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汉献帝的名言名句 正文

汉献帝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4-11-15 23:43:48

读三国有感1

寒假里我无意中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水煮三国》,这本书是以《三国演义》的人物为背景,来介绍创业的知识,并把创业的知识和哲理故事合二为一,里面还有许多非常好玩的笑话。

书里面的人物挺好玩的。刘表,是一个平型的人物,他十分胆小怕事,对事情不敢做决定。

袁绍是一个完美型的人,非常有才还很大胆,有钱。但他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他非常色,是个色鬼;二是他从不听别人的劝告。

曹操也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优点很多,但就是太自大了。

诸葛亮的名言是在战场上的英雄不怕没有兵士,在商场上的英雄不怕多花钱。

文中还说了很多哲理故事,有向和尚卖梳子的故事,菜市场理论,长在鸡窝里的鹰,还有很多很多关于经济学的故事。这样的三国好玩吧,能看见三国的人物,又能看见一些哲理故事,还能学到一些创业理论。

读三国有感2

此书作者罗贯中,全书主要讲了蜀、吴、魏三国争天下,随着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三国势力渐渐减弱。司马懿驾崩后,三国不久便被孙皓征服开辟了西晋王朝。

读了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悟,最大则属“骄兵必败”和“不能对人太粗鲁”。骄兵必败的例子很多,如博望坡诸葛亮用计,让子龙、玄德诈退。而夏侯惇以为他们不禁打,部下劝莫轻敌,可他就不信,只顾催军紧追。致曹军大败,粮草尽失。关羽败走也是自已以为很牛,才轻信诸葛瑾的。而张飞被范疆张达刺杀就是因为残暴。我受益匪浅,我敬佩诸葛亮足智多谋,敬佩刘备仁慈,关羽重义、张飞英勇……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

读了三国演义,我不禁想到了水浒传。水泊梁山上的好汉和三国演义的人多么像!宋江似刘备,吴用似孔明,林冲似关羽,李逵似张飞……不愧都是名著,人物像,写的也精彩!

读完以后,我对这些传世英雄感到敬佩,也为这个历史故事感到惊奇。

读三国有感3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吧。他是由明朝的罗贯中写成的。书中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赵子龙长坂坡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

还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如:孙权,周瑜,曹操,诸葛亮……在这本书里,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刘备,关羽,张飞这三兄弟之间可歌可泣的义气。在老二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的大将吕蒙杀害后,刘备,张飞这两个大男人哭得泪流满面。而张飞也是为了替关羽报仇而被自己的士兵给杀害的。再看刘备,他在得知自己失去两个兄弟后也最终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三位人中豪杰,都是为了自己的兄弟而死去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讲义气。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多少人能有像刘备,关羽,张飞那样的义气。更多的人只是嘴上称兄道弟,而真正要找兄弟帮忙的时候,另一个人却早不知跑哪儿去了。相反,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像刘备,关羽,张飞这样的好兄弟多些,不就更加好吗?

读三国有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谁没听过呢?三国里的英雄,的确就像后浪推前浪,数也数不尽。不过,真正的大英雄是谁呢?人们时常会道出几个响当当的大名:诸葛亮、赵云、吕布、马超,而我却不以为然,我则喜欢:刘备、关羽、张飞。

遥想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同死,多么豪情!后来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打得吕布大败而回。

关云长过五布吕关斩六将,张翼德大闹长板桥,无不一立功。

可怜,关云长因性情傲慢,败于麦城,被吕蒙斩了首级;可怜;刘玄德因闻云长被斩,终于病死于白帝;可怜,张翼德因打骂军士,被军士所害,多么惨烈。

从中,使我明白了诸多道理:“做人,不能傲慢,更要有理智。不能像张翼德那样,一生气就殴打群士。也不能像刘玄德那样,一听关云长死了,把自己也弄病了,应该理清事实,重做打算。

《三国演义》能使你明白很多道理,使我们一起看三国吧!漫游在三国之中!

