍布的高铁网,四通八达;将目光落在身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绿色环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移动支付,轻松便捷。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你可以看到“高速”舒适;在共享单车,你看到的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快速”便捷。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稳健步伐,而惟有让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

科技之光带米“大速度”,是飞驰的高铁。高铁,对世界,对中国而言都是新面孔。然而在中国,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多最发达的高铁网。你们也许在无法想象,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铁路上慢如马拉火车的场景,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大,高铁所展现的“中国速度”让世界眼前一亮。改革开放以来,你们或许只以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可今天我们已奋力跨向“制造强国”,更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名片。

科技之光带来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正如你们所见,口号为“实现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公司们,正逐步实现他们的目标。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小蓝单车……一列又一列,构成了“最后一公里”中彩虹般绚烂的风景线。我们在“高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在“最后一公里”慢下来,筑建“生态中国”。这些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代表了中国对减轻碳排放的承诺:中国是高速的,更是绿色的!

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时时都更轻松。只需手机即可完成得移动支付。这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每一处的便捷,也是“中国速度”下细致的关怀。掏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也是绿意盎然的。

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如今的中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国。

【点评】这篇考场优秀作文有三点值得师弟师妹们参考:

一、全面准确执行写作任务。为了完成这道高考作文题提出的写作任务,作者在如何选择关键词,如何让关键询间形成有机关联,如何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如何面对虚拟的外国青年这个读者对象进行表达,如何通过文章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等方面都落实了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得到全面准确落实。

二、对关键词之问有机关联亮点突出。作者选取了“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三个关键词来展开写作,以科技的主题进行整体构思,先总写“中国速度”,后分写“大速度”与“小速度”,其中的保证是“移动支付”,关键词之间形成内在的有机关联。关键词中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小处着手,呈现一个有速度、绿色的、快捷的中国形象。有机关联体现出亮点。

三、写作对象与写作目的明确。作者始终以“你们”作为表达对象,让虚拟的外国青年改变中国“仍停留在丝绸瓷器中”的刻板印象,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现状,改变固有观念,读懂中国,写作目的很明确。

文章不足的地方,有些语句咯欠打磨,细腻的表达不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家俊)

8.科技中国 大美中华

广大的外国青年:

你们好!鉴于中国日益发展,获得了你们的不断关注,今天我将分享有关中国的两个方面——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的内容,与你们谈谈我心中的的科技中国,我梦想中的大美中华。

聊及共享单车,想必广大外国留学生应该不陌生。中国的企业对这一项有利于民心的工程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完成了中国政府部门都难以实施的一项任务,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麻烦,并不比国外相对宽阔的道路,楼下随处可见的“小黄”、“小橙”、“小蓝”实则解决中国人出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同时,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从汽车回归到单车,并且采用“共享”的形式,用科技改善生活,服务人类,也是人心所向,时代所趋。

“共享单车”的中国,我只需打开手机,轻轻一扫,便可骑着单车在街道上行驶,方便快捷。我感觉风冲激身体的舒适,细闻风中夹杂的花草香,无比享受。生活在这样的中国,我没有单车却可以“共享”单车,感受共享所带来的美好,感慨能生于今日之中国。

说完共享单车,当然还不得不继续谈及移动支付。当今社会,购物消费早是十分常见的行为。而随着电子支付的逐渐发展,用纸币支付因所带来的不便捷而不断走向落没,这时新科技下产生的移动支付便因其十分的便捷而日趋强势。“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等等利用手机端绑定银行账号便可方便快捷完成购物支付等付费行为的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快速支付的需求,更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移动支付”的中国,我只要拿出手机,轻轻一滴,就能带走我在超市所购买的物品,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厚重的钱包,更不必再担心忘带钱包的尴尬。身处这样的中国,我减少了对现金支付的烦恼,幸运能生于今日之中国。

广大的外国青年,在我的介绍中,你们对中国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吧!当然,这两者只是科技发展中国的一隅,还有更多的方面期望你们去了解。

作为一名中国高中生,希望你们能在对中国的不断认识中感受中国科技的力量,发现中华优秀文化。我心中的的科技中国,我梦想中的大美中华。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考生敏于思、优于意、善于言之能力相当出色。

此文圆满完成了所有“规定动作”选定“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关联紧密,因为有“移动支付”所以“共享单车”能如火如荼发展:“你所认识的中国”在本文中就是“中国有科技大美”;写作对象明晰,针对“广大的外国青年”而写,用笔集中;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写作预期完成很好,读完此文不难领悟“中国科技日新月异、中国生活便捷舒适”。

