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讲述家庭关怀的古代名言 正文

讲述家庭关怀的古代名言

时间:2025-01-16 10:15:40

1. 民无信不立。 ——孔子

2.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3.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4.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6.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7.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8.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9.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0.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1.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1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4.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5.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6.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17.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18.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19.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20.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21.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2.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23.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24.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5.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26.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www、7lizhi、com)——屈原,战国诗人

27.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28. 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29.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30.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31.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32. 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33.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3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5.最多的信任,送给最诚信的人;最多的寄托,送给最可靠的人;最多的真诚,送给最实在的人;最多的鲜花,送给最可爱的人、军人。建军节祝你快乐。

36.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个人都以次为基本的道德准则,重新建立起一个充满诚信的.、互帮互助的社会大家庭,让中华这条巨龙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7.诚信是一条跨江的桥梁,让人们彼此互相沟通;诚信是一副厚实的盾牌,保护我们应有的权益;诚信是一个醒目的路标,防止人们掉进 金钱关系 的深渊;诚信是夜空中闪烁的北斗,指引一个又一个有良知的人走向成功和辉煌。

38.这个世界原本简单,复杂的只是我们自己。因为复杂,我们变得唯唯诺诺、谨谨慎慎,甚至伤痕累累,让我们感觉到人生在世越来越累。因为复杂,我们变得只会恭维、只会拍马、只会抱怨、只会无奈,使我们把自己束缚得更紧更紧。因为复杂,我们丢失了坦荡、丢失了诚信,丢失了曾视为生命的自尊和本性。

3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40.上善若水,大爱无声。诚信敏行,务实求真。以仁为本,以善为根。厚德载物,乐于助人。不屈不挠,中华精神。谦虚自省,大志修身。

41.礼貌是石,奠定文明的基础;道德是灯,照亮和谐的道路;谦让是火,点燃文明的光芒;诚信是书,撰写文明的精神。文明之路共创和谐,中华儿女勇创辉煌!

42.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43.诚信以心为上,法治以公为魂。

44.诚信不是一种销售,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诚信不能拿来销售,不能拿来做概念。

45.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46.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

47.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

48.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49.喜闻音讯,你即将远行,前往大学,实现梦想;有点忧心,有点惦记,送你关怀,记在心间;开朗乐观,微笑常绽,烦恼全消,快乐天天;待人待己,一颗真心,诚信坦荡,情谊满满。祝你大学之路幸福无限!

50.

作者简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作者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

1、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3、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4、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5、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6、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7、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8、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9、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10、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1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2、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13、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14、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15、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16、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18、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构成。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19、但我调查了一切无常的画像之后,却恐慌起来了。因为书上的“活无常”是花袍、纱帽、背后插刀;而拿算盘,戴高帽子的却是“死分”!

2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22、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篇

每读完这篇文章,心中总要憧憬一番。时间似乎也停留了,停在了那美好的童年。

——题记

“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着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的是鲁迅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是简单的勾勒,也没有浓浓的笔墨,而是流露着儿时的快乐,甚是打动人心。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些景致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读着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享受着那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情感,就仿佛亲眼看见了儿时的鲁迅:时常与昆虫为伴,爱采摘野果,喜欢和伙伴们一起捕鸟,收藏爱书,追根究底的问问题……是啊,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只有儿时的我们才值得拥有吗?

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小时候,外婆家门口有条河,河水无声的淌过,像一条会跑的路。河边有些鹅卵石。我会捡几颗自己喜欢的,一路把它们放到竹林里,鸡窝旁。想想这些石头,眼看着河水跑,一辈子都不能离开自己待的地方……

一群光着膀子的孩子,举着竹竿在村里涌过来又涌过去。整个暑假我的膝盖都有伤口,却从未亲手抓到过一只知了。倒是曾倚在树下,听过知了们把大树变成一把会唱歌的伞……

会时常在正午的太阳高照时依然专注于大地上蚂蚁们的运食……会偶尔幻想:要是我也能像蚯蚓一样变成两个,一个负责玩……会守在电视机旁认真的看《新闻联播》,然后在主持人说完“谢谢您的收看”时和表弟表姐一起对着电视回答“不客气”……

悠悠童年,承载着太多美好的回忆,我们真应该好好感受。再次拿起《朝花夕拾》,读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仿佛走进了百草园,走进了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篇

我此时正拿着《朝花夕拾》这本书回味着,它依稀带我回到了民国时代。我站在喧闹的街上,突然一辆马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泥水溅了我一身。哎!那不是陈莲河先生吗?满脸的“义正词严”,听说现在正与西医搏斗呢!看到他的人,脸色却各自不同。有的充满敬畏,有的怀恨在心,有的却羡慕他的名利与地位。

继续往前走,看见了那“精明”的衍太太,她已是祖母了,看着小孙儿和人家孩子比赛打旋子,眼看要输,衍太太一记“绣花腿”把别人家孩子的旋子给钩倒了。由于没法分辨,只好平局。衍太太太好强了,要她的孙儿输,她总是不肯的。

到了一家酒店。我准备歇歇脚,却发现了孔乙己正在店里喝酒,身上仍旧穿着破旧不堪的长衫。掌柜和“短衫”都在笑他,他正红着脸,说着一堆让人听不懂的话为自己辩解。孔乙己还没为自己辩解完,孩童们便一拥缠上了他,争着要吃茴香豆。他只得给了几颗,又怕自己喝酒时不够,显得好无奈。

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三味书屋。我悄悄走进去看,寿镜吾正捧着古书摇头晃脑地读得如醉如痴。孩子们却在描图画,玩捉来的蚂蚱,弄得课堂好不热闹。孩子们的吵闹声终于打断了先生读书,先生发现了自己的学生竟然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而不好好读圣贤书,他怒斥着吹须瞪眼,调皮的孩子们这才回到座位上装模作样开始读书……

《朝花夕拾》这本书带我遨游了鲁迅先生整个的精神世界。让我看到了许多从清朝到民国期间的事情。犹如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各种黑暗:邪恶势力压迫“低等人”,还有因千年封建思想的熏染而被禁锢的人们,也看到了知识分子为中国的存亡而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我深深感受到了近代人民的痛苦和自己生活的幸福。这使我深刻意识到只有祖国富强了,人民才能有安定的幸福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本书同时激励我们: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这样才能让祖国富有强大,祖国才能永远在世界之林屹立于不败之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篇

进入初中,我发现中学阶段有许多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大多都选自一本书——《朝花夕拾》,于是,老师让我们去读一读这本鲁迅先生写的唯一一部散文集。

我品味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年少轻狂时的童真。《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的时候,回味起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一些当初的味道的,想必还会别有一番滋味吧?!本应该快乐的童年,却被当时的封建思想笼罩着,透出迂腐的气息。从文章表面来看,鲁迅先生都是用了一些温情的文字来叙述的,其实,他把愤怒藏在了文字下。鲁迅先生还在这篇巨作里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强调出了当时封建思想的黑暗。

鲁迅先生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还是批评,都会毫不掩饰的表露出来,有时还会很幽默。比如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大概是这样说的:“阿长是我的保姆,我开始很讨厌她,而且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她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而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不但对她的敬意消逝,而且极严重的诘问,甚至要复仇。再后来,在我极度渴望着时,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这让我又一次对她敬佩……”这段文章,通过“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吧,慢慢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篇

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美好的回忆。

“那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仅仅是一个长了一些野草的园子,可其中却不乏有趣景色和各种各样奇怪的昆虫。作为21世纪的我们看来,百草园只不过是个废弃的草园子。没有KTV中玩得那么愉快,也没有游乐园中那样丰富的游乐项目,可那个年代的小鲁迅却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最快乐的童年时光。21世纪的快乐早就变得充满了利与益,那种最质朴的,纯真的快乐也许没有了吧?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位带领着鲁迅先生的女工,拥有着可爱,善良的性格。她会让鲁迅懂得许多民间的习俗。虽然反映了长妈妈的愚味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很善良。她会睡觉时躺成一个“大”字,独自一人占领整张床。然而“长毛”的故事却使鲁迅认为她是多有伟大神力的人,便情有可原了。她会关心鲁迅念念不忘的《山海经》,在那是个无人爱他的年代,送去一本珍爱的书,可表达了长妈妈的爱。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乐于助人,善良,纯真的人,给了鲁迅母亲般的爱。

也许,等我们年老时,写下自己的儿童生活,嘴角也不禁会上扬了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5篇

书中的十篇文章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作品,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从这些描述中,呈现出鲁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背后充满温馨的柔情,蕴含着万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义的鲁迅形象,令人百读不厌。

我很喜欢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本文真实地反映了阿长的形象,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阴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文中关于阿长的形象都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的。本文还写了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原来并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给作者买来《山海经》后,作者发生新的敬意了。

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也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巴金评价:“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6篇

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坐在椅子上。无意中打开鲁迅爷爷的作品,不禁神游其中。

“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将砖头抛到隔壁的梁家去。”这些都是鲁迅爷爷童年时做过的淘气的事。这就是鲁迅爷爷的“百草园”

所有的人都有童年,并且都有属于自己的“百草园”然而却是各不相同的在草地里捉虫子,拔何首乌,听蟋蟀音乐家们的演奏。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着,嬉戏着。这一点,被称为大文豪的鲁迅先生也深有体会我们何曾不是。

鲁迅爷爷小的时候生活在环境好的地方出生,然而不懂民间的一切,正如鲁迅爷也说得“四面全是高高的围墙,自己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同井底之蛙。”虽有一片“百草园”,但见识却极其少。远远不如外面的孩子。

童年是公平的,将自己分给了没个人。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寂寞的;童年是美丽的;童年也是短暂的。但知识是人的营养品,所有人都会去学习,但学习是枯燥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距离实际上看起来并不远,但实际上是天壤之别。然而所有人都不得不告别美丽的“百草园”到达“三味书屋”中去生活。从无忧无虑到那社会私塾。体现出鲁迅爷爷对时代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的厌恶。

时光如同一把利刃,割去人生的一分一秒,也在人的脸上刻出辛酸。使走过的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不会再重新从三味书屋中重回百草园,让我们面对现实,和鲁迅爷爷一起向童年说再见。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7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朝花夕拾》,我看完了,深笔记触。

这本书是鲁迅和艾青两个著名作家写的。里边有许许多多的诗篇及其文章,都很感人,其中,我觉第一章“狗。猫。鼠”最为好看,全篇以议论为中心,中间穿插描述童年时代的生活,脉络清晰。有“正人君子”的攻击,回想到作者自身过往的经历,使作品的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而且细致的细节描写,显示出隐鼠的柔弱和敌人的残暴,是作品更具笔记染力。《朝花夕拾》是作者从“记忆力抄出来的”,大多数用来凝练的笔法摘取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难忘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人物的神情心态,使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文章虽着墨不多,但渺渺数笔,却刻画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长妈妈的淳朴善良、辛于革命失败后范爱农的苦闷和放浪等,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本书给人很多的感动,同时,在行文中,作者常常插入与内容相关的典故传说等,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给我的感受深深印在心里,这本书相信在长大后再次回头来看的时候,你会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会觉得鲁迅和艾青写的散文和诗集是多么得重要。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8篇

在暑假里,我看了《朝花夕拾》这一本书。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讲了鲁迅小时候的故事,读着这些故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实的情感。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在家、三味书屋、当铺之间来回跑。在这期间,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有一部电影叫做“风雨故园”,它讲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的事,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

《朝花夕拾》共十篇,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很受我喜欢。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9篇

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书中写的是鲁迅以前的回忆,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写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写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写进书中。有些故事读起来会有一丝亲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呢?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我才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没有顾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虽然让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还爱说别人坏话,但她还是有优点的,如“我”和她聊到长毛的时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虽然这敬意越来越薄,在长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的妇女的形象。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也有这种“反面”形象,但已经很少了。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留下的后果。

在这本书中,我不但见到了一些旧社会的坏风气,还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学习的地方,就如书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从医时的老师,他为人非常的严谨、认真。在“我”的笔记中,他都会帮“我”勾勾画画,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改出来,这也使“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而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朝花夕拾》向我们揭示了当时旧中国整体社会现象,落后、愚昧。也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创造明天。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0篇

细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以后,我享受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看黄蜂、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到在书屋读书习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读了《藤野先生》这一篇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战期间,有一位加拿大的医生,他叫白求恩,他来到中国努力的工作,最后却因为在手术中感染病毒而去世!