读三国有感5

《三国演义》可是人人都明白呀!《三国演义》里有许多人物,如英勇善战的关羽,张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周瑜,武力高强的吕布……

里面的人物数不胜数,个个武力高强。就比如说关羽他在众将面前斩华雄,关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让我很佩服,他一开始投靠了曹操,可是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又回到了刘备身边,孙权虽抓到关羽,但关羽绝不投降,孙权最终下令把关羽给斩了。吕布,一听这名字你们就明白一个成语:有勇无谋,最终还是被刘备在曹操面前说了几句话给害了。还是当年程宫说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

《三国演义》的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取胜要靠的就是大脑!

读三国有感6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读三国有感7

读罢《三国》之后,让我对三国人物有了渐渐的认识,我觉的曹操这位孤独的三国的一代霸主,让我觉的有许多的悲凉。让我不禁萧然泪下,毕竟他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无奈和辛酸。

有很多的人认为曹操是一代枭雄,可是并不其然。在三国这个乱世之中,纷纷扰扰战火边垂,董卓的残暴无度人们为了逃避战乱和皇朝的黑暗统治下,疲于奔波,这时应当有人揭竿而起,曹操这位位功臣以七星剑刺杀董卓而打开了三国的'乱世。诸侯纷纷起义,终于打倒了董卓,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帮助他完成霸业。他收罗许诸,郭嘉等一批骁将和智士,来帮助他从丞相逐步走向魏朝的开国先帝,这不是因为他拥有贤臣名士所得的。

在看刘备他年轻之时十分仁义,更兼有关,张,赵,黄,马之勇和卧龙诸葛亮的智谋,取得大业应不难,他还拥有大汉皇室的血统,可是由于他晚年急燥,导致蜀国一步步走向灭亡,诸葛亮空有一身智慧,可惜后主不明事理,使的诸葛亮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颗巨星在五丈原坠落。导致诸葛亮死去。关,张两员虎将真可真为是死的悲壮,他们虽有冲天之翼可却冲不出敌人所布的天罗地网。最后起死于58岁。导致汉中王悲愤成疾,死于白帝城。

读三国有感8

久闻易中天对《三国演义》见解独到,并偶尔也会在电视中观看《易中天:品三国》节目,这次借管委会第二期读书学习活动的机会,将《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阅之。易中天用现代的眼光解读讲述三国严肃正史,前半段,是曹操与袁绍的路线斗争;后半段,则是曹魏、和孙吴的权利斗争;最后三分归一统,回到了历史的本来走向。通过这次阅读让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也有了新的了解,最为深刻的应当属曹操。

在阅读之前曹操给我的历史形象应该是冷酷奸诈的,当然也是受了儿时看的电视《三国演义》的倾向"尊刘贬曹"造成的,阅读之后使我对曹操产生了敬佩之情,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等用人之道。曹操之所以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我觉得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

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与如今企业竞争的时代不无两样,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亦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那么一个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不只是单靠工资的,而是必须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来,首先就是要让员工信服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信服企业文化,通过好的管理制度,来做到人为我所用,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企业都那么重视人力资源的原因。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次阿里巴巴马云的演讲,期间有个记者问马云:"你认为这世上缺乏人才吗?",马云就十分肯定地说:"不!"当时我就认为马云的意思可能是:这世上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眼睛,以及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后来马云的讲话也验证了我的想法,他说:"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始终把"员工、客户"看作公司最不能忘的两件事,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把钱投在员工身上,我们坚信员工不成长,公司不会成长".