此文很好地完成了“自选动作”向外国青年阐述为什么“我爱我的祖国”,彰显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这一点很有辨异性;主体部分关于“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的阐述,具体、细致、深入,富用感染力;“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分别用了两个自然段落,详略得当,形式整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叙述与描写、议论与抒情,近乎完美;从其第七自然段的安排,不难窥其认识的全面、客观与理性,这种介绍妥帖得体、得宜尽妙。最后一个自然段呼应文题、篇首,结构浑然一体。

要言之,敏于思,表现在思考周密、构思严谨、新思迭出;优于意,表现在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善于言,表现在用第一人称、用事实讲好“中国故事”。文章有数处瑕疵,但瑕不掩玉。(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佟丰)

9.月河镇的一天

五月的月河镇已进入暖春,依旧是白墙青瓦老房子在晨光中透露着岁月抹不去的韵味,石板桥下的小河向东流去,像一条丝带环绕着月河镇。

市集上传来的叫卖声,声声入耳,各类早餐的香味牵动着早起赶集者那疲惫的胃。“滋滋”,食物在油锅里翻身,发出阵阵声响,那是杂菜香煎包,早餐的必备。“咕噜咕噜”,文火上的瓷煲里是滚着新鲜鱼片的白粥。加入几撮姜丝,洒上几粒细盐,入口满满是鱼香味。

镇上的人谁都认识谁,生得俊秀的小孩儿总被相识的阿姨们塞给各类早餐,“拿着吧,小心别饿着。”这是月河镇日常的交流,人情在早上的晨光中尽情地表现出和谐友爱。

中午,太阳渐渐高升。每家每户的厨房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食材,自家后院种的各种蔬菜都会在这里变样。切片,切丝,腌制,下锅,翻炒,调味,收汁,上盘。

每到这时候,香气又再一次散满整个小镇。门前的大黄狗都张开了口,馋得深深吸一口。嗯,有宫保鸡丁,清蒸鲈鱼,鱼香茄子,啊,还有那甜酸猪蹄。

家里的小孩这时都会帮忙摆碗筷,等着菜肴上桌,迫不及待地对家里的长辈说一句“起筷吧”,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着碗里的还望者锅里的,满脑子都在想怎样吃得最多最好吃的。

下午,烈日当空。镇里的人们躲在家里凉快。有些老人坐在树下的藤椅上,听着那收音机里咿呀咿呀的京剧,不成调地跟着哼唱,不时点点头,挥挥手,想象自己便是那剧中的人物,收复江山,气若江河。小孙子尚不懂事,摇着老人的手臂问道:“姥爷,这是什么调子?”老人笑嘻嘻地道:“小滑头,这是京剧,咱们国家的国粹。”小孙子又问:“什么是国粹,可以吃吗?”天真烂漫的样子引得老人大笑,“国粹是国家的宝贝,不能吃。”“但能听对不对?那我以后去学,学了唱给姥爷听好不好?”小孙子的一番话让老人十分暖心,抱在怀里连声称好。

晚饭后,作为娱乐活动的广场舞在小镇的中心广场开展了起来。相识的人们聚成一片跟着节拍舞动了起来。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引得他人喝彩。

刚好是十五,天空中挂着一轮满月,有人家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拿出自家酿的米酒,扇着蒲扇,赏着月色。有文化的人脱口而出一句诗,十分应景。

夜色渐深,小镇又将恢复宁静,月河镇的人们在睡梦中等待着新的一天。

亲爱的外国朋友,你愿意来月河镇一游吗?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点评]这是考场中一篇较有特色的记叙性散文。

大多数考生选择议论性文体,而本文作者以小乡镇呈现大中国,以小场景折射大背景,选材新颖,构思巧妙。文章通过描述月河镇的风貌人情,巧妙地串联起三个关键词“美食”“京剧”和“广场舞”,准确充实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笔端饱含深情。

本文开头以简洁的景物描写呈现月河镇的概貌,总领全文。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依次描述了月河镇人民一天中不同的生活场景,结构清晰,过渡自然;每个场景的描述都特别注重细节,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如对早餐的描写,小孙子和姥爷的对话等,真实细腻,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结尾点出写作对象,虽略显突兀,但属于回应写作要求之笔,不可缺少。