《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这两个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反照,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到起来反抗,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家里有电视电话,有的还有电脑,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1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童年中有哭也有笑,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都是足以令人回味无穷的。因为在自己的记忆里,童年往往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写的《朝花夕拾》写的就是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当时的年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鲁迅先生在这本书中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事令他回味无穷,以至多年后也一样记忆犹新。小时候,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大人的认可;而父亲也不能理解他。

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我自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都极有特色。可能是因为学过的缘故,每每读到这篇文章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我也是这样,渴望自由,而不愿被约束。也能引起我许许多多关于小时候的回忆。那时的我同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玩耍,这是一篇散文,文章写得极好,是一篇令人叫好的文章。

整本书以记叙自己生活的事,用朴素的语言勾起读者对童年或是故土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2篇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写的《朝花夕拾》愤怒的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狗、猫、鼠》是《朝花夕拾》的首篇,作者通过猫和狗比喻那些挂着“正人君子”头衔实则行“鸡鸣狗盗”之事的人。而隐鼠却象征着社会的弱者,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恶势力急剧增大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强者欺侮弱者是一个封建传统,作者字字都是真情流露。我仿佛跟着鲁迅先生一起体会到了这些封建社会的腐败、愚昧。一起向往《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

作者笔下的《二十四孝图》令我追忆起儿时的感受,但也同时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者亦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亲身体会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被逼着背那些四书五经,杜绝西方的先进文化,正是中国受尽欺凌的原因。也同时讽刺了封建教育的死板,此时我似乎踏进了那一座座老式的私塾,摇头晃脑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

也正是因为这些封建传统和封建礼教的压制,才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范爱农对革命投入一腔热血,让我们不禁暗暗对他产生钦佩之情。报馆案被捣毁,德清被刺伤。反动政府在镇压革命,辛亥革命终究失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和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也体现了作者对革命失败的万般无奈。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3篇

前些日子,我刚读了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回忆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开篇文章《狗猫鼠》种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里面的猫指的是暴虐者,鼠知的是遭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则狗指的是和猫争抢压迫权力的人,这些人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受到了极大的贬斥;《阿长与〈山海经〉》中,他回忆了长妈妈的朴实,以及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五猖会》讲述了鲁迅先生第一次看描绘的激动心情;《无常》中由对“活无常”刚正的描述,进而反面衬托现实的残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加突出了作者对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的厌恶……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长妈妈是鲁迅小时候家里请来的女佣人,也带过鲁迅,所以他们感情很深厚。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位劳动妇女深深的敬意。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恶习,这些恶习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让我们也不由得为那些人而感到悲哀。

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陋习还有很多,但我想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4篇

其实一开始去读这本书,我愚笨的以为这都是一些毫无关联的零碎片段。可再仔细去看,才发现,若将它们联系起来,它是很完整的写出了鲁迅那个充满着童心的孩提时代所存在的叛逆思想,历历可见。

《朝花夕拾》虽然是有任意而谈之意,但文字中却无不透露出雕心刻骨般的苦心。

比如。《琐记》这一篇,从作者离开S城到赴日留学之前,写了四年的生活,写了他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的曲折过程。通过一连串富有典型的细节写出了作者立志要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去努力和奋斗。

在写作手法上来说,把叙述,描写,抒情有意的结合在一起,充满着诗情画意。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与其恰当的评论,妙到天衣无缝。

语言真实,清新,读起来颇得趣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5篇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写的,写的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布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安闲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而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走进了少年,天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而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了,还记忆犹新。

我的童年已渐渐远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回忆,多么怀念童年的时光啊!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一个惹人怀念的时代!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6篇

读了《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的童年时代,清晨掉落的花,傍晚才拾起,夕阳的余辉使她多添几分韵味,一起都是那么美好,令人回味无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翻开《朝花夕拾》犹如打开了鲁迅先生童年的大门,沿着他成长的足迹,我仿佛置身于趣味横生的百草园,耳畔传来油蛉蟋蟀优美的琴音;走进三味书屋,枯燥刻板的学习之余,折腊梅寻蝉蜕一样也是乐事,我惊讶的发现:一向严肃认真的鲁迅先生,童年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以虫草为友,以自然为伴,向往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老人好像一下子变回了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留恋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想想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最爱在下雨前看小蚂蚁搬家忙碌可爱模样;最爱在宁静的夏夜独自一人参加虫子的音乐会;最爱下雪天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打雪仗,堆雪人,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如今,童年已成为逝去的风景,只留下无数怀念。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童年的欢乐,拾起的是美好的记忆,拾起的是温馨的画面,拾起的是对往事的怀念与思考。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7篇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著,名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是伟大的爱国人士鲁迅先生写的。

《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说是从作者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用许多笔墨、凝练的笔法选取那些刻在记忆深处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和细节,细腻地描写人物的神情心态,令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地浓厚了。

文章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人物的独特性,可以看出作者用笔的高深,写法的精妙,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朝花夕拾》在写作手法上也可见鲁迅杂文的风格,集各种手法于一体,笔锋或犀利、辛辣,或平实、饱含深情,深切的怀念中见到了鲁迅对国家大事的关怀。

《朝花夕拾》中,有的故事语言简练,取材得当,写的集中、单纯而又丰富;有的故事语言精练,文章细腻有层次;有的故事语言朴实,真切动人,还有的故事语言犀利而幽默,运用浅显的语言,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总的来说,作品的语言犀利、风趣、精炼、自然清新,朴实厚重,读起来真切动人,是现代文学史上回忆性散文的典范。

读完《朝花夕拾》这篇文章后,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手法运用的生动形象,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不少写作的方法,如:常插入与内容相关的名言、典故以及传说等这样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我在这部作品中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所崇尚的真、善、美。

《朝花夕拾》真乃一部好书,在我读到精彩的部分的时候,就有如同在那个年代的那个故事里的感觉,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8篇

当我读完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让我百读不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园》这一篇文章,文章把百草园的菜畦,石井栏,皂菜树……描写的十分逼真,我读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长妈妈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使鲁迅十分害怕,夏夜乘凉也不敢往墙上看。作者还描写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但一下雪就有趣了。玩拍雪人的游戏,捕鸟。捕鸟可得要技术,要等到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个短棒支起竹筛,撒些谷子,系上一条长绳,鸟下来啄食一拉绳子就把鸟罩住了。

文章的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却刻画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如长妈妈的淳朴善良。辛亥革命失败后范爱农的苦闷和放浪等,作者常插入与内容相关的典故传说,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这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上运用。

读过《朝花夕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19篇

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受益匪浅。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非常非常讨厌猫,因为猫总是吃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这就要说起鲁迅先生养的隐鼠了;那次,他回到家,问长妈妈(鲁迅幼时的保姆):“我的小白鼠呢?”长妈妈说:“被那只猫给吃了。”从此鲁迅就非常讨厌猫,憎恨它吃掉了自己养的小隐鼠。实际上鲁迅是讨厌那些当时欺压老百姓,做坏事的人,也就讽刺了那些令人讨厌的人。

鲁迅又写了平时与长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又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但是她非常迷信,唠叨等。鲁迅非常喜欢长妈妈。《阿长与寻海经》写出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鲁迅经常看一本书,关于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这本书主要是宣扬二十四孝子的孝道。这篇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时。是鲁迅心中盼望的一个节日,但是那一天他却被父亲强迫读书,这是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制。无常是一个有人情味的鬼,为了一位母亲能够见儿子一面而挨了打。无常给鲁迅悲凉的心添了些安慰。

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表达了应该让儿童快乐生活。

父亲被庸医治死,说明了当时草菅人命的实质。

后面写了他探求真理的欲望和他对范爱农的同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正直,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真本书使我受益非浅。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0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描绘了许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经历。当读到《范爱农》中的一段:“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在书上踌躇满志的鲁迅,原来他也像我一样,在那个纠结的年龄里,对范爱农又爱又厌,正如我昨天为作业和好朋友争吵,继而又在好友安慰中与她深深拥抱。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当这些字句映入眼帘,我仿佛回到了自己那无忧无虑的以前,以前也许就是这样吧,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么都会触动我们甜甜的笑。或许每个人都在回忆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吧。即使是曾经的不开心,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仿佛当下的生活永远比不上过往的岁月。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过去。正如黄磊说,“你在某个午后看见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阳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朝花夕拾》或许不仅是鲁迅写给读者看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看的。可读着读着,又觉得它不仅指引我们体会鲁迅,更让我们回味自己。

于是本不该是朝花夕拾的年纪,却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片段。

然而,总有人说人不能活在过去,活在回忆里。我也懂得,人应活在当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阳光里。所以,“朝花夕拾”过后,能做的,只有把握当下的时光!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1篇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朝花夕拾》与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它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而只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片断,写出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鲁迅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即使在本书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时代,可写之事也很多,但他只从中选取了十个题目,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严谨的写作态度有关。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众多散文中,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这本散文中,我觉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散文里,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为长妈妈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还有那《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老莱娱亲”,被鲁迅斥责了一顿,好有趣!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2篇

我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心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他的学生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头上玩游戏,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天性。

如今,田野上已建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将来努力着,老师和家长为了安全考虑而管束着我们,因此我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然爱着大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里生活。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3篇

当看完这本散文集时,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谱写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写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区,先写百花园,后写三味书屋,百花园是个荒凉的地方。可是,他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者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样子很是古老,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作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这就是儿童的谐趣。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书屋虽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并没有批判它,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这篇回忆性散文,语言上简洁清新,生动自然,轻松流畅,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之感。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4篇

鲁迅写的《朝花夕拾》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读了《范爱农》这篇一文章我深有感触。

《范爱农》这篇文章先抑后扬,叙述了作者鲁迅在和范爱农接触时发生矛盾的几个生活场景,因为发不发电报闹了矛盾,鲁迅很厌恶范爱农,范爱农厌烦鲁迅也溢于言表。但是在后来两人在次相见却又成为好友。一次范爱农在和醉酒之后,一不小心溺死在河水中,鲁迅不知是真是假。

《范爱农》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性格耿直而倔强的人。范爱农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对革命报有着很大的希望。但是,希望越大,失望的也就越多。范爱农这悲惨的结局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的性格,还有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政府的无能。范爱农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的社会上立足,他很痛苦。鲁迅通过这篇文章抨击了社会。折射出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对好友的怀念。

我们要学习鲁迅的坦率真诚,范爱农的正直、勇敢。文章表现了鲁迅对死难同学们的同情,和他自己的无奈之情。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习鲁迅和范爱农的精神坦率、正直、勇敢。使自己更完美。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每每翻开这本书,范爱农那耿直勇敢的形象便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难忘。这本书值得我永久珍藏。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5篇

