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
2、生活不是等着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3、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于有多长,而是在于有多好。
4、别说你最爱的是谁,人生还很长,无法预知明天。
5、烦恼是自己制造、自己享用的一种精神。
6、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
7、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8、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9、若缺乏工作的愿景,不可能看见成效。
10、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1、人生难免会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实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背叛自己,成为痛苦的帮凶。
12、要努力呀,为了想要的生活,为了人间的烟火气,为了今天的风和月。
13、做个有始有终的人。要么不愿意开始,倘若有了开始,就一定会走到结局。
14、你只有变得更好更完美,你才有资格影响别人。
15、不摔的惨烈,如何享受涅磐重生的快乐。
16、生活不会因为你放弃理想而简单一点点,所以我选择用力向前走。你知道,时间不会等你。
17、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18、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19、岸边的奇花异草,是拘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20、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21、如果你足够努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你就会成功。
22、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总会有所有情绪崩溃的时候,生活总是这样会带给你各种坎坷,相信自己,会好的,熬过去就好了!
23、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24、人生中,步步相随。无论好与坏,每一天都一样的重要。人生中没有一个时刻是无关紧要的。
25、前面的路还很远,你可能会哭,但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停。
26、耕耘者最信得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27、学会忘记痛苦,为阳光记忆腾出空间。
28、勇敢地迎接逆境,即使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也会打开另一扇梦想的大门。
29、生命就像一场梦,一场别人的梦,始终没有结束。
30、有价值的人不是你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31、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32、每个生命都有裂缝,如此才会有光线射进来。
33、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还是会选择认识你,虽然会伤痕累累,但是心中的温暖记忆是谁都无法给与的。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
34、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35、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36、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7、你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39、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
40、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41、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
42、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43、要沉着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端,就要坚持究竟。
44、让我们在考研的征程中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努力吧。
45、生活不是让你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
46、一个人害怕的事,往往是他应该做的事。
47、我们不能做到青春活得不留遗憾,但要做到在青春里活得心安。
48、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9、无论有多困难,都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50、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中国高中生见面时打招呼总喜欢问一句“作业写完了吗”。其实,这是中国高中生课业负担繁重的表现,也是一种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中国很早就是个应试社会,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没有几个朝代的“赶考”是深受欢迎的,当今政府提出的“减负”,实际上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学生们见过面后“作业做完了吗”的问候方式就成了中国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当素质教育越来越盛行,当西方教育方式不断冲击我的传统教育的时候,“作业做完了吗”的问候方式,有可能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是要保护还是摒弃呢?
——余思
在中国,隔了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见面时总爱说“你还是老样子”。其实,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也是一种质朴的表达艺术。中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高原,有丘陵,有盆地,有大江,有湖泊……自古以来,万水千山阻隔了人与人的直接联系,一句“你还是老样子”表达了彼此一直关心着对方。容颜易老,听到这句话,不但缓解了多年不见的尴尬,又加深了彼此的感情。然而,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你还是老样子”的问候方式可能成为“过去式”,我们是应该拯救还是应该放弃呢?
——龚毓芝
中国人每逢春节总喜欢燃放鞭炮,其实,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也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燃放鞭炮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习俗,相传是人们为了驱赶“年”这头恶兽。然而,当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而燃放鞭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这种传统习俗是应该传承还是应该摒弃呢?
——冷婷娜
中国人每到一处胜地总会留下“×××至此一游”的标志。其实,这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也是民族劣根性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名胜古迹遍布天下,本应展现地大物博的大国风采,但“×××至此一游”随处可见,势必破坏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这是物欲膨胀下的一种时代病,是精神缺失的真实写照。这到底是行为的错误还是灵魂的叛逃呢?
——陈莉莎
