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陆游死前吩咐儿子的名言 正文

陆游死前吩咐儿子的名言

时间:2024-10-12 06:20:42

陆游是我国文坛上伟大的爱国作家,他的诗词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感情炽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但是陆游最大的悲痛是没有见到国家统一,那么他去世时对儿子说了什么呢?

《示儿》南宋诗陆游临终前遗嘱,对儿子说的话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元知万事空

悲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原

家祭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文学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名家评析

宋·梅尧臣《六一诗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明·徐伯龄《蟑精焦》:“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胡应麟《诗薮》:“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清·贺贻孙《诗笺》:“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陈友冰、杨福生《宋代绝句赏析》:“诗的三、四两句来了个大幅度的时空跳跃,由生前突然转为死后,由悲愤转为希望。”

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二句‘但’字一转,引出‘不见九州同’,突出一个‘悲’字。”

陆游临终前的遗憾是什么

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之中,只因为父亲对抗金表示了支持,被朝中众人所排挤,后来陆游的父亲就趁着战乱将陆游带回了自己的老家越州山阴。

对于陆游临终前的遗憾有《示儿》这一首诗为证,虽然这首诗是写给自己孩子的,还不如说这诗其中所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遗憾。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句,虽然说的是在人去世了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身后事为空。但是突然又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又描述出了自己的悲哀,虽然知道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但心中唯一放心不下的事情还是抗金没有成功,南宋还未统一。王师北定中原上这一句,表达了虽然现在南宋还未收复,但自己相信一定有一天能够打败金,宋朝的军队在平定中原的一天一定会到来。这也说明了陆游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并不绝望。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说自己是看不到南宋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了,就只能够靠自己的子孙在家中祭拜先祖的时候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自己。虽然这件事是陆游临终前的遗憾,好在他一直抱有希望,写的也是情真意切让人感动。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注释

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

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仆倾在征西大幕,登高望关辅乐之,每冀王师拓定,得卜居焉,暇日记此意以示子孙》

八月残暑退,秋声满庭树.

岂无四方志,衰病迫霜露.

辽东黄头奴,稔恶天震怒.

南北会当一,老我悲不遇.

子孙勉西迁,俗原吾所慕.

约己收孤嫠,教子立门户.

黍稌暗阡陌,鹑雉足匕箸.

永为河渭民,勿惮关山路.

《病中示儿辈》

去去生方远,冥冥死即休.

狂思攘鬼手,危至服旦头.

有剑知谁与,无香可得留.

惟应勤学谨,事事鉴恬侯.

《送子坦赴盐官县市征》

父子团栾笑语哗,岂知云散各天涯.

长亭结束秋将晚,别酒凄凉日易斜.

我坐耄年艰就养,汝非仰禄肯离家?

游山尚有平生意,试为闲寻一鹿车.

《送子修入闽》

士生万里合鹏抟,憔悴青衫且自宽.

薄禄及亲虽共喜,远途将父亦诚难.

关山可厌风麈恶,蓬荜应思菽水欢.

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

《送子遹》

隔一涛江路岂遥,踌躇不觉欲魂销.

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

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

《送子遹至梅市而归》

梅市长堤怆别情,鲁垆归路当闲行.

日沉菱浦看鱼跃,烟合菰丛闻獭鸣.

蘸水门扉初半掩,拥桥炬火已先迎.

停桡不奈清愁得,独倚阑干待月明.

《送子坦》

老境宁容别,诸儿仕为贫.

一春多卧病,几度送行人.

五斗方须禄,千金且爱身.

长安虽可乐,怜汝正思亲.

《送子龙赴吉州掾》

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

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

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

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

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

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

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棰;

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

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

山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

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

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

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

希周有世好,敬叔乃乡里,

岂惟能文辞,实亦坚操履;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

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汝去三年归,我傥未即死,

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

《送子虡吴门之行》

相送何由插羽翰,淡烟微雨暗江干.

孤怀最怯新春别,病骨难禁昨夜寒.

尊酒汝宁嫌鲁薄?釜羹翁自絮吴酸,

此诗字字俱愁绝,忍泪成篇却怕看.

《送子虡赴金坛丞》

与汝为父李,忽逾五十年;

平生知几别,此别益酸然.

念汝发亦白,执手河桥边.

西行过临平,想汝小系船.

悠悠阳羡路,渺渺云阳川.

京江昔所游,想像在目前.

今兹两使君,幸有宿昔缘,

汝虽登门晚,汝虽登门晚,

世好亦牵联,顾於赏罚间,

其肯为汝偏.夙夜佐而长,

努力忘食眠.醇如新丰酒,

清若鹤林泉,棠宜使可爱,

蒲正不须鞭.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诗无数,有着很多的流传后世,他的诗词以现实主义为主,大多都是情感真挚,很是感人。陆游一生创作的诗词非常之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六十多年,所作的诗词不下万首”,虽然其中有部分已经失传了,但是现在存在的也还有九千多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示儿》这书绝笔更是情真意切,表现了陆游对于收复故土的渴望和不能亲见北定中原的悲伤。

遍览陆游的诗词会发现他的诗词大多都是爱国诗,陆游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人民的`悲苦生活,批判统治阶级的不作为,抒发自己要为国捐躯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诗歌的风格豪放不羁、慷慨激昂。其中的代表作《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更是流传千古。除了这些爱国诗歌之外,陆游也有自己的情感生活,也曾经写过一些诗词来倾吐自己情感生涯的不顺利,如《钗头凤》《沈园》等,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陆游的诗词大多是现实主义,但是也充斥着浪漫气息,艺术手法多样,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纵观陆游的一生,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贯穿了陆游的一生,即使到了人生的最后陆游依旧还是记挂着国家,在病重将死的时候写下了这首绝笔诗。

全诗的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是陆游自知自己命不久矣,想到死了人本来应该是无牵无挂的,但是马上话锋一转,下一句立刻就说,但是现在死还有一点遗憾的就是还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失落的国土还没能收复,所以心中还是饱含着悲伤。悲伤的氛围还没有持续多久,陆游马上就转悲愤为激昂,陆游深信总有一天南宋能够打回去,将失去的土地收复回来,所以在最后一句告诫自己的儿子,虽然自己已经是看不到祖国一统的时候了,但是如果有一天国家一统,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自己。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之作,陆游在将死的时候任然不忘收复中原,渴望着国家能够收复失地,但是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这个结果了,所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儿子上,写下了这首诗告诫儿子。这首诗言辞简单明了,感情真挚深厚,表达了陆游弥留之际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能亲自驱逐鞑虏的遗憾,也有对于这一伟大事业必能完成的坚定。整首诗虽然有着悲伤之情,但是总的情感还是慷慨激昂的,全诗虽然没有什么复杂的典故、隐喻,但是读来情真意切,让人深受感动。

陆游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大诗人、大文学家,他的诗词对于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的诗词,这些诗词大多都是反映人民的艰难生活和陆游自己的一腔赤诚,而《示儿》这首陆游临终之前的作品更是其中的代表作。《示儿》言辞虽然简单,但是情感真挚,颇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这首诗感动了无数的人,尤其在国家没落遭受入侵的时候,更是激励了很多大好男儿上阵杀敌,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