寒假里,我在网上找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回忆散文集,记叙了鲁迅幼年与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这本书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与正人君子,其中《狗—猫—鼠》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讲述鲁迅小时候仇猫,因为猫的性情残忍而具有媚态,在夜晚经常嗥叫,扰乱他人读书休息。更因为他在童年时捕食了作者心爱的隐鼠,所以他十分憎恶。虽然后来得知隐鼠是长妈妈踏死的,但终究没有与猫的感情融合。从这里我读到作者在幼年时,就已经爱憎分明,对弱小者产生同情心,憎恶暴虐。同时读这篇文章也通过自嘲在暗暗讽刺着那些散布流言蜚语的“君子”“绅士”,批判着他们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鲁迅那文笔的妙处。

《琐记》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浅。它记叙了鲁迅儿时与伙伴们经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为天伦闹出什么乱子来,衍太太也绝不告诉各人的父母。在鲁迅与伙伴们去吃缸里的薄冰时,衍太太却让他们比赛谁吃得多,并唆使鲁迅去寻找母亲的首饰,变卖成钱给自己买东西,我感到衍太太心术不正,心灵不纯洁,怎么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图》讲述了鲁迅在儿时阅读“老菜娱乐亲”郭巨埋儿等故事,通过对比古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读了读,发现其中一些故事荒诞愚昧,富有迷信色彩,虽然使读者明白孝顺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来的加以夸张虚构,哭泣能使竹笋得以成长吗?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鲤鱼跳出吗?当然不可能,这说明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朝花夕拾》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情感,鲜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这里面有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有对社会的强烈抨击,也有对往事的深切怀念,有对社会的强烈抨击,也有对往事的深切怀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6篇

寒假里,我不仅读了《小狼小狼》,还读了一本《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认真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一视同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还有一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死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误”。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但对鲁迅不是很好,怂恿他吃冰,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憎恨衍太太。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7篇

暑假期间,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朝花夕拾》,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这篇文章记录了鲁迅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所发现的乐趣。

那个荒芜的百草园,生长着各种不知名的杂草和虫蚁鸟兽,而鲁迅却从中发现了无限的乐趣,这有高大的皂荚树,也有矮小的珊瑚珠,还有轻盈的叫天子。偶尔翻开石头,还能发现其中的虫虫蚁蚁,更是增添了无限乐趣。鲁迅在这里发现探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满足了那颗好奇的童心,他置身于百草园中,抛开一切烦扰,尽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在鲁迅童年的生活里,除了有个让他开阔眼界的百草园,还有个让他难以忘怀的长妈妈。这里记载着他与长妈妈生活的点滴往事,有长妈妈对他的批评教育,有他对长妈妈的不满,有长妈妈带来的《山海经》的感动于欣喜。这一点一滴到最后都凝聚成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无限感激与思念。

生活中,有很多像长妈妈一样带给我们感动和恩惠的人,父母、老师、朋友,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珍惜生活中对自己重要的人,不要等到只留下回忆时才知道后悔。

读《朝花夕拾》,我们感受到鲁迅在百草园中的无限乐趣,也感受到他与长妈妈的深厚感情。我也从文章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和意义,感悟着生命的价值。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8篇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29篇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讲述的就是鲁迅儿时的经历。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等一些故事,而主人公鲁迅也从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要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但到了鲁迅先生该上学的时候,他不得不和充满着快乐的百草园说再见,到三味书屋学习。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就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写,我们的.童年并非只有开心,都是顺心如意的。但那也丰富了我们的一生,留下许多回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0篇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充满欢笑的,童年是最快乐的。《朝花夕拾》这本书就是鲁迅回忆自己的童年的。这本书是鲁迅从记忆里抄出来的,摘取了那些深藏在童年的难忘的生活的片段。

最令我难忘的,是《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阿长是阿长与山海经的主人公。她是鲁迅幼年时的保姆,是在鲁迅童年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人。她睡相很难看,总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她平日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的道理,常给鲁迅讲故事。文中处处体现了阿长对鲁迅的爱,和鲁迅对阿长的怀念。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刨学教师,他正直,热情,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他十分关心鲁迅的学习,耐心仔细的纠正鲁迅讲义上的错误,并引导鲁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当他得知鲁迅要放弃学医后,很惋惜,并把他的照片送给鲁迅留做纪念。

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浓浓的爱,这种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我从中也学会了如何关爱别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去帮助他,而不是嘲笑他,这是关爱;当别人遭遇不幸时,一句理解的安慰,这是关爱;当别人帮助你时,一句诚恳的“谢谢”,这也是关爱……

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爱在一个鼓励的眼神里;爱在一句关切的话语里;爱在一桌美味的早餐里……

我们的童年在慢慢的渐行渐远,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回忆。细细品味《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的美好。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1篇

《朝花夕拾》是伟大的作家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老师让我们在阅读课上读了次数。读过后,我感触很多。真是独一无二的品,特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更是津津有味耐人寻味。

《朝花夕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恶习,用杜甫的一句话说:“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所言极是。但他们都受到了鲁迅的批判。

但是我们细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真是一种享受,流露出来那份天真烂漫富有童趣,眼前时不时出现了一幅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鲁迅先生的自然心声,向往童年时的鲁迅,我仿佛看到了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朋友一起捕鸟,但由于性子急,总是捕下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讲故事,因为非常害怕到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炼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老师严厉的批评,但也抵不住鲁迅先生的魄力,当他读书聚精会神时,却没有发现学生干各种各样的事,有的在跑神,有的再睡觉,但是鲁迅先生却在画的出神。

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富有童趣,令人回味,也许挡不住我心中的感慨吧!我真是太喜欢《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尤其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读起来倍受感慨回味无穷,真得像鲁迅先生一样,我真想重回童年,感受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那充满激情的童年。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2篇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旧事从提》,是作者在1926年所作回忆性散文的结集,一共十篇。这本书记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忘于忘怀的人和事,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朝花夕拾》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主要写了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在那里“我”体验到了无限的乐趣。那里有百草园的美景,有各色的植物以及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新奇动人的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乐趣。然后写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历程。介绍了三味书屋和先生,还有上课时先生和学生读书时的情景。

回忆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流露着童年美好的生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不仅让作者回味,就连我也感到身临其境一般。作者在三味书屋学习的过程中,和同学们老师读书的情节也让我记忆深刻。作者虽然年过半百,但是他依然向往着童年,怀念着童年。

现在的我们,也不一定会像鲁迅那样可以回忆那些美好的童年,甚至有些童年的美好记忆也渐渐的淡忘了,遗忘了。最后只遗落在了记忆的长河里。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3篇

披着温暖的阳光,合上书本,我沉醉了,沉醉于鲁迅童年的世界里,那一幕幕,如电影般浮现于脑海中,让我流连忘返。

那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有,有意味。细细品味,我的脑海中时时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看到了,看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对“我”的悉心关照;我看到了,看到了当“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去五猖会时,父亲却强令“我”背书,“我”的心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看到了“我”儿时的乐园,还有那各色的植物以及可爱的小动物;看到了,当枯燥的学习生活来打扰“我”时,却并未禁锢“我”纯真活泼的心灵,而是偷偷地去玩耍、去观察。

当我读到,因背书而浇灭作者的希望时,我的内心不禁感到惋惜与同情,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看,我因此倍感愤怒,这难道不是对儿童天性本质的“扼杀”吗?当我读到作者从儿时的乐园搬到了无味的课堂生活中后,作者依旧保留着纯真活泼的心灵,这难道不是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吗?当我读到阿长对作者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时,作者的激动与兴奋,我的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我多么羡慕作者能有这样的一位好保姆。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一直停留在我的心中。对封建社会现实的腐朽、虚伪和残酷,我无比的憎恨,而作者的心里却是如此的光明,使我深受感动。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遥远的,也是永恒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4篇

【朝花夕拾】是作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大多用凝练的手法摘取那些深藏记忆里的难忘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和描写人物的神情心态,使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鲁迅,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印象之中,在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名字,却只是朦朦胧胧的知道而已,却不是有那么深刻的了解,让我对鲁迅有进一步的认识是在初中,初中的一篇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很吸引我,自然而然我就找来了《朝花夕拾》来读。不可否认,我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笔,没有大师的架子,平易近人,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像每一个故事情节,故事人物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写出了旧社会的黑暗,一个人吃人的世界。这些都深深的刺痛了我,让我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个坚定的影子!在以前的日子里,我把大多数的时间都挥霍掉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5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能够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述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个性手法。他能够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资料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厌恶她,个性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搞笑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完美。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6篇

《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场景,与我们此刻的生活实在是大相径庭,但它却写出了对当时那个时候封建社会的强烈憎恶,鲁迅犀利的文字并不含蓄而是一剑指出当时社会的腐败。细细读来《朝花夕拾》,发现它是透过许多巧妙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的。而每一个情节,甚至于一个极其细小的让人几乎无法发现的小情节都蕴含着极深的道理。

《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记叙、描述、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7篇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作者回忆少年时代5,犹如清晨开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看着,陷入了沉思……

我喜欢在有空时回忆往事,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使我整个放松了下来,将此刻的一切烦恼抛之脑后,沉浸与其中。

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小错误而举手指出,否则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一连几个错别字或小毛病,我除了查字典,翻资料外,就不会有其他动作。

小时候,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并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而如今的我,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币,看一眼就过去,对它置之不理。

小时侯,我会因为晚上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感到恐惧因此大吵大闹,此刻,晚上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没有恐惧,只是想一些琐事。

在这漫长的14个年头中,许多记忆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悄然无声地逝去,唯有那记录着你的所得所失的足迹永远会驻留在记忆中,让人难以忘怀。我真期望不要失去童年的那种快乐,天真、朝气蓬勃、无忧无虑……

童年就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时很甜美,但甜美中带有一点苦涩;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那是因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坚持的勇气,失去了一份心灵依慰,但随后你就能品出这茶的醇美、香甜,让人回味无穷,你在成长道路中学到、懂得了许多。

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本令人难忘的日记,不经意一翻会让你感到流连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还是欢愉与喜悦。当我们有空时,不妨品品成长这杯茶,翻翻这本“日记”你会发现:自我得到了许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8篇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在夕阳将尽时去捡拾早上开的花。《朝花夕拾》这本书写的就是鲁迅在晚年时回忆儿时的美好生活。

鲁迅用淳朴的文笔,挥洒笔墨,以《朝花夕拾》来宣示自己的情感。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示了鲁迅内心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就这样,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范爱农》让我记忆颇为深刻。它通过范爱农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范爱农之死,便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作的形象的评判。那时正是革命期间,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一腔豪情只为祖国。他们前赴后继,终于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帝王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依旧落后,“七七事变”后,日本竟一直打到南京,占领了大半个华夏。就连这小小的“弹丸之地”的人民,都敢欺侮到我们国家的头上,这是什么意思?证明我们还不够强大!辛亥革命进行的不够彻底!