文章语言流畅,平实中不乏文采,短句的运用很有特色,如“切片,切丝,腌制,下锅,翻炒,调味,收汁,上盘”一句,准确描绘了美食的烹调过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文章欠缺之处在于有些语句不够简洁,如“早上的晨光”“咱们国家的国粹”等,如果稍加斟酌,无疑更为出色。(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 邱海林)

10.以和为贵 万物共荣

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由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英国诗人库伯曾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与生态机制日渐脆弱。于是,“美丽乡村”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人发起了一场寻根之旅。上至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口号,下至青年返乡潮的出现,“美丽乡村”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有人评价,青年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是青年再造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北上广”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之地。城市,意味这机遇,也意味着成功;乡村,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一位湖南扶贫青年曾惭愧地回应起自己回到农村老家后放出的狂言:“这里简直比上海落后一百年。”的确,现在的乡村景象是今非 昔比,再也不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景,再也不见“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之景。但正因如此,乡村所蕴藏的无穷潜力吸引着现代青年返乡造梦,大展鸿图。“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的不仅仅是城乡和谐,更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乡村发展自己,在乡村创造价值,实现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生。

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为(几于)道。”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有人扬言这是“中国威胁”,其实达何尝不是在现今保守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来的、具有当代意义的治世理念呢?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中国,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内在机(肌)理的对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命脉的衔接。21世纪,请看中国和谐建设之路。

[点评]本文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在立意、结构、思辨、表达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文章围绕“以和为贵,万物共荣”这一中心,选取“美丽乡村”和“一带一路”两个关键词,挖掘其有机联系,阐释了中国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和谐建设之路。作者对关键词的理解较为恰当,且有一定深度,如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实现国内城乡和谐,特别提到青年返乡参与家乡建设,反映了“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至于“一带一路”建设则是追求万邦的和谐,通过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共同富裕之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可以见出作者关心时事,对国内国际大势较为熟悉,所论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另一方面,作者具有较好的文学文化素养,对中外诗文名篇等的引用信手拈来,使得文中议论带有一定的形象性。文章的不足之处,一是读者对象不太明确,二是对《老子》的引用不够准确,个别词句稍显生涩。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1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自工业时代,机器的大面积兴起,取代了一部分的原有劳动力,结果是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没有对人类的就业造成不可逆的威胁。而且,就算机器的生产效率更高,人类的另一大优势,强大的认知能力,依然远超机器。直到21世纪,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到达不容忽视的地步,并且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之技能上超越人类,包括理解人类的情绪。

两次有名的人机大战的结果也都是机器占了上风,国际象棋和围棋,作为人类智能的集大成者,都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在许多其他领域也能轻易超过人类?这也是近些年越来越被人们讨论和重视的。

生活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行事也很依赖个人

直觉依赖的是,善于走捷径的大脑,会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快速拼接出答案。在无知议题中,你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的更多,相信直觉也就不足为奇。只不过,这种走捷径的方式,很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都市丛林。对比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拥有两种特别重要的能力:“连接性”和“可更新性”。它可以实时全球联网,而且更新速度和更新所要花费的资源也很少。举个例子,你要了解一种未曾接触过的的疾病,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就医询问主治医师,得到的答案的时效性(时间不等人),很难比得上联网的人工智能。

特别是你想深入了解,目前常用的论坛上,可能都是几年前的消息,并且你也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或者说,相信的成本你未必承受得了。即便你身边有医生朋友,在大数据面前,人类的学习能力还是敌不过人工智能,你又如何确保你得到的信息是有效和可靠的。而人工智能的两大特性却能克服你的这个焦虑。

这个事实,也对目前的医疗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于各类疾病的治疗,或许依靠人工智能会事半功倍。这是否意味着,医疗行业的大量工作要被人工智能取代。可能你也听说了,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被取代,因为效率优先原则。但是,养老、创意类产业将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

作者预测,20xx年的就业市场的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创造新的工作、让劳动者接受再培训而重新就业,并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方法。看似离你我的生活遥远的预测,仍需你我主动去了解,宁可信其有的认知逻辑,必然使得你我中的大多数,认真思考这一可能出现的窘境。

尽管大方向上,正面临着人类大规模失业的危险,作者更担心还是,数据算法会夺走人类目前握有的权威。因为,这样一来,可能造成人类对自由主义这套故事彻底失去信心,而开启一条通往数字独裁的道路。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2

