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佛家的放下名言 正文

关于佛家的放下名言

时间:2024-09-27 17:31:08

关于佛语经典语录放下

1.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3.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4.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5.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6. 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7.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8. 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9.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0.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1.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2.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3.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4.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5. 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16.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7.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8.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9.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0. 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佛语经典语录放下摘抄

1.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 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4.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5.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6.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 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8.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9.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0.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1.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12.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13.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4. 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15.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佛语经典语录放下

1.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3.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4.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5.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6.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7.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8.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9.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0.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11.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12. 随心、随缘、随性。

13.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4.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5.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6.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17.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8.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9.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20.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1.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2.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3.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4.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5. 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佛经经典名句关于放下

1、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5、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7、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8、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9、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10、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1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12、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3、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5、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6、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17、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9、真心是菩萨净土。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1、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2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4、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5、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6、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8、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9、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32、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3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4、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3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6、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37、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8、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39、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0、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41、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4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4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4、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4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4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8、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1、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2、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佛经中常见用字的特殊读音

“南无”。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梵文[namas]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námó,而不读nanwu。

“阿”。此字在佛经中读ā,而不读e。如前面提到的“南无阿弥陀佛”。此字在佛教咒语中也经常出现。

“摩诃”。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菩萨的名号之前,其意译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就是指“大迦叶”。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其中的“诃”字不读ke,而读hē。

“叶”。此字在佛经中也不读做ye,而读she,与“叶公好龙”中“叶”的旧读同。前面提到的“摩诃迦叶”,正确的完整读音应为mó hē jiā shè。

“般若”。这两个字经常和“波罗蜜”连用,而成为“般若波罗蜜”。“般若”译为汉语是“智慧”的意思,是梵文(prajna)的音译。由于其含义繁多, 属于“多含不翻”,故留其梵音。其音不读作banruo,而读作bōrě。“波罗蜜”译为汉语是“到彼岸”的意思,为佛教的“六度”之一,所谓“六度”, 就是六种可以使人脱离苦海,到达快乐彼岸的方法。所以“般若波罗蜜”就是说用智慧破除烦恼的若海,到达快乐的彼岸。

“多”。这个字是接着上面说的,在佛教中有一部著名的经典,名字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中的“多”字不读duō,而读作da。因为这个“多”字的音 是跟着“般若波罗蜜”的,是一个尾音,此经结尾的一句话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但由于在《西游记》中,作者将“多”字与前面的“般若波罗蜜”分开了, 将《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正确简称)错误地简称为“多心经”,故而使后人把此字读成了duō,是不对的。

“伽”。这个字现在也经常可以碰到,主要也用作外未语的音译,一般的情况读作jia。如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但此字在佛经中不读jia,梵音应读 作qie。如很多寺庙里都供有一个菩萨,名字叫“伽蓝菩萨”,那个殿叫“伽蓝殿”。所谓“伽蓝”,意译就是指佛教寺庙,是梵文“僧伽蓝摩 (samgharama)”的简称。所谓“僧伽”就是指僧人,即和尚。所以“僧伽蓝摩”就是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寺庙。“伽蓝菩萨”也就是专门守护寺 庙的菩萨。再有如印度的“瑜伽”,也不读yujia,梵音应读作yúqié。另外,此字也经常出现在佛经的咒语当中。

“行”。我们经常说的“道行”以及佛教中“大行普贤菩萨”中的“行”,“菩萨行”,“修苦行”,“万行”, 意思为“功夫”。“地藏本行”,“行愿”,“德行”,都不读作xing,而读作hèng。

“日”。此为咒语用字。读音应为zi。出现最频繁的是在佛教《普供养真言》(所谓“真言”,即咒语)中。

“土”。“佛净土 、国土、佛土” 中的“土”应该读为dù,而不能读为tǔ.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七宝,没有土,读tǔ不对!

佛经中还有一类加口旁的类似于拟声字的字,有的也不能念半边。如“口”字旁加一个“罗”字(与现代语气词同形)读1a,“口”字旁加一个“缚”读wa,等等。这些在佛经中不胜枚举。

“加被” 意为“加披”,“手足被杻械”的“被”, 这二个“被”是通假字,意“披”,所以,正确读音是pī,而不能读为bèi。

“那”。此字经常出现在佛经咒语和一些佛的名号中,如佛经《八十八佛忏悔文》中的“南无那罗延佛”。佛经中读作nuó。

“他”。此字常读作tuō,为佛经咒语中的常用字。

“那由他”应读为 nuó yú tuō。

“乐听法”的“乐”,意为喜欢的意思,音读yaò (四声),不读lè或yuè

“隅” 读yú,不读oǔ

“系念”的“系”,读为xì,如果是动词的话,应读为jì。

“楼观”的“观”应该读guàn(第四声),不读guān(第一声)

“无间地狱”、“间隔”的“间”应该读jiàn(第四声),不读jiān(第一声)

“上报四重恩”的“重”应该读为chóng,不能读为zhòng。

“目揵(jiàn)连” 本人校对原译本影印版的佛经,发现不是“ 目犍(jiān)连” 但现在人却多用 “目犍(jiān)连” ,这是不对的。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3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3、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3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5、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3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7、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8、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0、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