虽然经过了八年的抗战斗争中国胜利了,日本以战败告终。但是在不到二十年中,日本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中国呢?虽然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多年了,却只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赶上日本,这不得不让我进行深刻的反思。

想让中国富强起来,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教育!教育好我们这一代学生,让我们筹备更多的知识,为明天的中国努力。

奋斗吧!为了中国,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尽情的学习、拼搏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39篇

前几天老师推荐我们买了一套名著,其中有一本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对着这个题目想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仿佛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添加了一种风韵,而那似有似无的清香则更加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虽然我还很小,只有十几岁,可总喜欢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对现实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对理想的渴望,没笔记情的迸发……只有当我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时,我的全部热情才会真正苏醒,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天空,房顶,或随便什么地方,长久地踱着步。我的灵魂深处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奇异的颤抖,血,涌上了我的脸,快乐,童年的快乐,那样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变成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宽阔的训练场上挥拍打球;夏天,在游泳池上泼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场上“欢快起舞”……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错别字而举手,不到老师“投降”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写了一黑板的错别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决不会有其他动作。

在读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追忆以往的好友。然而,童年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留下的只是些鲜活的印象,倒不如仔细品读一下《朝花夕拾》,和鲁迅先生一起向往自由,回忆童年。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0篇

在开心、快乐、的寒假生活中,我阅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

《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记述了鲁迅先生从童年的生活到青年时求学的不同阶段的过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鲁迅先生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仿佛觉得眼前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可以感受到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一份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在三味书屋中,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也有同学们心中的孩子气。当寿先生在入神的读书时,却不知道同学们再干着各式各样的事,其中鲁迅先生正在聚精会神的画画……

我觉得幼年的鲁迅和平凡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欢歌笑语,充满了鸟语花香,可是童年已离他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回味无穷的记忆,所以我们要留住自己的童年,把留在心底,也变成我们那散琐的记忆。

在我们的童年中,也有许多记忆犹新的事情:我再上五年级的时候,星期六、星期天经常在写完作业后到河堤上的草地上,春天时,用柳条编柳帽;夏天时,躺在草坪上沐浴阳光;秋天时,到草坪上和伙伴们一起捉迷藏;冬天时,大家一起打雪仗……那片和地上的草地,是我最难忘,最回味无穷的地方。

让我们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与我们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1篇

暑期期间,我看了一本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自己童年往事的散文集,共十篇,原名为《旧事重提》。

这本书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期的求学历程,追忆难以忘怀的往事,抒发对旧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狗、猫、鼠》批判了徐志摩、陈西滢等当时现代评论派针针锋相对的局面;《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他对当时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五猖会》记叙了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十分高兴,但父亲让背书的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好心情,值得让家长、老师深思;《父亲的病》道出了自己对父亲的最大过错……

每一篇文章都那么令人深思,感悟,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生活环境,也看出了鲁迅先生十分执著于生活,并且非常希望改善当时旧中国的局面。

《朝花夕拾》虽然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但并不只是简单叙述往事,而撷取了他回忆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选择极富个性的细节和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使作品充满了浓重的生活气息。

鲁迅先生写的是个人生活,却服具体生动地凸显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情状。而且他还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2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录了鲁迅童年时和青年时的10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大作家,可是读了鲁迅写的《闰土》让我对他改变了想法。

刚读鲁迅写的《朝华夕拾》时还不懂什么意思,慢慢地读下去意思也就渐渐的懂了。鲁迅写的文章朴实,真挚感人。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小时候到长大发生的事和经历,写出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还有对老师和往日亲友的怀念之情,真实的描绘当时的生活。

鲁迅和闰土相比差距太大了,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许多人都要受苦受难,鲁迅的家境不错,过这幸福的日子,却没有闰土那样的自由。现在我们生活在21世纪科学发达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再和鲁迅的生活比,可谓是天上和地下。可是,现在的生活比起《百草园》的生活,可真是毫无乐趣,没有几个人会端详麻雀,有没有人把云雀叫成天子,也不会因为讲鬼故事而害怕。想了想,又或许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那个时期的生活好很多,我们不用坐在私塾里读书,那样的日子是多么的无聊和无趣呀。记得有一次,是某一年的冬天外面下着雪,我当时非常高兴,就戴上手套和帽子准备下楼,就被妈妈拦住了说:“外面太冷了,别下楼了。”当时我特别生气的说:“我要下去玩雪。”最后还是没有说过妈妈,被留在了楼上,看到外面的小朋友在玩雪或打雪仗,心里很难过,现在想一想,虽然妈妈不让下楼是为我好,但是被拘束还是很难受的。

《朝花夕拾》这本书,我读完后感受很多,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去体会一下那个不同时代,和鲁迅一起享受自由,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3篇

我读的名着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着,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4篇

《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的散文集,也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录。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虽然是回忆性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和他自己的思想轨迹。

本书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作者以清新、平易、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有趣片断。

我最喜欢的是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在读故事和听故事里成长。都有自己难忘的“长妈妈”。在这篇故事里,鲁迅先生怀着真挚的感情,细致描写长妈妈的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让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鲁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长妈妈去世后,鲁迅深情地为她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的最为柔和的一面。

还有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想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中的童年乐园。无论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是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从草间窜向云霄的云雀,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哪一个不是我们的最爱!就算是园里有相传的美女蛇,却百倍增添了我的好奇!鲁迅先生把这些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在雪地中捕鸟的情景让我仿佛置身于令人神往的百草园!

这本书是不朽的经典之作,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与思想深度和对我们后世的教育意义让我们品味不尽。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5篇

斟一杯香茗,任清香缭绕思绪,一个人的夜晚,不仅有皎洁,悄然的月光,更有那一叶学海中永不沉的扁舟——题记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初有体会。

初读《狗·猫·鼠》,我看到了鲁迅童年的天真,可爱。看出了他对老鼠的同情,对猫的憎恶。可细细体会,我又品出了别样的滋味。老鼠不正代表了那些贫穷,弱小的群体么?他们遭人鄙夷,受尽艰难困苦,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不正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么?只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与温暖,为他们带来关心与帮助,那么我们的生活不也会更加美好,家庭不也会更加幸福吗?正是因为爱,我们的心情才碧波荡漾;正是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充满芬芳;正是因为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略有感触。

看了《五猖会》,总会感同身受,好像也能体味到鲁迅那伤心,失望的心情,的确,大人们总是在我们满怀欢喜时为我们浇下一盆冷水,他们似乎永远也不会懂得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催促我们学习、看书、写作业……而我们也时常抵触他们,和他们吵架,惹他们生气。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应与父母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有了理解,生活才会充满欢乐,有了理解,家庭才会充满关爱!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思索万千。

告别了《五猖会》,来到了“长妈妈”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朴实,和蔼可亲,更为她的乐观所感动,她虽不富裕,但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那我们呢?在生活中,当乌云密布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春蕾。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你会发现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轻轻品一口香茗,感受那清香与醇厚,披着银纱般的月光,我依旧沉醉在作者笔下那多姿多彩的金色童年中。——后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6篇

在我国近代史上,曾经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在这令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背后,也反映了一个个优秀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的爱国精神,战场上一名名战士冲锋陷阵、前赴后继;战场外一群群宣扬民族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毛主席、周总理领导全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鲁迅、郭沫若的文笔揭露了一个个黑暗的现实……

《朝花夕拾》描述的是鲁迅先生儿时温馨的回忆和对当时黑暗现实的理性批判。当我读到末尾《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让我感悟深刻。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先生为给国人治病留学日本学医的故事,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促使他弃医从文,想通过文章来改变国人,唤醒国人,从而使祖国繁荣强盛。文章中有一段反映日俄战争的场景,其中一名中国人给俄国做侦探,被日军俘虏后残害。在一片日本人的“万岁”声中,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为日本人叫好,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衰弱、清政府的腐败,任由它国践踏祖国的领土,留学生却为残害自己的同胞而叫好……这就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病”。鲁迅先生只用了非常平淡的几句话,就揭露反映了一个个现实。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思想,当然这篇文章也反映了藤野先生的敬业和对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情谊。

鲁迅先生每当看到照片里的藤野先生严肃的神情,总是会更加勤奋地工作、写文章,为唤醒国人而不懈奋斗着。“有的人死了,可他却活着;有的人或者,可他已经死了。”这句话正是对鲁迅先生的精神写照。《朝花夕拾》表现了鲁迅先生“朝”与“夕”中的思想精神,表达鲁迅先生的心声,他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让我们深受鲁迅先生文采的熏陶、伟大革命精神的渲染、坚持不懈奋力抗争的激励。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魂”,领着我们上前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7篇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

青年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笔记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和青年过得好或坏它都会留给予们回忆,

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8篇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这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鲁迅的头上,他读着,强记着。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把握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答应让他去。大家同时活动起来。工人们把他抱起来,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义。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作文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反省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49篇

在以前虽然看过一些回忆录,但是几乎都是透露着闲情逸致的气息与韵味。而这本《朝花夕拾》却是通过作者童年的生活与求学的历程来反映作者对往日的人和事的深切怀念,同时对于那些反动势力和守旧的操守也表明了自己坚决反对的立场。

《狗猫鼠》是一篇由这三种动物之间的关系而引出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批判。文章中对于他们的讥讽与嘲笑,说明了在看见某些人在一些问题上屈服于比自己强的人,并且随身附和,自己会不自禁的流露出心中对那些人的憎恶。接下来的救养可爱的隐鼠和隐鼠被猫吃更体现出了他的怜悯之心。如此之小的年纪便懂得了做人之道,的确很了不得。

《藤野先生》写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受到了日本学生的歧视与侮辱,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作为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有着严谨、正直、热诚,没有一丝的名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文中有一句话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人所知道。”可以说这是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但这也是作者对于藤野先生崇高品格的赞扬。我的心中又不免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是否对鲁迅的成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呢?可能吧!记得鲁迅曾说过:“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小而言,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先说出了藤野先生对科学持着严谨求是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是也让我坚定了之前我所说的给鲁迅带来的一定的影响,让鲁迅有着严谨求是,一丝不苟的品质。

还有强烈批判封建道德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了封建制度家长教育手段的《五猖会》;描写迷信中存在的专门把别人的魂勾来的《无常》?包括上面,这十篇比较完整的记述了鲁迅早年的故事,实在令人回味。作文

他对这往事的回忆,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着真挚的情怀,有着无奈的感伤,有着心酸的感触?在他回忆的时候,也许会感到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也许会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也许会感到些许的酸楚涌上心头。如此之大的感触在我们看来没有必要,但在那个年龄来说人生的风雨早已落在了背后。看来只有在我们的“夕”时,才能在“拾朝花”的时候体会那种奇妙的感觉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50篇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读着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么真实。顿时,贪恋起童年的味道。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散发内心对童年的热爱。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内心充满激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欢笑有泪水。然而鲁迅的童年虽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心态。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时,就感觉在和鲁迅先生聊天。从鲁迅的文章中读出了朴实。就是以为内这份朴实,让读者感觉十分亲切。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看到那个人就站在你面前一样。

鲁迅先生是怀着真挚的情感怀念他童年的一切。

第一次《朝花夕拾》时,不明白书名的含义。爸爸说,《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人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鲁迅的童年回忆就仿佛一篇感人的日记,不经意一翻会让你感到流连忘返。

那一点一滴的欢笑与喜悦,在我们有空时,不放翻出来品尝。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第51篇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次幻灯片事件,使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重拾儿时的记忆,讲述求学之路。他,是鲁迅;这本闻名的书,是《朝花夕拾》。

与别的文章不同,《朝花夕拾》没有太多的修饰与夸张,读作者的书,就跟面对面说话一样,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想。只是这字里行间难免有几个耐人寻味的字眼,藏着别样的涵义。如《狗。猫。鼠》里作者所憎恨的“到处嗥叫”“一副媚态”的猫,细细品味,联系作者的年代,我想猫也寓意着社会的某种相像的脚色吧。

品读作者笔下粗俗却有“伟大神力”的长妈妈,充满奇幻的绘图的书,活泼而诙谐的无常,无穷趣味的百草园……鲁迅先生以儿童天真的眼光把这一切描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在与隐鼠相处,赛会前被父亲叫去背书,冬天捕鸟,三味书屋后园玩耍,儿童的天性跃然纸上,在这里,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鲁迅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日本留学的老师藤野先生——个子黑瘦、八字须、带着眼镜。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诲人不倦,帮作者修订讲义;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不允许有一点差错。在作者的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是伟大崇高的,以至于在今后的道路上,激励着作者前进。是的,回头望去,我们的成长道路也有一个或几个你印象深刻的老师,他或许教你做人的道理,或许使你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在我们心里,他一样伟大。

