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晋书中的经典名言 正文

晋书中的经典名言

时间:2024-10-08 22:11:33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5、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1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20、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

2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2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2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8、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

29、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3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试《后赤壁赋》

4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李商隐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李商隐《无题》

5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6、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5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6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6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7、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6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6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7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7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7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7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7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7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8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8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8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8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试《水调歌头》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

9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92、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9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9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论语》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9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0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0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0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0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0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毁读书迟。——颜真卿

10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0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0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10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1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1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

117、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11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1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23、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12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2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1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2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2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130、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13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132、风暧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

1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3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13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3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4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4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4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14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14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14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人京使》

14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4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4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4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15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5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村绝句》

15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5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1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5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5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5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5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5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6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6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16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63、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

16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165、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16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6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6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16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弟舍》

17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7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7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译文: 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2.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

3.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

4.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明史》

5.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明史》

6.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8.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9.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12.审而后发,犹未为晚。《北史》

13.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

14.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

15.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16.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17.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

18.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

19.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

20.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22.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

23.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

24.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

25.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26.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

27.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

28.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29.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

30.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

31.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32.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33.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34.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35.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

36.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38.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39.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

40.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

41.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宋史》

42.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43.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                   

44.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4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4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4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4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5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51.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

52.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

53.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

54.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55.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

56.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57.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

5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59.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后汉书》

60.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

61.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

62.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63.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

64.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64.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

66.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67.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金史》

68.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

6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70.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

7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72.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三国志》

73.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74.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75.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      

7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

77.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78.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79.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

80.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81.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82.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83.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

84.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85.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86.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87.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88.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89.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90.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

91.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92.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93.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94.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95.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96.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97.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元史》

98.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99.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100.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

101.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