诚然,曹操的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等用人之道可以给现代管理带来很多启示和借鉴。

读三国有感9

你知道什么是忠诚?你听到或看到过忠诚吗?忠诚就是武圣人关云长被曹操俘获后在名利和金钱的诱惑下依然不肯背叛自己的主公刘备。这是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守住底线。在看罢《三国演义》我对忠诚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两个故事最能体现出关云长的忠义。在刘备投靠袁术时,曾奉命去平定叛贼曹操,在一个战斗中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被曹操俘获,这时我心里一惊,在想这一员猛将难道就这样牺牲了?但是曹操十分爱才,不忍把这样一员猛将杀害,于是就送给关羽大量的财宝和战马,赤兔就是当时曹操给关羽的礼物,但关羽不为所动,曹操又封关羽为大将军,关羽也不投降,一心想着主公刘备,后来历经艰辛终于逃了出来。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赤壁之战后,关羽被派到麦城去保护荆州。当时魏国不甘失败,就再次发兵去攻打荆州。去荆州必定要经过麦城,刘备知道魏国要进攻麦城,急忙把关云长召回来,但是关羽拒绝了,他说:“我走后,荆州必然失守,不能再让魏国这只猛虎壮大起来了,我必须留在这里。”关云长真是义薄云天啊!他不顾自己性命也要把曹军打败。不久,魏军进攻麦城,关羽英勇杀敌,杀了一波又来一波,曹军以人数上的优势压制了关羽,双拳难敌四脚,一代枭雄就这样牺牲了。

关云长的忠诚真让我们敬佩,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要牢记忠义二字,对待知己更要忠义,朋友有不愉快的事向你倾诉,你如果一时嘴痒把他不愉快的事情偷偷地告诉了别人,别人会因为这件事情取笑你的朋友,你让你的朋友面子往哪放?这就是对朋友最大的不忠义,我们要时刻警记“忠义”二字,不要让我们失去一个又一个朋友。

读三国有感10

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明朝作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英雄比如赵云、关羽、张飞、马超、黄忠……。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超云单身救主;诸葛亮六出祁山等等。他们的行为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主公的忠诚。

《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祖国。关羽、诸葛亮以吉其它一些文武官员都是为了和平而战为了国家的兴荣而战。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以最终病死为五丈原。姜维九伐中原虽被奸巨诬陷,但仍不肯降魏,一心想收复镯国,但未成功最后自刎而死。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将永远闪烁着光芒。

读三国有感1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令我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本书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罗贯中写的,句句栩栩如生,共一百二十回。

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的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应,揭露了董卓等统治者的某些罪恶,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雄伟,故事曲折,语言精练,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三国演义》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内涵,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举大的影响。

书中人物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三顾茅庐的刘备,英勇善战的关羽,脾气暴躁的张飞

读了这本书,我的启发是:时时刻刻,都要爱国爱民,用一颗仁义之心去回报祖国!

读三国有感1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绝英雄。”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谁没听过呢?三国里的英雄,的确就像后浪推前浪,数也数不绝。不外,真正的大英雄是谁呢?人们时常会道出几个响当当的大名:诸葛亮、赵云、吕布、马超,而我却不认为然,我则喜欢:刘备、关羽、张飞。

远想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同死,多么豪情!后来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打得吕布大败而归。

关云长过五布吕关斩六将,张翼德大闹长板桥,无不一立功。

可怜,关云长因性情傲慢,败于麦城,被吕蒙斩了首领;可怜;刘玄德因闻云长被斩,终于病死于白帝;可怜,张翼德因打骂军士,被军士所害,多么惨烈。

从中,让我明白了诸多道理:“做人,不能傲慢,更要有理智。不能像张翼德那样,一气愤就殴打群士。也不能像刘玄德那样,一听关云长死了,把自己也弄病了,应该理清事实,重做打算。

《三国演义》能让您明白良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望三国吧!周游在三国之中!

读三国有感13

自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就一起走向了投军之路,他们一路上惊惊险险,幸好三兄弟齐心协力,打了不少胜仗。可是他们也有兵败的时候,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军师。刘备从司马微那儿得知:得到卧龙、凤雏先生二者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于是刘备三顾草庐。终于请来了卧龙先生,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因为他的得力相助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情孟获……后来不幸的是关羽不听劝导致败走麦城遇难,张飞又因为自己的有勇无谋而送命。刘备又以兄弟为重不听贤臣之劝出兵东吴,被陆逊算计以致兵败。刘备因为年高也去世了。后来后主刘禅继位,但他昏庸无能,不听诸葛亮的劝言,在诸葛六出祁山兵败逝卒之后,降于西晋。东吴因大势已去也降于西晋。也应证了诸葛亮的话:天下三分,分久必合。