就像品茶,在这本简单的散文集里,你会读懂许多……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首先先自我介绍,我姓「

诸位家长,这个习惯重不重要?重要。养成以后,刚好我在大学时代,有一次坐电梯,有一位长辈跟我母亲的年纪差不多,一进电梯,刚好是我先进,她后进,我说:「你好,请问上几楼?」诸位朋友,你会这么问的举手?你在坐电梯,后面来的你会问他:「请问上几楼」。这个问候重不重要?重要。

我们好象觉得人生有很多很重要的事,但是不一定在做,有没有这个感觉?那怎么会这样?为什么重要的事没有排在前面来做?所以这个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是在这点点滴滴当中慢慢拉远的。所以当这个问候的语,在每一个人的口中都不出来的时候,这个社会慢慢走向什么?冷漠。所以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所以当我们在看到社会人情愈来愈淡薄的时候,我们要回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很懂得主动关怀别人,很懂得尽一分人情味。

所以社会的整个风气,绝对是每一个人的影响,所以中国话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所有的社会状况、社会风气都是每一个人形成的。所以当社会风气要好,绝对不是去怪别人, 而是首先怎么样?从我们开始做起。诸位朋友,下一次我们坐电梯的时候,后面进来的人,我们都懂得先问他什么?「请问你上几楼?」所以假如今天大家回去都做了,今天高雄市的整个气氛会不会不一样?突然会有很多人觉得说,这个世界很温暖,都会露出灿烂的微笑。

所以我问了她以后,她也很亲切,刚好跟我上的楼层是一样的。因为是长辈,我又主动跟她问好,自我介绍,我说:「你好,我叫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今天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所以希望透过今天的因缘,透过末学在这几年从事教育的一些经验,跟诸位做一个分享,做一个切

我在大学时候曾经听过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句话提到「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人生最难不是奋斗, 是抉择,诸位朋友,你回想一下,你的人生曾经做过几个大的抉择?做对了跟做错了差多少?差很多!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抉择?哪一些方面需要抉择?比方说今天早上没有吃早餐的举手? 都吃了,那恭喜大家。因为假如你饮食不正常,你抉择食物错误,可能我们就通向生病的路,癌症的路。所以择食很重要。现在文明病多不多?很多!所以你要择食正确,你的身体才会健康。

好,再来你人生当中还有哪些抉择很重要?你们还没有醒过来是不是?这个不能怪大家,因为我以前在教书的时候都会跟学生说:「你们要踊跃发言,知道没有」?学生说:「知道」。后来我们自己去研习,也坐在底下,上面有老师教授在讲课,教授说:「你们要踊跃发言」,我们也是没讲话,头都低低的。叫别人都很容易,自己坐在底下又不讲话了。所以大人要教小孩一定要言行一致,不然人家不服气的。所以当诸位有所体会,问的问题你有所感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你觉得人生还有哪些抉择是影响甚大?择业(对对对),终于讲出心声,这样我才唱得下去。「择偶」,再来,「择事业、择友、择师」,还有没有?读书选择科系,那走人生的路了。其实我们去想,大部分很多都是他的工作都跟他的科系不见得是一样的。那我常常会跟家长说,我说:教孩子的礼貌的态度重要?还是从九十八分到一百分,差两分重要?礼貌重要,所以前者比后者重要,这是你的抉择。好,这是你思想的抉择,那请问现在的家长是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在做后者的工作?他现在是在教孩子做人做事?还是在教孩子赶快把分数再考高一点?后者。讲都觉得前者重要,做起来?那孩子服不服气?不服,言行怎么样? 不一致。我们要好好观照自己有哪一些部分言语跟行为拉开了。

好,当一个人言行不一致,旁边的人服不服气?不服气。那现在孩子对我们服不服气?不服气,有没有找到原因?有没有? 所以你看在这个时代当中,知识爆炸,可能几年的时间,整个地球所积累的知识就会倍增一倍。所以有太多的讯息到你的面前来,你还要抉择哪一些是对的,哪一些是错的。比方说现在都常讲,孩子到青少年都会有什么现象?叛逆现象,在大陆叫逆反现象,好,这正不正常?正常,我们去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脑子里会叛逆,原因在哪里?为什么几千年前的中国人没有叛逆,原因何在?快!责任赶快把它推出去,要从原因找到才能对症下药。我们上一代,不要找太远,我上一代,我父亲那一代有没有叛逆现象?没有。我爸爸从小生活很困苦,脑子里想着赶快把书读好,赶快怎么样?赚钱孝顺父母,哪来的叛逆?结果现在不正常的变正常,叛逆变正常。所以我们有一次参加会议,初中生的会议,上面的老师还对着底下这些家长(孩子也不在),「所有诸位家长,你们要记住,孩子叛逆是正常的」。本来孩子还不叛逆,每天在家里盼着说:「他快叛逆了,他快叛逆了」,突然有一天心想事成。有没有这种现象?

所以我们自己回想一下,由于这件事情,我还亲自去问我妈妈,说:妈,我有没有叛逆?害我妈妈想很久说:没有。我们自己很多人生的问题,你自己静静去思维,答案都会浮出来。所以,从小父亲言行一致,每天又为了家庭的生活这么努力在工作,所以父亲在我们眼里非常的崇高。我们对父亲都是敬畏的心,又敬又害怕。所以当我们对父母有敬畏之心,有没有可能叛逆?不可能。

所以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叛逆?因为没有敬畏之心,因为看到父母说一套、做一套,比方说,父母说:「你要好学,好好读书,赶快去看书」。结果你在那里看电视,然后那个孩子依依不舍,从沙发上爬起来慢慢走,头怎么样?继续看,说:「我数到三,你再不过去,我就家法伺候」。孩子迫于无奈走到楼梯口抱着那个墙壁柱子,还在那里看,你说:「最后通

所以当这个孩子坐在书桌前,他身体在书桌前,他的心在哪?在电视节目上。所以他服不服气?不服气,那不服气久了,那股怨气慢慢怎么样?凝聚,有没有?你们有没有感受到那个怨气在凝聚,假如都没有,那你太不敏感了。当那个怨气积到已经满出来的时候,刚刚好,孩子的身高又跟你一样高,拳头又比你大一点点,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叛逆),原因在哪?父母没有身教。当父母有身教的时候,小孩从小就很尊敬他,很以他为榜样。所以现在是因为对父母没有恭敬心,然后外面的污染又很多,所以内外夹攻,兵败如山倒。所以现在我们要双脚先站稳,不可以再倒了,所以言行要一致才是正确的。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让孩子好好学习一生重要的态度跟观念比较重要,可是家长却都一直在只逼孩子的成绩,往这条路走。这样的抉择对不对?(不对),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一直推?为什么?因为抉择有一个前提,要有判断力,要有判断力,你才能够做对抉择。那判断力又来自于哪里?我们有没有判断力?现在有一句话叫「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严不严重?严重!你有没有告诉孩子,这个是错误的话?有,那这样是有教育敏感度。所以现在的孩子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毁了自己,还毁了什么?毁了家庭。因为他做错抉择,搞出来的是谁帮他收

所以人现在为什么不能够判断正确?没有理智。所以诸位朋友,我们每天打开报纸,怵目惊心的案子很多,都是意气用事。那我们希望孩子理智,诸位朋友,我们理智了没有?我常常会问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有什么样的人生?诸位朋友,也请教诸位,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有什么人生?不要客气,幸福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好,来掌声鼓励,很好的答案。你幸福?你快乐?这位家长,你快乐吗?一半快乐,一半不快乐,我们这里是一半快乐,一半不快乐。

传到下一代变什么样子?所以,很多家长他都会回答:「其实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能怎么样,我只希望他快乐就好」。听起来要求很低!但是要求不能太低,你给孩子定人生的目标,立定的志向,你不能一定志向把他定到这里,请问他会到哪里?更下去!所以你胸无大志,你的孩子绝对会沉下去,所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你取法乎下,了无所得。所以现在孩子,你没有给他远大的志向,然后每天在家里说:「妈,我好无聊」。然后等大学毕业了,坐在家里,你说:你为什么不去找个工作做?「干嘛要找工作」?没有志向、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所以这个都取决于我们为人父母怎么带孩子建立他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当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有什么样的人生,你首先要演出来。

有没有发现现在年轻人很怕结婚?有,原因在哪里?怕负责任,因为看到也没有幸福的。所以有些父母刚好女儿到适婚年龄,女儿也快三十岁,就跟女儿说:你赶快结婚!她女儿回她一句话说:你都不幸福,还叫我结婚。***妈想一想说:对!然后停了三十秒说:反正你就是赶快结婚就对了。有没有这种情况?你推孩子去结婚,你推他去哪里?请问孩子有能力去经营婚姻了?为什么这些前置作业没有人做?然后把他推出去了。家长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保证更多。对!深谋远虑,当家长的人视野要宽阔,要长智慧,不然一个人累,累到最后,所有你的儿女人生都要很辛苦、很累。所以一个人的理智,一个人的智慧最重要。

有理智、有智慧,才会下对人生的抉择、判断。诸位朋友,你每天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读书的举手?好,不多。人生在哪里看出智慧来?取舍轻重缓急。所以人生第一要事,开自己的智慧,建立自己的理智;你只要不建立理智,你会被你人生很多的抉择把你拖得累得半死。那很多事好象要讲得很白,人才会醒过来,俗话讲:「不见棺材不掉泪」。你们现在有没有这种感觉?好像旁边的朋友都劝不听,一定要到很难挽回了,才会突然觉得我怎么样?我错了!还会说「我错了」,还有救。

我们来深入思考一下,我们现在都把孩子往这个升学的路推,请问他出来以后人生就好了?我们都跟孩子讲:你就读书就好了,其它什么都不要管。你们怎么都知道?其它都不用管。反正你只要有一个好的大学,然后出来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工作。这一句话成不成立?不成立!高学历高失业率。所以这一条路这样推到最后,可能孩子会回过头来问你:你不是说这样走以后人生就好过了?那我漂亮的老婆在哪里?我幸福的家在哪?他会很迷惑很迷惑。

现在的企业家到底需要什么人才?诸位家长有没有思考过?好,我们换一个问法,诸位朋友,你觉得一个人一生要能够有所成就,应该具备哪一些态度,他才会成功?来说说看?负责任、真诚、品德、恭敬、孝顺、谦虚,这些我怎么都没有。我们来看看升学主义之下,有没有办法养成刚刚讲的这些美德?有没有?我们来思考看看,有这些美德会成功,保证会成功。但是升学主义之下,我也是受害者,小学毕业上了初中,为了要考特优班,每一次看到旁边这个人考得比我高,就怎么样?就很生气。然后有一次考九十八,没有考一百,差两分,怕自己没有编入特优班,哭得半死。我记得毕业的时候,同学在同学录上还画了一个小男孩在那里掉眼泪,因为他刚好看到。所以升学主义之下,大家都一直在竞争,竞争到最后,人的心量怎么样?愈来愈小。心量愈小,以后有没有福?没有,那以后人生没有福,事业会成功?