无知,第15个议题,也是“真相”主题下的首个议题。作者最想告诉你我的一句话是“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关于无知,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来自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相信在你过去的生命历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下述场景:遇到某个自认的专业人士,信誓旦旦地向你讲述一些,他认为正确的言论,给的理由却站不住脚,因此,你也很难为之所动,结果就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听了一些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的话。

很大程度上,你我也都曾扮演过上述场景的讲者或听者。而这类情况得以“顺利”发生的原因,书里明确指出,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想象,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更多。

拥有这样的想象,也是有好处的。很大程度上,人类能够延续到今天,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想象。书中将这种想象描述为“知识的错觉”。这种错觉带来的好处是,它让我们继续愉快地生活,并让一切有迹可循,有效避免无谓的努力。

正如作者在他的《人类简史》里开的一个脑洞,公司是一种“想象共同体”,一旦想象被实体化,就拥有了实在的生命力。人类大脑也就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方便了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协作,推动历史的进程。

显然,这是一种非理性,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自认为很理性。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类决策基于情绪反应和思维捷径,而非理性分析。由此可见,理性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书中举了一个实例来证明这种“知识的错觉”。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拉链,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对它很了解,毕竟每天都在用,事实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的作用原理。

这种常见的错觉,源自我们容易把存在于他人大脑中的知识,简单地看成是自己的。生活中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收藏”,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种知识的错觉,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它会让人有一种倾向,倾向于只结交思想相近的朋友,结果是让自己已有的各种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而鲜少遭遇挑战。毕竟,大脑可不喜欢被否定。这种倾向,还对应着一种叫做“群体思维”的东西。这一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看过《乌合之众》的话,你应该对这种群体思维的效果并不陌生。这种思维追求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只要一切看上去是好的,只要没人嘲笑自己的无知,真相其实并不重要。

对于这种倾向,书中举的实例是“权力”。即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是为了看清现实而存在,因为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也就无从探寻真相。权力就像是一把锤子,它能看到的几乎全是钉子。巨大的权力,很快会形成一个黑洞,会让接近它的一切事物变得扭曲,自然看不清真相,因为没人会告诉你真相。更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知道真相。权力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实。

最后,面对这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20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式思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至少这样,我们还能较为快乐地度过这为数不多的人生。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3

前几日在书店角落看到《今日简史》,抱着随手一翻的心态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这本书居然开始让我这个相当冷漠的人也开始思考关心人类的命运。

书中的命题非常多,宏观且浩大。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些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点。

1、人类深以为感到骄傲的自由意志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能够自我思考,自我创造。但作者用尖锐的语言一刀见血地指出“人类没有选择欲望的自由,单纯就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信号后的产物。”看到之后有点不敢相信,但事实好像就是如此。随着生物领域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人体并没有那么的神秘。你以为你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由“我”这个主观意识决定的,但其实它们可能只是简单的生化反应。只是速度让你快到感觉不到而已。

2、人的情绪和感觉并不是我们自认为的“自由选择”。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因为到最后你甚至发现不了你所以为的完全由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控制了。就像现在我们购买的各种繁多而无用的物品,你以为是你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可能都是广告商的策略。

3、算法正在攻击人类。

今天我们随手打开一个购物网页,它就能恰恰好地从万千商品中选出一件你所中意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收集到足够海量的数据之后,算法就能替你决定你喜欢听的歌,你爱看的电影,甚至替你决定你未来的爱人。而且这一切基于海量的数据,出错率比我们所谓的凭着感觉走好多了。你会接受这一切吗?

要想知道宇宙真相、人生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人生的重大课题可能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摆脱痛苦。而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人类拥有面对未来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自由意志,就像三体人所惧怕的那样。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4

关于文明,印象中被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看似是个同你我真实生活无关的事物,事实却并非如此。作为文明的一份子,文明影响了你我的成长,你我的成长又反作用于文明,哪怕这种作用微乎其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诚然,不同文明的成员之间,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实属人之常情。硬要说无法兼容也过于武断,现代奥利匹克、联合国、欧盟,都证明了不同文明之间也是可以友好相容的。当然,文明内部的分歧依然长期存在着,这就好比,真实生活中,你我最常发生争吵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家人。倒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在起作用,而是因为,身份认同是由冲突和困境来定义的,而不是由共同之处来定义的。