在这本小说中,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以大局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时机。

读三国有感14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那是一个乱世,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刘备,曹操,孙权,英雄横空出世,形成了魏,吴,汉三国相继倔起,三成鼎足之势到了。

汉末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人独霸一方,汉灵帝死后,汉献帝继位,大家恐怕不知道,当时,汉献帝十分年幼,当时也才是一个不到九岁的娃娃呀!袁绍与17镇诸侯联盟,其实各路诸侯勾心斗角,成不了大器,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灭了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最后,刘备请卧龙出山,才形成例如蜀汉……。最后三国就归晋,总而言之汇成一句话,桃园三英结兄弟,各路英雄抖威名。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喝退十万兵。赤壁鏖战三分鼎,诸葛妙算借东风。南定孟获七擒纵。空城楼上漫弹琴,先灭蜀国再灭吴,谈笑之间复一统。

呀!《三国演义》就象茶一样,要细细品位。忠歼斗智尽数风流,是非成败俱付笑谈。

读三国有感15

这个暑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所打动。在众多人物中,有“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等。我最喜欢“美髯公”关羽。他的忠,气,深深的打动了我。关羽是一个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文武双全的武将。不但武功盖世,而且精通《春秋》。在这一点上,他与只有匹夫之勇的张飞截然不同。

我喜欢关羽的忠。他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公深深的感动着,虽然他身在曹营,但是他一心想着刘备,他与曹操“约法三章”,曹操的金银和美女都没有打动他,但一匹赤兔马让他欣喜若狂。

我喜欢关羽的气。那是一种英雄气概,在刮骨疗伤的时候,华佗用刀刮骨,发出悉悉的声音,但他仍与马良下棋。

总之,关羽集忠君,正义,勇武,智慧,大志于一身。关羽是一个英雄人物,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关于英雄的经典名言:

时危始识不世才。

见唐杜甫《寄秋明府博济》。不世才:有非凡才能者。本句大意是:时世艰危时才能显出有非凡才能的人才。白天不足以显出烛光的明亮,太平岁月不足以显出人的非凡才能,时世艰危,英雄才大有用武之地,才易于显示出自己的非凡才能并被人们所认识。

唐代诗人 杜甫 《寄秋明府博济》

英雄无用武之地。

英雄名言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 书摘

英雄儿女各千秋。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英雄是大众说出来的。美国作家 克拉尔德斯坦利李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关于英雄的名言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竖子: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这两句大意是:时代没有英雄,竞让(刘邦)这小子成了大名。阮籍从洛阳走到成皋,登上广武山,看到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打仗时的战场,发出~的感叹,表现出对刘邦的'蔑视,暗含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此二句常被引用讥剌那些没有真实本领,只因偶然的机遇而出了名的人。也可戏称为“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阮籍传》

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美国作家 爱默生

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

清万邦荣《偶感》。真:指真诚的理想和追求。这两句大意是:何必去计较成败呢?英雄自有真诚的追求。这两句可用以安慰和鼓励失败的英雄,其中的“真”可引申为一种革命的真理,为了追求这种真理,英雄自应有不怕失败、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革命烈士夏明翰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一样。

清代学者 万邦荣 《偶感》

成败论古人,陋识殊未公。

清沈德潜《咏史》。陋识:狭隘的见识。殊:实在。这两句大意是:以一时的成败评论古人,见识实在狭隘浅薄,不能算为公允。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永无失误的政治家,所以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孙仲谋)坐断东南,统帅三军,赤壁之战曾战败过曹操,连曹操也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刘琮)若豚犬耳。”但在沈德潜看来,未可以一时的成败评论古人,从总体上看,孙权远不如曹操。称不上英雄。他在《咏史》中说:“~。鄙者孙仲谋,降曹拜下风。彼亦豚犬流,乌足称英雄?”