当他心量很小的时候,出社会有没有人来帮助?没有!当他没有把礼貌学好,恭敬学好,当他踏出社会,其实不要说踏出社会,当他与同学与老师相交往的时候,他不只得不到别人的帮忙,还会无形当中因为失礼,还形成很多的阻力,有没有?有。而他很有礼貌的时候,无形当中会增加很多的助力,很可能贵人就在他一个谦卑的态度当中出现。所以你多考两分,他的人生不会变;但是一个谦恭的态度,可能让他的人生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很深刻的感受。

因为我到澳洲去学习,刚好《弟子规》上面有一句教诲,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我学完之后深刻体会到,我们的父母很辛劳,很辛苦,要生育、养育、教育我们。那别人的父母也同样辛苦,别人的父母不只照顾孩子,他还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所以别人的父母也值得我们用心去尊敬。

所以那天回去,刚好我们住的寝室有八、九位男众,我就开始:这位朋友请问您是几年生的?结果假如他比我父亲还大,就跟他说:「谭伯伯,你好」,这个一鞠躬下去,当我抬起头来,什么事情发生了?这位长辈笑得合不拢嘴,你看那个嘴巴都跷起来,那个元宝掉下来会怎么样?接住。假如你嘴巴都这样往下跷,金元宝掉下来会怎么样?滑掉,所以微笑很重要。所以当我们跟长辈问好,他们非常欢喜,然后我们也很高兴。

因为当一个人他在做有德行的事,在做立身行道的事,他的快乐是从内而外发出来。这位谭伯伯就跟我说,他说:飞机飞了几万里,还收了一个侄子。他很高兴。然后我又向旁边这位长者说:请问你是哪一年生的?比我爸爸小,我说:「吴叔叔,你好」,他也很高兴。突然有一位长者跑过来,他说:我也要!这位长者他姓卢,叫卢叔叔,我也是跟他说:卢叔叔,你好。后来才知道,这位长者是故意制造机会给我。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对社会,甚至于对文化的传承都有使命感。所以真有智慧、真有才华的人,念念想着怎么把他的东西传下去。那你的孩子能不能接到?靠什么?受教的态度,恭敬、礼貌才会有贵人相助。而现在很多家长觉得要让他学到才华,好象要准备一大批金钱,有没有?你看现在那学书法的,都说你来学三个月,保证你可以得名,比赛得名,这样的老师要不要跟他学?不要。所以我们现在人有一个迷失,好象觉得钱是最重要的;而人生很多最重要的问题,钱都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必须静下来好好思考。

我因为跟这卢叔叔鞠了一个躬,隔天他找我到客厅坐下来,他就开始把他人生几十年的社会经验跟积累的智慧跟我娓娓道来,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我在那个当下听完很激动。有一位长者,他没有任何目的,只想要成就你,所以那时候因为很激动,所以当场我只想做一个动作,哪一个动作?跪下来,你们怎么这么有经验?当场很感动,我突然间体会到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师道,老师的无私,老师念念成就你,那种恩德真是报不了。所以当场我双膝就跪下去了,这位长者因为年轻的时候学过柔道,所以动作特别灵活,马上给我一把就拉起来,他说:使不得!害我没有拜成。

所以从那一天开始只要上完课,这位卢叔叔他就会带着我,问我:今天的课上得怎么样?来,说一说。我就把我听的心得跟他做报告,讲完之后,卢叔叔就说:你看事情看得太浅,你看事情看得不够广,来,我讲给你听。这样足足听了两个多月,手牵手教,有没有花钱?没有花钱。而且回到台湾来,只要有空,我一定都去亲近他,去跟他学习;或者是在大陆的时候一有问题,长途电话打给他,他都会不厌其烦给我谆谆教诲。所以这一些态度影响孩子一生,一定要教。所以今天孩子假如不学到这些能力,纵使他有很高的文凭,他出来,人生也会很难经营。

我最近也听到一个讯息,一些企业主动到「台中莲社」找人才,为什么到台中莲社找人才?因为那里长期都熏习中国的文化。所以企业家现在开始在思考,所有的员工哪一件事最重要? 哪一点最重要?「品德」最重要。一九九五年,英国有一家银行叫「霸菱银行」,已经两百多年历史,因为新加坡一个期货员挪用公款太多,两百多年基业怎么样?毁于一旦。二00一年,全球第七大企业「安隆集团」,也因为两个主管在会计上动手脚,所以全球第七大安隆集团也宣布破产。每一年的营业额是数千亿美金,也倒了。

所以西方的管理学本来最注重什么?注重,(人生会有很多变化球),本来是注重品质管制,TQM,Total Quality of Management,TQM。所以他们都觉得我只要把东西做好了,我的企业就怎么样?就可以赚钱。由于最近这一、二十年发生这么多大的事件,他们从TQM 开始思考,品质,产品品质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什么?员工的德行、员工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已经从TQM 调到TEM,这个E 是「ethics」,全面伦理道德管理。所以未来连锁的大企业要的是什么人才?有品德、有素质的人才。

所以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这样人才。那我们现在当父母的应该栽培孩子哪些能力?就是道德教育。假如我们现在就已经在扎孩子的道德教育的根,那你要不要担心他以后出社会找不到工作?会不会?不会,你要深谋远虑。不然你人生绝对会担心到什么时候?担心到要合起眼睛的那一刻还在担心。所以人要有远见,眼光要放远。所以当你现在的孩子就非常注重德行的教育,都能把《弟子规》落实在生活当中、学业当中,保证他的人生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闽南话说:「树头站得稳,不怕树尾受台风」,请问树头是什么?根,根是什么?德行。诸位家长,今天孩子的根不扎好,树长得愈大愈茂盛愈怎么样?愈危险,台风一刮连根拔起。这个台风就是现在整个社会的诱惑,名闻利养这些东西,多不多?多!所以他愈有发展,代表他愈危险的时候到了。中国话常讲:「祸福与共」、「祸福相倚」。所以孩子一生能够平平顺顺,就是要把根扎稳。根扎稳了,往后事业有成就。

再来,假如我们只重视孩子的学业,纵使他以后确实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请问他的人生快乐了吗?请问他的人生美满了吗? 不一定。除了事业以外,他还有哪些问题?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家业」。夫妻能不能相处好?孩子能不能教育好?请问这些能力,他有大学文凭,他具备这些能力了吗?不一定!甚至于几乎是没有学这些东西。所以那一天我讲课完,有位朋友拿了一封信给我,他说:

诸位朋友,你的孩子每天都有做家事的举手?不多!没做家事会有什么影响?我们接着看,「希望未来老师在课堂上引述,让天下为人父母者作为殷鉴。同学为人相当客气,老实读书。她鲜少主动与人交谈,下课时间就是乖乖坐在座位上读书,她的成绩相当好」。这个孩子优不优秀?优秀,都不用拿

「学校毕业以后,实习教书的第一年就嫁给一位医师」,好不好?好!毕业第一年实习,还不是正式老师,我在想说她可能长得满漂亮的!「其父母不可谓之不欣慰,同学新婚前一、两年,他的父母仍对她的生活相当照顾」,已经嫁出去了还怎么样?可能还常常夫妻两个还跑到她家去帮她打扫屋子,你看还相当照顾。「虽然同学不会煮饭、不会做家事,但是她的先生总是默默的把她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补足。然时日一久,同学却变得日益我行我素,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与夫家那边的家人相处愈疏,磨擦日深。终于她的先生向法院申请离婚,胜诉!」

「在她们夫妻争执的过程当中,她的父母常打电话给我」,父母打电话给他女儿的朋友干什么?「拜托!你跟我女儿讲几句,她可能听进去,问题就解决了」,有没有这种心态?好象很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都觉得只要找某一个人「来!跟我儿子谈一谈,他就变好了」。这种事情我常常遇到,他认为说:「

所以他找他跟他女儿讲,「希望我能够对同学加以规劝,奈何同学总是一意孤行,不能纳谏;好几次她的父母打电话给我,跟我哭诉:我们让她从小不做任何家事,她从小到大也没有拖过一次地板。她的父亲每天中午都帮她送便当到学校,晚自习九点半结束,还去把她的脚踏车载回家。我们这么用心,她却这样回报我们。连她的父亲也哭得像个孩子般的说:我这样子对她还不够好?」就是太好了!爱之足以害之。

现在教育孩子一个字,就是出在一个字,宠坏了,就是这个「宠」。所以孩子很多做事做人的能力都没有好好学习。「这样的话,我听在耳里,感慨万千,却也不禁热泪盈眶」。这位同学为什么热泪盈眶?有时候我们看到旁边的人都快要掉到井里面去了,但是他又不听你的话,想要往里面跳,你在旁边只能怎么样?摇摇头,感慨万千。「正如老师您所说的,爱孩子方向错了,全盘都错了,同学的父母至今仍不知错在哪里,只觉得自己实在很冤枉」。

为什么要念这一篇?因为没有实际的例子,你们可能都会觉得,「那是别人的女儿,跟我没关系」,这么优秀,读书都名列前茅,纵使有好的工作,请问不学会做人,她能把夫妻关系处好吗?她能把下一代教育好吗?所以一个人能否把人生这一步棋走好,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看一步,绝对是举棋不定;而是你要先能看到第三十步、第五十步怎么走,这个方向目标抓对了,怎么走都不会偏颇太多。所以诸位家长,抉择孩子的人生,首先要从他的理智开始建立起。当他真正有理智的时候,他会不会选择配偶?会不会?会。那他假如没理智?那就麻烦了,因为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因为他没有读过中国文化,所以就很难建立这样的理智。

你看我们《诗经》第一篇教导什么?「关关

好,所以抉择当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是抉择观念,「择念」。诸位朋友,你现在的脑子里是什么观念?是什么观念?诸位朋友,你是炎黄子孙?是,怎么这么小声,你是炎黄子孙? 是!大声也不代表就是。假如有一位年轻人,他已经二十五岁了,从小在美国长大,在美国接受教育,这一个年轻人,他的父母都是中国人,所以保证他的血统一定是中国血统。他的思想是什么?那是思想重要?还是血统重要?思想重要,对!思想是实质的,血统是外在的,因为只有思想才会影响他的人生。

诸位的思想是不是炎黄子孙的思想?诸位朋友,你是中国人?是。我们要重实质!到底我们现在的脑子里是炎黄子孙的思想?还是西方的功利思想?有一次我在秦皇岛讲课,我说:诸位朋友,你拿到一个很好吃的东西,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诸位朋友,你不要这么紧张!刚好前面有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士,他没有想,他说:赶快吃下去。后面过没几排,差不多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她说:给孩子吃。坐在后排有一位六十几岁的长者,他说:给妈妈吃。谁有文化?给妈妈吃。但是学历最高的是最前面那一个!所以我都问小朋友说:大学毕业有没有文化?有!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没有。大学毕业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答不出来。文化跟学历不划上等号,文化跟做人处事划上等号。

在四、五十年前,甚至于再久一点,一、两百年前,你走在田间小路,看到一位农夫非常辛勤的耕作。你把他请过来,说:这一位朋友,您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不用打草稿,他会马上跟你说:做人就要孝顺父母,要帮助兄弟,不然就不是人;对人要守信义,「凡出言,信为先」。他可以跟你讲十分钟、二十分钟,但是他却一个字也不认识。现在刚好今天大学毕业典礼,我们到知名大学的校门口等一下,刚好他们出来了,你走过来说:这位同学我问你,你可不可以说一说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会怎么回答?他说:「你怎么这么无聊,你为什么不问我,十大排行榜的歌曲是哪一条」?脑子装什么?所以时代不同了,进步还是退步?我们真正冷静下来思考,真正能冷静下来,才能下对人生下一个抉择。

有一位朋友他就说了,他说:

几千年的中国人有没有这种态度?有没有?绝对没有。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脑袋里只管自己,不管后面?从哪里学来的?你不要说跟中国老祖宗,他们都会跳出来。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都传下来了,念念为下一代,你们有没有想过?诸位朋友,全世界有四大古文明,四大古文明,现在只剩哪一国?中国。是不是四大古文明在神明面前,神明说:来,谁抽到哪一支好签,谁的文化就不用断掉。是不是这样?不是!决非偶然。不是老祖宗的用心,中国的文化不可能承传几千年,早就像其它的文明断掉了。