不过也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也是不断发生、存在的。不然,也不会发生那些触目惊心的战争。就像在自然界,不同物种依照自然选择的无情法则,为生存而战,纵观历史,文明之间一再发生冲突,唯有适者能够生存、讲述故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英国脱欧,就符合这样的历史规律。一万年前,人类分裂成无数个部落,每过千年,部落就会融合成越来越大的群体,但创造出的文明越来越少。

直到近代,全球文明的产生。我们有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同文明欢聚一堂,看似是各国在竞争金牌,在这背后,是世界各国达成了了不起的协议。

今天,即便是不同的文明,拥有不同信仰的民众,都承认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人们对疾病的看法也从千年前的光怪陆离,转变为今天惊人的一致,得益于战争,也是由于文明的相容。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之于文明也有此效果。

进入21世纪,文明的相容度进一步提升,也许是因为人类面临的挑战更加棘手,全球层面的气候问题、人工智能难题,单靠单个文明已经无法全然应对。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种争论和冲突,不过这也让彼此之间更加相互依赖。尽管,距离建成一个和谐社会还很遥远,却早已是同一个熙攘的全球文明。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5

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日简史》已由中信出版社售卖,我很开心的抢到了一本,更开心的是在早餐王子陈厚的组织下,可以有微信群进行读后交流,喜上加喜。本篇就是与小伙伴交流之用,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读完序言后,我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对于讨论人类当下存在的问题、未来的走向、历史的演变,对个体来说,总是没有明天的面包来的`实际。那些仰望星空的人,必然是衣食无忧,脱离了生存困扰。我乃一介小民,闲时看一看他们写的书,了解一下大人物们怎么想的足矣。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但睡醒了依然是柴米油盐。从没有考虑过哪个文明主宰世界、如何应对恐怖组织、民族主义能否解决不平等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些,距离我太遥远。

而作者却强调,在当代各种重大变革与个人的内在生命之间,其实有着重要的关联。他说:恐怖主义既是全球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恐怖主义要发挥效用,靠的是按下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按钮,劫持数百万人的想象力。同样“个人即政治”是个旧话题,在这个科学家、企业和政府都想侵入人类大脑的时代,这套老生常谈却远比以往更邪恶。细思极恐,信息爆炸带来的很可能是思想绑架,我可不想被别人操纵还不自知。

诚然,这本书不可能教一位孟买贫民窟里的妈妈如何找到明天的午餐,也不可能教伦敦医院的病人如何躲过死神,但它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各种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关联?比如气候变化可能会让孟买贫民窟完全无法住人,让地中海掀起巨大的新难民浪潮,全球的医疗保健陷入危机。

特朗普上台,和某小镇的公务员没啥直接关系,但有可能这位公务员正在犹豫要不要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留学后美国就业情况如何,回国后涉外行业是否景气。读后感·这么一考虑,感觉着很有必要翻看这本《今日简史》。就比如我吧,刚刚翻了目录,就很想跳到第2章《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看完后准备推荐给刚上高中的儿子。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随着大数据算法飞速发展,很可能导致数字独裁,也就是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大多数人不仅被剥削,还可以有更糟糕的局面:如草芥般无足轻重。

我想摆脱这样的局面应该不容易,但是清楚总比糊涂要好很多。因为你就算选择忽视这场“人类未来”为主题的辩论,历史也不会对你更宽容。就算你因为忙着让孩子吃饱穿暖而缺席,还是躲不过最后的结果。

既然如此,何不认真参加,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认真的参加。参加的起点就是这本书吧,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今天最大的挑战和选择是什么?我们该注意什么?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成了一种力量。我想学习这种力量。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6

宗教,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存在,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可能存在的比你我想象的还要久,说它神秘是因为其中充满了各种传说,虽然在现代它依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但它已然无法为人类提出可行的愿景。早期,宗教在农业和医学界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依赖神圣历法来播种和收获,直到今天我们也有二十四节气。那时候的萨满、巫医、先知们,也都承担着医护者的角色。

到了现代,尽管宗教依然有相关的影响,但是现代人生病后的第一件事是去医院找医生,然后才会去寺庙祈祷。与其说这是宗教的衰退,不如说这是科学的胜利,人类的心智已经得到了大幅的进化。

当然,科学并不必然和宗教对立,只是两者的底层逻辑不同。宗教注重诠释,科学注重实践。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预言或者魔法的出现,就算这次预言或者魔法失效,就算对某个人的魔法或预言失效,只要数百次中的一次成功,就会引来趋之若鹜的人群的追捧和信仰。而科学,必须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符合大多数情形的结论,才能被小部分人接受并推广。但是,在今天,科学已经突飞猛进,宗教却还是那一套诠释的套路,所以处于下风也是合情合理。