中国友人见面时总爱调侃一句“最近瘦了吗”,其实,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但也是一种人文关怀。中国的农业文明源远流长,自然经济增长占据主导地位,土地所有制的不断变化也未能让农民温饱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改革开放之前,人们饿着的不过是肚子,缺乏的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已,所以老百姓见面问一句“最近瘦了吗”就成了这个时期典型的文化特征。然而,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欲不断滋长和膨胀,物质和精神层面形成了巨大反差,这时候,“最近瘦了吗”的问候方式就不只是一种调侃了,而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
——王慧
中国人吃饭总喜欢端上大碗的汤、大碗的菜,从不考虑人数,吃不完就倒掉了。其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国人“好面子”的心态,但这种“好面子”的行为却有着很大的弊端。单从我国来说,因为饥饿而处在死亡线的人就不在少数。对比西方国家,“大碗吃饭”便成了独有的东方文化现象。而当我们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的同时,新文化也不断地被“引进来”,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这种“餐桌文化”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护呢?答案不言而喻。
——许秋夷
中国人吃饭总喜欢用筷子。其实,这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也是一种象征着和谐的行为。中国人自古以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贵族,却很少有人知道使用筷子能使血液流通、能够活脉络血的功效。然而,当如洪水般汹涌的西方文化向我们涌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能会成为文化遗产。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
——李飞云
日本人见面总爱弯腰向对方说一句“请多多关照”。其实,这是一种谦卑的表现,但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日本是个岛国,因此,地域的狭窄引发出心理的狭隘,也就是常言道“岛国心理”。他们首先承认自己的弱小,但内心却不断地放大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当他们一旦强大起来,就开始露出凶残的獠牙,这就是所谓大和民族的独特文化现象。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请多多关照”放在心上,反而要时时提防这些人面兽心的伪君子。
——江鳌
《攻壳机动队》是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科幻动作片。下面电影《攻壳机动队》经典
1。AL再工作中有可能进化出个性,工作后又回复并列化,人则相反
电影《攻壳机动队》经典台词
2。放心吧,这个路段开车就算打瞌睡也不会有问题
3。替无动机的人们说出他们期盼却无法说出的大声说出的愿望并加以实施的行动者,古往今来他们都有一个名字——英雄。
4。思想诱导的必要性,结果可以使手段正当化。
5。潜水是种什么感觉? 我感到恐惧、不安、孤独、黑暗,或许,还有希望吧。浮出水面的时候,自己似乎也会跟着脱胎换骨;我偶尔会有这种感觉。
6。如果我们的诸神和我们的希望,都已经只是科学性的东西的话,那么我们的爱也只能说是科学性的吧
7。理论一经人民群众的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8。以前,我认识个很喜欢潜水的义体人。
9。虚拟体验也好,梦也罢,这个世上的信息,既现实也虚幻;无论如何,人一生所能接触的事物也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10。作为战斗单位的个体无论多么优秀,只要系统是由同样规格的零件组成,必定会存在某种致命的缺陷;无论组织还是人,过于单一化只会走向毁灭。
11。过分的追求自我反而会失去个性。
12。能够付诸于实施的恐怖才是恐怖。
13。我不和同一个女人睡两次
14。生活在别人的梦想里,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如果说逃避现实叫做浪漫的话,那么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15。个别主义者为追求自我才变成没有差异的集团。
《攻壳机动队》:人类的普遍困境
当片中女博士跟少佐说,“你是唯一一个”(You're one of a kind)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新的《攻壳机动队》将与我们所熟悉的,20多年前押井守所拍摄的那部惊人的动画分道扬镳。
让我们回忆一下原来的少佐。根据漫画的原设定,在未来的科技时代,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人可以将全身所有的设备都更换为机器,少佐就是这样一个隶属于公安九课的全身义体人。她使用的是配发的标准义体,加入了很多她自己的改造;巴特也一样,作为特种部队退役士兵,也是一个全身义体人。少校的确拥有超凡的能力,然而,她的身份和情况并无多少特殊之处,漫画和动画也都对她的身世背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
毋宁说,这样的少佐作为《攻壳机动队》的主角,她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但同时也是一个平凡的,在那个疯狂的技术年代中的普通个体。她的地位特殊,也是普遍的;特殊在于她作为一个高性能的,在特殊安全机构工作的义体人;普遍同样也在于她是一个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义体人。所以,少佐在95版动画中的那些发问才成为了科幻中对于人性,对于自我,对于记忆的哲学思考中最为深邃的部分:她所疑惑的,恰恰是这样一种普遍性。当机器与人再无分隔时,人性本身又代表了什么呢?在95年剧场版中,谣第二次响起的那一长段空镜头,少佐在渡轮上发现另一个她在河边的高楼玻璃里一闪而过,这样一个暗示是极为直接的:她怀疑的是自我作为人类的独特性。正是由于少佐是那个年代中普通大众中境遇特殊而又普遍的这样一个人,她的这种怀疑才有了普遍性的力量:她可以是任何人。
纵观赛博朋克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样的人物设置几乎是一种默认标准。《雪崩》中的主角“宏·主角”是一个挺普通又不太普通的hacker;《银翼杀手》的主角是个普通侦探,他的对手是个普通的人造人;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和一系列的同世界观的小说中的主角也都是这样在辉煌世界边缘的小人物。正是这样一种“大世界中的小人物”的设定,才能够更好的,更深刻的传达那个“高科技低生活”(High Tech Low Life)的世界中大众作为人类的挣扎。
而新攻壳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这种设定。当我记不起名字的那个女博士对少佐说出“你是唯一一个”的时候,这种对于人类的定义本身的思考,对于在那个疯狂技术年代里人性的疑问就已经自然而然的消解了:因为她本来就是特殊的,是one of a kind。片中无处不在的都在强调她是特殊的,所有人都满嘴的ghost(灵魂),shell(躯壳),soul(灵魂),humanity(人性),body(身体),努力做哲学思考的苦大仇深状。但是这样的意图越明显,也就越出戏;这种出戏感跟我们看到一部抗日神剧中临死的主角掏出身上的毛票要交最后一次党费类似。我们无法将她的境遇和我们自己联系起来,她不是一个普遍境遇的代表,这才是95版攻壳,也就是所有赛博朋克的成功之处。还记得95版攻壳一开始的那一段么?陀古萨问少佐为什么网络之中有杂讯,少佐回应:大概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以及在追逐逃犯的时候跟陀古萨谈论为什么要招他这样一个没有做过改造的人来九课,是因为”一个组织如果过于均质就会导致思维的同一化,这很危险“,这些小细节无时无刻的都在传递:少佐是“我们中的一员”。
所以,最终新攻壳还是回归了好莱坞传统科幻片的陈词滥调中来:人性与科技的对抗。邪恶的科技做出了坏事,压迫了人性;主角良心发现,又恢复了人性,皆大欢喜。导演对于攻壳的了解,西方价值体系对于人性和个体价值本身的强调和偏好,对于一般观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妥协,好莱坞科幻片的传统,将来可能有的续集的伏笔,这一切就造就了这样一部新攻壳:它使用了攻壳的名字,努力取悦粉丝,复刻经典场景,但是内在的ghost已经不存在了。
至于这部片子的其他问题,我只提一个很有趣的小细节:在电影的最后,一个应该是日本人,母语为日语的中年妇女给自己女儿立的墓碑,写的是罗马音名字。这相当于中国人立一个墓碑写汉语拼音。我想这样一个细节可以很好的说明新攻壳的困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