那我们再思考,为什么老祖宗他希望把智慧传承下来?这个都很重要,我们要善体祖宗的用心,善体父母的用心,你才会知恩报恩!很多人一生走了四、五十年,突然有一天喝了一点小酒,他会说:人生假如再让我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犯以前那些过失。有没有?有。那人生能不能重来?不能。好,那这几十年的经验,又因为我们躺在土里面又埋掉了,所以世世代代的子孙都必须自己重新摸索什么?人生的经验智慧,辛不辛苦?辛苦。

所以老祖宗知道,人生假如都要重头再来,那会走得相当艰辛。所以他希望用他们的智慧来成就后代的子孙,能够让他们有正确的人生,把人生经营得幸福美满。好,老祖宗这么替我们着想,结果我们把这些东西怎么样?丢到垃圾桶里面去了。当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你着想,然后你却视而不见,那将是最折福的,最折自己的福分。所以因为这一百年的中国人,一百年左右的中国人把老祖宗的教诲丢掉了,所以中国人这一百年过得好不好?相当辛苦。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家庭状况,父不父,子不子!所以老祖宗已经把东西给我们了,他已经对得起我们。我们不接受,那就有苦头要吃了,所以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好,所以老祖宗很对得起我们,那我们也要对得起什么?后代子孙。

我常常说,从有人类的这几千年的历史,会被下一代骂得最惨的是哪一代?你们不认识?就是我们。下一代子孙大声吶喊:这是什么水?这是什么空气?这又是什么阳光?这又是什么土壤?这又是什么垃圾?垃圾观念。我们传给下一代什么人生思想、人生价值观?传了什么?现在结果有没有浮现出来了,有没有?传了什么?自我中心,这不是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中国人的胸襟就像《礼运大同篇》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个是中国人的胸襟,中国人的思想。

所以现在大半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中国人的思想,而是什么?西方人的思想。你们看我们下一代,拿到好吃的东西,第一个念头是谁?自己。那不是很明显了!古代的人,当他拿到东西是先想到儿子,会被人家笑,觉得他没有见识,不知道给孩子做孝的榜样。好,「自我中心」,听起来你还会觉得满有学问的,有没有?现在我们读的很多都是外国

诸位朋友,现在家庭当中,社会当中,国与国之间上演的是什么戏?有没有看到?竞争、斗争,有没有每天在发生?末日发生了没有?快了,是吧!那不要让它发生,事在人为。根源在哪?思想。所以事情不复杂,你从根源找回来,事实上问题很简单。你一直看它竞争、看它斗争、看它战争,那里打转,你会觉得不可能解决,根源在思想。当所有人的思想从自私转成老祖宗的教诲,「转成仁慈之心」。我们看这个字会意字。全世界只有一种文字把智慧流露出来,哪一种文字?中国字,「除此一家,别无分号」,要好好爱惜,那你家开的。所以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深入自己的文化,所以提不起自信心。

我们看现在一、二十岁的那些孩子,那崇洋、崇日崇到已经什么地步了,所以要让他真正能认知到自己文化的价值。当一个人是仁慈之心、仁爱之心,他就懂得互相帮助,再来,互相关爱,最后能够达到大同世界。就像夫子在《礼运大同篇》说到的,「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确确实实,每天在上演这一些戏,你看战争严不严重?很严重。非常多次的战争,都是美国发动起,而它所参与每一个战争,有没有和睦收场的?有没有?没有,都是愈弄愈糟愈复杂。我们来看看现在伊拉克问题解决了没有?美国每天要耗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在那里?多少,不知道。要耗多久?不知道,这是看得到的。因为用权势、用武力去征讨别的国家,造成的结果,它的隐性的对手有多少?你不知道!美国现在隐性人算不算得出来?你去吃麦当劳跟他去吃麦当劳一不一样?不一样!你在我们自己高雄吃麦当劳跟到美国,他可能进门的时候,还要有安全人员检查,所以光是美国每一天要耗在安全上的费用上的有多少?太多了。所以人、团体、国家都有一个迷思,好象觉得很多问题,钱可以解决。

所以在美国有一个测验,对于八千多个中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八千多个,百分七十一的受访者曾经做过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曾经打过人;百分之三十四的孩子曾经在商场里面偷过东西,这是三个统计数字。然后后面有一个题目是,「你觉得你的品德高尚?」结果是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受访者,觉得他的品德高尚。诸位可能没听清楚,百分之七十一做过弊,百分之六十八打过人,百分之三十四偷过东西,结果测验最后结论,你觉得你品德高尚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六,这是他们下一代的结果。

请问他们依循是谁的标准?谁最大?自己,好,下一代学得彻不彻底?彻底!只要我觉得不对的,我就怎么样?我就出兵打,所以上行下效。当下一代是只要我觉得对的,我就要;我觉得不对的,我就反抗。下一代的拳头会打到哪里去?打到哪?打到自己的长辈上去了,所以上行下就效。而美国它在二00二年,又把伦理道德的费用从两亿五千万美金调到七亿五千万,整整调了几倍?三倍,有没有用?要从根本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其实我们也不能怪他们,要怪要怪我们,要怪中国人,因为这种正确的思维在中国文化里面,他们没有机会熏习,我们有机会。所以我们有责任把这些正确的做人态度向全世界怎么样?推广。因为假如美国人也有读过《弟子规》,他就不会这样做了。真的,你看《弟子规》有一句话写得多清楚,「势服人,心不然」,你看每天等着什么?打回去报仇,「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你看一句道理就解决国际纷争,干嘛不做?干嘛不学?有那么复杂?「理服人,方无言」。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文明,思维是根本。

中国人几千年来,没有对其他的民族国家,没有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几千年都没有。因为中国人觉得去打别人是什么?是很丢脸,以强欺弱,中国的「王天下」,这个「王天下」,这个「王」是要当榜样给人家看的。所以说唐朝强不强大?强!有没有打别人?你看其它的国家还封唐太宗叫什么?那个不是自己封的!那是邻近国家封的,叫「天可汗」,那就是天下的王。所以中国人的思想是不去侵犯别人。所以这都是思想问题。

很多人觉得地球炸了之后,叫末日到了,其实不然,当人假如生不如死,那就是末日到了。我们来想想,现在有哪些疾病急速攀升,癌症、忧郁症、

我在汕头的时候,刚好当地在教这个德行教育,有一个孩子学了一个多月,他们的老师安排,要他们上来分享一下一个多月学到什么?有一个孩子七岁,上来他就说,他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这句话很有味道,做人怎么样?原来要孝顺!很多大人会觉得他应该知道,这个假设对不对?错。比方说他都那么大的人,都二、三十岁了,他应该晓得!这个应该不成立,因为没有人教。「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不知道」,他不知道道义所在,他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么?所以他说:原来要孝顺。这也给我们为人父母的、为人老师的一个非常好的提醒,一定要教。接着他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想着要如何谋害父母。

诸位朋友,你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么?你知道你的孙子在想什么?愈讲愈恐怖。你知道你的孩子每天在说什么?在做什么?现在说得上、答得上来的家长,我看不会太多。这孩子为什么每天想着要谋害父母?这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旁边不认识的陌生人,都不会伤害了,还要伤害谁?伤害父母,你看有多严重!父子要有亲,现在父子无亲,我们花太少时间陪孩子成长,就不亲。除了没有陪他成长以外,又给他学一大堆东西,把他的生活排得怎么样?满满的。他每天忙得累得半死,这些怨言一点一滴在积累。答应他的事常常又黄牛,他慢慢那个怨气就愈来愈多。

而为人父母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东西,为了是什么?不要看孩子年纪小,他很多是很敏锐的。很可能是大人为了面子,别人有学英文,我的孩子不能不学;别人有学跳舞,也要去学。所以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在他的父母眼中,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出去比赛都得奖。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可能是非常满意;但是在孩子的心目当中却是很恨父母。当这个孩子讲出他很想谋害父母的时候,他的妈妈第一个表情是瞠目结舌,想都没想过,这是我儿子讲出来的话;接下来继续听儿子讲,泪流满面。所以到底现在的父子关系如何?

在四川有一位初中生,有一天煮饭给他父亲吃,他父亲吃完以后就死了,家里太穷,所以也没有钱验尸,就草草埋了。过没有多久,他母亲吃了他煮的饭也死了,因为也没钱,所以也埋掉了。后来这个孩子去祭祀,很不耐烦,祭祀完了,马上把这个饭菜就倒在水沟里面去。他的婶婶一看,这孩子怎么对父母一点恭敬之心都没有,所以就有一点疙瘩。这个孩子又走过来,对他婶婶说,他说:我父母不是有买保险?他婶婶一听才突然警觉,赶快去报警。结果都是他亲手毒死父母。后来研究出来,原来他是为了保险费毒死父母,保险费只有一万人民币,相当于台币四万块,他拿这一笔保费去干嘛?他要买手机。

诸位家长、诸位朋友,我们要注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态度就好象如逆水行舟,你没有教他对的,他一定怎么样?学错的。而中国老祖宗有交代一句话:重利轻义!重利就会轻义了,听起来很骇人听闻,我们在台湾有没有发生过?好多年前就发生过了。我记得那时候印象很深,他找了几个同学把他父母都杀了。父母很有钱,为什么杀他父母?他要一台车,父母不给,联合同学把他父母都杀了。当他到法院去的时候,他两个姐姐在底下一直掉眼泪,结果记者拍他、问他话,他还怒目相向破口大骂,连一点忏悔之意都没有。当我们的下一代是这样,什么到了?末日才是真正到了。所以教育重要!教育重要。

当我们把这些案例再把它抓回来,抓回来一看,为什么为了一辆车把父母杀了?为了欲望,欲是深渊,不见底!孩子为什么现在欲望这么高?孩子现在为什么这么追求虚荣?诸位家长,谁教出来的?要从因上下手,我们的未来才会慢慢幸福美满,听到这里好象一点幸福美满的感觉都没有。所以「觉者畏因,迷者畏果」,觉悟的人找什么?原因;迷惑的人,每天在那里怕那个结果,怕孩子叛逆,怕孩子变不好,但是没有从因上解决。所以转一个念,开始从这里来教导,从仁爱的态度来教导。

我们来回想一下,几十年前,当一个家庭在那里晒谷子,旁边的邻居会怎么样?一起来帮忙,人心淳厚。现在呢?还帮什么忙,那个大楼里面的楼梯有没有人扫?我一位长者他住在那一栋大楼,他说有一个老师前面没扫,他跟他敲门,说:这位老师,你可不可以前面这里扫一扫?这位老师说:你为什么不叫对面的也扫。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是先顾左右而言他,现在孩子这种能力高不高?高,跟谁学的?你看!叫他扫自己家前面的,他说:那你为什么不叫他扫?我这位长辈跟他说:隔壁是租给人家的,这个是你家。所以人现在假如念念自私,人与人的距离愈来愈远,连住在对面都老死不相往来,那种日子会好过?难怪癌症愈来愈多。癌症的因在哪?情绪,人愈来愈冷漠,那个很难受的,自作自受。

所以你看几十年前,大家一起帮忙,你们家娶

我们来看看,中西方对于孩子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规划不同,不相同。西方,小孩子小时候叫天堂,中年叫战场,晚年叫坟墓。我们来看看,天堂、战场、老年。小时候要个性发展,他想干什么,可以的话,尽量给他干,这样对不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当对他的坏习惯没有去对治,马上这些坏习惯就会愈来愈厉害。当他养成习惯了,你要再把它扭正过来,就怎么样?非常困难。所以从小都顺着他。