今天,现代经济理论之所以比传统宗教教条更实用,是因为即使表面上是宗教冲突的事件,也能用经济理论来解释,但没有人想反过来用宗教理论解释经济事件。至今,宗教仍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份认同。人类发挥力量需要聚集群众,群众合作又需要打造群体的身份认同,而这里的身份认同都以虚构的故事为基础,而不是以科学事实或经济必需品为根基。

因此,无论某个宗教看起来多么古老,只要发挥一点儿想象力并重新诠释,几乎都能搭配最新的科技装备,结合最先进的现代制度。于是,它能经久不衰,从古至今。

只要人类仍需要大规模的合作,而大规模合作依然需要虚构的共同信仰,宗教的重要性就不会下降。

遗憾的是,宗教最大的结果是将人类文明分裂成许多敌对的阵营,以及各自为政的民族主义也是如此产生的。它能团结群众,却无法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反而成为了人类问题的一部分、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7

作者在这章预示了一个“可怕”的未来,即几十年后(2050),大部分人在工作上可能变得无足轻重,被算法和机器取代。在AI逐渐发达的今天,这已经不是像20世纪初预言纽约到北京只需10多个小时那么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无人驾驶汽车、卡车,AI理财专家、法务专家,医疗助理机器人,无不慢慢在成熟中。甚至连最难被取代的创意类工作(例如,作曲家),也已经看到了通过算法机器人取代的可能。

那么,人类社会是否能产生足够多的新工作,来弥补被机器取代的部分?现在看起来并不太现实。其实最直接的新工作就是维护、训练那些算法机器人,但是这种工作需要极高的智力和教育水平,这恰恰是算法取代的低端工作人群所缺乏的能力。固然小部分资质比较好的人可以通过教育成为合格的从业者,但是大部分人注定碌碌无为。这个时候,人类即将面临的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几十亿没有工作的人?

作者提供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是“全民基本收入(UBI)”,即政府对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富豪阶层和企业征税,然后用这些税来cover其他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个是“全民基本服务”,即社会描述的情形。

第一个方案无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穷人对现在的不公平多么愤怒,未来的不公平都将更加变本加厉!对于贫穷国家、贫穷地区、贫穷阶层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第二个方案虽然对于人来说会更公平,但非常理想化,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来说,基本就是幻想。谁也不知道在算法和机器统治人类之前,这会否实现。

因此,如果你没有成为跃升数字统治阶层的野心,对于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那么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寻找一个能够保障全民最低福利的地方,一直生活下去。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8

相继出版《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惊世之作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今夏又出版了一本叫做《今日简史》的书,可以说是“凑”齐了简史三部曲,在前两部曲的铺垫后,这本新书又会给你我带来怎样的思想盛宴和有趣脑洞呢,咱们慢慢说。

语出惊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并不稀奇,真正厉害的是,语出惊人并有理有据,或许这是历史学家的“基本操作”,也可以说是天然优势。正如那句

而今,昨天、今天、明天,已经全部被赫拉利给打包好,送到你跟前了。你我只需做一个有心人,惠存即可。

通过封面,可以一目了然,全书旨在向你我介绍21个“人类命运大议题”。按照作者自述,写作本书的重要目的是,让更多地球村的公民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中来,为整个人类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这些议题究竟有多大呢,书里给分为了五大类。科技:理想的幻灭、就业、自由、平等;政治挑战:社群、文明、民族主义、宗教、文化认同;绝望与希望:恐怖主义、战争、谦逊、神、世俗主义;真相:无知、正义、后真相时代、未来不是科幻小说;生存下去:教育、意义、重新认识自己。

其中有不少,可能就是你我从小耳熟能详,并且逐渐耳濡目染,也思考比较多的议题。但是毕竟,你我并非历史学家,也很难对很多议题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多数时候还是个人片面的理解占了较大比重。这也是你我,需要在此时此刻,打开这本书来看的重要理由,为了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议题。

因为,这些人类命运大议题,个个都值得你我,掰开揉碎,细细品味。何不在这本新书里,以新的视角,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来吧,一起加入到这场讨论中。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9

在古代,土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产,政治斗争是为了控制土地,而一旦太多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贵族和平民。