清代诗人 沈德潜 《咏史》

功略盘天地,名飞青云上。

1、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小忿:小的忿怒。大信:大的信用。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3、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4、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前事:前面的事情,指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吾属:我们。师:此指反面教员,引为鉴戒的意思。进两句大意是:前面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经常想想它以警策自己。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觉得隋炀帝知识渊博,深奥通达,他本想做尧舜一样的君主,而认为桀纣是暴虐无道的,为什么他的结局竟与他的希望相反昵?魏征听了说:隋炀帝自恃才智过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他虽口诵尧舜之言却在重蹈桀纣的覆辙,他自己不知道又听不进意见,以至于倾覆亡国。太宗听了,深有感慨地说:“——。”隋炀帝口是身非,言行不一,终于国破身亡,足可警戒后世。唐太宗以隋炀帝作自己的反面教员,警策自己,终于成为一代英主。

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清慎:清正持重。犯而不挍:语见《论语·泰伯》,意思是有人冒犯也不报复。挍,报复。这两句大意是:(娄师德为人)宽恕仁厚,清正持重。(即使别人)冒犯了他也从不报复。娄师德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同平章事),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风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很有点瞧不起他,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燕: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非常感动。——是作者评价娄师德的话。

6、信者,人君之大宝也。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面从后言,古人所戒。意思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这是古人最忌讳的'。

7、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东王符《潜夫论·明暗》就曾说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概括成“——”,词句简洁精警,发人深省。两句从“明”、“暗”两种不同效果,说明应“兼听”,不能“偏信”。只有兼听,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而偏听偏信很可能会上当受骗。尤其是对于不同意见,更应认真听取,这样才能免于失误。可用以劝诫人们特别是领导应广泛听取意见,克服片面性。

8、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

9、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钱币。这两句大意是: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啊!社会生活中,当权在位的人常常会遇到甘言和厚币。对此,廉清奉公的人自会清醒地辨别甘言的企图与厚币的来路,采取正确的对策;而贪赃枉法的人则会欣然接受,来者不拒。“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沈佳期《钓竿篇》),殊不知厚搭搭的人民币,甜蜜蜜的奉承话正是别有用心者投下的“劳饵”,见利忘义,利夸智昏的人只贪图芳香的鱼饵,不见捕鱼的竹器,结果是自寻网罗,被人捕捉。因此,——的古训,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0、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1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骄奢:骄傲奢侈。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会产生骄奢,疏忽会导致祸乱。富贵虽然不一定产生骄奢,而骄奢则必然产生于富贵,因为富贵给骄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这是富贵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经心,往往会对灾祸的苗头视而不见,使其由小而大,最终导致灾祸发生,这是必须警惕的。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富贵时要特别注意戒骄奢,处事要时刻注意戒疏忽。

1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3、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是:抚恤部下士卒重在真挚诚恳,克敌制胜的计谋贵在越诡诈越好。诚挚和诡诈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看来,在征战中人必须兼而有之,从而组成了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格。作为统兵大将尤应如此,因为只有对士卒真挚诚恳,才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无往而不胜。对敌人则应不厌诈伪,使敌人不知我之虚实,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从而获得良机,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可见“诚”、“诈”二道,为将者必须兼而有之。这几句讲用兵要决,说明对敌人、对部下应采用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第略。

1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15、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臻(zhēn真):到达。誉:称赞,名誉。这几句大意是: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这几句是很符合辩证法的格言。闻其过则过改而福至,闻其誉则过生而祸临。我们千万要多听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可引用作为警戒。当然,这里的“祸”、“福”应理解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16、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世族;世家太族。用法:执法。不及:不触到。是以:目而。济务:解决事态。这几句大意是:举荐人才不出世家大族,执行法律不触及权贵,因而方略不能解决事态,奸邪没有得到惩处。晋朝世族大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门阀制度森严,国家法律不敢触及贵族,奸邪之辈也不能得到惩办。这几句表现出了晋朝世族政权的腐朽,可以用于批判世族权贵把持政权,无法无天的社会现象。

17、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1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19、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