而中国人常提醒,一个人四个习性不能染,「骄、奢、淫、逸」。我们举一个来说,奢侈,你从小孩子要什么给他什么,很像天堂,但是当这个消费态度养成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就难,入俭就难。我们现在来看看,很多人大学都还没有毕业,信用卡刷掉多少张?这里刷完再去办,刷了好多张,消费的欲望怎么样?很高!他都还没有出社会,他都还没有工作,他的社会信用已经怎么样?已经在消耗了。所以他这么高的消费形态,等他到了出社会开始赚钱,他已经是负债了。所以当他这个花钱的习惯,假如没有改掉,他将成为一辈子都是物质的奴隶。为了这些物质享受,他必须要

所以外国人很多人是一辈子都是负债,还没开始赚钱,就已经都消费掉了,所以这个欲望一开是止不住。所以他一辈子就必须要不能停下来,因为每个月要扣什么?贷款,对,他一停下来,他的.房子就被收掉了,车子也会被收掉,所以每天拼命赚钱。到了老年呢?国家养他们,有养老院,看起来是很好,请问这些养老院的基金从哪里来?花谁的钱?后代的金钱。我们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象,往后这些后代都要承担这些债务,所以后代子孙也会骂,都被你们享光了。

诸位朋友,中国的老祖宗有没有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都是想着能够留什么智慧、什么财富给下一代。虽然有养老院可以住,但是精神生活匮乏,所以一个人老的时候能真正好命,不在他有多少物质享受,最重要要有天伦之乐,不然那内心会非常苦。在这个养老院里面,可能今天说:「二十七号走了」,过两天「八十一号走了」,不知道晚上作梦还会梦到自己也走了,有没有可能?每天是坐吃等死。突然儿子来了,他会兴奋得不得了,告诉旁边的人说:「我儿子还没把我忘记,这一年还有来」,所以当人的晚年是这样子的话,那是很凄凉的。

所以我们应该走的,是从小让孩子积福,不要花掉,再来造福,晚年享福。晚年能享的福才是真正的福,年轻的时候享福很麻烦,所以为什么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年轻一享福,都会觉得我的事业成功,谁的功劳?自己,父母的都忘了,提拔的人都忘了。所以一花完,众叛亲离,很多。所以福能够在晚年享,那最保障。

我们现在思考一下,现在人晚年享不享福?有一句话很难听,但是也很实在,叫「不得好死」,你看现在骂人的话都好象变真的。我们思考一下,我记得我小时候,二、三十年前,还会听到某一个人睡觉,某一个长者睡觉,结果就走了,没病。现在三、五年还没听到一个睡觉走的,都是什么?病死,死前都还要动刀动枪,动一大堆刑具,很难有无疾而终。所以中国人说五福临门,其中有一个就叫善终。而疾病的根源都在心,万法还是由心,所以现在人的心都很苦,才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病。当人心都很苦,你有的钱再多,那都是骗别人的。就好象一间房子,外面擦得漂漂亮亮,里面钢柱都没有,只有两支撑在那里,很怕风一吹怎么样?垮了,倒下来了。所以怎么样让人生能够经营得好,小时候要让他积福。

福怎么积?「福田靠心耕」,福田心耕,当孩子内心非常善良,他已经在积自己人生的福分。有一个孩子两岁,刚好来上《弟子规》,上完第一天回去,他的母亲跟他问,她说:今天上了什么?他说:孝顺父母。铿锵有力。第二次他去上完回来,因为我们在上课当中,一开始会跟学生讲,你上个礼拜在家里做了什么孝顺的事情,请每一个人上来分享。其实每一个人上来分享的时候,也在训练他讲话。你注意看,现在的孩子在底下都叽哩呱啦的,真正叫他站上来都怎么样?摸来摸去的一大堆,讲话要教!所以这个孩子看到其它的同学、其它的大哥哥都有帮妈妈端洗脚水的、盛饭的、洗碗的,他听了以后,相观而善,会学习、会模仿。所以回去他话也没讲,赶快去端一杯水给父母喝,就开始落实。

这个孩子几岁?两岁。诸位朋友,这个孩子在修身,修身者有没有齐家?有没有?有他的爸爸说,两岁就会倒茶给父母喝。那我?我对父母怎么样?那输给我儿子,那多丢脸。所以他会影响他的家庭,他会让父母汗颜,所以他齐家。再来,他有没有治国?有没有?当一个人是真心修身,他的影响力自然会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你是真心的。所以他这个例子,我已经走遍大江南北都把他讲出来,这一个事例还讲到东南亚三国,过几天要讲到澳洲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什么现在无法治国平天下?为什么无法齐家?因为好的榜样太少了。真正好的榜样多的时候,会把人心的本善怎么样?唤醒!「人之初,性本善」。社会的乱,不是人不善良,是好榜样的带动力量不够,就一直往下拉了。所以诸位朋友,这个孩子两岁心地善良在积福。所以很多人说,一个人的人生,前面二十年没什么贡献,后面二十年没什么贡献,所以就这二十岁到六十岁可以贡献。但是假如孩子从小就是接受圣贤教诲,他的生命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发光了,几岁?两岁。

还有一个孩子是,刚好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没有教好,所以他很遗憾。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学圣贤、没有学《弟子规》,所以当他听完,说:我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他每次到外面去,他手上包包里面都会放什么?《弟子规》。所以刚好有一次他去剪头发,剪到一半,他说:这位女士,你刚好怀孕,胎教很重要。就开始跟他谈《弟子规》,谈完之后,把带子还有书都送给她。结果后来生出来了,这位理发师就跟我朋友讲,他说: 这个孩子每次假如有一点吵闹,我只要把《弟子规》放下去,他就不吵了。所以你看胎教。假如这个孩子生出来,第一句话是说:弟子规,圣人训。那他从小就可以弘扬中国文化,赶快培养这样的人。所以他的生命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就有价值。这样的态度的孩子,他到学校是同学的好榜样。

我们有一次带六、七个孩子,都六岁多,走在路上(你们一定会被这个景象吓到),六个孩子争先恐后捡垃圾,当他捡到的时候很高兴,就一路这样捡过来。刚好迎面而来很多中学生,左边一支雪糕,右边拿着咸酥鸡,正准备边吃边丢,突然抬头一看,一群孩子在那里捡垃圾,突然本来这个动作是要丢下去,刚好止在半空中,然后这位中学生就跟他其它的同学说:人家这么小就在捡,我们别丢了!用广东话讲。结果这些孩子只有一个广东人,等他们回到教室,这个广东的小朋友抬头挺胸,他说:我告诉你们,刚刚这些大哥哥说什么,他们说因为看到我们在捡,所以他们不丢了。其它同学听了怎么样?很高兴,他们觉得他们的行为跟这个社会是息息相关。

所以孩子从小的定位就是我要帮助家庭,我要影响社会,念念为众生、为众人,他的福田一直在耕耘。好,当他有这样的基础,他一出社会绝对不是只有看到他自己的薪水,他懂得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所以尽力造福,晚年享福。

再来,当他是从小接受圣贤教诲,请问他的晚年会不会说后面六十岁以后不算?会不会?不会,绝对愈老愈值钱,愈老愈有智慧。当一个人有智慧的时候,就会让更多的人来跟他学习。所以他的生命会到哪里?我的老师释净空教授,今年八十岁了,走到哪都是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纵使到了印尼,到了其它的国度也是如此。所以有智慧的人,他这一生都会发挥价值。好,而且他的价值会到什么时候?无限延伸。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没有?死了没?(诸位请配合一下),范仲淹已经死了八百多年了,但是他的行为还一直在影响世世代代的读书人,精神不灭! 甚至于影响到八百多年后的我。

我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念书,因为我对文言文比较没有感应,所以念念文言文都会怎么样?睡着。我还记得我的老师有一天跟我说:

所以我记得我在高中读过那么多书,有两次突然觉得眼前放光明,第一句话是读到孔明的「出师表」,他提到「鞠躬尽瘁」,我本来快睡着了,突然惊醒,对这句话非常的有感受,不过闪了差不多三十秒又下去了。没有把孔明的「忠」告诉我们!我记得曾经看那个《三国演义》,很好看,看唐国强演孔明,看到我是痛哭流涕。他已经病入膏肓了,还在那里要把他的智慧传下去。这个士兵端饭过来,「丞相,吃一点」!孔明都没吃。后来我看完,我就想说假如有过去生,我一定是那个端饭的士兵,不然我为什么会哭成这样,我能感同身受。另外一句话就是读到「岳阳楼记」,听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然又闪了三十秒,接着又暗下去。诸位朋友,你的光明不要再暗下去,你孩子的光明也不要再暗下去,一个人用真诚所做的事,可以超越时空。

所以我到了海南,刚好海口有一位名臣叫海瑞,「海瑞罢官」听过没有?明朝一个忠臣。我一进他的墓园,第一次看到两句话很震撼,「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那种海瑞的清廉真的是让当时候的人民对他就像再世父母一样看待。后来我就开始看整个海瑞的一生,突然看到一幕是海瑞家的门口,写着两行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谁的名言?范仲淹。所以范仲淹直接影响到谁?海瑞!范仲淹的行为不知道影响了多少的后代中国人。所以要让人的一生不朽,最重要的要建立他正确对人、对人生的态度。所以当我们从小就是让孩子学习圣贤的教诲,他的一生将会非常有价值。

诸位家长,你选择哪样的人生自己走?你选择哪样的人生让你的下一代去经营?所以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我从学习中国文化以来,也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人生确实发生相当相当大的变化。所以这往后两天的课,我们掌握中国文化的纲领,「伦常大道」来学习,就是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我们明天的重点在父子关系,如何把孩子教好。

在学习以前,我们要很注意一些态度,所谓「先入为主」。所以教育里面一定要掌握「慎于始」的观念,慎于一开始。相同的,学习东西慎于一开始,所以学习贵在立志,要能立定志向,你的学习才会扎实。你不能说:反正很无聊,我就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后面两天的学习,你的目标在哪?立志做什么?要继往开来,要对得起祖宗,要对得起后代子孙,这是做人的本分!要立志做好父母,立志做好儿女,要当孝子;要立志在社会是一个好公民,在民族是一个好的后代子孙,在公司里面是所有同事的什么?好模范。我们从这里,让中国文化脸上贴金,从这里开始立志起。

再来「学贵力行」,学习贵在要做,所以我们谈的每个道理,学完之后不能打包,要怎么样?做。我记得我第一次到深圳跟一群孩子讲课,我一进去我跟他们说:今天老师讲《弟子规》。那些孩子马上说:「老师,我们都背过了,我们都会了」,头抬得很高。我突然问他们,我们读经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之人,诸位小朋友,你们看这个「道」字会意字,右边一个「首」,左边一个「

所以当天回去,那位孩子在他的日记上写了一句话,「

再来,学习的次序也很重要。学习的次序,到底学习圣贤经典要怎么学?这个次序在《三字经》之中。所以在这个时代学习,你不能听某一个人讲,你要「依法不依人」。所以《三字经》说:「为学者,必有初」,一个人读书必定有开始下手处。「小学终,至四书」,请问《小学》是什么书?《小学》是宋朝朱熹夫子编的,专门教孩子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对待长辈,怎么样洒扫应对进退。而因为那是宋朝的书,离我们现在已经很长,很多的文章文字,我们不见得能全看得懂。所以在清朝李毓秀夫子掌握了《小学》里面所有重要的纲领,抓住了,然后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学而第一》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根据这七个纲领编出来《弟子规》。

这七个纲领抓到了,又涵盖所有朱熹朱夫子所编《小学》的重点,是一本最好落实中国文化,最好入门的经典。我们往后两天的课也会提到这一本经典的重要性。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先上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