到了现代,机器和工厂的重要性超过土地,政治斗争便转为争夺这些重要生产工具的控制权。等到太多机器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资本家和无产阶级。

但到21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又会超越土地和机器,于是政治斗争就是要争夺数据流的控制权。等到太多数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类就会分裂成不同的物种。

之前还看到另一种对世界的划分方法,即原子时代和比特时代,比照而言,土地、机器、工厂属于原子时代,数据属于比特时代的范围。

如果说在原子时代对人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那么在比特时代对人起决定作用的则变成了思维方式。算法是思维方式的技术基础,有什么样的技术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里面的“生产方式”与“思维方式”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通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价值的整套方法”。利用资源是手段,实现价值是目的。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是这一次,因为科技进化的力量,权力从人类转移到算法手中,人类开始被边缘化。被边缘化,是从“去中心化”开始的。我试着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应用来举例。

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数据库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在满足其源代码设定条件下自行执行。智能合约一旦编写好就可以被用户信赖,合约条款不可以被改变,因此合约是不可更改的,也不可以被违约的。比如,基于房屋租金协议相关的智能合约,当业主收到租金时就会触发自动执行,并将公寓的安全密钥给到租户。这个合约可以确保租金的定期支付,并自动执行。简单、高效、自运行,摆脱了对“人为中心”的依赖。又比如“滴滴打车”,我不需要认识哪位司机,只要提出从A地到B地的数据需求,滴滴平台根据Ta的算法分配一辆车给我,以及时送达为首任。租客和业主、乘客和司机,他们的关系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权力开始从人类手中转移,向算法转移,这个就是科技。

延展讨论:面对滚滚而来的算法大潮,武夷岩茶如何应对?

1、武夷岩茶的商业价值更多来自土地(茶园山场的稀有性)和工厂(生产工艺的独特性),较之以“生产方式”论英雄的“原子时代”,“算法”主导的“比特时代”尚未到来;

2、不来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好茶不愁卖”的安逸,也可能是醉心传统的遮蔽效应,这些都是从内向外看,还没有发现“算法”数据流的触点;

3、从外向内看,如果实现价值需要调动的资源过多,那暂时跳过去也不是不可能。三代人出一个贵族,奢侈品的标签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4、我们如何做?

a、顺势而为,拥抱“去中心化”,相信一个包括了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的“新茶圈"正在形成,只有放下原有评判,才能发现入口;

b、聚焦可以产生”数据流“的场景,”算法“推演,一切以”数据“优先;

c、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放轻松,简单从思想实验开始。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10

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著作《今日简史》,这本书是在作者前俩部著作《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与分析,反思了当下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人类社会新的故事序章,理想的幻灭,旧的故事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从而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则是:AI与智人隐性竞争的结果就是未来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和深入应用会产生数据霸权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未来不同国家的主体都会面临新的政治挑战,自由与平等的议题争议:谁该拥有数据。从而导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战,不过这会不断驱使人类文明走向世界大同,国族主义已经无法单一解决社会问题,新的无国界社群组织会重构部落再起,这是人类生物属性的价值体现。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催化剂会依然延续下去,只是形式会做新的调整,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绿洲。科技具有俩面性,在AI时代里,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战争依然存在,人性的贪婪必然造就新的压迫与反抗。

地球不是绕着人类转,曾经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然而现在呢,只是物种转换了角色而已,难道还会有人类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会产生绝望与希望,所以人类依然要谦逊,在没有达到移民火星的星际穿梭之前,地球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人类后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spaceX之父埃隆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则是做着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庞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读后感马斯克的火星之梦代表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不要妄称神的名义制造人类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当下世俗主义社会里,要面对不完美,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虚构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后真相物种。

未来不是科幻电影,我们都会直面一个无法逃离的母体,意识和智能在新科技面前不再混淆,心智是可以被科技操控的,《病毒帝国》的电影场景会真实再现于人类社会,没有真实世界,母体之外还是母体。

教育是改变中唯一不变的事,传统与未来只是时间线上的一种人为界定,知识无疆界。人类依然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会用语言和文字继续编织新的故事,自由主义不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议题,心智和大脑是俩个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了解仍然一无所知,禅修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而已。

建议读完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之后阅读此书会有一个思维层次上的认知连续性,也比较容易理解此书里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也许有人会感觉这本书内容不精彩,你要明白这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对人类社会议题的一些分析探讨。精彩在他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已经深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